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8-05 20:27

产业带出海: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一条潜在道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EGO研究院,作者:侯恬,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本文介绍了中小企业出海的困难和产业带模式的潜力,探讨了中小企业通过产业带出海的可行性和优势。

• 💡 产业带模式为中小企业出海提供了新的选择

• 🌍 产业带集群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形成规模优势

• 💼 跨境电商是中小企业出海的现实选择,但产业带出海能够提升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

相比大企业,中小企业出海面临更多的难题,走国际化道路并不容易。在这个光明的前景面前却找不到出路,是很多中小企业主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出海主要依赖跨境电商,但仅仅依靠跨境电商,中小企业很难突破地域限制,打开品牌认识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国内大获成功的产业带模式,成为了中小企业出海可以借鉴的一种潜在的选择。在国内,中小企业的产业带集群能够有效帮助中小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帮助中小企业大大提升面对产业链上游的议价能力,进而增强在下游用户和消费者面前的竞争力。


根据运联智库所发布的《2023中国产业带洞察报告》统计,全国总计超过1110个产业带。实际经营情况中,还会有大量没有被统计在内,或以更松散方式存在着的小型企业联盟,这些都是中国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成功发展的温床。


未来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中小企业产业带的模式同样也会适合在国际上进行复制。通过集群出海,中小企业或许能够和在国内一样,在海外形成协同效应,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化竞争力。


一、群落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小企业仅靠个体的力量生存发展并不容易,产业带模式的存在,给了中小企业们一个互相帮扶、提升生态优势的机会。


由于自身规模、资源都比较有限,很多中小企业都只能负责产业链中非常小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在制造业中,有的企业甚至只能生产单一的零部件,才有机会生存。


对于这类企业而言,要想顺利开始业务,既需要花费精力寻找下游客户和上游供应商,又需要及时知道市场和行业内的各种信息以使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同时还需要一定资金,才能建立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招聘人才来助力其发展。包括保持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优势位置,也需要进行各类的资本投入。


显然这都需要投入非常大的时间以及资金成本,以单一中小企业的能力完全无法覆盖。


产业带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大量的中小企业以宗族、村镇为纽带,通过将同一行业企业在地理位置上集中在一起,并实现信息公开贡献,使参与其中的中小企业也能享受到规模经济的优势。


产业带上,大量从事同一细分领域的公司聚集在一起,原本只能高价采购少量原材料、只有少量生产需求的公司,通过大量的聚集,实现大规模低价采购,从而在成本端实现互摊,在销售端能够集合供货,提高效率。


除了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以外,产业带还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拓展业务边界,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这是单一中小企业们所无法做到的。


就像河北平乡县某自行车企业总经理董宏志称,在平乡县的自行车产业带形成之前,当地原本只有自己一家生产单一自行车零部件的小公司,没有技术,仅靠加工,利润十分微薄,他也想过通过技术突围去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但碍于企业较小,且地处偏僻,难以招到需要的研发人才。


近几年,平乡县开始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当地政府也在企业入驻、产品研发、品牌创建、数字赋能等各方面给予各项激励扶持。如今平乡县已经有自行车、童车完整的产业链条,每年能创造300多亿的年产值。


董宏志本人的企业,也得以依托产业集群的优势,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与同济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从最初招不到人,到现在拥有近20人的研发团队,原本只能生产单一零部件的小企业,现在不仅能够自主研发整装自行车,每月甚至还能推5至6款新品出来。


产业带虽然是把相关产业都集中在一起,但其中的分工却非常细化,不同机构各有功能分配,包括提供资源、原材料、生产商品、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支持等不同的环节,通常都要由不同的公司完成,且每个环节的不同部分,通常也都会进行专业化分工。


比如惠州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链,就汇集了面板核心材料、偏光片、显示面板、显示模组、背光模组、微型发光二极管、4K/8K电视等各个细分行业共100余家企业,形成了从基础材料到整机制造的完整高清视频产业链。通过细化的分工,不同企业得以各司其职,专注在自身的领域,从而提高劳动效率,促进技术创新。


到2023年,通过集群和专业化分工,惠州超高清视频产值已经达到近800亿元。在TCL、旭硝子、九联科技等全球排名前列的骨干型公司的带动下,产业带上的企业又得以进一步发展,2023年整个产业带新增了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目前,中国境内经工信部认定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带有100个,入驻了中小企业3.1万多家,年产值超过2.5万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9.2%,远超常规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产业带模式的存在,极大帮助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这种模式同样也可以寻找机会在国外进行复制。


二、模式


产业带诞生之初,主要满足的是国内市场。但是这些年产业带中产能不断释放,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之后,就有了走向海外市场的能力。


产业带出海,目前最常见的模式就是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中转”。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产业带出海方式都以OEM和ODM代工为主,相关中小企业一直站在价值链曲线的最底端,无法参与产品研发需求的收集、无法获取用户意见反馈,难以构筑本身的销售渠道、更加难以形成品牌。整体上看,就是与高附加值环节无缘。


通过跨境电商,产业带上的企业和产品得以直接与海外消费者接触,产业带上的中小企业开始有机会从低端生产制造向高端研发设计转移、由OEM向自主品牌进阶。


不少企业依托产业带的供应链优势,精准切入赛道,打造品牌,在国外做出了成绩。比如中国产业带经济发展最充分的河北省,就跑出了不少优秀的出海中小企业。


中国部分地区的产业带分布


河北省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数量众多,国家级集群数量与江苏、山东、安徽3省份并列全国第一,其产业带与外贸的紧密配合对于未来中小企业组团出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位于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的毛绒玩具产业带,过去主要走国内低端市场,平均代工一个玩具的收益在三四毛钱左右。2022年5月,容城县成立雄安跨境电商综试区晾马台产业园,为产业带企业提供从开店到收结汇的全流程服务。


