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横财发展会(ID:xrich666),作者:江大發,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4年的婚恋市场,充斥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气息。
一边是年轻人情感状态上的哀鸿遍野,一边是相亲市场的喧闹声不绝于耳。
年初火遍全网的王婆说媒,让被唾弃为“物质和腐朽”的彩礼频登热搜,无数狂热的单身男女追在王婆身后求脱单;近来席卷社交平台的相亲分析师,致力于让相亲男女的条件短板无处遁形,令大学生直呼“这才是我们应该上的课”......
种种迹象显示,当下年轻人似乎在婚恋问题上陷入了僵局,试图从模式化的套路中找到解法,这果真是一条有效的路径吗?
相亲界有自己的“张雪峰”?
“朋友们,这样的男人能嫁吗?”
一支马克笔,一张小白板,一个大标题,互联网相亲分析师们的小课堂就开讲了。
接下来,他们将对课堂特邀的“大体老师”的个人条件,展开地毯式搜查和推断分析,从身高、年龄、职业、家庭条件,到三观情况,无一幸免,带观众们解锁“层层套路”。
图源 @军师无念
比如,28岁,1米75,未婚,自己做工程,2套房,2辆车,这个男人能嫁吗?
乍一看,这样的条件放在优质男性资源稀缺的相亲市场,绝对是媒人口中的香饽饽。
但靠着相亲帖分析涨粉近50W的红人“军师无念”却提醒大家: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没说什么,表面上看起来挺好的,但深度解析的话,每一条都有坑。
先说第一条,仅仅是三个简单信息,军师就得出了初步推断:“没说学历,最多是大专,高中也有可能;没说体重,那就是胖。”
图源 @军师无念
在第二条里,军师持续论证:“做工程的人有哪些特点,一是抽烟喝酒,二是迎来往送。一个人每天不是在吃喝,就是在吃喝的路上,他就没有不胖的。如果是瘦的,问题更严重,去查吧,肝一定有问题。”
提到工程男,他还不忘给大家科普:“工程男的事业只是摊子看起来很大,实则要么手里没活,要么拿不到钱。同时,没提到家庭情况,父母大概率没正式工作,以后也没有退休金。”
知悉了这个前提,第三条的坑就显而易见了:“房车没说全款,那就是贷款,但是这个更严重,你都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全被抵押了。”
图源 @军师无念
听完这一通分析,屏幕前的观众都要直冒冷汗,看似资产颇丰的优质男,秒变失信边缘人物。
而这正是相亲分析师的“魅力”,揪出所有完美条件背后的隐藏猫腻,给当事人来个当头棒喝。
在“军师无念”大火的同时,平台主播们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小众赛道,一场汹涌的模仿大潮在互联网蔓延开来,甚至衍生出许多细分赛道。
有针对相亲男的分析,自然少不了对相亲女的剖析,关于“这个女人能娶吗?”相亲分析师们也如法炮制内容。
图源 @马达情感分析师
此外,还有人专攻“精英群体”,挂着“顶级相亲分析”的大招牌,分析的相亲男不是尊贵的保时捷车主,就是北京有房家底殷实的优质男。
然而,再优秀的男人,到了相亲分析师的嘴里,总会得出一个扎心的结论:这个男生大概率是用保时捷捞女生给他全家当免费保姆。
图源 @九叔来支招
甚至还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观众,请相亲分析师帮忙拆解自身条件,以期在走进相亲市场前能对自己有个准确评估,于是乎“我这样的人,能靠相亲找到对象吗?”也成为了一大衍生选题。
而相亲分析师们则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致力于挤干每一张相亲贴里的水分,对自荐而来的观众朋友也是丝毫不留情面:“你说你身材娇小可爱,那就是矮。”
图源 @李雷相亲记
看着直播间连番上演的“清醒发言”,每晚在评论区团建的学生们直呼:“我还是太年轻了。”
相亲分析师是媒婆克星吗?
这群看似三言两语就能把“高质量男女们”扒得一干二净的相亲分析师们,真的能帮你避开相亲路上的大坑吗?
事实上,他们的分析套路总是基于非黑即白的“二极管思维”,抛出来的大都是绝对化的定论,频频划重点:不写工作,就是没有工作;不写体重,就是胖子;不写学历,就是高中肄业;正经男人谁研究星座;世界上没有身高179的人。
部分博主不仅天天开课教学,眼瞅着到了高考节点,还不忘为赛博学生准备“三年相亲,五年模拟”的考题,评论区集体背诵相亲界身高定律:过5减4,低5为0,带小数点的暂时不变。
此外,他们还十分擅长于用各类高频词来抓住受众眼球,主动挖掘有话题度的元素,比如:身高、胖、车、房、贷款、凤凰男、妈宝等。
这些看似离谱的分析和总结,却常常莫名地说到点子上。
图源 @旺旺表弟
因此,网友们将这群逻辑直白且粗暴的相亲分析师们称为“媒婆克星”,毕竟,媒婆的工作是帮人扬长避短,而相亲分析师们的工作是专揭人短处。
用相亲分析师的套路来解读媒婆的介绍话术,约等于用魔法打败魔法,这称呼倒也没错。
当然,十个相亲分析师九个话术撞车,也不免让很多观众质疑这种标签化的评价体系。对此,军师无念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表示:
标签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如果这件事在99%的人身上都是对的,那你就不用考虑剩下的1%,因为你不是搞科研的,不需要那么客观公正,你只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给客户最多信息。
乍听之下,这话似乎没什么毛病,但你若是那个永远被拒之门外的1%呢?
