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23 11:31

出海挺好,但别总想着赚快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海湃,作者:JayZ,原文标题:《专访|墨腾创投CEO李江玕:出海挺好,但别总想着赚快钱》,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文章讨论了出海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了长期主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管理人才和企业文化在海外市场的落地。

• 💡 出海市场需要坚信行业增量,对大势有准确判断

• 🌏 企业出海需建立本地生态体系,融合当地文化和团队

• 💪 长期主义心态比赚快钱更重要,企业文化也需要适应海外市场环境

出海,仍是一门好的生意么?‍‍‍


东南亚,或者中东、拉美,确实是一片比国内不“卷”的蓝海么?


墨腾创投深耕东南亚已有7年,创始人李江玕更是扎根东南亚超过了20年。


7月5日,出海湃(CHPWorldView)来到墨腾创投位于新加坡维壹科技城(one-north)的公司总部,见到了CEO李江玕,畅聊有关出海的挑战与机会。‍‍


在他看来,千万别把东南亚想象成躺着就能挣快钱的地方,只有真正“懂得”东南亚、坚持长期主义,方是制胜之道。


CHP:你觉得现在出海东南亚还是一个好的机会吗?


李江玕:我在海外待了20多年,东南亚、中东、拉美、欧洲都住过,出海这个事情这些年其实还是有些变化的。疫情之前,就有各种各样出海的朋友,包括很多细分行业的朋友,但是那个时候的大家的感觉中国的市场还非常好,大家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国内;


疫情之后呢,事情出现了一些变化,国内的各行各业经过这么多年的增长,供给跟需求已经到了充分竞争的一个状态,而且各种业态自然的增长也已经很难去获得了,所以说才有很多人把目光放向了海外。


尤其是从去年、今年开始,我接触了很多在出海的朋友,大家反应跟疫情前不一样,之前出海是有点富余的精力、有点富余的资金,我去尝试一下,疫情之后呢,大家都说我们得认真做起来,至于这是不是一个好的机会,但还是要根据具体的行业、具体的项目、具体的公司去具体分析。


笼统来说,我觉得整体海外的业态的竞争,可能比国内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卷”。


CHP:具体来说,机会和挑战分别会在哪里?


李江玕:先说优势。第一当然是跟中国的距离,大部分东南亚的城市到深圳、广州、香港,都在三到四个小时航程之内,而且大部分的城市都在同一个时区,或者顶多相差一个时区。


其次,大部分的国家都有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华商群体,跟中国的贸易、经济上的合作也有很多历史的渊源,这让东南亚对大家来说变得没那么陌生。


当然,劣势也不容忽视,在一个陌生的市场运营、在某一个陌生的市场管理那么多人,其实都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


拿中东来说,我2017年在中东呆过一段时间,当时是中国跨境电商刚刚开始在中东有些眉目的时候,当时我的感觉大部分国内主流的创业者、投资人,都还觉得中东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我们对整个中东的了解可能也是最近几年才热起来。


拉美的话,出海的人可能更不熟,我在2013、14年的时候,有个办公室就在圣保罗,当时每天因为12到13个小时的时差,所以基本上每天就是时间颠倒的状态,沟通极为费劲,如果有些事情需要当面聊的,来回一趟航程加起来就70多个小时了,更别说这背后巨大的文化差异。


CHP:那出海的市场如何选择,东南亚,还是拉美、中东?‍


李江玕:不能一概而论,我举个例子,最近几年很多中国的企业在墨西哥开厂,我相信对大部分人来说墨西哥整个市场都是陌生的,但有些行业基于客户的需要必须得在墨西哥开厂,从而服务北美的供应链和市场,这样出海墨西哥就很好理解了。


这是业务属性决定的,必须把一些东西放在某一个地方,我也见过很多这样做的老板。


如果我是一个做消费品的呢?我应该怎么去选择市场,去泰国,还是去越南?这种市场的选择和判断难度就会更大。这就不能一概而论了,得根据你的产品、性质、特点来尝试不同的市场。


我的观察,出海做得比较好的公司,有几个共性。第一,是对大势的判断做得比较好,就是坚信这个行业本身是有增量的,我出海能抓住增量,有信心跟本地的各种资源去竞争,这个要依赖于公司老板或者公司核心决策人对环境大局的判断。


第二点,在整个过程中对人的把控,包括老板自己要把控好各种诱惑。再就是,如何让中国的团队跟当地的团队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我的一个观察是,出海比较成功的公司,在这方面上都比别人做的好。


CHP:这个就是很多人讨论过的,“水土不服”,或者觉得东南亚人不好管理。‍‍


李江玕:管理上的挑战是必然的,像中国或者美国这样的统一大市场,其他区域几乎是不存在的,包括印度也没有到这样一个地步,这也是出海东南亚比其他地方更难的原因所在。


这障碍体现在什么方面呢?首先是语言。


举个例子,当年我们在拉美做打车业务,哥伦比亚缺一个负责市场的负责人,当地不好招,后来我们就从阿根廷团队找到一个人,他正好想去哥伦比亚,就顺手把他调过去了。整个拉美,除了巴西讲葡萄牙语,其他国家通行西班牙语,语言和文化相通,所以那个人过去很快就上手了。


这一点,东南亚就很不一样,比如说在越南的负责人,你把他调去印尼能行么?没法用的,他不懂当地的语言、文化,也管不住当地的人。


即便很多出海企业或跨国企业说英文,当地国家的核心管理层或团队精英大多也都受过良好的英文教育,但这部分有多少人是真正接地气的?


