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10 07:49

加油,中年创业大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刘子1984,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讲述了中年创业者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自救和创业故事,以及他们面对的挑战和机遇。

• 💪 中年创业者积极应对失业压力,通过创业实现自我挽救

• 🌍 中年创业者在不同领域展现跨界创新的能力和经验

• 💡 创业环境发生变化,中年创业者需要从创业到创造,重塑商业文明

最近,朋友A来找我,他是某大型汽车集团的副总裁,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专家。他于春节前离职,本说要跟我去乡村走走,休息一段时间,顺便看看乡村振兴的机会。


结果很长时间没联系。


他刚从泰国回来,原来是应一个师兄的邀请去做顾问,这次回国安排一批充电桩发货过去。令我感到放心,A看起来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完全没了刚离职时的颓唐。


“要赚钱还是要出国”,他说。


是的,A离职前已经是世界级专家并身居副总裁,但依然架不住国内新能源汽车卷上天。年前老板找到他,说,“这三年你功劳很大,把工厂建起来了,把产品生产出来了,也把团队带出来了;但你的固态电池技术太先进,几年内无法量产;现有的技术呢,团队都会了,我现在要培养自己的人了”,老板很坦率,“这几年也没亏待你,你还是自己离职吧”。


对此,A早有心理准备,虽然期权没兑现,但他很清楚行业看着热闹,老板投入也大,确实没赚着什么钱,也就算了。“要我当老板,也会这么做”,他倒挺善解人意。


但抬头一看,还能去做什么呢?


这家公司已经是全国前三的汽车民企,A做到这个级别也始终不是老板自家人,民企天花板其实很明显;要么回老东家——一家全国数一数二的汽车国企,“体制”这个香饽饽更卷,估计只能做个部门副总经理或者技术总监,待遇腰斩,也没什么发挥空间;要么找一家外企,但外企都在收缩,机会不好且大概率要去国外。


咋办?只好再次创业。


A翻出来原来注册过的一家公司。好在江湖地位还在,国外市场还不卷,不久接到一个合同——一个师兄在泰国创业多年,邀请他做技术顾问,一个月去呆一两个礼拜即可。


国外哪有国内卷,工作比较轻松。一次,A帮一个朋友装汽车充电桩,这事儿对他来说很简单,三下五除二的事儿,但他一下发现了市场:泰国工人散漫,需要提前三天预约,而且时常爽约,价格又贵。于是他带着一个华人接了几单,从国内发货,两人去装,每人每天赚个四五千很容易——虽然这不比他以前的年薪,但对一个中年创(个)(体)(户)来说,收入挺可观。


而且,A对汽车行业十分熟悉,利用安装充电桩的场景,可以在汽车销售店和购车客户之间进行撮合,又能赚上一笔。然后,他又帮在家带娃多年的妻子重操旧业,由妻子开设一家外贸公司,通过这家公司在国内采购零件发货过去……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降维打击的事儿。


失之桑植,收之桑榆,一个中年男人的离职、自救,却催生了两家创业公司。这个曾经两次创业但因为被骗而两次失败的中年男人,放下做一家大公司的执念,“轻舟已过万重山”,开始如鱼得水、轻松自得。


“不过是自救罢了”,最后,A笑笑说。


这两年,笔者身边越来越多的“中年大叔”加入创业队伍,A作为“自救型创业”代表是一种。这些人大多做到了一些领域的专家,要么因为行业不景气,要么因为“成本太高”,要么因为要给年轻人“让路”等众所周知的原因,大量失业。


这个年龄,现在的形势,高已不成,要去接受薪资腰斩起,以及被年轻人管理、指挥,也不是办法,低也难就。怎么办?创业是最后的倔强。


尽管市场玩法已发生一些改变,但降低预期,控制人员成本,一般在5个人以下,或“个体户”式运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还是能做下去。


还有一种是老创业者转型、再创业。


朋友B曾是沪上一家知名广告公司老板,主要做地产项目的策划推广。说起地产,已无需解释,这几年来,B的公司越做越小,也越来越收不到钱。怎么办?一直做老板,总不可能再去打工,再说还能打什么工?