此后,产业带的产品逐渐走出国门,并由代工向研发设计和品牌销售升级,国际“爆品”不断出现,最多的在海外销售达到数百万个,产品利润率也快速上升,一件成本10元人民币的商品,通过跨境电商出口后,能卖到10美元左右。


目前,雄安新区已经打造了朱各庄、白洋淀、晾马台三个跨境电商产业园,集聚了200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当地贸易额也从2021年的0.23亿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7.67亿元。


依托跨境电商,把产业带搬出国门,形成国际化产业带,也是中小企业出海的重要模式。但无论是在海外开拓渠道还是直接建厂,都需要大量资本,如今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对投入后能否如期获得收益,其实都还没有足够的把握。


因此就目前来说,国际化产业带的模式通常由一个相对有规模、有国际化野心的“带头大哥”引领,头部企业拿下海外市场的重大项目,再根据产业链的需要,组织产业带上的公司合力执行,这种模式可以将中小企业出海的风险降到最低。


目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是汽车供应链的出海。从相关企业布局来看,汽车产业链中,跟随主机厂等客户出海是最主流的模式。为适配各地不同主机厂的需求,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启就近建厂的本土化迁移,比如近期小鹏、蔚来、吉利等新能源车企不断开发海外市场,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也就迁移到这些企业附近,包括做智能汽车底盘的英创汇智、服务汽车及汽配产线出海的“运去哪”等企业,都是这种出海模式。


对于大企业来说,在周边建立国际化产业带有利于快速响应其需求,且能够降低运费、关税等成本,由中小企业构成的产业带能够成为大企业全球化有价值的补充,而对于产业带上的中小企业来说,其可以借大企业的供应链稳固在海外的市场地位,减少本土化的阻力。


目前,除了汽车、新能源、医药等少数行业以外,国内的多数产业带几乎都是由中小企业构成,缺少能够带领大家“走出去”的龙头企业,这种情况下产业带企业自发性集体出海的动力就很弱,需要相关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并提供各类安全保护。


三、未来


国内的实践已经印证了,产业带是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通过产业带,中小企业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供应高性价比的产品,甚至可以与世界级的大企业抗衡,这是单打独斗的中小企业们想都不敢想的。


但产业带的国际化不像大企业出海那样轻松,面临的局限因素非常多。


第一是缺少相关机构的引导,产业带可能很难走出国门。


中小企业产业带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下的产物,是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促成的。政府及相关机构通过政策针对性供给、市场资源汇聚以及地区间的差异化竞争,引导形成的高质量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形成的产业基本就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甚至不少产业带就是由政府直接给予指令才得以发展的,典型的有辽宁沈阳重大装备制造产业带和武汉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等。


而一旦进入国外市场,缺乏相关机构的组织引导,不少产业带就很难自发形成。


第二是中小企业产业带的出海还面临供给侧限制的问题。


在国内,想注册一家能够生产经营的公司,只要准备好各类材料和足够的注册资金即可,但要是想出海,尤其是欧美日韩等有深厚供给侧限制土壤的所谓发达国家,和没有完全世俗化的宗教国家里,中小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合规、环保、宗教法理等各个方面的大量限制。


比如欧洲市场对进口产品设定了严格的适量和安全性能标准,产品必须通过特定的检验程序才能进入市场,其中取得CE认证是确保进口产品安全性能的基础门槛。


此外,欧美国家近年来对企业ESG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像欧洲市场就要求产品的生产流程、材料选用以及废弃物处理等多个环节都必须符合环保标准,不少中小企业都被客户要求出具碳排放报告才能供货,且欧洲各个国家的环保税都不一样,不同产品类别的环保要求也不一样,对于塑料、可回收再利用材料的使用要求非常多。


这些无穷无尽的限制因素,让中国几乎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无法达成标准。因此其出口也会面临相当大的合规压力。


员工福利问题也是中小企业出海的阻碍之一。不少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跨境用工合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对海外员工权益保护意识缺位,导致企业额外承担了赔偿责任、增加了成本。


由于欧美日韩国家各种各样供给侧限制的存在,中小企业出海这些地区的门槛实际上非常之高。加上中小企业就算顺利出海,也不像在国内一样能够获得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上的倾斜,因此中国的中小企业出海这些国家的性价比,远不如第三世界国家和各个发展中国家——即便这些国家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直接风险,包括财产和人身安全风险。


当然,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局势的演变,也不排除海外国家逐渐减少各类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供给侧限制的可能性。届时,中国的中小企业出海门槛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业带经营模式或得以向海外扩张。


目前部分海外地区在一些领域已经具备了成本优势,比如在越南、泰国等地,人工成本大概仅为中国的80%;在孟加拉国有低廉的人工成本,海湾国家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品成本比国内便宜。


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如果这些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相对顺利,那么这些地区的相关下游产业链产品将有希望降到足够低的程度,如纺织业、塑料制品、玻璃等基础工业品,将有可能出现比国内更低的成本的情况——当然这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和试错,尤其是想要和中国本土在工业领域的竞争中胜出并不容易。


如果未来中国的产业带迁移到这些地区,那么中小企业的产业带出海也就顺理成章了。甚至,这些海外的产业带有可能替代掉国内的部分产业带。


四、写在最后


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上百条特色产业带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支撑。


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他们凭借强大的生产能力,源源不断地向全球市场输送着物美价廉的商品。


但在无数品牌走向全球化的今天,仅仅拥有代工的身份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国际化的产业带,或许会成为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支撑。


目前来看,这条路还很难。


但假以时日,我们或许能有机会看到一个个由中国小商人群体所主导的产业带,给全世界送来一种和大企业垄断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WEGO研究院,作者:侯恬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