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26 13:25

熬不下去了?15个在办公室“发疯”的小方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作者:鸟人,责编:寒冰,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15个在办公室“发疯”的小方法,帮助缓解压力和疲劳感。

• 😂 通过做鬼脸放松面部肌肉,缓解紧张和疲劳感

• 💧 适当离开工作环境放松呼吸,减轻压力和焦虑

• 🎭 使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不满情绪,促进同事间的互动

前不久,我们给大家分享了下班后“恢复能量”的一些小方法。


然而此刻,下午,你坐在办公室里,已经精神恍惚、疲惫不堪。


如果你已经等不及到下班之后再恢复能量,那么你可以试试这些在办公室就可以做的“放松减压小妙招”:


1. 对着电脑屏幕“做鬼脸”


你可以找个镜子,或者对着电脑屏幕做鬼脸、夸张的表情。


首先,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放松肌肉,这些肌肉平时往往处于紧张状态(看看你平时上班的表情就知道了)。通过做鬼脸,可以让脸部肌肉得到放松和舒展,缓解紧张和疲劳感。


另外有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改变面部表情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体验(Strack, Martin & Stepper,1988)。让自己微笑的人会比皱着眉头的人更快乐。


所以工作间隙做个鬼脸吧。但注意不要让老板看到。


2. 假装去厕所


假装去洗手间,实则在走廊上慢慢走一走,放松呼吸,短暂地离开桌前,恢复能量。


这个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情绪调节策略(Gross,1998),通过短暂地离开工作环境,放松呼吸,走动一下,可以帮助平复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


3. 假装打虫子


用手在空气中快速拍打几下,假装打飞虫子。这看起来很滑稽但可以快速甩掉一些紧张感。


打虫子的动作类似于模拟战斗反应(fight response),这种反应是我们应对压力的一种本能方式(Cannon,1915)。通过做出这种战斗姿态,可以使得身体和心理上暂时摆脱“被困住”的感觉,获得一种控制感。


4. 无声尖叫


找一个不会被看到的地方(如厕所),或者依然是面向电脑屏幕,紧闭双唇进行无声尖叫。


即使没有发出声音,模拟尖叫的动作可以让人感觉到一种释放和表达情绪的机会,进而减轻内心的压力(Lange,1890)


但请注意不要叫出声来。


▷ 这种可以喊出来,让老板听到


5. 在工位上进行“椅子舞”


如果你有独立的办公室,或者办公桌周围有隔板,可以在工位上偷偷进行几秒钟的“椅子舞”:快速扭动肩膀和身体,释放一下压抑的能量。


这简直是懒人的福音,你甚至不用站起来活动。


身体活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压力激素,同时释放多巴胺等身体内的欢乐荷尔蒙。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消耗多余的能量,有助于缓解身体和情绪上的紧张感。


另外如果有其他同事也参与,可以让工作氛围更加轻松和融洽,改善工作环境。


6. 熬不下去时适当“骂骂咧咧” 


心理学研究表明,说脏话不仅有利于情绪宣泄和减压,还有很多额外的好处。比如:


  • 增强疼痛忍耐力:研究发现,人在感到疼痛时说脏话可以提高个体的痛阈,即使在身体受到伤害时,使用脏话可以减轻对痛苦的感知(Stephens,2009)


  • 能提升人们的力量和体能:研究表明,语言的使用与心理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适当的语言表达可以激励和提升个体的体能表现。当人们在进行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说脏话,可以增加其表现力(Stephens,2009)


  • 增强社会联系:研究发现,在某些社交情境中,使用脏话可以作为一种群体认同的标志,增进人际关系的亲密感和随意性。


但是尽管有这些潜在积极效果,在办公室使用这一策略仍需注意的几个事项:


  • 尽量别骂出声,或者让别人发现;

  • 注意适度;

  • 需考虑场合和影响,避免损害社交形象;

  • 集体“骂骂咧咧”时,确保找到关系亲近、值得信任的同事;

  • 需了解公司对语言使用的政策,一切以公司规章制度为准(doge)


7. 冷冻时间


设定一个几分钟的“冷冻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当同事路过时观望,看看他们的反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在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他人的行为有一定的期待。通过在办公室保持不动,参与者实际上是在挑战和打破这些社会规范,这种反常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同事的好奇和惊讶。


8. 找不认识或不熟的同事 say hi,冲他们“微笑”


趁着“发疯”,和平时不熟悉、不认识的同事打个招呼!或者在走廊面对面时,一个友好的微笑是打破尴尬的好方法。


心理学表明,即使是简短的问候也能让人感到连接和被关注,减少在工作环境中感到的孤独感。


而当你主动打招呼,可能会鼓励他人也采取积极的互动,形成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提升整体工作环境的积极氛围。


9. 花式饮水


用奇怪的姿势或者舞蹈动作喝水,试着挑战自己,看看可以用多种搞怪的方式让喝水变得有趣。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有一个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的概念,通过提供愉快的刺激或奖励来增强某种特定行为的发生概率(Skinner,1948)


