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5-28 17:12
猫meme爆火的AB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ID:openyouthology001),作者:狗毛,编辑:Sharon,原文标题:《猫meme好!人坏!》,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猫meme在互联网上的火爆现象,讲述了猫meme视频的特点和创作者的创作动机。

• 🐱 猫meme视频通过简单的猫猫表情包,讲述了各种人类情绪和故事。

• 😺 猫meme视频在为观众带来轻松消遣的同时,也反映了创作者对于个人经历的表达和寻求理解。

• 😸 猫meme视频中,创作者以幽默的方式调侃自己的创伤经历,展现了一种时代集体解离的现象。

初入猫meme门,如日中天的新鲜产出让我成为一个快乐而幸福的小女孩。猫meme形似早期吐槽人最爱用的柠檬头/西瓜头,在今年改头换面汹涌而来。无需出镜,无需拍摄,甚至连五官和语气都不需要表露,视频创作者藏在可爱生动的猫猫头后面,用无数人用过的表情包,讲述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怎么表达人类生气的表情?猫猫来生气!怎么表达作者崩溃的心情?猫猫来哭泣!第一次观看猫meme时,你也许会被里面猫咪的嘶吼吓到。小到丢掉一百块钱的崩溃,大到一个性侵幸存者的自述,配合着猫咪的尖叫和暗色屏幕里白晃晃的文字,每一个观看者都能体会其中浓度不一的毛骨悚然。


对于过于复杂的场景,猫meme则省去了想象的一环,比起文字叙述又多了一层简洁。讲到这里,“猫好,人坏!”已经显露无余了。


猫meme宇宙


猫meme,日文名:猫ミーム。原意指各种各样猫猫表情包。但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下,如果你搜索猫meme,不仅会出现可爱的猫猫meme,还会出现许多使用猫meme制作的视频。


最初,猫meme视频是由国内爱好者自发搬运翻译的日本舶来品,但是随着热度越来越高,国内的猫meme已经产量骤增,实现了自产自销。


作为猫meme的轻度爱好者,我每天都要食用十几个猫meme视频。我愿称之为人类的“Menegry”——闲暇无聊来一个,饭前饭后来一个,早起晚睡来一个。


而这些视频都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内容精简,大部分猫meme都在五分钟以内;只交代必要的信息;只讲述一件事情;背景/配乐重复,猫猫表情包搭配固定;辅以文字进行说明。在这样重复的配乐和固定的猫meme下,伴侣疑惑地问我,你怎么一直看重复的视频?


在猫meme井喷式地出现在互联网之前,这些常常出镜的小猫就先一步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比如新鲜哥,一只只爱吃新鲜掉落的猫粮的流浪猫,因其倔强的性格和等待猫粮时三分讥笑、三分凉薄、四分漫不经心的表情一跃成为猫界网红;又比如happy猫,哈皮哈皮哈皮的BGM曾屠榜每个人的互联网;再比如肚皮舞猫胖虎,凭借其肥美的肚子和惊艳的舞姿早已是猫界中流明星。


这些表情包有许多在中国出生,通过日本的猫meme的兴起又洄游回国。



猫meme虽然没有办法真实地复现当时的场景,但是有一套专属自身的语言逻辑和情绪系统,比起柠檬头视频中仍然对于创作者“绘声绘色”的讲述能力有所要求,猫meme的视频里,几乎所有的情绪的复写都可以交给小猫来完成,创作者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感染观众。


© B站视频《【猫meme】同学目睹我出车祸到处跟别人说我死了这件事》


猫meme的视频标题从不需要简练(毕竟所有人的封面都是一样的猫猫表情包),许多视频标题甚至能够装下一整个宇宙所有的爆点,比如《带领全班同学嗦了全校的花被班主任正义制裁的故事》《准备唱k时妈妈告诉我家里房子着了这件事》《我在手机里发现了我爸导管的视频……》等等。


但如此具有描述性的标题总是在浏览界面被折叠,你必须点进视频页面,再点开视频详情,才能了解故事的全貌。在讲究短平快的世界里,猫meme的标题何尝不是一种日式青春的文艺复兴呢?


在猫meme的宇宙,初期的视频可以笼统地分为小故事派和视频表情包派。


小故事派只讲述某一件可爱或好玩的小故事,很少涉及创作者本人生活的核心,比如《关于朋友摸了别人的前列腺然后做出了这种事情》的创作就仅仅围绕“朋友摸了前列腺”这件糗事展开。


视频表情包派则更随意,往往仅由一个或两个几秒钟的表情包组成,一个凶凶小猫吵吵嚷嚷地质问一个只回答“嗯”的衰衰委屈小猫成为了这个派别的固定搭档,被用来调侃许多场景,但本质只是会动的表情包。








两只经典猫meme拍档不完全对话合辑


随着关注和创作的人增多,猫meme的长度已经可以到五到十几分钟左右,能选用的梗图越来越多样,讲述的故事也越来越复杂,极大地丰富了猫meme的生态。


有的是搞笑或平凡的小事,有的则涉及社会、家庭、创作者对于自身的梳理等等题材。又因为猫meme的高热度,也有人反向通过制作猫meme来获取关注,甚至出现了“引流meme”。


