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29 15:35

老外来中国旅游的第一课:学蹲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人物,作者:我哥,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探讨了老外来中国旅游时学习蹲坑的困难和重要性。

• 🚽 蹲坑成为老外们在中国旅游中的必备技能

• 🤔 蹲厕所让人们重新思考中国文化和传统习俗

• 😄 蹲坑带来新鲜的体验和冥想时刻

144H过境免签以来,千万国际友人如春蚕般涌入,给大洋彼岸的社交媒体上带来一个个新世界的故事。


深度体验了高铁和移动支付之后,第一批老外视频博主来到了广阔天地,却没想到在这里,古老的东方厕所成为他们入乡随俗的一道坎。


不管是自称混迹云贵多年的嬉皮士,还是新晋的上山下乡特种兵,见多识广的国际友人们,在蹲厕面前也都得老老实实踮起脚走进去,扶着墙挪出来。


习惯蹲厕的人,根本不知道这对外国人有多难。洋抖上随便发一个在中国旅游遭遇蹲坑的视频,都有百万播放,几千人在下面评论他们的共同遭遇。


至此,在中国玩深度游,能够云淡风轻地从蹲坑里站起来,已经成为老外圈子里令人膜拜的荣耀。


小刀划到了洋腚上,社交网络总会让一部分人开眼看世界。


甚至还有官方出的蹲坑使用教程,为老外们的上山下乡保驾护航,攻克东方文化的最后一个死角。


“北京上海是新手村,遍布着蹲便器和无障碍卫生间;高级点玩家则开始去三四线打野;云贵川是圈内公认的练级地图;但是要完成飞升成就,还得去藏区刷个天坑副本。”


在重庆生活了20年的英国人张去疾,每次从曼城老家回来,都会直奔街口的眼镜火锅。然而据他所说,烤苕皮、涮脑花早已不够风味,只有扶着啤酒箱、钻进楼梯下面那间堆着拖把和红塑料桶的小房间,才感觉自己确确实实回到了中国。


“中国,我又回来了!”


这是深度旅行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跟本地人在同一块屋檐下拉过屎,那我只能说你访问的是个假中国。”


使用蹲便器,是每一个老外来中国的“贴面礼”


2024年,成为一名中国通的标准早已更新。那些还停留在上一版本的老外,即使练出北京味的儿化音,能在胡同口跟大爷们大侃特侃,扭头见到蹲厕也得怯场。


“当我环顾四周,只看到了地板上的一个洞。地面的积水使我像学习溜冰一样小心翼翼,我必须提着裤子,生怕它滑进坑里......甚至连脸朝哪边都搞不清楚。”


“我老怕从这洞里钻出个啥......玛卡巴卡”


能不能双脚着地已经成为区分老老外和新老外的标准——新兵蛋子还在纠结手往哪儿抓,资深老外早就点上了烟,一边掏出手机,一边跟你讲当年在老天津卫被苍蝇抬出公厕的都市传说。


“基础条件已经改善很多了,2008年之前可没这么干净。”说完就能从口袋里抻出一截刚从饭馆里拿的卫生纸。


图源:@希莫弗尼咖啡研究本部


截止到2024上半年,入境的外国人共有接近1500万人次。大多数人是奔着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和熊猫而来,但在此之前,他们难以避免地会将大多数的触感交给市井生活。


扫码支付和外卖软件难不倒谁,这种既方便又不用动脑的玩意,洋人们适应得比谁都快。神兽古迹与现代算法交织的乐园一度将大家都照顾得很好,但是在使用社交媒体在为东方形象正名前,仍然要吃一些关于文化差异的苦头。


“亚洲洗手间”:五谷轮回用不着菩萨,一个朴素的洞就够了。


来自芬兰赫尔辛基的爱德华,在北京读了四年的汉语言文学。在天桥的宣南书馆听了四年评书,自称会打三十六手哑谜,一度自认算是“半个自己人”,直到他在毕业旅行时遭到重挫。


“我跟哥们儿在洛阳穿汉服,我演皇上,他演大将军....不管穿什么,最后都得去厕所抱门柱子。皇上唯一的好处,就是龙袍比铠甲好提溜。”



用手指测水位煮饭、听声选瓜,亦或者在切歌的时候不由自主喊出“小爱同学,爱德华和他的朋友们,像传说中的功夫熊猫一样,穿戴起种种日新月异的东方习俗。


只不过古老的中国以其古老的器物,总能让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们,重新想起其先祖们在海上抱着桅杆的共同记忆。


“相传毛子有一首关于蹲坑的诗:爱人同志,脚跟着地。西方间谍,脚跟冲天。”


