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cereview),作者:连清川,冰川思想库联合创始人、研究员,专栏作家,一道自媒体CEO。封面:视觉中国
不久以前,我和冰川思想库的同事任大刚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吵到几乎快翻脸的地步。
大刚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应该彻底地禁止使用手机。而我认为,最多只能限制中小学生手机的使用,尤其是在课堂期间。
我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如果说中国足球要冲出中国走向亚洲然后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再走向世界的希望,在娃娃身上的话,那么难道移动互联的教育,不应该从娃娃抓起吗?如果禁止了使用手机,娃娃们从何而得知移动互联?
大刚就是个极端主义者,这个哲学专业出身的书呆子,就是把世界想得太简单。这是我的结论。
图/视觉中国
但是如今,当我认真地思考和自我斗争了之后,唉,我必须承认我是错的,而他是对的。我犯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的共同错误而不自知,那就是:知识崇拜,技术崇拜和进步崇拜。
我用以反对大刚的所有的理由,是因为怕落后,怕不进步,怕被这个世界甩在后面。我们已经习惯于付出“人”的代价,去追求知识和进步。
01
当我重新回想我和大刚争论的时候,我确切地知道我为什么产生如此庞大的恐惧与反对:因为我们生长在了一个知识、技术与进步大爆炸的时代,所以如果我们的下一代不能够保持快速的更新和增长的话,那么他们就无法与社会和世界保持同步。
我的恐惧和这个世上所有为人父母的人的恐惧如出一辙:害怕输在起跑线上。
然而,作为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才是最根本的?知识、技术和进步,都是后天习得的,甚或说,在一定的年龄段之后开始进行这些东西的学习,永远不会太晚。
那么什么东西才是少年们最根本的所需要的东西?对人生的认知,对世界的认识,对社会的感悟,对于生老病死的感触,对爱与和平的拥抱。如果这些在少小时未曾被深刻地植入到他们的理解和认知系统之中,知识、技术和进步,带来的也许更多是灾难和挥霍,而不是有效的利用。
少年时代更应该获得的是什么?是父母对他们持续而亲密的陪伴,是与朋友之间无话不说促膝谈心的相知,是豆蔻年华情窦初开的怦然心动,是山水世界眼界大开,是无限天地展现在眼前的心灵悸动,是深夜里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偷看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羞涩,是旅行到广州时一碗平淡无奇的萝卜牛腩引发的惊叹。
图/视觉中国
可是当一个手机屏幕亮起的时候,所有的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全都消失。是社交网络无孔不入的控制,是流量明星昼夜不停的聒噪,是杀人吃鸡刺激肾上腺素的飙升,是短视频直播赤裸裸毫无限制毫无营养的诱惑。
少年是流量的韭菜,一茬又一茬的收割机不断前来收割:社交网络、娱乐明星、网游手游、短视频直播。
一切都源于手机。
当那个哲学系的书呆子看到了人类最根本的弊病,尤其是青少年缺乏辨别和抵抗能力,而手机是将他们远远带离开真实世界的时候,我还在喋喋不休地侈谈知识技术和进步。
当人性成为荒原的时候,所有的知识技术和进步,都是让人世变得更加缺乏人味的加速器。
02
可是该怎么说呢?
大刚和我,不过是一对半斤八两不谙世事的傻瓜而已。
我们这个社会深陷在转型的泥沼之中,我们在GDP的发展和进步主义的荷尔蒙之中,根本无从自拔。
我们有996的父母,是在单位公司学校工厂无休止的加班、KPI、计划、任务、升学率、转化率、大数据、ROI中苦苦沉浮的人们啊。没有人比他们更在意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当他们从疲惫的一天中归来的时候,能够奋起余勇陪伴孩子们完成他们的作业,已经基本属于体力超支了,你能够埋怨他们缺乏陪伴吗?
那些背井离乡,在遥远的都市和小城中打工的人们,把他们所有的孩子都扔成了“留守儿童”。他们在夜里会想念孩子到哭,他们数着日子等待国庆和春节假期的到来以便能和孩子们厮守几日——但这卑微的期盼也常常事与愿违。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孩子的未来才是一切,他们如此打拼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和未来而已。你能责怪他们吗?
图/视觉中国
我们有一切以流量为核心的互联网市场。手机产商、娱乐、游戏、社交、网文、视频、外卖……所有的一切都寄生于方寸之间的手机上。制造产业、泛娱乐产业、互联网产业、新兴产业,这里落地了多少的就业率、生产率、增长率,有任何一个垂直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敢于一夕之间,砍掉占了多少GDP比重的青少年市场吗?
当这些缺乏陪伴的、远离父母的、孤独成长的孩子们,如果被剥夺掉了手机,他们将何去何从?他们将如何自处?