在《我爸妈五年捡了30只流浪猫回家》的视频里,三分之二的视频在讲述五年父母捡30只猫回家的故事,最后的三分之一,创作者坦言家里因救助猫导致了生活的困顿,恳请大家的帮助。


© B站视频《我爸妈五年捡了30只流浪猫回家》


看得越多,我越发现,不论这些故事是真是假,只要这些视频一直保持着扑面而来的人味,我就能一直看下去。不是洗稿,不是机器合成,那些丰富的细节和猫猫表情包自带的真情实感一次次提醒我——我正在收看和我一样普通的人的故事。


从贴吧到微博,从微博到B站,从B站到小红书,我爱看这些东西的原因,似乎也一直没有变过,我只是需要在上厕所的时候阅读赛博电子《故事会》,和互联网世界上的鲜活人类萍水相逢。


成为GenZ的赛博病例


有一次,我在某个相关推荐里看到一个名叫《要去跳楼的我意外成为老师的表扬对象》的视频。怀着好奇点开,视频配着摇摆的面包猫和悠闲快乐的音乐,小时候被霸凌到想去死的博主云淡风轻地写道,“而那天是个平平无奇,打算寻个风水宝地重启人生的美好早晨”。


继续看下去,是一只面无表情吃零食的小猫和一句字幕:“桌子被掀翻了,笔袋也消失了,真的是怎么玩也玩不腻”。同桌的男同学叫博主去死, “正有此意!” ,博主贴了一个大大的快乐猫猫跳舞表情。


最后博主来到天台,碰巧遇见了其他想自杀的同学,出于“本能”将其救下,而意外地被老师狠狠表扬,自杀难度大增而不得不放弃了计划。


看完这个后,也许是我触发了视频网站的推荐机制,猫meme的另外一面悄悄地向我打开了。


我陆陆续续地看了几个猫meme。《一人出轨,全家沦陷》讲述了博主父亲在出轨后感染疾病,出现精神健康问题死亡,博主和其母在多年后才发现自身携带梅毒病毒,需要进行长期检查治疗的故事。


《关于我中考前确诊心理疾病爸妈却放弃我的这件事》的故事似乎总结起来更简单,一直在贬低、责备、不理解中长大的博主终于确诊了轻度焦虑、重度抑郁,反而被父母认为是“手机玩多了”而更受责备。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则标题为《解离时在房间的墙上写下父母嘲笑我的话的故事》的视频。这个视频甚至在第一幕就打上了“可能会触发部分宝宝的应激反应,如有不适马上退出”的字样以警示观众。


作者在高中时经常和父母发生家庭冲突,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越来越明显,并且在学校里出现记忆丢失或解离[1]的症状。但是ta自身的精神状态,连同服用药物后产生的副作用一起,被父母认为是不负责任、无病呻吟。


在一次激烈的单方面责备后,作者无法抑制地在房间里自我攻击,然后开始解离。醒来之后发现墙上只要是能够得到的地方,都“被人”(其实就是被自己)用黑色马克笔写满了父母嘲笑ta的话,又轻描淡写地提起自己曾经在家庭矛盾的作文题目上拿最高分的经历。弹幕里飘过一句话:看到这我终于释怀的似了(释怀地死了)


© B站视频《解离时在房间的墙上写下父母嘲笑我的话的故事》


在看完这些视频之后,我无法用一句简单的互联网流行语,“精神状态美丽”一笑而过。这些猫meme的作者好像卡在了这广阔世界的某个角落,甚至不是死了,而是“似了”,这是一种未经审核允许的淡淡的死意。


在《一个重抑患者的自述》下面,令人意外的是,视频的收藏量比点赞量还多。这样的数据往往出现在实操性强、可重复观看的视频下面——原来真的有一群人在观看猫meme时并不是单纯为了消遣找乐子,而是很认真地在寻找理解和同类。


我猜想,匿名性能够保证猫meme的制作者较为安全地袒露自己。而形式上的简单,容易吸纳更多的创作者分享自己的故事——手机就能剪辑,十分钟就能发布。


生长在Z世代的孩子不再像ta们的上一辈那样,坐在电脑前编辑几百字的文档,从古早的树洞、贴吧遥望,不为了“淘”谁,也不为了蹭谁,短视频只是悄悄以新的一种形式成为一代人“阅后即焚”的日记本,如果不留意,你看过的短视频会像临时从海里捧起的一汪水,等你松手后,便再也无法找回。


拼贴是时代的主题。复杂而庞大的表情包文化经历了众多变迁,最后落脚在小小的猫猫迷因上,那无数次潮起潮落的赛博情感共鸣,足够任凭现在的创作者取用。而无限度的碎片化信息,也许只能由有限度的拼贴来捞起。在无数的商品里,在人极易耗尽的精力里,做出有限度的、相对独立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疗愈。