为了打通这最后一道脉门,成为真正的“同志”,不管是留学生还是以“中国通”自居的背包客们,都不约而同在蹲坑这件事上卷了起来。


爱德华说,他有个同学暑假专门去了一趟江西道观,每天练习站桩采气。一个夏天过去,终于可以扎着马步把坑给蹲了。


“这只是第一步:蹲下去,你才有可能领会中国kongfu的奥义。



“在中国你就得会功夫,才能上厕所。好比在俄罗斯,你得会打猎才能吃上烤肉。”


为了学会蹲厕所,老外就差知识付费了


作为一项在中国旅行的必要技能,学会蹲坑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在社交网络上教人如何下蹲的视频,比过境签证攻略的还要多。


“大多数的白人天生就很难蹲下去,足背屈受限是第一道坎。我们得踮起脚跟才能蹲下去,要是蹲不住放下脚跟,身体肯定会往后倒。”


为了学会在下蹲时保持稳定,来自俄罗斯博主伟豪总结了四种常用的蹲法:“左右穿花手,就是扶着两边;苍松迎客,就是把胳膊往前伸,控制重心尽量别往后倒;飞龙在天,就是扒着上面吊起来啦。”


“第一个是我最喜欢的,像不像蜘蛛侠落地?”


知名旅行网站tripsavvy,也还为此专门出过教程,其中提到了如何卷起裤脚和防止手机从口袋滑落等关键技巧。



《如何优雅地蹲便》,涵盖了怎么挂包、自备便纸等实用行为规范。


“忽略他们的防滑脚印,你需要能叉多大就叉多大,只要能尽量平衡就好。裤子要褪到膝盖,而不是脚踝。你可以用一只手瞄准你的下体,但是胸部要尽量前倾。”


在9GAG论坛或TikTok的评论区,人们关于蹲坑的讨论俨然让这里成为国外最大的病友互助会,有人倾诉自己失恋增重以后再也无法蹲下,也有人在下面说自己的三条假肢完美解决了这些问题。


“蹲式便盆基本上是直接插在地上的瓷碗或金属碗。这些坏家伙上没有座位,你必须学会蹲下并瞄准。你脱下裤子,后退,盘旋,小心地瞄准,就像狙击手一样精准。”


在亚洲背包多年的斯蒂芬·比绍夫,另外一个身份是X上3000粉丝的如厕专家,除了体操和解剖学以外,很明显他对整个事情有着更为独到的见解。


“瞄准是关键,你要是不把这件事儿搞清楚,到时候就知道啥叫‘湿身’(the term soggy bottoms)了”。


图源:@Luck曹野蛮


某种意义上这成为老外们来到中国的隐藏签证。在克服了亚洲蹲的难题后,有些人一下机场就往老城区的公厕里学以致用。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投之以丘壑,某位远人报之以下蹲,百年老字号和苦涩的茶水再也唬不住他们了。老外朋友轻松杀出北京上海的新手村,向着西部边陲跃跃欲试,据说那里的天地更加广阔。


美食、恋爱与蹲下,一场东方式的修行


正如如厕专家斯蒂芬·比绍夫所说,蹲厕的好处不胜枚举,而白人之所以难以适应,骨子里还是被现代文明豢养的懒惰。


“一开始会觉得不如坐着舒服,适应了之后,你就会发现这没有很难,蹲着本身就让人很舒服。而且腹部的压力增大,肠道顺畅,排便也变快了。




“蹲还是不蹲?”一千个坑,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都害怕这种厕所,但至少你不用小心翼翼压水花,而且你的屁股再也不用放在别人余温尚存的马桶上。”


爱德华和他的同学们发现,当你不能舒服地坐着玩手机以后,蹲坑就成了真正的冥想时间。


“往上倒10000年,谁不是蹲着拉屎的。健身房里,一个个深蹲不都挺溜么?”



“澳洲一政府办公室引入蹲便式厕所,以适应人们的多样化的如厕习惯。”



“不是,蹲得跟个猴儿似的,我还怎么舒舒服服玩手机?”


庄子说道在屎溺,旅行的终点无非就是吃喝拉撒。离开自己过吐了的地方,来到别人过吐了的地方,并再次过吐。幸运的是,中国的厕所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种新鲜的姿势。


翻译器和这个国家的英语普及率已经能解决大多数沟通问题,但是没人能在这事上帮助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第一课,让他们第一次真正地像个东亚人一样,蹲下来思考问题。



有的老外专门测评厕所,他们认为如果高楼是一个国家的面子,厕所就是实力的底子,“要是有人像昆丁电影里一样进厕所拿枪轰你,你蹲着指定比坐着跑得快。”


“有人说中国地铁的厕所不干净,可是伦敦的地铁压根就没有厕所——地铁站就是厕所。”


老外使用智能化手机,拍摄的智能化厕所


张去疾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年,他说,在经历了无数次落霞与孤鹜齐飞之后,每次阔别重逢的蹲下,都如同一种乡愁。


“在这里,人们没有分歧。”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