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一犬一话(ID:yiquanyihua),作者:流浪 (动物科普作者),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不知道你对“室内动物园”怎么看?
我们今天的文章,要从今年年初的一则报道讲起——
2018年年底,南京新街口的东方福来德购物广场里,诞生了一家别具一格的室内“动物园”。
虽然这座“动物园”的面积仅有3000㎡——当然,在该园自己的宣传中提到,这个面积已经是同行中非常大的了——但饲养的动物种类却不少。
从常见的荷兰猪、香猪、火鸡,到澳大利亚的红颈袋鼠、非洲的狐獴、南美的羊驼和中北美的小浣熊,其中,一只身价30万的树懒毫无悬念地成为了最大的咖。
▲ 位于南京东方福来德购物广场的室内动物园一角
要知道,在国内许多传统动物园中,饲养树懒的都寥寥可数,而在逛商场的时候就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这种神秘生物,对于许多喜爱动物的孩子来说,这当然是一个无法抵抗的诱惑。
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向以慵懒、缓慢著称的树懒,居然在该园开业不久就“越狱”了。
今年1月12日和15日,某媒体记者两次探访该园,却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树懒已经逃跑的消息:
工作人员介绍,园内为树懒准备的窝是一个开放性的“秋千”,没想到它居然顺着绳子跑到了天花板的夹层里,工作人员每日往天花板通风口摆放食物和水,树懒也会照常来取食,这种夹缝中的生活至少持续了一个半月。
而在此后,无论是该园的对外宣传、还是点评网站的游客体验里,再也找不到关于这只树懒的只言片语。
▲ 这座“秋千”,曾经就是那只树懒的窝 / 图源网络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对这只树懒的命运做任何判断,但一只逃跑的树懒,显然对这家“动物园”的运营造成不了任何影响。
虽然失去了大明星的光彩,不过在许多家长眼里,开在闹市商场里的“动物园”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
和那些需要顶着风吹日晒和难闻气息游览的传统动物园相比,带领孩子在逛街时顺便看看动物当然更方便舒适。
更何况,和传统动物园不同,这里的许多动物可以近距离地观赏、甚至触摸,这难道不是更能让孩子“亲近自然”吗?
当然不是。
动物园的历史与变革
世界上首座动物园诞生在1828年,当时国力强盛的大英帝国从全球殖民地中搜集了许多奇特生物运往伦敦。
此后的近二百年里,动物园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足,我国的动物园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在今天的中国,几乎各个城市都拥有了自己的动物园。
当我们回顾动物园发展的历程时就不难发现,动物园问世的最根本动机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对那些难以接触的奇特生物的好奇。
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哪家动物园所圈养的动物种类最为丰富、或饲养的动物最为珍稀奇特就至关重要了。
▲ 现代动物园的起点——伦敦动物园
在那些年代,世界各地有实力的动物园展开了“物种收集争霸赛”,以我国南方某地的一家动物园为例,这里生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种、2万多只奇特生物。
不过,看到更多、更奇特的动物仅仅是我们参观动物园的目的之一,而这种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动物园发展之路,也逐渐凸显出其弊端。
人们逐渐发现,许多动物被关闭在狭小的笼圈里,它们的身心都备受外界压力的困扰,而无法尽情挥洒自己的天性。
这对爱好动物的我们来说的确是一个遗憾——只有一只动物自由生活在它钟爱的自然环境中,并展现出在自然环境下的自然行为,生命的美才得以完整表达,而这样的美,是水泥圈舍、铁笼玻璃墙所无法提供的。
▲ 优秀的动物园,懂得努力去营造接近动物们野生环境的生存空间
在动物园界,尽力为动物们营造接近它们野生环境的生存空间的方式被称作“丰容”,而丰容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怎样才能让动物感到舒服。
就在树懒逃跑的南京,还有一座颇有历史的传统动物园——南京红山动物园,而这座动物园的獐麂坡正是一处动物园丰容的典范。
顾名思义,这里生活的是两种中国原产的小型鹿类——獐和麂。
由于处于食物链的底层,鹿类动物普遍非常敏感胆小,如果长期把它们圈养在狭小的笼舍中,任由人们近距离地参观,就会让鹿处于长期的紧张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动物们常常会出现一些在自然界中不会出现的行为,比如焦躁不安地转圈,或者愣愣地定在原地——这种非自然的行为被统称为“刻板行为”(Stereotypic Behavior)。