这些看似令人摸不着头脑,火得莫名其妙的东西,也许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它们只是在又老又旧的“必须”里,长出一些新的“不必须”。不必煞有介事,不必声嘶力竭,不必反复自证,不必做一个又臭又长的视频来抱怨自己的生活。


在鲜少有人关注的角落,猫meme成为了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的赛博病例。


猫meme是一代人的卡壳


在小红书关于猫meme的讨论下面,有人提到,在猫meme 中很少能见到愤怒的情绪。但似乎不仅仅是愤怒,在我收看的这些猫meme里,纵使主人公经历了许多常人不曾遭遇的痛苦,以极端情绪结尾的故事也非常少见。


往往,在讲述自己重大创伤后,创作者会突然插入happy猫快乐跳舞的音效,或者是用小猫对屏幕亲亲的表情,然后调侃(即将自杀的)自己“终于要离开这个世界啦”。


诚然,目前可以表达愤怒的猫猫表情包要远远少于开心、愉快等积极情绪,但是这似乎并不足够为如此不约而同地选择做解释。


在一个妈妈出轨的猫meme里,创作者在评论区说到:“其实当我敢自揭伤疤,把这些经历做成meme发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好多了!也算是勇于面对现实吧,回想起来其实觉得还蛮有节目效果的哈哈(是不是太过乐观了)。”


反复地回忆,就会反复地体会当时的痛苦,就像许多脱口秀演员做的那样,不再强调创伤,用轻松化、幽默化的方式讲述出自己的故事,的确是对于创作者的自我保护。


另一方面,很现实地说,观众和网站都没有办法、也没有义务倾听任何一个破碎的人生。对于网站而言,尽管猫meme相比较其他题材已经足够容易通过审查,但过于痛苦的故事仍然面临着下架、限流的风险。


讲述创伤性经验的作者就在视频简介中写道:“这个故事发生之后试着给几个亲密的朋友分享过,都给大家吓坏了,希望猫meme这种新兴载体能够削弱一些这个故事的冲击力。”


对于观众而言,即便已经隔着一层朦胧的电子滤镜,仍然有人会为此感到困扰。有观众这样评论道:“直白地说,我不喜欢,我看猫meme本来是为了放松的,但第一,没人规定只能搞笑,第二,因为人家那么惨了也不能说太难听的,只能自己多加辨别别点开比惨大会题材了。”


未经修饰的愤怒、悲痛、极端的自残,这种可能令观众感到不适的表达本身其实早已被拒之门外。


与此同时,大量猫meme极端情绪的丧失,也是一种时代性的集体解离。十年前导致丧文化诞生的东西从未消失过。


同样的创伤,分化出了两种不同的道路,再也不是草东那种“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们虚构的”的愤怒呐喊。


GEN-Z的创伤,一部分成为了正能量式的自我劝解,就像那个会经历解离的创作者在视频里打下的一句:“不过精神涣散有什么嘛,只要瞳孔不涣散就算胜利!”。


© B站视频《解离时在房间的墙上写下父母嘲笑我的话的故事》


另一部分则转化成了幽默的调侃,原本都是非常痛苦的经历,对于一个平凡人而言,愤怒、感到不公、想要发泄都是正常的情绪表现。但大部分猫meme的创作者都看上去“自我消化”地非常好,ta们所创作出的作品,有一种以看客之眼反观自身的抽离感。


我隐隐感觉到,在这个必须举重若轻的时代里,人都被鼓励去抑制那些“不入流的、低下的”情绪。这何尝不是一种时代性的集体解离?


GenZ不发泄愤怒,只表达创伤,不要求变革,只渴望理解。短视频里快速变化的背景音,在不知情的人听来只是一片吵闹的、拼接的虚无。


猫meme是一声呜咽。


而人们甚至很难知道,这些赛博病例的创作者是否有被看见的欲望。最开始,猫meme的制作者都有种隐约的预期:只有懂猫meme或误入的少部分人才会看到这个视频,正如基于熟人关系的QQ空间,信息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传播。


但随着猫meme本身热度越发高涨,类似《一人出轨,全家沦陷》的猫meme视频已经有高达150w的播放量,远远超出了作者本人的预期。


而几乎所有因讲述自己痛苦经历而爆火的视频下,博主都会留言表示对这样高关注度的惊讶。


我猜想,也许这些创作者只希望在可控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就像是往茫茫宇宙里排放无人关注的赛博垃圾一样。


反过来说,如果不是猫meme,现有的视频生态圈其实也无法在短时间里聚集起如此海量与精神健康、家庭创伤等等话题相关的自述视频。所有人都有各自的来到这里的目的,追热点,追综艺,追解析,追美妆和游戏,大圈热议,小圈自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


而我无论输入什么关键词,都无法在历史记录里还原一个灰色的失效视频。


我接受这样的结局,因为电子纸张随时可能消散在电子日历中,这是广为人知的命运。


编注:

[1] 解离指的是在记忆、自我意识或认知的功能上的崩解,包括从与周围环境轻微的情感分离,到与身体和情感体验的严重分离,不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志Youthology(ID:openyouthology001),作者:狗毛,编辑:Sharon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