通过将饮水的行为与趣味、欢乐等情绪状态相结合,可以增加饮水的频率。这种正向强化会增强这一行为,使人在饮水时感受到乐趣,形成积极的习惯。


10. 搞笑自拍


戴上搞怪的道具(比如墨镜、帽子等),在办公室自拍,给自己一个轻松搞怪的瞬间,来点微笑消除压力。


▷ 某同事提供


11. 把讨厌的同事、客户、老板“统统撕碎”


我指的是“撕纸”。


在办公室撕纸可以是一种减压的小方式,它能带来:


  • 掌控感:在面对不确定性或混乱时,撕纸可以给人一种控制感。你可以决定纸张的形状、大小和状态,这种控制感能带来一定的心理安慰(Rotter,1950s)


  • 象征性行为:撕纸有时被视为一种象征性行为,代表着放下某些事情或对某些问题的抗议。通过撕毁纸张,个体有时会感到在某种程度上“抛弃”了过去的负担。


但需要:


  • 注意场合和同事的感受,适度进行;

  • 节约用纸,不要把打印出来的重要资料撕掉;

  • 保证环境友好:确保撕下来的纸张能够被回收,维持办公室的整洁和环保。


12. 在便签纸上练字、疯狂涂鸦


拿出一张小纸片,在忙碌时涂涂画画。简单的涂鸦可以帮助释放压力,激发创造力。


心理学中有专门的艺术治疗(art therapy)通过创作艺术作品来帮助个体表达情感、减轻焦虑和压力,是一种贴切、安全、柔和的疗愈方式。


在艺术的海洋中坦荡且合理地“发疯”,为内在躁动的灵魂找到安放栖息的居所。


13. 在桌上养一些“充满边界感”的绿植,比如仙人掌


研究表明,绿植能够帮助降低压力水平,仅仅观看植物能让人感觉更轻松和平静。


仙人掌也不例外,仙人掌对水和养护需求较低,适合在办公室等室内环境中生长,还可以帮助净化空气。


另外,仙人掌的刺也象征性地传达了某种边界,不仅在视觉上让你的工位显得更加独立,还可以提供一些心理上的边界感,提醒他人尊重你的个人空间。


不过,切记在选择时确保不会对同事产生安全隐患,尤其是有小孩或宠物的环境中。 


▷ AI生成的示意图,供参考


14. 黑化成“黑暗人格”


这里的“黑化”是指一种幽默、有趣的方式,通过扮演某个角色或表现出反常的行为,来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表达不满情绪或展示另一种人格。虽然它是以一种玩笑的方式进行,但仍然可能有助于减压和促进同事之间的互动。


比如你可以:


  • “反派”角色扮演:选择一个极端的、有些搞笑的“反派角色”(比如电影中的反派角色),在办公环境中适当地模仿这些角色的言行。比如,用夸张的表情和声音回应日常询问。


  • 发送“黑化”表情包:在团队聊天工具中使用有趣的“黑化”表情包,增加轻松的氛围,同时也可以作为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 安排一个“黑化”服装日:大家打扮成暗黑风格,营造一种不一样的工作氛围。这可以让同事们放松,并增进彼此的互动。


同样注意考虑同事的接受度、办公室文化和环境等等。“适度”是关键!


15. 写一封幽默的“辞职信”


假装写一封搞笑的辞职信,谈论自己要去“成为一名专业的沙发试坐员”或者“专业拥抱师”的理想,既有趣又能减压。


如果不小心被老板看到了,你刚好可以顺坡下驴地提出真正的辞职(bushi)


AI 生成的一封辞职信供参考:


亲爱的 [经理的名字],


我写这封信是想正式通知您,我决定辞去我的职位。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就像是在星期一早晨喝了一杯黑咖啡——开始时我可能不那么愿意,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这真是个好主意。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认真思考我的职业道路。经过深思熟虑,我将把我的职业生涯转向一种更温暖、更贴心的方向,专注于为每一个需要温暖的人提供拥抱服务。


在此,我要感谢公司提供的每个机会,尤其是那些让我在会议中假装认真听讲的时刻。如果有一天我能写一本关于无聊会议的畅销书,我会深深感激您为我提供的灵感!


请放心,我会在接下来的两周内确保所有的工作都能顺利交接,让接替我的人少一点被我留下的“惊喜”。同时,我也会尽量多待一会儿,以确保我的桌子被清理得像新的一样,就连求职面试者都不会相信我曾在这里工作过。


最后,我想在此祝您和团队一切顺利,也希望您能理解我追逐梦想的决心。也许有一天我们相遇时,我会给您一个 VIP 专属的深深的拥抱!


祝好,[你的名字]


参考文献

Strack, F., Martin, L., & Stepper, S. (1988). Inhibiting the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A case of a 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4(5), 768-777.

Gross, J. J. (1998).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2(3), 271-299. doi:10.1037/1089-2680.2.3.271

Stephens, R. (2009). The psychology of swearing.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28(2), 226-238. https://doi.org/10.1177/0261927X0933560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作者:鸟人,责编:寒冰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