在相亲市场上,给人“贴标签”和“打分数”的风气由来已久。
还记得之前同样在朋友圈爆火的“男女相亲市场评分表”吗?也是从年龄、身高、身材、颜值、婚史、学历、收入、家境等维度,事无巨细对人进行三六九式评分。
这份看似缜密的评分表中,完全没有包含情绪、社交、暴力、忠诚度、精神状态等内在衡量,只是用一列列数值,将物化男女的行为进行到极致。
来源 虎扑
更跳脱的年轻人,则把相亲对象们的条件罗列在社交平台上,让广大网友们帮着从中选择最匹配的对象,不仔细看还以为对方是在挑选offer。
这位朋友,实在不行咱们自己多去见对方几次呢?要是你自己相处下来都分不清楚好坏,还指望网友能从零碎的信息里拼凑出所谓的“真相”,帮你作出最具“性价比”的选择吗?
图源 网络
无论是相亲分析师,还是相亲市场评分表,这些单一的评价体系对于年轻人来说,非但算不上好的参考标准,还有可能误入歧途。
毕竟,当这些“形而上学”的经验技巧根植于大脑时,你总会习惯性地仅凭几项数值就将对方快速地划入淘汰区,仅凭一句脱口而出的话就对他的品性下了定论,无形中抹杀掉许多的可能性,到头来还要吐槽一句:“天生孤寡,没有人愿意看穿我的坚强和脆弱。”
无论爱情还是婚姻,从来都不是一道简单的公式题,不能指望这些相亲教练们,能像学生时代的1V1家教老师,给你总结出一套现成的解题思路。
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解析话术,听一听,笑一笑,得了。
你把他当导师,他把你当韭菜?
毕竟,你要是真把他们奉为导师,钱包可就难保了。
趁着大家伙正乐呵得上头时,这群商业嗅觉敏锐的相亲分析师们,早就开始了流量变现道路。
拿军事无念来说,人家的各类业务均是明码标价,每天晚上的直播连麦,10块钱可以聊上十分钟,人爆满的时候,还得加钱抢麦。
实在心急的人,还可以选择包年套餐,博主本人咨询价是每年五万(是的,你没看错)。
想要独享服务,也不是不可以,一对一授徒,180元每次;要想进入学习群,另外还得交个99元入场费;就连日常的视频内容,也有不少开启了“付费”观看。
图源 @军师无念
大多数相亲分析师的业务,基本逃不开这几项,只是收费标准有所不同;极少数的相亲分析师,还能趁着流量高峰,接接商业推广,毕竟他们的用户画像实在是太理想了。
“从自媒体角度来讲,能做女性群体的话题就不要做男性群体,因为女性群体分享欲更强;从付费意愿上来讲,女人大于孩子,大于老人,大于狗,大于男人”军师无念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如是说。
你以为他们是相亲分析师,实则他们只是披着情感咨询外衣的无情运营。
在军师无念的粉丝画像中,女性占比88%,在持续关注、主动连麦、付费意愿强的10.9万粉中,女性占比高达92%,以24岁到30岁为主,吸引到的就是一群“想结婚的女人。”
即便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圈钱套路,为什么看似人均“恐婚”的年轻人,对相亲分析师还是如此上头?
图源 艾媒咨询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单身群体都会相亲,约有一半人每月至少相亲两次。
这也从侧面说明,当代年轻人的“恐婚”,或许包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即结婚这条路太难了,吃多了相亲的苦,见多了奇怪的人,难免心生恐惧。
而对婚恋市场跃跃欲试的单身青年们,很多也处于一种“非自愿单身”的状态,害怕踩坑,担心真心错付,难以驾驭亲密关系,并非所有人都能在这方面游刃有余,他们亟需更多的经验指导。
这时候,对婚恋问题头头是道的相亲分析师,怎么看都比身边的兄弟闺蜜这群“狗头军师们”更具权威。
如此也不难理解,年轻人为什么白天还喊着不结婚,晚上就蹲守直播间兢兢业业地学习。
说白了,我们依然想去爱,渴望一段亲密关系,只是笨拙得不知从何下手。
甘愿去做各种婚恋导师们的韭菜,万一真学到本领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年横财发展会(ID:xrich666),作者:江大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