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流UpFlow(ID:heyupflow),作者:钟亦可,编辑:未生,题图来自:东方IC
昨天,深圳迎来了自己39岁的生日。不久前,深圳刚刚被宣布要建设成为先行示范区,消息一出,就冲上了热搜。
虽然这里仍属于广东,但不得不说,深圳速度可是越来越国际化了,其中,最外在的表现之一大概就是语言多元。
在广州生活两周,哪怕是一个俄罗斯人都能很轻车熟路地跟你说一句,唔该,借借。
然而就算在深圳生活两年,你可能都听不到几句完整的粤语。
来源:上流热心观众
1.深圳人不说粤语
准确的说,是大部分深圳人都不说粤语。
不管是老深圳人,还是新深圳人。
这种差别在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的对比之下异常明显。
在广州,你每天大概能听到至少7、8句“唔该”。只要在广州待超过3个小时,至少都能像模像样地在地铁上伪装成一个“老广州”了。
广州老三区的街头最常见的就是各种卖着煲仔饭、烧腊、肠粉的小食店,不太会说普通话的收银员永远会用一成不变的粤语口音问你要“食咩”。
来源:《重庆森林》
但在深圳,哪怕是在粤菜馆,可能也找不出几个说粤语的服务员。只有去到一些老式的大排档、茶餐厅和城中村区域,才能偶尔听见几句零碎的粤语。
上流君询问了30个在深圳本地生活1到7年不等的人“上一次在深圳听到身边人说粤语是什么时候”,最近的答案是上一周。
这个答案来自一个已经和深圳本地人结婚的女生,他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夹杂了一些粤语输出环境,但即便如此,粤语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仍然只占极小的比例。
三分之一的人表示,听过最多的粤语可能是房东收租时叫的那句“靓仔”,但基本都被“普通话化”了,在深圳,粤语的很多用词都是通过普通话的发音来表达的,不怎么像粤语,更像是流行的网络语言。
2.在深圳,粤语并没有太多土壤
一直以来,大部分人对于深圳本地人都有一种误会,认为本地人就一定会说粤语,其实不然。
深圳的本地居民分为两个民系,一为客家,二为广府。
客家民系多数在明末清初期间才开始迁入,广府民系则更早几百年,在北宋年间就陆续有迁入。
就数据而言,深圳原住民的主流其实应该是客家人。
深圳客家人,来源: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1979年立市之前的宝安县,使用客家话的户籍人口(56%)比使用粤语的户籍人口(44%)还要更多,其中广府户籍人口中还包括了9%的大鹏土著,实际的粤语使用者只有35%而已。
在1979年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深圳之前,深圳主要通行的语系其实是粤语莞宝方言和客家语。改革开放以后,大量潮汕人迁入深圳,于是深圳形成了岭南三大民系鼎力的局面,客家话、围头话和潮汕话各有特色。
故而,即使是“老深圳”也不是个个都会说粤语,因为粤语本就不算是深圳最主流的方言土语。
如今,粤语在深圳也并没有太多传播的土壤。
没有学习环境
深圳的80、90一代,小时候都是看着翡翠台、亚洲台长大的,粤语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保证。
但00年代的粤语学习仅仅来自于父母亲族的单方面粤语输入,却没有场景输出,所以“识听唔识讲”也是深圳粤语使用状况的一大特色。
没有使用需要
1980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后,第一批来深圳开荒的外地人多以广东省内其他地区为主,来到深圳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白话融入环境,所以80年代粤语在深圳仍然处于一种较为强势的地位。
1988年深圳展开了推普工作——深圳电台频道采用全普通话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除专门的粤语时段均为全普通话广播,同时也不再为电视广告单独加上粤语配音。除地铁外,所有公交车粤语报站取消。
来源:微博
对于90年代之后的新深圳人而言,普通话就是最本土的语言。
现在,在深圳,即使是本身以粤语为第一语言的人,都会避免在工作场合用粤语沟通。本地人说起粤语来,反而像是外地人了。甚至很多人往往是在共事一段时间之后,通过私下聊天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是广东人。
来源:微博
没有社交场景
在深圳外来人口分布中,占比超过5%的省份就有5个,在100个人里遇见本地人的概率可能远远小于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同乡。
年轻人的社交场合基本都是省份大乱炖,来了就是深圳人。在这个庞大的移民城市里,来自哪里是最不重要的事情。
2018年深圳市的《国民统计公报》显示,深圳全市年末常住人口(在深圳生活半年以上)1302.66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454.70万人。
而1979年立市之后,深圳的年末常住人口仅为31.41万。
大部分新增的户籍和非户籍人口都来自于外省移民,尤以湖南人、广西人和江西人最多。
甚至不夸张地说,在深圳,说湖南话的人可能都比说粤语的人更多。
3.深圳的粤语区到底在哪里?
但深圳也并非没有粤语区。
事实上,在八十年代的文化传播中,广府语系更占上风。加上毗邻香港的因素,后来深圳建立地铁的报站语言中,也只加入了粤语而没有客家方言。
深圳早期粤语的代表性语言南头话,目前使用人口已不足1万,基本只在南头城及周边村落。而在漫长的客、粤交杂历史上,深圳本土的粤语逐渐发展出了和一般广府粤语不一样的新特征,被称之为“深圳新粤语”。
在很多老广的心里,检验粤语学得过不过关的一个标准就是能不能听懂黄子华的栋笃笑。
前几年,黄子华在深圳栋笃笑专场的时候就曾经担心地问台下的观众,“你们听不听得懂广东话”。不仅是因为深圳人少说粤语,而且深圳通行的粤语和广式粤语不太一样。
深圳新粤语在语法和词汇上大量参考了普通话,但在语音系统上的复制则和香港粤语更加接近,听多了广式粤语再听深圳粤语,有时常会给人一种发挥“不稳定”的感觉。真正的老深圳说起粤语来,老广州可能也是听不懂的。
都是广东人,与其互相伤害,不如见面大家一起煲冬瓜。
现在能够在深圳时常听到粤语的环境,基本上都集中在珠江东缘的沿江一带及南部与香港新界交界处。
事实上,如今“深圳二代”中能够熟练使用粤语的比例仍然略高于上海对沪语的沿用。
但尽管如此,在失去了粤语日常使用空间和使用场景之下,深圳00一代大部分已经是“识听不识讲”,再往后推一代,不知道这仅剩的23.1%方言使用比例还能够保有多少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流UpFlow(ID:heyupflow),作者:钟亦可,编辑: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