▲ 这张动图所展现的,就是大象“刻板行为”的一种
但在这座动物园的獐和麂身上,你一定不会发现这些异常,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非常接近野生状态。
这是一片广阔的山间林地,丰富的植被给了獐和麂很好的保护,令它们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而宽阔的活动区域又能使动物获得足够的运动空间。
不过,和关在铁笼或玻璃房里展览的同类相比,隐藏在茂林植被里的獐与麂似乎很难被游客察觉。
可这这恰恰是这些动物魅力的所在——食物链底层动物躲避天敌的本领,原本就是它们的习性之一。
当我们从树丛中仔细辨认出那潜伏的小鹿时,才能真切地体会到这种能力的出众之处;如果你有幸目睹这些林间精灵们自由奔跑和跳跃追逐,便更能感受到它们所展现出的那种自然活力和生命的美好。
▲ 獐麂坡里的麂,照片可见游客视角有所遮挡 图源 / 南京旅游
这样的习性在树懒身上原本也可以得到很好地展现。
在野外环境下,树懒的动作缓慢,这似乎是一个威胁到它们生存的劣势,但其实恰恰相反。
倒挂在树上的树懒一动不动的样子,反而成为其躲避天敌角雕追踪的法宝——以视觉捕食的角雕难以发现静止不动的树懒,这好像一副活生生的“一二三木头人”游戏。
除此之外,共生在树懒毛发上的藻类让它周身呈现出一副草绿色,在丛林环境下,这又成为一件隐身衣。
而为了维持藻类的生长,树懒的每一根毛发都几乎对半折叠,由此形成的蓬松结构更有利于藻类附着和透气。
▲ 树懒那一身看似不起眼的毛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更有趣的是,毛发上的藻类除了可以帮助树懒隐身,还能作为应急口粮,在树懒谨慎地不愿远距离爬动取食时,用长指甲梳一梳身上的绿藻,就能享受一顿饱餐。
树懒的例子无疑说明一个道理——
许多被我们惯性认知的动物习性,其背后往往有更为深奥奇妙的演化原理,而只有当动物被安放在这样贴近自然的环境中展示时,我们才能窥见这些自然奥秘的玄机。
由此展示传达出的动物知识,显然比“树懒很懒,动得很慢”更有助于孩子对自然的理解。
但可惜的是,这些“室内动物园”不仅不能,甚至本来也无意展示这样的内容。
室内动物园问题何在?
首先,必须承认的是,许多传统动物园在动物丰容上做得也不够好,但它们至少还有改进的可能。
但“室内动物园”天然就缺乏这种改变的可能。
环境无法符合动物需求
正如我们开头所说,这家3000㎡的“动物园”在这种业态的同行中已经算是非常大的,可想而知,商超内部寸土寸金的空间限制、不断高企的租金成本,都导致这类“室内动物园”不可能做得太大。
▲ 室内动物园一角,假树与盆栽,不恰当的灯光,还有局促的空间
而且即便是空间预留较大的商超,其高度也极少超过4米,而且受到承重结构、采光和通风条件的影响,在室内营造适宜动物栖息的土坡、林地也几无可能。
假山、浅水池和盆栽绿植,恐怕就是这类”动物园”丰容的极限。
商超环境令动物焦虑
商超如织的人流和灯光、噪音环境对动物们的骚扰也无法避免。
当本该夜行的蜜袋鼯被强光照射无处可躲,以警觉著称的狐獴失去了可以躲藏的洞穴时,可想而知它们正在承受何等的焦虑。
▲ 某中西部城市“室内动物园”中生活的狐獴。在非洲故乡,这种生物在沙地打洞以躲避天敌,但在水泥构筑的商场里,这样的行为当然无法体现,薄薄的一层木屑,也无法为狐獴带来丝毫的安全感
▲ 自然环境下的狐獴,以打洞和警觉著称,只有给狐獴提供充分的安全感,才能窥探它们在放松时的完美状态
动物们的混养
更重要的是,在狭小的面积内塞进尽可能多的动物,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动物的混养。
在北方城市的另一座“室内动物园”,生活在沙漠的狐獴和生活在雨林的树懒戏剧性地出现在了同一片场地。
狐獴显然对眼前的大家伙十分警觉,并表现出明显的攻击趋势,而这种直接的打斗其实还不算太严重,更大的潜在威胁在与疾病的传播。
▲ 神奇地出现在同一场地的狐獴与树懒
疫情的突发
由于动物之间互不隔离,即便用笼子隔离后也因为距离太近和通风不顺畅而易于病菌的传播,这就很可能导致一些疫情的突发。
哪怕每一只动物都是健康的,这种疫情威胁也无法解除:比如狐獴或许有某种病菌的抗体,但与它同居的树懒有可能恰恰易受到这种病菌的威胁。
而在许多“室内动物园”中,更是允许参观者与动物发生直接的接触,这就又可能会引发人兽之间的传播。
▲ 一家韩国“室内动物园”,人与动物的接触是备受欢迎的体验项目,但图中的这种土拨鼠同样也是鼠疫等疫病的重要载体,近距离的接触极具隐患
尽管在许多“室内动物园”中,接触动物前后都有洗手消毒的环节,但商品化的洗手液对于野外病菌的杀灭作用也很值得怀疑。我们并没有十足的信心,确信这些洗手液可以消灭所有野外病菌。
然而,这种种不妥之处却丝毫未能影响“室内动物园”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实际上,南京这家“室内动物园”在开放之前,同类业态在国内许多大城市的商超中已经十分火热。据有关媒体报道,国内的“室内动物园”目前已多达30多家。
这便引发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不适合开设动物园的商场,却成了这类“室内动物园”的沃土呢?