CHP:可不可以这么理解,ToB行业出海相对要更容易,ToC行业需要更多面对当地消费者,是不是难度会更大?


李江玕:肯定难度会更大。举个例子,很多出海的企业都喜欢找华为的人,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确实是因为华为出海比较早,每个国家都有足够的干部储备,即便是从中国派过去的,在不同国家待过很长的时间,经验比较丰富,什么部长总统都搞得定。


但是,华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学的,华为的特殊性在于他有品质优越的产品,每个产品到每个国家都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体系,且都具有突出的产品竞争力。


所以说,这也是一类的出海企业,就是如果你本身的产品有竞争力,那么出海自然也就更容易。‍‍‍‍


但是,如果涉及到需要在本地设一个生态,或者说在本地建立服务业,这里面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会有很多挑战。


CHP:新能源算么?国内电动汽车是不是同样也具备了出海的突出竞争力?‍‍‍‍‍‍‍‍‍‍‍‍


李江玕:当然,我觉得除了特斯拉之外,中国的电动汽车还是会有核心的竞争优势的。但是呢,汽车是一整个生态的事儿,就是说中国企业出海要像当年日企一样把一整套生态好好的搭出来,当然我相信中国车企也是有这个能力的。


但是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多坎坷。举个例子,丰田很长一段时间是东南亚主要国家销量最高的车,我也认识一些丰田的朋友和他们当地的合作伙伴,你跟他们吃饭的时候,他们都能够跟你说,哎,我们合作30年了。你看,这个背后是多年的磨合和信任。


中国车企有没有这样的耐心?一方面把整个生态建起来,另一方面去把当地的合作伙伴的信任好好做起来,这个事情我觉得是需要考验的,但我相信中国车企是有这个能力的。


这就是一个长期主义的心态,做好我的产品、做好我的服务,真正懂得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CHP:就是说别总想着挣快钱?‍


李江玕:本来就没有赚快钱这一说,这个说法更多是出现在中国早些年,大概2012-2016年各种新行业高速发展的时候,其实我觉得赚快钱在全球都没有发生过,很多都是随着时间发展起来的。


其实现在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出海这个市场本就没有百亿机会,今后也不会有百亿机会,如果你以这样的一个预期来出海,你的落差会很大。


CHP:但是现在很多的出海企业,比如说新茶饮,一般逻辑都是我开个店打个标,然后快速复制,再去融资,然后要不卖了,要不上市,这算是赚快钱的一种方式么?


李江玕:我相信中国大部分出海企业在人才、经验、产品等方面是有足够优势的,关键是这个优势怎么释放出来?我觉得,具体市场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出海的企业的核心管理层要把预期放对,同时把人选对,把组织搭对,我的感觉是现在越来越多国内的企业家也开始是这个认知了。


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讲到的,除了一个趋势或者是大势上的判断,然后就是微观层面怎么去管理,怎么去用人。


CHP:这些年,许多国内出海的大厂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出海面临的问题是怎么能照搬或让企业文化也能出海,你觉得企业文化也能出海么?‍‍‍‍‍‍‍‍‍


李江玕:企业风光的时候,什么都是对的,所以你看早些年很多人对大厂企业文化津津乐道,但近几年业务承压,企业文化又成了很多人抨击的对象,好像是企业文化才导致了企业走下坡路。‍‍‍‍‍‍‍‍‍‍‍‍‍‍‍‍‍


企业出海自然会带来新的管理方式、新的企业文化,大家肯定一开始是不适应的,在这个不适应的过程中,你可以通过一些成功的案例让他去适应;另外一点,很多企业虽然出海,但国际化程度其实还远不够,整个的管理流程都还不是非常的成熟,很多企业还是靠着创始人的超能力,但市场变化太快,出海市场也很复杂,关键还是得依靠一套完整的流程,并努力让自己公司变成一个能快速适应当地企业文化的公司。


这一点上,美国公司有优势,因为很多国家的精英大多就在美国上学,或者在美国公司工作,他们也并不一定是很接地气的,但是整个理解的维度、文化和流程能很好的适应,这方面中国公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出海湃,作者:JayZ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