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来源 | 华商韬略(ID:hstl8888)
作者 | 王一新
2019年12月18日,75岁的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宣布退休。
没有发布会,没有采访,一个35年的连续创业者就像完成一件极为正常的工作,离开了他所创办的联想事业的舞台中央。
用中科院投资的20万启动资金打造了联想集团、联想控股两家上市公司,培养了一批领军人物在多个平台上执掌帅印,属于柳传志的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就此正式收官,但属于观察家们的另一件事情却开始了——
如何深度拆解和总结柳传志所代表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之于联想、之于中国经济、之于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实践密码?
01. 一个“利他主义者”的百年老店实验
曾有记者问柳传志:如何给中国企业家分类?柳传志委婉拒绝了这个问题,他说他只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柳传志在和员工们座谈时说:“潮起潮落,几十年只是很短暂的一瞬间。我就是一个一般人,所以坚决不立言。我做的只是一个实验,希望联想将来能够做成‘百年老店’。”
2010年,素有“地产思想家”之称的冯仑曾这样评价柳传志:在联想发展历程中,联想内部也有一些是非矛盾,柳传志是怎么做的呢?他把利益都给别人,自己得到的是继续领导这个企业的资格。归根结底是因为柳传志“在道德上完美,不贪、不争”。
冯仑说这番话的时候,柳传志刚刚获得世界企业家论坛颁发的“世界企业家奖”。此前一年获得该奖的,是日本著名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这位比柳传志年长12岁的传奇企业家在51年的经营生涯中,一手创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一直把“利他”和“把员工幸福放在第一位”作为自己企业经营的核心价值观。
稻盛和夫曾经打了这样一个比喻:在这个宇宙间,常吹着一股“他力之风”,它推动一切事物不断向着好的方向、更好的方向前进。然而,如果一味强调“我”,在用“利己之心”扬起的风帆上就有了孔洞。风都是从洞中穿过;风帆升得再高,航船也不会前行。相反,如果用“利他之心”扬起风帆,就能饱受他力之风的恩惠,一帆风顺,在茫茫大海中破浪前行。“利他之心”,就是成功的原动力。
柳传志和稻盛和夫的很多观点相似。
曾经有记者让柳传志总结自己身上最具中国特点的特质,柳传志的回答是:“可能我替员工、替人家想的多一点。每当我跟合作者在一起的时候,我都去想怎么让他们成为主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企业家可不可以成为一个“利他主义者”,稻盛和夫和柳传志的实验已经告诉我们答案。
抛砖引玉,不妨用“柳传志利他主义模型”来为柳传志的管理哲学和思想体系做一个尝试性总结(见下图)。
用什么样的词汇和体系来总结柳传志创业35年所积累而成的管理思想,注定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可以先从一个创业者如何做好一个企业的维度,来拆解这个命题。
做好哪些事,就可以成为柳传志、马云、马化腾这样的企业家?柳传志“利他主义”模型,或许可以带给创业者们更多底层逻辑层面的启发。
2. 家国情怀,一个“利他主义者”的坚定底色
2013年11月,“全球最具影响力50大商业思想家”(Thinkers 50)榜单在英国伦敦发布,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入选,这份被称为“商业思想界的奥斯卡”首次出现了中国人的面孔。
对于获得这个奖项,柳传志在接受采访时显得异常理性,他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更没有企业家这个群体,中国的创业者们都是在摸索和学习中一路长大的,与西方不同的是,这批人是“写菜谱”的人,仅此而已。
在柳传志“利他主义模型”的“菜谱”中,“家国情怀”是“6大内核”最为底层的因素,也是支撑他35年创业实践的底色。
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柳传志,对“中国”这个词有更深的感情。用柳传志的话说,挨过饿的人,才知道红烧肉的滋味有多香。同理,只有经历过落后的时代,才能懂得国家到底因为什么才会变得越来越富强,才会倍加珍惜这样的机会,拼命地想为国家的发展壮大做点什么。
40岁的柳传志,困惑于“科研成果”局限于写论文、评职称,鲜见“产品”走出中科院实现“产业化”。在时任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的号召下,他主动选择下海创业。这时候的柳传志坚信国家的未来,希望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点事儿”。
从1984年创立联想,从汉卡到主机板,再到国产品牌电脑与国外主要电脑品牌正面竞争、成为走向全球的中国知名品牌,柳传志伴随着国家前进的步伐,写下了自己和联想浓墨重彩的一页。
这个底色,能间接回答他为何从没有成为中国首富、为什么他在企业的股份很少但却仍能成为企业界公认的“中国企业家教父”,尽管他完全不接受这个称谓。
