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7-29 21:57

看见的世界,看不见的李飞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热爱AI Next,作者:陈庆春,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李飞飞的生平经历,包括她成长背景、学术成就、创业经历以及对人工智能领域的贡献。

• 💡 李飞飞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主导了ImageNet等重要项目的发展


• 🌟 李飞飞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多样性,创立AI4ALL组织,关注多元化人才发展


• 🚀 李飞飞不断探索新领域,创立空间智能公司World Labs,致力于三维世界模型研究

李飞飞对“AI教母”这个词并不排斥,当别人这么称呼她时,她只是撇撇嘴,微笑着说:“好吧,那就这样吧。”既然有“AI教父“这个称谓,那她做”AI教母“也未尝不可。


她曾公开对《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现代人工智能运动黎明背后的名人录》表达不满,为什么只有男性的名字,没有一位女性,那么多的女性AI科学家、企业家、创新者为什么被埋没?其中包括她自己。


李飞飞,被全球学界、商界共同誉为人工智能奠基人,2006年她开始构思发明的ImageNet图片数据集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三大基石之一,另两大基石是GPU和神经网络技术。如果没有ImageNet,就没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就像人类没有眼睛。


她现在是斯坦福大学首位红杉讲席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同时她也是斯坦福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院长、AI4ALL(一个关注AI多样化人才成长的组织)联合创始人及主席。


她因AI而成名,轻松地行走在科学与人文、高校与企业、学术与产业之间。她曾任职谷歌云首席科学家,原Twitter(现在的X公司)董事会成员,也是全球知名人工智能投资机构Radical Ventures的科学合伙人。而最近她刚刚创立三个月的空间智能公司WorldLabs也已完成两轮融资,估值已达10亿美元。


与很多“美国梦”的故事大同小异,比如叙利亚难民的儿子史蒂夫·乔布斯,南非移民马斯克,苏联移民谷歌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他们都曾经贫穷、挣扎,却始终保持对科学与创新的热爱,并最终走向人生巅峰。


但李飞飞的不同之处,她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性,一直拥有着美满幸福的家庭。她对女性的关注,以及与生俱来的人文主义光芒,均来自于她的成长背景。


快意童年:中国式成长


1976年,李飞飞出生于北京,但成长于四川成都。


她的父亲李舜,曾在成都一家化工厂的计算机部门工作。李舜的母亲患有精神疾病,从小便与李舜分开,他跟着父亲长大,父亲对其十分溺爱,小时还给他养过一只真熊,他的理想是牵着熊去逛街。但14岁时不幸丧父,李舜被其父的同事收养,他的“心智”便停留于此。虽然取得了学位、为人夫、为人父,但他拒绝承担成人的责任,一生充满童真、贪玩,经常突发奇想,率性而为。


李飞飞出生时,他正在公园观鸟,这也成了“飞飞”名字的由来。李飞飞曾说,她感谢父亲给了她用不完的“好奇心”,这是通往科学的基本素养。


她的母亲邝颖,曾是一名高中老师,后来成为办公室职员。邝颖天生聪颖,上学时成绩名列前茅,中意的大学随便挑。但因身份问题,所有好的大学都将其拒之门外,邝颖从此变得冷漠、麻木、叛逆,先前的意气风发变成了尖锐犀利、令人生畏。她渴望逃离,将自己置身于书海,有了李飞飞之后,也拉其一起坠入,因此培养了李飞飞从小便饱览群书的品格。


邝颖的父母,也就是李飞飞的外祖父母,20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时,因杭州沦陷而背井离乡,逃到成都生活。李飞飞在成都生活期间,每个周末都会去外祖父母的家里聚餐,外祖父母做的菜带有杭州特色,浓郁微甜,与川菜的麻辣鲜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也因此成为李飞飞如今最怀念的味道。


李飞飞在成都,享受到了一个平凡中国中产家庭的快乐生活,度过了一段快意时光。但也留下了几个难以抹平记忆的片段,甚至影响了她的一生。


在小学的最后一年,老师让班上的女生先走,男生留下来。李飞飞十分好奇,便躲在教室外面,偷听到了她此生难忘的一幕。老师的大意是,男孩子天生比女孩子聪明,但现在男生的成绩竟然比女生低,这是不能接受的。但老师还是鼓励了男生们,说等到十几岁的时候,周围的女生自然就变笨了。李飞飞感到十分愤怒,她开始把头发剪短,不穿裙子,学习航天科技,热爱数学,试图挤入足球男队,从此有了“假小子”的外号。这大概也是,李飞飞至今都在极力为女性争取权利的源头所在吧。


