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皮层NewNewThing(ID:gh_38b8653e0e0b),作者:杨秋秋,编辑:吴洋洋,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划重点:
Character AI的网站访问量正在下滑,今年5月的独立访客量为1260万,已经低于去年同期的1480万;
Google已在开发一款类似Character AI的个性化聊天机器人产品,有望年内推出;
在Character AI跌倒前,Inflection AI、Stability AI、Adept AI已先后倒下;
微软“雇佣式收购”了Inflection AI后,亚马逊也在用同样方法拿下Adept AI。
有消息称,Character AI正在与一些竞争对手就合作初步谈判,其中包括Google、Meta以及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如果与这些科技大厂达成合作,Character AI将会利用合作伙伴的计算资源以强化研发能力,而作为交换,Character AI将提供部分的知识产权共享。
Character AI的热度正在下滑,收入也难以为继
Character AI由两位Google前员工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于2021年创立,其中,Noam Shazeer是Transformer论文作者之一,Daniel De Freitas则曾在Google参与过早期聊天机器人的开发。
Character AI为用户提供的并不是一个标准的“AI助手”角色,而是各类个性鲜明的虚拟人物——它们来自历史、游戏或者剧集。不仅如此,Character AI还允许用户通过调试和设置,创建属于自己的虚拟聊天机器人。
“新皮层”曾报道,Character AI的个性化聊天机器人使其迅速走红,成为最受关注的明星AI公司之一。自2022年9月上线以来,已有上亿用户在该网站上定制自己的AI,总数超过千万个。巅峰时期,Character AI每秒要处理2万次查询请求,接近于Google搜索查询量的1/5。
然而,在大受欢迎的背后,Character AI的增长正在放缓。Similarweb数据显示,Character AI的网站访问量正在下滑,今年5月的独立访客量为1260万,已经低于去年同期的1480万。相比之下,Google的Gemini则在持续增长,今年5月网站独立访客已经达到了5100万,远超去年同期的3500万。
至于去年5月发布的移动应用c.ai,其用户增长也不尽如人意。在发布的3个月内,c.ai在美国的月用户迅速增长至300万。而从去年7月到今年5月,其移动端用户数量仅增长了100万。尽管Character AI并没有公布过订阅用户数量,但Character AI中有57.07%为18至24岁的青少年,他们对付费订阅的意愿或许远远不及其他年龄的用户。
Character AI愈加严格的审查制度,可能是用户流失的主要原因。为了潜在的商业合作伙伴和广告商,Character AI曾公开表示,Character AI具有所有消费者AI平台中最强有力的反NSFW(Not Safe For Work)政策。而Character AI对NSFW的谨慎审查引起了用户的强烈不满,面对不再“浪漫”的聊天机器人,不少用户表示“Character AI变得无聊了”,甚至有用户表示将会转向Spicychat等其他AI社交平台。
收入方面,Character AI的情况并不“理想”。去年3月,Character AI完成了由Andreessen Horowitz (a16z)领投的1.5亿美元A轮融资,这笔融资也让Character AI的估值来到了10亿美元。同年,Google以可转债的形式投资了Character AI,这笔债券可在下一轮风投时定价并转化为相应的股权。
但在随后的一年里,Character AI与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投资公司进行了多轮洽谈,但至今并未筹集到新一轮融资。尽管短期内并不会面临资金短缺,但Character AI目前能依靠的,也仅为现有的现金流和用户每月9.99美元的订阅费用。
而Google已在开发一款类似Character AI的个性化聊天机器人产品。“新皮层”曾报道,Google正在试图与各领域的名人建立合作,使得用户可以与以名人为原型建立的聊天机器人对话。此外,它正在研发的新产品还支持个性化定制,用户只需要描述角色的性格和外貌特征,就可以创建一个专属AI聊天对象。该项目由Google涂鸦部门负责人Ryan Germick主导,目前团队共有10名员工,产品有望在今年内推出。
Meta去年10月就发布过28个个性化数字人——28个虚拟人物都在Instagram和Facebook上拥有个人资料,用户可以访问它们并与它们聊天。并且,这28个虚拟人物都有在真实世界中的名人原型。
今年以来,已有多个AI独角兽失足
和Character AI一样,不少AI独角兽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运营压力,它们不仅需要承受高昂的训练和运行AI模型的成本,也同样面临着行业内其他大型科技巨头的激烈竞争。
今年3月,微软宣布,Inflection AI三位中的两位联合创始人Mustafa Suleyman和Karén Simonyan,以及大部分Inflection AI的员工已选择转投加入微软的新部门Microsoft AI。为此,微软同意支付6.5亿美元的许可费用,帮助Inflection支付投资者的款项——这相当于是一种“雇佣式收购”。被收购前,Inflection从未赚过钱,其主打情感聊天的机器人产品Pi是免费向用户提供的。
紧接着3月25日,有消息称, AI独角兽Stability AI中Stable Diffusion核心研究团队已集体辞职,名单包括研究团队领导、论文一作RobinRombach,共同一作Andreas Blattmann,以及另一位作者Dominik Lorenz。
5月22日,另一家AI独角兽Adept AI也传出出售或与大公司战略合作的消息,探讨对象包括Facebook母公司Meta。Adept AI是一家开发AI智能体的初创公司,曾在2023年4月获得融资3.5亿美元。2022年9月,Adept曾发布自研大模型Action Transformer(ACT-1)。在Adept提供的演示中,一款名为“Adept Client”的Chrome扩展程序连接到ACT-1后,就可以通过观察浏览器中发生的情况采取相应操作,功能类似于微软的Copilot。最新消息是,7月1日,亚马逊宣布已聘请Adept AI的联合创始人David Luan并获得了部分技术许可——路数与两个月前微软“雇佣式收购”Inflection一样。
和Inflection、Stability一样,Adept的创始团队也称得上豪华,并“含有”Transformer论文的两位作者——Ashish Vaswani、Niki Parmar。而第三位联合创始人David Luan此前是OpenAI工程副总裁。
在Character AI与Google、Meta、xAI等科技大厂谈判之前,它的人手已被对手挖走不少。LinkedIn资料显示,最近几个月,Character AI的研究员Alexei Baevski和Vinay Rao加入了Meta,研究员Wendy Shang则是在最近转投加入了Mistral AI。
Character AI是今年以来继Inflection AI、Stability AI、Adept AI后最新一只失足的独角兽,不过它很可能不会是最后一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皮层NewNewThing(ID:gh_38b8653e0e0b),作者:杨秋秋,编辑:吴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