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10-29 14:20
聊聊关于《少年的你》的三个争议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壹条电影(ID:ytmovie666),作者:壹哥,题图来自:电影《少年的你》


公映第5天了,聊聊《少年的你》。


上周五迫不及待去看了九点的早场,看完朋友问:快说说,怎么样怎么样?


我不想说的太细,只笼统地说了三点,当时算作观影前的小提示:


1. 豆瓣开分会奔9而去;


2. 易烊千玺就要真正意义上的红了;


3. 熟悉日影日剧东野圭吾的,适当对文本剧作调低期待。


这里不全是我个人的观感,但可以让还没看片的人,最快做好预期。



从过去这几天看,《少年的你》注定是今年最成功的国产电影之一。


有趣的是,围绕它产生的一些争议,恰恰都和我给出的三个小提示,联系紧密。


相比不要屏射这种已被定性的问题,这些争议的讨论空间要大得多。如果你已经看了电影,有话想说,不妨来一起聊聊。


《少年的你》过誉了吗?


这问题或许会让粉丝恼火,但基本上,这也是所有爆款电影都会面对的争议。


我个人给《少年的你》,打7分。


找一个对标的话,去年的《我不是药神》,给6分。


还是我看过后跟朋友的聊天,我说:


“去年药神把我看哭了,《少年的你》没哭。但在我这,少年比药神好。”



顺着这话,好在哪?


应该说,药神和少年,都是贴着现实主义标签的类型片。


这个定义很重要,我后面还会提到。


而比较之下,《少年的你》在现实性上,无疑走得更远。


它明面上的大主题之一,是校园霸凌。



碾压郭敬明不消说了,那些直接的、间接的、不同层次的校园暴力,都在镜头中被一一呈现。


抛开对警察和学校这部分描写上的受限,我在《少年的你》中,起码看到了校园霸凌的层次感与疼痛感。


当然,如果仅限于此,它最多和药神平起平坐。


让我略感意外的,是《少年的你》真的拍出了那种少年和成人世界的对抗感。


TA们会躲避,比如陈念随时戴着的耳机,小北随时戴起的帽衫。比如更直观的,躲避施暴者和追债者;


TA们会希望,比如“熬过高考,我们就是大人了”,比如“我必须要去北京”;



最重要的,TA们会实打实地去碰撞,哪怕付出巨大代价。


比如两个少年对警察的不信任,在国产电影中,是何其大胆的一笔。


审讯一场戏,两人之间的信任有多不可思议,对成人世界的抵抗,就有多一往无前。


看到那里,我也的确下意识地小声自言自语:“真TM浪漫啊。”



《少年的你》成功营造了一个处处溢出代入感的中国少年生态。


于是你能看到,我们的朋友圈里,无论是什么年龄、什么身份的人,几乎都表达了一秒入戏的观后感。


单做到这点,曾国祥和他背后的团队,就配得上牛逼二字。



但我还是只能给到7分。


前面说了,我没看哭。事后想,明明沉进去了,为什么没有落泪?


一个比较直观的原因,四个字:太用力了。


过多的哭戏、泛滥的特写,直白的金句和隐喻,都是用力的表现。


曾国祥或许太喜欢两位演员的表演了,喜欢到不舍得剪出一个干脆利落有回味的结尾。


看到最后,着实疲累。



一个藏在里面的原因,还是四个字:找错焦点。


看起来,校园霸凌是电影的主题,少年生态乃至于少年vs世界,是它的野心拔高。


但再多看似深刻的表达,《少年的你》仍然掩不住自己言情的真正内核。


从霸凌到谋杀,从躲避到对抗,真正贯穿电影始终的,还是陈念和小北的相偎相依。


于是你会发现,电影前半段营造的现实感,后半段很快就被密集的情感戏瞬间冲淡,直至冲散。


还记得我前面说的,“现实主义类型片”吗?