另一件难忘的事情是,李飞飞在上初中期间因看闲书而被叫了家长。邝颖和李飞飞一起坐在老师办公室里被老师训话,这一幕相信大多数中国家长都曾经历过。老师用严肃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担心,快期末考试了,要收收心了,再聪明的孩子也要有纪律性。邝颖反问:“是吗?所以呢?”“这是飞飞想要的吗?这是我对她的期望吗?”老师震惊之余问她:“您说什么?”邝颖没再说什么,而是道谢离开,路上跟李飞飞说:“我把你教得太好了。”“你和我一样,都不属于这里。”


1992年,李飞飞刚满15岁,她与她的母亲,从中国飞往美国新泽西州,与已经去美国工作了两年的父亲会面,他们将在一个叫帕西帕尼的小镇上开始移民生活。


李飞飞曾对未来充满期待,直到上飞机时,看到母亲塞在大衣下面的手在不停地颤抖,她才感觉母亲远没有以前那么坚定,迎接他们的将是完全未知的“深渊”。


异乡局外人:贫穷与挣扎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帕西帕尼小镇,李飞飞一家住在一幢红砖公寓二层,一间狭小的一居室里。她的父亲在台湾商人开的店里找到了一份修理相机的工作,她的母亲在一家杂货店当收银员。就这样,他们从知识分子家庭变成了底层人民,从中产堕入了贫穷,在与远在中国的外祖父母通话时,为了节省电话费,他们总是语速极快。


李飞飞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屈辱,如果钱是唯一能摆脱束缚的方法,她决定去挣钱。她通过报纸分类广告找到一份中餐馆服务生的工作。如果学校没有课,她就从上午11点工作到晚上11点,每小时2美元的薪资。整个高中阶段,除了在中餐馆打工,她还每周去给人做家务、遛狗。


在那段惨淡的时光里,想象力与好奇心是多余的。李飞飞的生活只剩下挣钱和学英语。不仅如此,她还要面对精神上的摧残,中餐厅老板的呵斥,以及美国高中的校园暴力。她曾亲眼目睹,几个美国男生将一名移民男生揍得蜷缩一团,鼻孔喷血。这名男生是跟她一起学习英语的小组成员,但她无力控诉,她的父母连象征性地给校长打个电话也做不到。李飞飞开始为自己的安危担忧,她不敢独自去洗手间和餐厅,失去了交际圈,只能拼命学习,希望用成绩换来一点点尊严。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李飞飞遇到了她一生的良师益友,高中数学老师萨贝拉先生。萨贝拉不是普通的数学老师,他拥有专属办公室和首席数学教师的头衔。他对李飞飞关爱有加,但有时言辞犀利、态度粗暴,他想让李飞飞脱颖而出。有一次他们在讨论凡尔纳等科幻作家时,李飞飞感受到第一次有美国人没有把她仅仅视为一个说中文的移民。


李飞飞在萨贝拉那里,找到了久违的自信与尊严。萨贝拉是第一个可以让她倾诉家庭经济苦难以及对父母不满的人,成为她的情绪出口,填补了生命中长久以来的空缺。此后余生,萨贝拉像她的家人一样,看着她成长、成就,总是她最安全的生活港湾。


但萨贝拉这束光,并没有完全照亮李飞飞一家不断陷入深渊的生活。她的父亲被解雇了,她的母亲身体每况愈下,因从小患有风湿热让她母亲的心血管不断恶化,侵蚀着心脏瓣膜组织,经常痛苦不堪。为了减轻父母外出工作的烦恼,李飞飞四处筹钱,包括从萨贝拉那里借来了几万美元,开了一家洗衣店。


李飞飞,过着极其清苦的生活,无论高中时期还是大学时期,她穿的衣服大多是别人扔在洗衣房里的二手衣服。这个少女,没有花季。


高中毕业时,她的目标学校是省钱的州立大学和社区大学,而不是学费昂贵的常春藤名校。但她对物理的热爱,对爱因斯坦的崇拜,让她还是忍不住向普林斯顿大学提交了申请。意外的是,普林斯顿大学给她发出了最高全额奖学金的录取通知书。