无奈,B只能选择重新创业,向综合品牌、数字化方向发展,进行公司重组。虽然还属于广告领域,但做过的都知道,消费品和地产广告、数字化完全是两种类型,新的业务对团队的要求更高,而且客户还需要重新找。这种转型,完全是再创业。


他也养不起太多人,支付不起太高的工资,只得选择流行的“合伙人制”:日常不发工资或发基本工资,有了项目一起做一起分成,这也吸引了大量刚失业的中年同行——因为,大家也没地儿可去。


虽然,轰轰烈烈的AI时代来临,B为了节省成本,也在用AI做一些图、写一些文案甚至方案,但他说,“AI倒没那么可怕。以前设计师们用photoshop、coreldraw做图,现在用AI,只是工具变了。客户还是要找设计师用AI把图做出来”。


这类型的中年创业,主要是“次专家”的技术工作者群体,个人能力还具备,算是“强个体”联合的抱团取暖——本质也是自救。这一方面说明,“强个体”还是有其价值,另一方面,B倒没说,他的设计师用工量、就业量,确实从两位数变成没几个了。


有没有超出“自救”的、新入场的中年创业者呢?有,但不多。


朋友C,具有丰富的电商、直播工作经验,这几年在笔者带动下,对乡村振兴愈发了解。在杭州工作的一些年,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又买不起房,没有归属感,去年选择了回老家南昌发展。


C还有一定的高校资源,学校就业办和老师们经常跟他吐苦水,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尤其是这些年流行的新媒体、电商、编导之类专业。于是,他跨界地将“电商、直播+乡村+高校”结合起来(具体不细说),经过快速实践,搞出来一套本地生活电商新模式。


这套模式,既促进了高校大学生实践和就业,又从主播量的角度解决了电商带货的诸多卡点,还助力优秀农产品、文旅销售,身体力行乡村振兴,从而拓展出了巨大空间。


跨界的能力、更新的视野,是C创业成功的关键,我们可以称之为“跨界型创新”。但在整体经济形势和社会心态下,这类样本终究还是少数。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十多年来的主要创业者,其实主要是同一代人——不是创业者变少了,而是创业者变老了。


十多年前,在那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也是这批人——当时他们还年轻,抱着电脑,拿着国外的模式改成的PPT,或者手上的专利技术,与投资人在咖啡馆大谈商业模式、“创新”,运气好的,很快就能融到钱,就这么开干。


笔者就有好几个这样的朋友,自己在互联网尾巴的时候也搞过一次,失败了。事实已经证明,这批人里真正成功的极少。当然,投资人的钱也烧光了,但多数人也把自己的青春、积蓄、健康赔进去了,到头来真不如去炒房(当然也要及时脱身)


今天,这代中年大叔们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形势,和人生周期压力最大的阶段(上有老下有小),以及周边朋友纷纷失业的现状,却没有了退路。


往上一看,50、60后基本退休、躺平,往下看,90、00后因为时代机会少而选择“非暴力不合作”、躺平,只剩下70、80后还(不得不)站着——事实上,这两代人骨子里并不接受“躺平”。怎么办?


只能再拼一把!无奈中,从家庭到行业到国家经济,这一代中年大叔还撑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希望。


这口气如果断了,人们的希望还能在哪里?


那么,从政府到社会,从媒体、舆论到具体的金融机构,能不能对他们好一点?


当然,无需抱怨,正面去看,随着这一代中年大叔创业者的成熟,是创业氛围和中国市场逻辑的成熟:


今天的创业艰难,代表着那个简单抄袭国外经验、模式,就能创业成功的时代过去。比如互联网;


今天的创业不易,意味着那个只需要讲好故事、能吸引到足量关注就能成功的时代过去。比如“下周就回国”;


今天的创业小打小闹,宣告着那个热衷宏大叙事、高谈阔论、擅长搞情绪管理就能成功,而实际上与底层日益脱节的时代过去。比如众多商业和管理大师……


世间最强大的力量,莫过于时代前行的力量。中国人经过70余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集体创业,到今天,外部可以抄的作业已经很少。这就需要中年大叔们去从创业到真正的创造;


中国人听了几十年的首富故事、暴富故事、XX传奇,躁动过、盲目崇拜过,也迷茫过并开始反思。走过世界,回到自己,不论家与国,都需要一代中年大叔挺起脊梁、去重新构架。


从动辄大谈上市、收购、估值,到从自己的能力出发,挖出市场的缝隙,控制好团队的预期和成本,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出真正的商业或社会价值。


中国的商业文明,也正需要一代中年大叔去重新书写。


“三百六十五里路哟,从少年到白头”,当你阅尽千帆却发现无路可走,那就拼一条路!


加油,中年创业大叔!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