同样也能理解为什么联想被人无端扣上“卖国”的帽子之后,已经74岁的柳传志冲冠一怒,用被外界看来“用力过猛”的方式表达他的心声。相信那时,过往的种种选择和坚持,一幕幕风浪和战火,都在他脑海中隆隆而过,那是他创建的联想的底色。
在柳传志看来,底色不容践踏。
联想控股官网上写着他们的企业愿景:“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投资控股公司。”
在公司、在柳传志的办公室里,这个愿景也被郑重地悬挂着。
虽然柳传志经常提到“在商言商”,甚至因此被人误解为“犬儒”,但真正了解柳传志的人都知道,这个把“产业报国”写在公司愿景里,会在大会小会上教育员工感谢改革开放,会为北京能够承办奥运会感到特别骄傲,会组织中关村企业家顾问委员会参观中科院创新成果展,并为了那些成绩兴奋不已的人,心底里有着怎样的情怀。
3. 永远先人后己:一个“利他主义者”的“用人哲学”
在“家国情怀”之上,分别是企业利益第一、创造领军人物制造平台、成就同事们美好生活、热心帮助朋友圈和建设美好家风。
这六个层面一起构成了柳传志商业哲学的内核,也是柳传志在自己35年的创业生涯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西方管理哲学的东方管理哲学。
梳理内核的6个层面要素,我们可以发现,柳传志的商业哲学几乎一直都在坚持“先人后己”,非常强调中国传统儒学里的“和”在商业实践中的使用,一个企业家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价值体系”和“人脉场”,可以在这个内核里找到参考答案。
企业利益第一
多年来,柳传志一直喜欢说一句话:“把企业当自己的命来办。”
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恰逢2008年金融危机,联想集团Q3、Q4季度出现了大幅亏损,但“企业利益第一”永远是联想不变的信条。
早已不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当时血压又极不稳定的柳传志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再次出山担任董事长,挽救联想于水火之中。2011年,联想集团实现了结构性调整,柳传志再度把权杖交还了杨元庆。
创造领军人物制造平台
柳传志总结的领导力三要素中,“建班子、带队伍”两个要素都是关于人才的。
柳传志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人才是珍珠,企业家是“串起珍珠项链的那根线”,只有将更多的专业人才和企业战略凝聚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发现人才、培养领军人物,还要给领军人物创造没有天花板的舞台。
2001年,在联想的巅峰时期,柳传志选择了为年轻人让路,联想分拆成为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分别交给杨元庆和郭为。
他自己则选择二次创业,成立了联想控股,希望用资本助力更多领域的年轻创业者成功。其中包括拉卡拉的孙陶然、神州租车的陆正耀、科大讯飞的刘庆峰……“产业报国”的梦想开枝散叶。
成就同事们美好生活
现在的90后和00后们,可能没听说过联想有两个著名的段子:“72房客”和“养猪场”。
1989年前后,联想开始从社会上招聘大学生。社招的年轻员工是分不到房的,而计算所出来的老员工则有指标可以分房。于是,柳传志最先提出跟银行联系,企业担保,让员工分期付款买房子。
这在当时也是首创。72名年轻的员工住上了新房,刚刚毕业的杨元庆、郭为都是这些房客里的成员。
同样是在1988年前后,因为猪肉价格飞涨,柳传志担心员工吃不起肉,于是决定出资自办养猪场。虽然后来猪肉价格回落,但当年投资办养猪场这份心意,却在联想的员工间口口相传直到今天。
柳传志经常说,自己就是一个凡人,一个普通的企业家,在企业利益第一的前提下,能让同事们过上好的生活,能让自己的朋友和家里人感受到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热心帮助朋友圈
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在回忆和柳传志一起组建“中关村100企业家俱乐部”的往事时说到,俱乐部是当年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给柳总的任务,要在北京集聚、培育一批像联想那样的大企业,百度、小米、京东、滴滴等一批企业家都加入了这个俱乐部。
王小兰说:“在这个企业家俱乐部里,大家闭门研讨企业战略和企业管理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甚至相互批评,每次活动都受益良多,柳总就是我们这个组织的灵魂人物。”
建设美好家风
对于自己的小家,柳传志也一直在追求家风纯正。在家庭的微信群里,子女的孝顺让他深感欣慰,同时,每个人都能得到尊重,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在儿子的婚礼上,柳传志将父亲的一句话转送给柳林:“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正直”二字,是柳传志铭记一生的教诲,也是希望后辈能传承的精神。
梳理完以上6大关键内核,我们做个假设。
如果时光倒回到上世纪80年代,如果你是那个20万起家的普通创业者柳传志,面对每天都可能九死一生的经历,你会让自己的公司发生怎样的命运?会和柳传志有一样的故事吗?