李飞飞似乎要走出黑暗,走出贫穷与卑微劳动的循环,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便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她依然很难融入同龄人的生活,一方面她肩负家庭责任,课余时间必须回洗衣店帮忙,另一方面语言不通、文化差异、阶级鸿沟,仍在加剧她与这个社会的隔阂。


她从没有体验过常青藤名校学生与生俱来的社交才能,她连一次派对都没有参加过。她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她养成了每周五参加高等研究院员工的下午茶,可能没有什么交流,只是偶尔聆听他们谈话的片段,但她喜欢这种置身于高级学术氛围中的感觉,特别是当她无意瞥见物理先驱、前沿玄理论研究者时,她便觉得这就是她梦寐以求的时刻。


但此时的李飞飞仍然摆脱不了“异乡局外人”的身份。直到大二暑假,李飞飞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项目助理,那时她才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移民。


坚守所爱,一路追寻


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李飞飞感觉这是自己到达美国后,第一次真正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她一直很难摆脱自己“移民”的身份。对于大多数移民来说,学业是获得经济来源的敲门砖,学有所成后进入医学、金融或者工程等报酬丰厚的领域,才能摆脱社会边缘生活。李飞飞在申请大学专业时,也纠结于此。但最终她还是顺从内心,选择了自己喜爱的物理专业。


在普林斯顿大学,李飞飞遇到了很多学术泰斗,比如遗传学专家埃里克·维斯乔斯(Eric Wieschaus),前一秒还在给他们上课,后一秒就要赶去领取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大奖。李飞飞接触到的学科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开阔。她也逐渐理解自己的内心,激励她不断前行的力量不是物理学本身,而是推动物理学发展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历史上最聪明的一群人不断对世界提出大胆的问题。


李飞飞热爱的是科学研究。她发现,物理学界的大人物最终都会对生命本身的奥秘产生兴趣。于是,她开始看大量跟生命、大脑相关的书籍,比如罗杰·彭罗斯(RogerPenrose)的《皇帝新脑》,她了解了计算与智慧的相关性。


大二暑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划进行一项实验,涉及神经科学、生物学还有视觉等大脑内部的工作原理。李飞飞申请并获得了加入的资格。实验的内容是,给一只猫播放一连串精确控制的视觉刺激(简短的自然风景片段),然后利用猫大脑中检测到的信号重建这些片段。这可能是机器学习最开始的原理。


那个夏天,李飞飞第一次尝到了科学的甜头,她成功了,实验成果很快在《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段短暂的经历,被李飞飞定位为:改变了她的一生。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她不再感觉自己是个移民,没有被孤立的感觉,甚至不觉得自己贫穷,只觉得自己是个科学家。


找到心中所爱,摆脱了“移民”身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依然无法摆脱李飞飞家庭面临的现实压力。


1999年,李飞飞大学生涯结束。此时,正值网络经济鸿蒙初开、蓬勃发展,名校毕业生成为抢手的香饽饽,李飞飞获得了高盛、美林等众多知名企业的橄榄枝,他们答应帮她免除债务,提供高薪,以及一份真正的医疗保险。李飞飞犹豫了,她家的洗衣店勉强维持经营,父母日夜操劳,母亲身体日益恶化,但她又不想放弃内心苦苦追寻的科学之路。她征求母亲的意见,母亲问她:“你想要什么?”李飞飞答:“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母亲反问:“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就这样,李飞飞拒绝了诱惑,踏上了科学家的道路。她研究的方向很明确:神经科学和计算科学。她在比较了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之后,最终选择了加州理工学院。她有两个导师,电气工程系的彼得罗·佩罗纳(pietro Perona),和计算神经科学家克里斯托夫·科赫(Chritof Koch)。两位都是移民,但不像李飞飞那样自我怀疑、谨小慎微,他们漫不经心、旁若无人,这一点深深地吸引了李飞飞,并给了她信心。


在加州理工学院求学期间,李飞飞深度研究了人类的视知觉对机器学习产生的影响。她发现,大脑能够以惊人的辨别力和迅捷的速度识别出无数视觉概念,核心原因在于视知觉的归类能力,比如我们把看到的世界自然而然地分类为物体、人物、地点等。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机器学习。


