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 (ID:HRInsight),作者:Sean Ye,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4年前,我还在互联网行业。
有一次,陪老板和富途的团队约了个饭,当他们听说我是知乎职场领域大V时,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如今35岁的打工人,明明很优秀,但招聘时往往会受到年龄歧视?
当时的互联网大环境还不错,疫情带来的线上红利,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大举扩张。所以后半段“裁员优先”,当时我们还没想到。
我的回答是:
当企业高速发展时,需要的人才往往是有干劲的能拼搏的。而35+岁打工人在精力方面不可能和20来岁的年轻人相比。
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增速的放慢,企业不再比拼野蛮生长,反而开始比拼内力的时候,35岁职场人的经验和资源就能够逐渐产生价值了,就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了。
在我看来,未来经济的增速一定会放慢的,到时候,优秀的35岁,甚至40岁+的职场人,会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和人脉,找到好的机会。
说完这话,我当时的领导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承你吉言,我期待这一天。”
今天回头看,我还是草率了。
经济增速放慢了,但35岁+职场人的职场闯关难度并没有减少。不但招聘时的难度依然很大,而且很容易在裁员中成为那个天选之子……
早年听过一些负能量鸡汤,比如:虽然你长得丑,但是你想得美啊;虽然你没钱,但是你有病啊。
事实上,对于我们35岁打工人来说,也可以有这么一句话:
虽然求职时得不到机会,但裁员时总忘不了我们啊。
一、榜样的力量
昨天和一位朋友喝咖啡,他提到很喜欢我坚持分享的精神。
很多人无法坚持。
但是,我自己知道,这两年,我写作的动力一直在下滑——我的很多观点和价值观在被这个世界反复打脸。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最近5年,我的职场价值观崩溃了》,提到过,在2010~2015年那会儿,讲到最顶级的公司,我们讲的是国外的谷歌,国内的腾讯。
很多公司都以学习谷歌的福利为荣,BAT三家都会卷福利,安居计划,给员工免费贷款买房,提供死亡福利,午餐花样要多,年节福利要让员工愿意发到网上晒出来……
有些时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的市场是胜者为王、赢家通吃的市场,假如你成功了,你干啥都是对的。
但现在不一样了。
成功的那几家企业,展现给其他企业的是:
超高人效:落地方案是超级996、奉献计划,运动式896;
末位淘汰:落地方案是271,PIP项目,劝退;
降低人才流失:落地方案是全员竞业、百万赔偿以及陪你入职下家。
35岁被淘汰,也是这些个头部企业的创举。
有些是为了规避劳动法的无限期合同;
有些是为了控制预算,想用更便宜的年轻人;
有些是纯粹是老板自己的刻板印象——35岁的打工人失去了拼搏的斗志。
但下面的企业学习的时候,是不考虑原因的。
既然头部企业已经帮我们摸着35岁的打工人过河了,我们就摸着这些头部企业过河就行了。
“这些知名企业不招,一定有原因的,我们也不招就对了。”
二、35+的优势和劣势
我和一些朋友聊过,提到35岁的优势。
这位朋友选的点包括:
稳定:有家有口,不会说辞职就辞职;
隐忍:任劳任怨,往往不会太刚。
这两个在我看来,不算是优势。
先说稳定,对企业来说,你是人才,稳定是好事;但如果你不是员工的核心人才,稳定是nice to have。
再说隐忍,就是有软肋呗,但事实上,如今市场上求职不易,出来打工的打工人,无论年轻还是年长,多多少少都是有软肋的。
这在我看来,这些并不是优势。
我认为的优势是两个:经验+资源。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讨论过这个话题:《公司只招35岁以下,35岁+的人何去何从?》。
当时画了一张简单的图:
随着年龄的上升,我们的经验(包括资源)也在上升,但增速越来越平缓。
我们往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把我们拍死在沙滩上的,是95后,00后……
但事实上,35+打工人的真正对手,不是22~25岁刚毕业的年轻人——这波年轻人现在也找不到工作,我最近在辅导一些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也是压力山大,比咱35+的打工人更惨。
如果你说,作为一个35岁的打工人,你的核心竞争力能够轻松被一个25岁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取代,那你的确要反思一下。
35+打工人的对手,差不多是28~35岁之间的打工人。
和28~35多岁年富力强的打工人相比,我们35+的劣势是:
精力:肯定是比不过,这是自然规律;
薪资:成本高在很多公司,是劣势;除非你是销售,你能把你的工资和公司的产出清晰联系在一起。
但经验、资源肯定是优势。
思考2个问题,作为一个35+岁的打工人:
公司内,各个核心团队的关键人员是谁,如何与他们沟通协作,获取他们的支持;你是否了熟于心?
公司外,在行业圈层里你认识的同行和朋友,以及能够触达的潜在合作方,是不是碾压比自己年轻5岁的同事?
正常来说,肯定是有优势的,然而我们的优势在缩小。
三、35+的扬长避短
降薪:不推荐。
正常来说,就算打工人愿意接受降薪,企业也很难相信你是愿意的,可能担心你就是来刷个履历,找到合适工作还是要跑的。
再说了,就算能降,你能降到什么程度?
现在恶性卷加班的人已经太多了,咱就不要恶性卷降薪了。
我的建议是:
1)刷新经验
原有岗位上经验刷到尽头了,要么换岗刷新的经验,要么刷项目经验,多多参与重要的项目。
相当于在自己的职业履历里刷出了第二曲线。
2)刷新资源
我们每个人都有资源。
比如人脉资源:我们的老同事,我们的老上司、校友、同行。
只要行业还没有玩完,那么我们的资源一定能派上用场;就算是房地产行业这样的,整个行业都不太行了,我们也一定有行业外的资源。
说起来离谱,我其实有很多不错的朋友,有相互合作业务的,是我当年在国米球迷俱乐部里认识的球友……
比如专业知识:
我之前分享过,我2023年失业的时候,去找了很多HR朋友聊岗位机会——人愿意和我聊,主要原因是也是希望听我分享一下我在自媒体上的经验。
互相帮助。如今企业都在抱团取暖,我们打工人也同样需要相互帮助。
第一步:搭建一个有效的个人品牌,让大家知道我擅长什么,也知道我需要什么;
第二步:积极帮助身边的人,并大胆开口请求别人的帮助和合作。
在资源方面,最挑战的是,不是我们没有资源,而是我们没有充分利用我们的资源。
这一点不多说了,大家可以参考一篇旧文:《关于人脉,你是不是有什么误解?》。
PS:我自己虽然是在40岁失业后,半年后重新回到了职场。
我也经历过挣扎和挑战,也复盘过我的经验教训。
即便如此,我的经验教训也是有局限的,未必能符合所有人的需求,供参考。希望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