历史没有如果。但有些价值体系和普遍方法,是每一个创业者都可以吸收的养分。不论是在遥远的上世纪80年代,还是在风云变幻的21世纪20年代, “利他主义”,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4. 一个孤胆英雄的气场与“利他主义”的外核
2013年8月13日,作为联想控股的早期投资和孵化板块,联想之星组织了近200名创业者在茫茫戈壁进行艰苦的徒步训练,69岁的柳传志也来到了营地。
大漠苍空下,柳传志的一声呐喊让这些创业们心有戚戚焉:“对我们创业者来说,不仅是群胆英雄,还要做孤胆英雄。”
柳传志说,创业者一定是要做奔日子的人,到了一个目标就要往更高的目标去追求,同时,还要“学会应对各种外部环境”。
其实,成立于2008年的联想之星本身也是柳传志想把联想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外界而进行的一场实验。在联想之星的官网上,“创业CEO特训班”的定义是: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专业实战的公益创业培训。如今,这项公益培训已经坚持了11年。
柳传志商业哲学的外核——“参与建设良好商业正气”、“基于企业能力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人生态度的辐射”,正如同一个创业孤胆英雄的气场,号召更多的英雄好汉共建一个健康能量场。
2016年3月底,已经72岁的柳传志为湖畔大学的第一期学员上了一整天的课。湖畔大学负责学员管理的负责人说,虽然8点半开课,但早上7 : 50分,柳传志就出现在了湖畔大学的课堂上,“这是我们在湖畔最早到的一位老师”。
柳传志在联想一直强调,“以身作则不仅仅是激励员工的一个重要方式,而是唯一的办法”。以身作则不迟到,是柳传志参加任何一个外部活动时一以贯之的坚持。他在用细节向外界传递一个创业者的坚守。
柳传志经常爱用的一句口头禅是,“一定要让空气湿润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哲学里也很强调“天时地利人和”,柳传志商业哲学的外核,正是他为了实践百年老店的商业理想而营造的另外一个“场”,内核外核相互促进,相互借势,形成一个中国式企业应该具有的“成长生态”。
2018年底,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柳传志作为“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荣获“改革先锋”称号。这是对一个过去34年中、不仅忙着自身发展还将自己的经验、文化、理念、方法论无私向外界分享的一个企业家最好的奖赏。
在财经作家吴晓波看来,“在我的企业史创作中,柳传志可能是出场次数最多的企业家,没有之一”。在中国企业家中,他是极少数拥有自己战略哲学的人,他的总结朴实干净——
“走正道,拐大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想着田里”,这些柳氏格言流传很多年,构成了中国式企业的一种成长范式。
在对外正式宣布退休后,柳传志在内部信中坦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今天,全球风云变幻,国际政经环境的复杂多变、科技的日新月异、产业变革的酝酿,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会使未来世界的变化超乎想象,甚至可能令人措手不及、挑战巨大,同时也有大的想象空间”,“亲爱的同事们,愿你们初心不改、情怀永在,把诚信坦荡的一腔正气,攻城拔寨的进取精神传承下去”,“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做出更多贡献”。
一个坚定的“利他主义者”就此远去,希望中国企业界更多的“利他主义者”登上自己的历史舞台。如同稻盛和夫一向宣扬的经营理念那样,“动机至善,私心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