李飞飞发明了“单样本学习技术”,也就是给机器看一次“飞机”照片,然后给它再看大量的其他不是飞机的图片,它就能认出第二张“飞机”图片。这一技术证明了,机器算法可以像人一样,能够通过看到更多的现实世界而能一眼认出曾经看过的东西,即便这个东西与此前的有所不同。这一成果让李飞飞在人工智能科学界崭露头角,获得了很多演讲报告的机会。


此后,2004年,李飞飞又做成了“caltech101”加州理工学院101类图像数据集,是当时有史以来为机器学习配置的最大规模图像集合。它让模型算法的准确性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但其在学术界远不及“单样本学习技术”带来的轰动性。


在加州理工学院,她遇见了自己的灵魂伴侣、她的丈夫西尔维奥,一个和她一样热爱科学的移民,来自意大利。这颇符合李飞飞父亲的“口味”,父亲最大的爱好就是在美国车库市场淘得一些有用的“二手货”,其中最爱的就是“意大利制造”的“二手货”。西尔维奥,就是意大利制造。他们孕育了两个孩子。


生活在给你一片阳光的时候,必定会附赠一片乌云。读博期间,她的母亲患上了充血性心力衰竭,这意味着再也无法工作。他们只能卖掉干洗店,一家三口挤进了加州理工学院的小宿舍。李飞飞从未如此沮丧,她甚至认为自己每天追求梦想、不管家人死活,是一种自私至极的鲁莽做法。


她去参加了麦肯锡招募合伙人的面试,并被录取。当她急切地想跟母亲分享这个好消息时,她的母亲却声严厉色地告诉她:“我的女儿不是管理顾问,她是个科学家。”“我们走到这一步,不是让你现在放弃的。”


李飞飞不再质疑自己的道路,博士毕业后,她成为了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助理教授,继续做视觉分类研究。她的丈夫却只能前往密歇根州工作。


穿越人工智能冬天,走进春暖花开


2006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仍在寒冬中挣扎。此时,算法是计算机视觉的中心,而数据仅仅被视为训练工具,始终生活在算法的阴影之下。这一年,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提出了深度信念网络(DBN),确立了深度学习的重要里程碑。


但李飞飞认为,再聪明的算法也无法解决机器的泛化能力,只有泛化能力才能增强机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任何缺乏泛化能力的生物都会很快被自然界不可预测性瞬间击垮。算法需要更庞大的数据集,才能让机器认知更大的世界,从而提升泛化能力。李飞飞决意建立更大的图像数据集,而不只是101类。


2006年,带着这样的课题,李飞飞转入普林斯顿大学。她想建立一个高达3万种类的图像数据集,但这一想法,几乎被所有人否定了,除了她那两地分居的丈夫。她很苦恼,在激烈的院系竞争中,她可能将面临“要么发表论文,要么滚蛋走人”的局面。


她遇到的第一位支持者是,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师中的另一个中国移民李凯教授,微处理器架构领域的领军人物,他相信李飞飞的方向,赠给了她一套工作站,并将自己一年级研究生邓嘉也“转给”了她。邓嘉告诉李飞飞,如果要标注完成一个3万种类的图像数据集,需要19年的时间。邓嘉即将面临拿不到博士学位的窘境。


很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叫孙民的研究生。孙民告诉李飞飞,可以利用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众包平台,把图片标注工作发给全球各地的人共同完成。完成的时间不断缩短,研究资金愈加捉襟见肘。


2009年,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比尔·达利(Bill Dally)建议她把实验室搬到加州,她同意了。同年,在斯坦福大学提供的研究资金帮助下,ImageNet的超大图像数据集完工了。ImageNet收集了1500万张图片,涵盖了2.2万个不同类别。


遗憾的是,ImageNet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对于算法的提升并不明显。为了让更多算法用到ImageNet,2010年李飞飞发起了“ImageNet大型视觉识别挑战赛”,但大家的参赛热情却逐年下降。直到2012年,她等来了AlexNet,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它比上一年度的识别准确率提升了10个百分点,创造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世界纪录。



卷积神经网络(CNN)技术是由著名人工智能专家杨立昆提出,他将自己的这套算法命名为LeNet。AlexNet由辛顿及合作伙伴共同完成,承袭了这一技术范式,但规模更为庞大,相较于LeNet,它可以处理大约10倍规模的图像。


