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 (ID:DsstCapital),作者:竺晶莹,编辑:张楠,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投中年度峰会上,我遇到了郑霖,一位做不良资产的朋友。
过往她以关注房地产的不良资产为主,这次来投中峰会,按她的话说,要“找找一级市场的股权项目有没有可接盘的”。我听来心里一凉,看来一级市场估值确实低到了一定程度,跟本就惨淡的房地产相比,居然还具备相当的吸引力了。
当然估值只是一方面,郑霖所在的机构目前正在往类型多元化发展,做不良资产的项目处置能力也要更加多元,毕竟全球范围内的PE信贷策略中,不良资产占比约在10%上下,已经算是较大的类目了。
不过在国内,不良资产依然算是个手艺活,一些外资PE甚至解散了中国区的不良团队,但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比如今年有家老牌PE扩大了不良资产的团队。虽说他们过去也做不良,资源禀赋向来不错,另一个层面,也是看准了目前整体资产估值较低的机会。
另一位投资人则给出了相对负面的推测,“可能这家机构近几年在股权投资上回报不够硬,所以趁着现在资产价格下跌,在不动产、债这些策略上加大投入,但很难说是不是抄在半山腰。”
目前,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以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PE机构往往从持牌机构手中买下不良资产,通过运营整合,重塑资产价值。
近年来,随着国内去杠杆和调结构深入推进,不良资产市场参与者也逐渐扩容,逐步由原先的“四大AMC”扩充到“5+2+银行系AIC+N”的多元格局,不良资产市场参与主体日渐扩大,市场层级分化。
那么现下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是否有捡漏机会?当下PE参与不良资产的买卖和运营,会遇到什么坑?PE做不良,在国内只有短期爆发机会,还是有长期机会?
“好的不良资产基本秒空”
郑霖最近接到了为某知名大PE组建团队的猎头电话,这家机构正在组建一期聚焦产业层面的债权基金。
目前郑霖任职于一家位于珠三角的不良资产投资公司,而她前几年在外资机构也做过不少不良项目。照她的说法,此前橡树、贝恩、高盛在中国都有投不良的板块,但这两年他们对中国资产显然更谨慎了,在整个不良的圈子里,近年都很少有大的资产包交易,所以一些外资在中国的不良团队都解散了。
由于本身就是地产基因强,今年郑霖所在的机构看了很多房地产破产重整类项目,年初到现在只投出去一个,还是好几年前拿地成本较低的项目。正是因为源头价格低,现在才得以有了谈价空间,不然就算房地产暴雷不少,市面上价格合适的项目还是少。
郑霖认为,这是不良资产的强周期性导致的,其实说起来业务模式很简单,年景不好的时候低价买入资产,坐等几年资产升值就可以转手了,但俗话讲,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能拿到什么样的资产,以及后续的运营、处置能力才是核心能力。
“资金期限要够长,资金成本也不能太高。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讲,年收益率10个点以上就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对于劣后级资金参与方来说,一个项目20%、30%以上的回报率都算是起步的。”
但为什么今天明明是下行市场,郑霖还是认为资产价格并不便宜呢?
操盘过多个不良项目的李修告诉我:“那三年,银行的不良率比较高,但是还没有集中放量来处置这些资产。”他推测,这几年存款、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银行利润承压的情况下,如果集中处置不良,报表就不太好看了。
“现在AMC手里的不良资产存货,多数是在2016—2019年高峰时期从银行接过来的项目,当时它们抵押给银行的价格都比较高。而以目前的市场来计算,这些资产的估价已远远低于从前。因此,市价和当时AMC收这些资产的成本价形成了倒挂,现在看就显得太贵了。”
李修表示,今天要靠价差去赚不良的钱已经很难了,如果现在要收不良资产,除非对特定的某个项目有自己的处置思路,或者本身有资源禀赋用得上,才可能“有点机会”。
同样,郑霖也强调了后端的处置能力,她说:“因为不良比较依靠行业的背景和资源,现在后端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你不能上手,运营资金不会投进来。像我们团队既有自己的代管、代建团队,也有自己的商业运营团队,接到什么类型的资产,都可以上手去做。”
而且,不良资产并不是全都“不良”,其中还有相对优质的资产,一旦出现,会被“抢着收”。核心还是在于目前,机构端与银行、AMC等金融机构在估值水平、资产质量、风险系数、处置可能性等方面,依然有不少分歧,难以达成共识。
一位任职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朋友陈可对我说:“虽然我们的投放量减少了,但好的资产基本上秒空,大家一致性很强。”
他表示,很多债的底层抵押物大多是不动产,现在十几二十亿的商业综合体很难出手,一两年都不会有动静,比较吃香的反而是体量较小的一线城市的核心房产,比如上海市区1000万以内的房产,处置起来方便,流动性也更好。
总之,现在资金方不是不收不良了,而是与此前考虑周期、息差等因素相比,对资产的质量、估值、处置可能性等因素更上心了。没变的是,不良这个生意本就对后端处置能力和资源要求极高,现在则进一步升级了。
现在不良圈最火的是“大小两头”
投资不良资产的另外一个趋势是,部分项目的体量在减小。陈可表示,原先他们的项目规模一般在三个亿以内,今年则着重考虑分散风险,“做小一点,五六千万的项目会比较多”。
郑霖也告诉我,现在不良圈比较火热的是“一大一小两头”,上市公司重整,以及个贷不良。
个贷不良根据资产优质程度,收购价值在一到四折,这几年债务压力较大的环境下,有些个贷资产包,甚至会打到低于一折的地步,处置方式通常也就是债权人通过电话、起诉的方式进行催收,是个非常原始的活计。
至于上市公司重整的案例,这几年明显变多了。
根据普华永道的统计,自2007年现行《企业破产法》实施以来至2022年年末,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受理数共计达103件,其中2019年至2022年这4年间,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数量达49件,也就是说2007年至2018年这12年,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数量仅为54件。可见2019年后,资本市场对于上市公司重整的参与度大幅提高。
在《中国经营报》引用的招商平安资产募集说明书中的数据来看,该公司对11个“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投资”筹备项目的预期收益率均在10%以上,最高预期收益率达到了50%。
明书还提到:“公司作为以不良资产为主业的资产管理公司与产业重整方联合介入,有助于提高破产重整的成功概率,后续通过债转股或者超低价参与困境上市公司股权投资,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空间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去年,专注于困境投资的橡树资本联席创始人及联席董事长霍华德·马克斯访华时就提到,“中国的不良资产堆积如山”。他表示:“我们相信中国,并在未来会继续相信中国。我们也将继续致力于在中国投资,我认为股市和债市都非常具有吸引力。”
这么看来,现阶段的国内不良资产市场,不同投资者介入的阶段和形式不同,定价不仅在于各交易方所掌握的信息差,而且在于不同资金方处置能力的差异,还有自身资源禀赋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资金方活跃在不良资产圈各个环节的情形。
除了四大AMC以外,PE机构若拥有较强资源和处置能力,在当下资本市场有大量的机会。这几年,一些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下跌,评级下调,发债困难,债券违约,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另外,部分企业营收下降,融资困难,也形成了更多的不良资产。这也难怪开头所提到的,房地产不良投资机构在强调多元化投资能力,老牌PE扩大做不良的团队,也有头部PE在组建新的不良团队。
(郑霖、李修、陈可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 (ID:DsstCapital),作者:竺晶莹,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