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沧海一土狗(ID:canghaiyitugou),作者:沧海一土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期,关于央行卖空国债有了进一步的信息:
(证券时报)记者从人民银行求证获悉,央行已与几家主要金融机构签订债券借入协议,已签协议的金融机构可供出借的中长期国债有数千亿元。央行将采用无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国债,且将视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持续借入并卖出国债。
显而易见,这个操作将推升十年国债利率,那么,它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是什么呢?
不少人的下意识反应是,十年国债利率上升,汇率升值。
说实话,这个行业就是这么混乱,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似是而非的逻辑,很多人竟然把这种逻辑当成常识。
下面我们回归到生活场景,我们知道,种花要浇水,浇水后土地会湿。那么,请问某天早上,你看到花盆湿了,就一定能确认“你的花刚遭遇了好事情”么?不一定,万一浇的是油呢,是盐水呢?地面看起来也是湿润的。
所以,我们不能光去做现象归纳,然后,不假思索地乱用。经验主义要适可而止。
这就好比,我们把“地面看起来是湿的”等同于“浇水”,诚然这两个东西有关联性,但是,的确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十年国债利率上升和汇率升值之间的关联性也是如此,我们得知道十年国债利率因何上升。
浇水:十年国债利率因为风险偏好提升而上升,那么,汇率升值;
浇盐水:十年国债利率因为主权风险提升上升,那么,汇率贬值;
所以,我们不能看到十年国债利率上升,就去说汇率会升值。这就是害死人的“经验主义”。
对于央行卖空国债这件事儿,有不少政策目的方面的猜测,最荒唐的就是说“央行为了稳定汇率”。
其实,这个操作会增加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你们没看错,就是会增加贬值压力。
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我们可以用一个“三球模型”来进行推理,一国内部有三个蓄水池,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逻辑是相似的,资产的净价越高,蓄水池的能力越强。
如上图所示,对于债市,我们要稍加注意,要看十年国债期货这样的指标,越涨蓄水能力越强。对应的是,长债利率越低,蓄水能力越强。
但是,货币市场的逻辑是反的,资金利率越高,蓄水能力越强。
之所以很多人对“降息”有误解,主要是他们把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当成了一个市场。
他们所期待的降息是,货币市场这个蓄水池把水放出来;他们所忽视的点在于,债券市场这个蓄水池可以把水都接走。
要做出正确的分析,你得把两个市场拆开,不能混作一团。
有了这个框架打底之后,我们就知道,如果央行一面保持货币宽松,一面挤压债券市场,那么,有两个蓄水池会释放流动性,所以,汇率的压力会加大。
搞明白这个原理之后,我们就知道,如何在风险偏好较弱的情况下,稳定汇率了。
答案有点反直觉,一面提高资金利率,一面保持长债利率下行的趋势。
因此稳定汇率的体系一定要伴随两个特征,1、期限利差的绝对水平低;2、期限利差的趋势是向下的。
上图刻画了稳定汇率的场景,我们要给出足够的吸引力安抚投资者,既要在货币市场上给“利息收益”,又要在债券市场给“资本利得”。
所以,大家不要一听到央行加息,就是稳汇率,一看央行降息,就是松汇率。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具体情况。
那么,问题来了,央行卖空国债一定会导致汇率贬值吗??不一定,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实,央行有两个选择:
1、卖掉长债后,所获得的货币趴账,这时候,长债利率和短债利率均上行,但是,长债上行更多,汇率压力是低的;
2、卖掉长债后,换成短债,这时候,长债利率上行,短债利率下行,也就是说,债券市场放水,货币市场放水,汇率压力很大。
搞清楚这些基本原理之后,我们就明白,央行并不认为“当下的汇率约束很大”,他们已经退出了严防死守的状态。
在《关于央行卖空国债的权力和货币政策的新起点》一文中,我们讨论了央行卖空国债对权益市场的影响。
背后的原理是一致的,在风险偏好状态不变的情况下:
1、央行主动提高期限利差,会导致股市的场外资金增加,以及汇率贬值;
2、央行主动降低期限利差,会导致股市的场外资金减少,以及汇率升值。
因此,央行的汇率态度和股市的表现是捆绑在一块的,在意汇率,股市外部条件差;不在意汇率,股市外部条件好。
有些人会问,期限利差是上升了,但是,股市还没见好啊?这主要是外因和内因的差别。
毕竟央行没有直接下场买ETF,只是创造了一个外部条件。
现在股市正在博弈的关键时期,缩量至6000亿以下,内因尚不成熟。只有等股市重新放量,我们才有可能观察到外因的改变。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那么,怎么来通俗化地理解央行陡峭化收益率曲线的操作呢?就像一个帮小孩喂辅食的母亲,先得把食物弄软了,小孩吃起来才方便。
毕竟债市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大牛市,投资者们有巨大的惯性,单纯的货币宽松,效果很差。拿到增量资金之后,投资者们的优先考虑是债市。因此,盲目的货币宽松,就好比直接喂给婴幼儿一块猪蹄,然后说,赶紧吃吧,长身体呢。你如果理解不了风险偏好有多么羸弱,就理解不了为啥要冒着汇率贬值的风险去拆债券市场这个大硬球。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债券投资者一定特别不爽;就像老大看老二不爽一样,为什么父母偏向老二?为什么父母要牺牲我的利益?这都是人之常情。
事实上,这种操作真的不是第一次了。
2022年底,一年存单利率快速飙涨,这有什么意义呢??虽然货币市场的蓄水能力上升了,但是,债券市场放水了。这是一种很极端的拆硬骨头的方式,效果其实也一般。
但是,不少人会简单地把那波股市的上涨归结为疫情放开,把债市的调整也归结为疫情放开。
真相远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既然都放开了,为啥货币不继续保持宽松呢??
最后截取央行前官员的一段话收尾:
屁股总是会妨碍人们求真的,所以,独立真的很重要,利害相关真的会扭曲想法。
经验主义的运用也要注意适可而止,它的确是个不错的开始,但是,它不要求你去区分“浇水”还是“浇油”,只会让你被困在“地湿不湿”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沧海一土狗(ID:canghaiyitugou),作者:沧海一土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