神经网络与ImageNet天然契合,再加上彼时已走向成熟的图形处理器(GPU),三者融合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消退寒冬,走进春暖花开。机器识别、自动驾驶、语音助手等人工智能应用,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2014年,特斯拉首次推出具备自动驾驶功能、配备了Autopilot硬件的Model S汽车。同年在中国,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商汤科技成立。2015年,一种新型的神经网络技术ResNet,在ImageNet挑战赛中,以低至3.5%的平均错误识别率打败了人类(5%)。2016年,谷歌AlphaGo打败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人工智能开始家喻户晓、被世人所知。


这段时间,李飞飞带着团队继续在未知的世界探索。他们设计出一种算法,将卷积神经网络技术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的递归神经网络进行配对,不仅可以让机器标注出现在眼前的物体,还可让其描述整个场景,如同小孩子的看图说话。这是一项巨大的技术进步,但同样的算法,也出现在了谷歌研发团队,并被《纽约时报》报道出来。



李飞飞突然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所依赖的算法、数据、算力,企业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谷歌庞大的高性能计算规模,海量的数据,以及在制造业、农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都令她着迷。


2016年底,李飞飞在斯坦福大学积累了21个月的学术休假时间,她决定将其用于出任谷歌云的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


AI能为人类做些什么?


在谷歌任职的18个月里,李飞飞的团队由最开始的15个人,扩大了20倍。她曾说自己加入谷歌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完成AI平民化


2017年底,李飞飞帮助谷歌完成了谷歌中国AI中心的搭建与开业运营,她曾在成立仪式上发表演讲,称“AI没有国界”“AI应该是每个人的”“不应该被某个国家独占”。可惜的是这个中心于2019年便关闭了。


2018年初,在她的带领下,GoogleCloud发布了AutoML。AutoML提供自定义图像识别系统的自动开发服务,即使是没有机器学习专业知识的小白,只需了解模型基本概念,就能轻松搭建定制化的图像识别模型。至今AutoML的能力还在不断扩充,依然是最强大的快速建模工具。


与此同时,对AI技术发展的乐观主义,也令她卷入了一场纷争。2017年,谷歌与美国国防部签署了Project Maven合同,该项目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无人机视频,以改进目标识别和监控能力。李飞飞虽未参与合同的签署,但这项技术出自她的团队。


2018年初,谷歌内部员工对该合同表示强烈反对,担心AI技术被用于军事用途。超过3000名员工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要求谷歌取消该合同。此时,李飞飞写了一封内部邮件,提醒同事在公开场合应避免将AI技术与“武器化”联系起来。这封邮件被曝光,外界认为李飞飞是始作俑者。


2018年6月26日,还在谷歌任期的李飞飞受邀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为人工智能技术做证,当天的听证主题是“人工智能——威力越大、责任越大”。李飞飞一直相信科学的力量,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人们对其发展应“以人为本”、应设置围栏,但不应限制。


2018年9月,李飞飞休假结束,重返学校,并开始筹建“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斯坦福HAI”)。李飞飞由此正视人工智能技术带给人类的威胁、偏见、对抗性等所有负面冲击。她认为,既然是他们这群人把人工智能技术带到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承担着驾驭和引导它做正确事情的责任。2019年斯坦福HAI正式成立。


事实上在去谷歌任职之前,李飞飞已经在审视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的关系,并投身其中。她看到了人工智能依然是男性在主导,为了吸引更多的女性参与,她和她的学生奥尔佳于2017年成立了AI4ALL,推动多样性和包容性人才发展。梅琳达·盖茨和黄仁勋都曾为该组织提供过融资。


因母亲常年苦于心脏病痛,李飞飞经常与医院打交道。在美国医院,因感染、手术工具放错位置、药物混淆、剂量错误等失误,每年会造成美国约10万起死亡事故,其中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2013年她决心研究“环境智能”(Ambient intelligence),以改善医疗环境中病人护理的情况。


她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阿尼·米尔斯坦(Arnie Milstein)合作,跨越学科界限,一起研究如何用AI监视医院环境,识别错误动作,在确保数据安全存放的情况下,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飞飞在学术界、产业界以及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上,逐渐被认可。2020年,她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2021年,又当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