室内动物园≠动物园
如今室内动物园频频涌现的原因,恐怕要从商超行业本身的特点将起。
当我们审视一个城市客流量最大的商超时,总能发现其中有一些充当人流聚集器的设施。
它们或是电影院,或是生鲜价格实惠的超市,或是琳琅满目的美食街,而这类设施都很少开设在商超一层靠近大门的地方。
这种逻辑其实很容易理解,人们在前往这些热门地点的同时,必然要经过商超中的诸多店铺,而这样的途径过程就很可能带来其他产品的交易。
显然,开在商场里的“室内动物园”,与其说是一种新型的动物园,不如说是一种新型的商超人流聚集器。
▲ 某商场内“室内动物园”开业时的盛况
我们相信,每一个带领孩子走进这些“室内动物园”的家长,或许都怀着美好的本意,然而这样的体验并不能让孩子对自然的美产生正确的印象。
动物的萌态当然是一种美,但却绝非全部,当孩子从小就种下了树懒就是懒,浣熊只会在笼子里转圈圈,甚至对因为刻板行为而啄去自己羽毛的鹦鹉和孔雀施以嘲笑时,他们真的会对生命的伟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敬畏吗?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如果“室内动物园”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我们恐怕无法去阻止,那我们也希望它能真正展示动物更健康、更真实的一面,希望它接受更专业的监管,希望它能往好的方向发展。
▲ 拔毛是许多鸟类在不适环境下的刻板行为之一
遗憾的是,这些希望在今天都未得到体现。
就好像一开始我们提及的那只逃跑的树懒,至今仍然下落不明。
而更多的是,来自部分游客的差评:室内气味大,相关设施维护不到位,工作人员不专业,部分项目收费不合理。甚至还有消费者反映,有孩子在去过室内动物园后,身上起了很多包。
室内动物园并不是动物园,这种完全无视动物福利所建立的“动物园”,这种无法带给游客真正良好体验的“动物园”,我们真的希望它不要存在。
回到最初,我们为什么钟情动物园?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个问题或许有不同的答案,可尽管这些答案各有不同,却始终离不开那个最根本的原因——我们对自然抱有好奇之心,我们期盼发现自然的美。
但这些恐怕我们都无法在“室内动物园”中找到。
我们希望在看完这篇文章后,你们能了解到“室内动物园”其实是在伤害动物,更能做到,不再去”室内动物园“进行消费。
还是那句老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那么,对“室内动物园”,你怎么看?
References:
[1](英)考林·斯伯丁.动物福利[M].崔卫国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万华.石家庄市动物园“湿地精灵”展区生态规划设计[J].野生动物,2010
[3]谢绪昌,范志强.动物园环境丰容与动物福利管理[J]. 野生动物学报,2012
[4]周孝明. 浅论动物丰容在动物园的意义和实践[J]. 山东畜牧兽医
[5]刘霞利.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营林改造技术[J]. 江苏林业科技
[6] 最近流行的“迷你动物园”,是在拿生命骗钱[N]. 物种日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一犬一话(ID:yiquanyihua),作者:流浪 (动物科普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