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杂乱无章 (ID:ZLWZ2014),作者:南瓜、树熊,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如果我跟这个阿姨一起的话,你怎么看?”
我很惊讶他会问我的意见,毕竟他从没让我参与过他做的任何决定。
他跟老妈是在我大一那年离婚的,到现在,已经5年。
你看我写到这里,仍然称呼“他”为他,就知道我们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
有一次放假回家,我发现门口多了一双不属于我的女鞋,刚打开门,看到一位陌生阿姨正与老爸坐在客厅聊天。
出于礼貌,我与阿姨打过招呼后便回到房间,不久后阿姨离开了,老爸马上敲响我的房门。
“这位阿姨是个医生,到时如果家里人有些病痛的也不用太担心。”
“你不是想学针灸吗?可以留在家里跟阿姨去医院学习的。”
“你觉得这个阿姨怎么样?”
当时老爸一口气说了很多话,那瞬间我有些恍惚,没等他把话说完。我就打断:“你喜欢就好。”
说完这句话,我们都没吭声,把沉默留在了房间里。
后来回广州路上
脑里一直在想这件事
下意识地拍了这个照片
那天之后,我发现老爸开始改变。
打麻将的次数从以往一周5-6次,到1周1次,抽烟的频率从过去1天1包到现在1包烟能顶5天,还开始锻炼身体——他好像真的决定要戒掉坏习惯。
但他没敢在我面前再提“跟阿姨结婚”的事情。
他的改变,我开心,也难受。
还没离婚的时候,老爸老妈没少因为老爸喜欢打麻将而吵架,老妈责怪老爸总爱出去玩没时间陪自己,老爸觉得老妈不理解他的爱好,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
以前我不懂他们在吵什么,但现在我懂了——都在责怪对方不能包容真实的自己。
老妈也试过用我来作为“帮手”,改变老爸。
我试过很多次,一边安慰流着泪的老妈,一边写信塞进老爸的公文包,期待着他们能够互相理解,关系变好。
可我的努力,没能换来父母关系上的改变。
甚至连自己也会陷入自我怀疑:在我出生之前老爸跟老妈是很好的,只是因为我的出生让两人关系变差。
我看到过一段话。
如果孩子认同了妈妈对爸爸的愤怒,试图去介入父母的婚姻,比如帮妈妈去指责爸爸。可孩子看到爸爸也受苦了,又会心生内疚,就这样被来回折磨,长大后在人际关系里就不知道怎么做自己。
我把“母亲对这段关系的愤怒”和“不知道怎么做自己的不适感”转化成了恨意,放在老爸身上。
所以,我们很少有过深度交谈。
我知道,我介意的并不是老爸“此刻的改变”,而是老爸“从前的选择”。
如果“从前的他”选择变得“更好”。那他和老妈不会分开,我的成长,是不是也会更幸福一些。
在回广州的路上,我翻着手机相册里老妈和老爸不多的合照。
突然想起,小时候我问老爸为什么他跟老妈的婚纱照,看起来都这么严肃,结婚不应该很开心吗?
翻了很久手机相册
发现里没有跟老爸的合照
只有跟老妈的
老爸给我的回答“那天爷爷奶奶把他的玩具藏起来,所以不开心”。
以前的我只觉得好笑,都要结婚的人了,怎么会因为“玩具被藏起来”而不开心?
直到现在,我才反应过来。
“玩具”其实是老爸的自我,因为需要跟爷爷奶奶妥协,要跟一个见面不够三次的女生,结婚。
打麻将,只是老爸不想留在家里的逃避而已——老爸跟老妈从一开始的结合就不快乐了。
原来,我对“父母”两个字是有刻板印象的:只要父母在一起他们就会一直到老,我才能成为最快乐的小孩。
却不曾想,就是因为父母一直勉强着在一起过日子,我们才会那么的不快乐。
再想起分开后的两人。
老爸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人越变越好,老妈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跟我分享的再也不是糟心事,而是跟朋友的趣事。
其实,他们早就放下了这份关于夫妻这层身份的纠缠。两人以朋友相处的时候,更融洽。
当执念一点点地瓦解,我才发现:“在一起”不是准确答案,彼此快乐才是。
我拿起手机给老爸发了一条信息:“那天我在房间里说的‘你喜欢就好’,它的意思是你做自己就好,你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我老爸。”
从20多岁“玩具被藏起来”那天开始,到现在,他终于又做回了他自己。
而我,也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