你能够期待在一个缺乏必要完整的家庭体系、教育体系和社会体系的支撑下,真的敢于完全禁绝掉手机,让孩子们真正回到真实的世界之中去吗?
这里所需要的不只是勇气和认识,更需要的是整个社会系统的觉悟和决心。
怎么办呢?
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救济。
03
如何救济呢?
有一种掩耳盗铃的方法。未成年人当天游戏累计时长超过3小时,从游戏中获得的收益减半,超过5小时,游戏收益降为0。这套系统的策略主要是通过游戏内收益的限制,引导玩家自行下线休息,但不做强制。理论上,若玩家不在意收益问题,依旧可以保持更长时间在线。
青少年如果能够做如此精明的计算与在意收益,就不是青少年了。
坦白讲,我并不认为沉迷是未成年人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的核心问题。核心在于整体社会投入时间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形成有效的控制与监控系统,它所要关注的,是使用手机的全程追踪和控制。
图/视觉中国
在中国的互联网系统中,腾讯显然在用户接触面与产品多元化之中,远超其它的公司,自然也就在青少年网络健康之中责无旁贷。好在,我们所看到的腾讯,在互联网使用全程之中,都已经有了相应的对策,从事前的成长守护平台(允许父母全面介入儿童手机的使用过程,监控其使用时长与消费额度)、事中的健康系统(包括反沉迷,强行下线过长时间游戏、实名制登记与人脸识别系统)以及事后的少年灯塔主动服务工程(提醒消费额度异常、介入和提供家长教育课程),都已然全面启动。
根据腾讯自己公布的数据,单就《王者荣耀》而言,12岁以下的用户使用时长降低59.8%,而12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也下降了40.3%。
而职能部门的介入,也多少有救济的作用。上述的数据成就,来自于与公安部的合作,在游戏中使用了人脸识别功能,使未成年人用户身份“水落石出”,从而有效的限制了他们的使用时长。
然而我更加欣赏的,是一个名为DN.A的计划,它实际上是一个网络素养教育项目,通过与专业机构和专家合作的方式,推动研究、出版书籍和开设课程,使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以教育的方式,直接传递给未成年互联网用户。
任何一个互联网企业,我们都无法以所谓的“自律”去过分地苛责他们。在当前无序的市场竞争中,任何敢于超前于市场竞争的自我约束,恐怕都是对自我的残忍与戕杀。企业面对的是整个市场与规则,负责的是投资者、股东、员工和用户,如何能以简单的自律来求全责备。然而马化腾所提出来的科技向善,自然需要腾讯以更加负责的态度给予公众。
2017年底,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推出一本《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以浅显易懂的文字给家长们提供了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游戏的建议。(图/网络)
我并不是说,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唯一给予少年沉网救济途径的公司。所有的视频网站都已经开设青少年模式,许多游戏公司亦都有反沉迷系统。然而互联网企业若能从前中后全阶段进行监控,无论在社交、娱乐和游戏中进行全面的时长和消费设置,并且给予身份的充分认证,恐怕对于如今失控的少年沉网,会有不小的救济作用。
流量明星对于少年的戕害,我尤其深恶痛绝。少年时代是型塑一个人审美的重要时期,古典文学、音乐与美术,皆在这个时候能够深入地培育少年的审美情趣,使他们从中汲取营养,因而更加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而恰因毫无节制的娱乐和追星,普遍降低了他们审美的塑造,造就一大批未来的庸众与蠢材。
04
就此,当我们真的下决心去审视中国的少年与网的时候,未免让人忧心忡忡。
少年人脱离开真实的世界,脱离开审美的塑造与追求,脱离开山河湖海的眼界拓展,我们的下一代会变得如何冷漠与浮泛?
富有的一代实际上比平常家庭更早地意识到这些问题,他们已经早早地接受西方的经验,勒令自己的孩子们进入到无手机环境。但凡俗家庭的人,如果断掉了手机的存在,孩子们的社交成了问题,又没有充足的经济实力,用于大量有益然而昂贵的技能与知识专门训练,如高雅艺术的培训,滑雪潜水的训练,专业老师的古典课程与音乐教育,在实际的竞争中,阶层固化又逐渐形成。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情况。
图/视觉中国
所以,少年与网的问题,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社会问题。当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无力让他们的孩子脱离开手机的荼毒的时候,我们正在看见一个比日本更加严重的低欲望社会的出现:因为虚拟会让他们心甘情愿成为社会底层的韭菜和电池。
我期望上文所说的救济,能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共识。我更加期待大刚的愿景不仅仅是一个书呆子的噫语,而能够成为整个社会的决心和行动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享号(icereview),作者:连清川,冰川思想库联合创始人、研究员,专栏作家,一道自媒体CEO。封面: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