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4-04-18 07:25

【娱见一周】4K疯狂,快播金盆洗手

这是各大IT互联网公司发布会扎堆儿的一周,也是狗血剧百出的一周。

一、4K疯狂,智能电视口水战不断

上周四乐视发布了4K电视,本周联想也推出了4K电视,加上之前已发布的爱奇艺电视,4K智能电视的新锐力量都集中于此。风闻下周还有一家澳洲智能电视厂商也要发布新品,这还不算早先已经加入战团但还未推出4K的阿里与小米电视,2014年的智能电视开战节奏实在比人们预想要早,花样要多。

这体现在:①高配低价,利润后移:各大厂商依然遵循高配低价的原则,4K只是其中一个标志性的卖点而已,人们也对芯片和人机交互也争论不休。各家推出的超低价电视引来了各种成本解读,分析乐视、联想及爱奇艺的定价策略不难看到,硬件薄利已经成为智能电视市场的大势所趋,收取后期服务费、利润后移、培养粉丝增加用户粘度并适度售卖广告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令所谓“传统电视企业”紧张的低价本质,尽在于此了;②内容为王的天平上,游戏的地位凸显。去年深陷视频内容战漩涡的厂商们在提高了硬件选用标准之后宣称,改进的交互手段、高清的屏幕、高效的芯片不止能用来看视频,也可以用来玩大型游戏。眼看着去年的愿景被联想与乐视抢先实现了,不知小米和阿里心里滋味如何。

4K战开始了,口水战也才刚开始。

二、投资凶猛:爱奇艺瞄准内容生产商,乐视瞄准媒体

本周另一个较明显的趋势是,手头富余的视频网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夺战,但目的各不相同。爱奇艺一口气挖走了不少极具品牌价值的内容团队,而乐视也传出成立并购基金继续进行上下游并购的消息,另外据接近乐视的人士透露,乐视下一步将投资一家科技媒体,但具体意向未定。总结起来,爱奇艺将战火引向了品牌内容人才战,而乐视则瞄准了媒体权力。这场新的大战刚拉开帷幕,爱奇艺老对手优酷就首当其冲受了伤。

三、快播真要金盆洗手,腾讯视频据说要“查蠹”

1、快播金盆洗手,前途未卜

新一轮的反盗版联盟盟主张朝阳本周会高兴起来吗?因为就在4月17日,视频圈另一个重磅消息是,快播宣布关闭基于QVOD服务器,这意味着国内广大宅男的贴心小豆瓣瞬间乌有。快播声明的要点如下:

一,全面清理快播视频搜索工具和娱乐风向标中的涉盗版和不良的内容;二,维护版权,未来一年投入一亿元用于建设正版内容,投入3000万元支持国内微电影的创新;三,为了彻底清除利用快播技术的盗版和低俗内容,关闭qvod服务器,停止基于快播技术的视频点播和下载。
看起来快播要跟随百度影音大力清理的动作,宣誓金盆洗手,去污名化了。但百度影音的洗白速度,是快播所望尘莫及的,且快播所选择的原创内容之路几乎是一条死路:

①在版权内容大战白热化的今天,腾讯视频为了一档《好声音》第三季据传花了超过2.5亿元,而爱奇艺买下湖南卫视5档综艺节目、PPTV买下江苏卫视全部内容也不约而同地花了2亿元,乐视为了一档《我是歌手》第二季也花了超1亿元,全年要花8-10亿买内容,优酷也拿3亿做自制……相比之下,快播想用1亿元来做正版,3000万做微电影,不知是估计不足还是没有诚意,总之这么点钱在视频圈确实杯水车薪。

②盗版视频点播是大多数用户选择快播的重要理由,一旦点播功能丧失,用户粘性也就随之消失,可以预见,快播在未来的品牌空档期,会面临一个用户快速流失的过程,快播想要说服用户回流,让流量更好看点,广告商更多些,难度不小。

快播这有勇气的大步,一不小心恐将万劫不复,但视频行业的盗播与盗版下载量将从此大幅减少,对于国内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则极为有利——盗版空间的进一步压缩意味着影音收费的脚步将越来越近。

2、小马哥欲查蠹,一箭双雕

据程苓峰的微信公众账号“孕峰”最近“求辟谣”说,阿里现任数字互娱总裁刘春宁要被老东家腾讯视频起诉了,原因是刘春宁在离职前还代表腾讯方面与自己在外成立的影子公司签订了数额高达2000万的大单。当然,在腾讯互娱最近砸钱营造“泛娱乐”的耀眼光环下,查蠹似乎微不足道。而这场官司背后,不仅有个人与公司的恩怨,更是巨头在视频娱乐领域掰手腕暗中较劲的体现。而马云是否还能淡定处之,令人好奇。

四、于妈抄琼瑶阿姨,编剧圈又热闹了

本周影视剧圈另一个热点是,琼瑶向广电总局举报于正《宫锁连城》抄袭自己剧本《梅花烙》。引发影视圈的争论,堪比上月刚曝出有关剧本的“二宋之争”。不同之处是,“二宋之争”本质是编剧与演员、导演之间的角力,而琼瑶举报则成为编剧圈内部纷争,但除了不少编剧外,更多的演员、律师乃至湖南卫视都卷入讨论被要求来站队示诚。瞧,娱乐圈就是这么狗血。但不少分析指出,琼瑶阿姨这一仗非常难打。

一方面,就事论事地说,于正抄袭琼瑶剧本的方式是“抄中心思想”。即便创意类似,在法律上也很难认定是抄袭,正如中国学生从小到大的语文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即便不是抄袭,遣词造句雷同之处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宫廷/古装剧从琼瑶写到于正,姑且算是宫廷剧收视保证的两大金牌编剧。因此谁抄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80后到90后,人们的收视品味似乎没有太大改变——古装宫廷剧何以长盛不衰?从观众角度看,国内观众“心中的辫子”还在,且并没有要剪掉的意思;从编剧的角度看,有关部门对题材的各种“规范”,也令编剧在长期的无所适从中丧失了应有的创造力,大部分编剧在影视制作产业仍然没有话语权。

监管部门、电视台乃至观众都没有权利旁观这场“抄袭门”,某种程度上,大家都是导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