李飞飞经常参与企业活动,她总是希望通过企业强大的能力,让更多人享受到AI带来的美好。她曾于2020年加入原Twitter(现在的X公司)董事会成员,后因马斯克的收购而退出。2023年,她成为全球知名人工智能投资机构Radical Ventures的科学合伙人。2024年,她创立空间智能公司World Labs,仅创立三个月已完成两轮融资,估值已达10亿美元。


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将是李飞飞的下一个成就点。在AlphaGo战胜李世石的那一刻,她和她的意大利移民丈夫西尔维奥,都觉得这不算什么,“机器要想在做意大利面上战胜人类,还需要一段时间。”



李飞飞现在想要探索的是,人工智能如何识别、理解立体的三维世界,并做出行动。她的团队正在斯坦福大学实验室里训练计算机和机器人在三维世界中采取行动,如何根据口头指令让机械臂执行各种任务的演示视频,包括打开抽屉、拔掉充满电的手机、用面包等材料制作三明治。



World Labs公司的任务就是,建立一个三维世界模型,让计算机能够在三维世界中感知和行动,完成数据训练。如果说ImageNet是2D数据集,那么World Labs要创造一个3D数据集。


无论何时,李飞飞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都知道科学领域下一个兴奋点是什么。正如她的学生给她的评价,她像个预言家。她还会勇往直前。


中国呢?


2023年11月,李飞飞出版了自己的自传《我看见的世界》。她说自己是个害羞的人,不善于表达自己,但坚持要出一本书,因为她不能让人工智能领域缺失女性的声音。


李飞飞一直对自己“中国移民”和“女性”的身份,颇为挂怀。但很遗憾的是,在这本书里,有两段跟中国相关的故事,她却有意没有提及。


第一段经历是,她在大四结束后,她以探索研究藏药为由,申请获得了“Martin A.Dale '53 Fellowship”2万美金的项目经费。2000年,整个一年,她都在西藏生活,研究藏药。


第二段经历是,2017年底她筹建谷歌中国AI中心。开业时的李飞飞,是激动的,她声情并茂地表达了对中国的热爱。她说:“中国是我的家乡,我生在这里,在这里长大,我的很多家人、朋友和同事都还在这里生活和工作,我的心也一直牵挂着这里。”


她认可拿破仑的这句名言: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它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她认为在AI的世界里,中国早已觉醒,并迅速成为领军者之一。她激动地说,在ImageNet挑战赛中2015、2016、2017连续三年冠军团队都来自中国的研究者。


“我和我的团队今天回到中国,希望开始一段长久的、真诚的合作。”这是李飞飞当年的愿望,很显然落空了。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实施的AI封锁政策,令学术界、企业界无比尴尬,不知所从。最近,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这个美国人已对此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他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美国围堵遏制中国AI发展是错误至极的政策。


“AI教母”李飞飞最近一次出席中国公开场合的活动,还要追溯至她在谷歌任职期间。李飞飞,这个曾经的中国人,在美国取得AI成就后,还曾表示如果获得诺贝尔奖会以中国人的身份去领奖。如今,她已数年未曾在中国出现。


中国,这个独特的词语,在李飞飞心中该如何安置?


结束语


了解李飞飞,如同在研究一部人工智能近现代史,总是让人心潮澎湃。她为人类带来了AGI的首个大数据集,让其与神经网络(算法)、GPU相遇,创造了新的历史。如果没有她可能也有别人这么做,但历史终究选择了她。说她是AGI的奠基人,并不为过。她还依然年轻,依然在努力探索着未知的科学领域。让我们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李飞飞自传《我看见的世界》(中文版)

2、李飞飞斯坦福大学个人介绍网页:

https://cs.stanford.edu/people/feifeili/Bio.htm

3、FT文章《AI科学家李飞飞:数学很干净,人类很混乱》

https://www.ft.com/content/d5f91c27-3be8-454a-bea5-bb8ff2a85488

4、《财经杂志》文章《对话李飞飞:在谷歌听得见炮火,回斯坦福建下一座灯塔》

https://mp.weixin.qq.com/s/lqdMma_kYdeMBCrPWew92w

5、李飞飞维基百科:李飞飞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

6、李飞飞TED2024年演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热爱AI Next,作者:陈庆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研究不易,求赞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