从这个角度,少年和药神,倒是半斤八两。



而那些包装在外的深刻主题,更多时候,是以片段形式跳跃着出现。


它或许在某个瞬间让你惊呼“卧槽牛逼”,但最终,或避而不谈,或流于表面。


当然,你可以说曾国祥团队也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或者说从一开始,就决定这次要玩个大的,既要深刻,又要票房。


面对这样宏大的野心,和映后的确爆掉的口碑,或许这才是我真正想说的:


中国电影,实在是太太太太缺乏对现实的关注了。


中国观众,也实在太太太太需要关注现实的创作了。


以致于,如药神和少年这样向前迈了哪怕只有一小步的尝试,就会收获几倍十几倍的认可。



观众喜欢一部电影,有错吗?当然没错。


那,错在哪呢?


这或许是热闹和赞誉背后,我们应该思考的。


在挑错和改错面前,过誉不过誉,反而显得微不足道了。


易烊千玺已经是一个好演员了吗?


这个问题,想必会让粉丝更加恼火。


这里,我并不是要探讨易烊千玺在电影中的表演,是否存在不足和瑕疵。


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拆解为两个问题:


1. 电影和易烊千玺,谁成就谁更多?


2. 一部电影后,易烊千玺已经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演员了吗?



第一个问题。


这似乎是见仁见智的,或者说,一句“互相成就”就足以概括。


电影给予演员的:


小北,是那种注定观众缘完美的人物。


他身世悲惨,混迹街头,却从未丢失内心的良善。


三分痞,七分暖。最重要的,他甘愿牺牲。


这样一个浑身透着骑士精神的人物,其实一点也不中国。


但架不住,小北太容易获取观众的好感和同理心了。


这是电影那部分的“成就”。



反过来,演员给予电影的:没错,人物完美,魅力爆棚。


但得找到那个合适的演员,才算最终完成一个完美的人物塑造。


放眼当下中国电影,和小北年龄合适、气质合适,同时又不乏知名度的男演员,能有几个呢?


特别是联想到,电影在开拍前曾传出鹿晗出演小北的消息,就更觉得如今这结果,实属珍贵。


有人说,易烊千玺的小北,太乖了,太不像混街头的小社会。


这样说并非全无道理,如面对陈念“硬不硬”的问题时,小北嘴角露出的瞬间浅笑,的确阳光有余,痞气不足。


但也必须承认,易烊千玺的镜头表现力,是非常动人的。


下面这个眼神,是很多人爆哭的开始。



全片如此密集的大特写,他也基本都hold住了。


第一次上大银幕,毫不露怯。



所以,我的观点是,双方当然是互相成就的,这没得说。


但放在如今影视圈优质角色打着灯笼都难找的环境下,我还是更倾向于,电影成就演员,要比演员成就电影,更多一点。


有一个对易烊千玺气质的评价,我很认可:


他是国内少有的,会散发出性魅力的男演员。



你仔细想想,这评价,很一针见血了。


散发性魅力,基本上是对一个电影演员——尤其是类型片演员——的最高赞美了。


这是对综合气质的肯定。


足够高级,却也不曲高和寡。


这么说,好像把易烊千玺捧得过高了。毕竟,他才刚刚成年,刚刚成为演员。


所以,咱们落到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一部电影,是否就足以称他为好演员了?


我的观点,是时候未到。



曾国祥说,易烊千玺是个很有同理心的演员。


同理心什么意思,就是他会把自己代入进角色,尤其是那些内心戏,他进去了,就能诠释出来。


不过,曾国祥还说,更直白的痞坏戏份时,他反倒会放不开,很紧张。


这大概也证明了:


易烊千玺现在还是个靠本能、而非靠技巧表演的演员。


最直接的,这自然会限制他目前的戏路。


也就是说,当未来的角色很难达到小北的高度时,他的表演或许会相应受到影响。



当然,你可能觉得我对他要求有些苛刻了。


但说真的,这同时也代表,我对他的未来,有着怎样的期待。


现在或许还不是,但未来,易烊千玺会成为一个好演员的。


原著涉嫌融梗,电影该不该被抵制?


