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04-15 15:33

银行与互联网的四大观念对决

2013年的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着实火了一把,到现在仍然余温未了。春节期间,腾讯微信“抢红包”让此前所有的创新灰头土脸、黯淡无光,“二马”在移动支付引发的“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风潮仍处于持续的高热……

如果说在半年前“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什么是金融互联网”还属于学术界定义的探讨阶段,那么到今天,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之争已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感知、体验以及争论,进入亿万消费者的生活。由此可能引发中国金融走向的“大变革”已然发生。

我们就在现场,不可能装聋作哑。

“再造”PK“颠覆”

——颠覆是互联网的标志,而再造是银行不痛不痒的修修补补

互联网的核心基因并没有尊敬“传统”习俗,相反以“颠覆”为最大的乐趣,被互联网颠覆的传统行业用“罄竹难书”形容并不为过。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这种颠覆的力度、范围将有增无减,越是拥有垄断地位、拥有垄断利润的行业,被互联网侵蚀的力度就越大。

以银行业为例,如果说这些年没有人意识到互联网的杀伤力,是不严谨、不科学、不负责任的。但问题是传统银行业务的那块市场依旧庞大、利润依旧丰厚、传统方式让你欲罢不忍,指望在内部产生一个自己革自己命的商业模式是不现实的。因此,银行的提法大多是以互联网为手段“再造”一个什么部门,以期获得更多一点的市场份额。这有点像一两年前的“苏宁”,想试图维持线上、线下两种价格体系,其结果是:成就了今天的“京东”。

以货币式基金为基础的“余额宝”是银行内再简单、再熟悉不过的一道小菜,甚至可以描述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怎么在互联网手里摇身一变就成了2013年的金融必杀技呢?道理其实很简单。银行很难革自己的命,储蓄存款转变成同业存款、一是面子上受不了,二是成本上负担不了。

再看微信,是以打败自己的同门“企鹅兄弟”为目标的自我革命、自我涅槃;而微信支付,则是要在移动支付领域彻底颠覆成名已久的支付宝。

同样是互联网背景下、在同样的技术支撑下,在不同的领域产生的效果会如此截然不同,结果迥异,追根溯源仍然是一个观念的问题,颠覆是互联网的标志,而再造则是传统行业不痛不痒的修修补补,两者相比,自见高低!

“流程”PK“体验”

——即使银行放下身段,但用户宁可从了“余额宝”,也不再进银行门

打造一个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组织机构改革的一个重点,各行通过各种形式的机构改革,让银行服务更加有效地贴近市场、服务客户。而用户体验则似乎是互联网思维的代名词,极致的体验,带来极致的效果。

在支付领域,“支付宝”诞生至今,只是让银行感到不爽外,还没有真正对银行的核心利益产生多大影响。但是从2013年开始不同了,BAT(B—百度,A—阿里巴巴,T—腾讯)三巨头的理财大战,就像“加多宝”PK“王老吉”,受伤最重的却是“和其正”。

BAT的一场大战下来,发现受伤最重的是银行。五大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以存款利率一律上浮10%来稳定日益紧张的存款失血。即使银行放下身段,但用户宁可从了“余额宝”,也不再进银行门,这一架真是“乱拳打死老师傅”,流程完败给体验。

“风险”PK“机遇”

——风险不是银行故步自封的金刚罩;许多难解决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瞬间石化

银行属于风险的行业,这点不假,但这不是传统银行故步自封的金刚罩。在互联网背景下,过去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瞬间石化。看看“淘宝”、“天猫”、“京东”这类电商平台,左手握着卖家信息,右手拿着买家的需求,用买家的钱,借给卖家,顺手就把你银行的“贷款”业务收拾了。专家学者还在用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时间表预估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趋势时,互联网巨头用“百发”、“余额宝”直接就把银行的“客户”转化成自己的“粉丝”了。

银行业内人士讲,给我一张“电商”执照,我可以打败X宝、X东、XX网,互联网的大佬们连笑一笑的兴趣都没有了;银行担心BAT们有朝一日会拿到银行牌照,会引发行业裂变时,互联网大佬个个沉默不语,其实他们知道,一旦拿到银行牌照之日,他们天马行空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互联网金融本质上并不稀罕一张银行牌照,在银行、保险还在争执谁在站着赚钱、谁在坐着赚钱的时候,人家互联网金融唱着小曲把银行、保险都收拾了。

“护城河”PK“跨界”

——银行以挖“护城河”对抗互联网的“跨界”,会败得体无完肤

利用行业标准建立业务高地,利用“护城河”巩固业务优势,一直是银行的思维定式。以银行卡支付为例,金融IC卡与行业IC卡打架多年仍不见结果;采用什么技术标准,实现NFC近场支付只见争论不见应用。

现在好了,微信让移动、联通的短信业务几乎变成文物;而微信支付的“抢红包”,用一个月时间把支付宝8年的事情给做了。如果银行今天仍然抱着消费者“拿出银行卡—刷卡—顺带收取商家交易手续费”的惯性思维不放,不出三年五载,这种消费方式将随着4G通信时代的迅速普及而加速消失。

现在断言“支付宝钱包”、“微信支付”为移动支付的终极形态还为时尚早。但现在的“微信支付”实际上已经打开了“移动支付”魔盒,开始触动银行传统利润生成方式的神经,传统行业以开挖“护城河”的竞争方式对抗互联网的“跨界”,会败得体无完肤。

文章来源: 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中国民生银行小微金融部总经理高级助理 周斌    
文章观点与本人供职单位无关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