这个问题,或许是目前争议最大的。


同时,或许也是最值得讨论的。


但要说在前面的是,我们当下的很多讨论,都很容易变成非黑即白的选边站队。


都说真理越辩越明,但如果都是这么个辩法,结果往往是一团浆糊。


所以,如果说前两个问题我还可以给出一个明确态度的话,这个问题,恰恰需要我们听取各方观点,不要轻易就下结论。



先说我个人的感受吧。


我没有读过电影的原著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但我是东野圭吾的粉丝。


所以看电影的过程中,陈念、小北的共生取暖与后来的顶罪等一系列设定与桥段,的的确确会让我想到《白夜行》与《嫌疑人X的献身》。


但因为曾国祥团队值得称赞的视听语言、有代入感的细节,和两位演员的表演,我还是沉进了这个故事里,并没有被“设定与桥段相似”影响情绪。


即便是后半段有些出戏,也是源于电影本身的问题。



看完电影后,在微博上看到很多质疑抄袭融梗的讨论。


又去豆瓣看了下原著小说的页面,首页的热评基本也被融梗的一星差评占据。



因为我很少看青春爱情类的网络文学,对晋江文学网站,更是几无所知。


所以看到这个争议后,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融梗?它和抄袭的区别是什么?


后来跟朋友聊过,才大概明白这个新词。


首先这词的确很新,新到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不知是哪个心急的做的。



简单说,融梗是更高段位的抄袭。


不是简单粗暴的复制粘贴,而是将原作品中的人物、桥段、主题、设定拿来稍作修改,据为己用。


说白了,和前一阵子被热议过的洗稿,差不多意思。


然后又看到,原著小说的作者玖月晞被称为“融梗天后”,不仅是这一部,之前多部作品都被扒出有融梗的嫌疑。


甚至看到疑似作者的聊天截图,自己也承认,受经典的影视剧影响很大,并且一直觉得经典是可以拿来写的。



说实话,看了这些后,作为东野的粉丝,我心里肯定是会有点情绪的。


不过,理智下来,目前更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是:


1. 抄袭好说,但融梗的边界在哪?融了多少算融梗?这个性质如何界定?


2. 针对融梗这样高段位的抄袭,没有相关法律可以进行约束制裁。


这些问题,我很可能还没有你们了解,只能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给出建议。


比如,如今洗稿已有专门的机制,那些文学平台,是否也能将针对洗稿的审查评判机制,借鉴学习呢?



同时,回到开头的问题,电影,该不该被抵制呢?


目前,电影主创并未直接回应,只有曾国祥说过一句,看了一遍原著小说就放下了,自己也没有看过《白夜行》。


另一边,出品方倒是足够刚。



这个问题,我思来想去,觉得要分两个层次来看。


第一,   针对当下的《少年的你》。


每个买票的观众,都有评论电影的权利。


不管是表达喜爱,还是发泄不满,只要不出格,都应该是被允许的。


你喜欢,被打动,不在乎融梗嫌疑,可以;


你讨厌,很反感,想要声讨这样的行为,也没问题。


况且在我看来,批评电影原著融梗,与批评电影本身,都是批评,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看豆瓣上给电影的差评,也不是全都盯着融梗嫌疑。



第二,   针对未来的中国电影创作。


不管电影改编方到底有无责任,我们都应该在未来尽量杜绝这样的争议出现。


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有很大的融梗或抄袭嫌疑,请不要改编。


为什么会有融梗和抄袭、包括洗稿这样的现象?


因为这符合人类“出最少的力,获最大的利”的逐利本性。


而说通俗点,其实很简单:无论是文学还是影视创作,都不能毁了原创者的积极性。一旦积极性受损,这个影响,很可能比外部打压来得更严重。



文学圈我不熟悉,不敢妄言。


但中国电影现在有多脆弱,做出的那点成绩有多来之不易,大家应该都心里有数。


我们都爱电影。


各位创作者,尤其是来这行赚钱的大佬,还请多多爱护它。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壹条电影(ID:ytmovie666),作者:壹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