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9-12-31 07:40

这款马桶想阻止你“带薪拉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爱范儿( ifanr),作者:方嘉文,题图来自:图虫

                                                                                                                                                                                                                                                                                                                                                                                                                                                     

你有在公司厕所见过什么奇怪的东西吗?


在厕所看到同事忘拿的手机早已不足为奇,最近,爱范儿办公室的厕所还曾出现过一只鼠标。



未来,我们在厕所里遇到的“奇怪东西」也许没有鼠标那么跳戏,但却承载了反人类设计思路,它是一款名为“标准厕所(StandardToilet)”的马桶。



简单来说,“标准厕所”是一款“往下斜”的马桶,旨在让你坐得不舒服。


其公司创始人 Mahabir Gill 告诉英国版《连线》,通过将坐厕往前方倾斜 13°,让坐在上面的人进入一个微蹲姿势,脚部因此需承受更大压力,大概五分钟下来就会开始难受。



图片来自 BBC


如果比这个角度(13°)更斜,就会有更广泛问题。13° 并不会带来太多不便,但会让你想赶紧离开厕所。


Gill 表示,设计这款马桶的灵感来源于在公司对员工占用厕所的不满:他不时会发现工人在厕所上睡着,而且想上厕所时经常得排很久的队。


Gill 宣称,“标准厕所”塑造的如厕姿势更利于排便,不过,他也坦言这个设计主要还是为了防止企业员工“带薪拉屎”,更多价值在于“给雇主省钱”。


有人会觉得,这个设计就是个段子吧?


然而,它已通过了英国厕所协会(British Toilet Association)审批,后者是一家致力于推广更好的公共厕所的非营利会员组织。而且,Gill 已经在和英国几个地方的议会和高速公路服务站进行洽谈,以零售价 150 - 500 英镑(约人民币 1360 - 4535 元)价格销售“标准厕所”,此外,还有数十家美国公司表示对这款产品感兴趣。


如果当我们回顾一下过去一两年来互联网对“带薪拉屎”的讨论,也许不会对“标准厕所”这样反人类居然还有订单感到惊讶。


在公司厕所能蹲多久,到底该不该管?


对于“带薪拉屎”的大范围讨论,缘起于 2018 年一位日本网友的神推演:大便一定要在公司大便,一来能省卫生纸,二来等于大便也能挣钱,大便“成为了有价值的一件事。”



随后,有网友延伸测算:“假设你每天要花 10 分钟大便,一年下来,你就会有 40 个小时的带薪大便时间,相当于获得了 5 天年假。”


对于这个说法,网络上衍生了两派说法:


一边认为日本网友这个角度实在太厉害,大家不妨都带薪拉屎起来;


另一边则认为,对于以员工产出为衡量标准的公司来说,“带薪拉屎”是个伪概念。你得完成的工作目标并不会因此改变,还会让自己进入“上班带薪拉屎,下班无偿加班”的恶性循环。此外,这一名词的流行还会给予老板留意员工是不是在“带薪拉屎”的意识,员工去上个厕所心理压力都会增加。


在该名词火起来后,的确有网友说公司在管控“带薪拉屎”了。


有网友爆料声称网易在公司厕所装上了信号干扰器,避免员工上厕所玩手机以“更专心如厕”(据说后来因大家反馈不佳被取消了)。随后,有网友跟帖表示今日头条和京东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图片来自搜狐


在这个做法下,其实有一波员工是表示支持的。他们都曾在公司厕格前望穿秋水,被长期占用的厕所逼到崩溃。


为了改善这个情况,360 和搜狐等互联网公司在内部采用了类似“找坑位”的应用,实时提供各个厕格的使用情况,甚至列出每个厕格已经被占用的时长。


360 公司的“如厕指南”


虽然都是对厕所下手,但以上几种举措却有根本上的差异。


不记名的找坑位功能,主要是为找厕所的人提供便利。而无论是安装信号干扰器还是采用反人类设计马桶,它们都是为了为难上厕所的人。


更极端的是,有网友半调侃地说,公司还不如做打卡上厕所,或者统计员工上厕所时间,做个排行榜。某个程度上,这是对人无可避免生理需求的羞辱。


图片来自 US News


人们有很多理由需要在厕所里花超过五分钟。患有肠胃问题的人告诉我们,他们原本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有时候还会因此被羞辱,但他们的确需要在厕所花费比所谓“正常时间”更长的时间。


人们会用厕所来休息,获得一些独自休息和复原的时间,事实上,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这样的空间,而不是逼得他们只有在厕所才能喘口气。


Jen Slater 说,她曾花费三年时间调查研究怎样才能建设安全和可及的厕所。普渡大学助理教授 Jennifer Kaufmann-Buhler 也认为,在今天开放式办公室流行下,很多时候,厕所是员工在公司里唯一一个能获得少许私人空间的地方,而大部分员工都需要一个可以稍作休息的地方。


图片来自 KRT Marketing


遗憾的是,能发起这类讨论甚至改变公司政策的员工,大多来自已经勉强算是在乎公司对外面子的企业,工厂里的工人被压迫的情况更严重。


在国内部分工厂,工人会佩戴着连接着工位的手环,因此当他们需要离开工位到洗手间或其它地方时,该行为就会被记录。


而在亚马逊,工人的休息时间有明确规定。有报道指出,亚马逊的货仓工人会在垃圾瓶罐里小便,避免超出休息时间或是赶不上进度:在一栋四层楼的建筑里,一共只有两个设置在一楼的厕所,对于 1200 多名员工来说,走去厕所就得花上 10 分钟。


图片来自 MEL Magazine


科技让监控“丝滑无感”


公司里的厕所是一个“灰色地带”。


正因为它是“公事”中的“私事”,涉及了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生理需求,对这个空间的监控才能引起特别热烈的讨论。


但在厕所之外,监控就停下了吗?当然没有,只是这部分我们讨论得更少。而在科技的加持下,监控的方式也越来越“丝滑无感”。


Gartner 在一份 2018 年的报告中指出,全球多个行业中,22% 的公司在收集利用员工行为数据,17% 企业监控员工工作电脑的使用数据,16% 的公司监控 Outlook 或日历数据。


图片来自《经济学人》


从 MIT 媒体实验室出来的初创企业 Humanyze 制造内置 RFID 传感器、加速度计、麦克风和蓝牙的设备,尺寸就和一般员工卡差不多。这个“智能卡”能用于收集语音语调数据,加速度计能判断员工是坐着还是站着,而蓝牙则用于判断什么员工间产生了面对面沟通。


Humanyze 的“智能工牌”,图自 Archinect News


Humanyze 强调,该设备对语音数据采样频率在 48 个样本/秒,只用于判断语音语调,而非谈话内容。


专营制作办公室家具和室内设计的 Steelcase 则为顾客提供一个“办公空间咨询”服务 —— 他们会“策略性”地在家具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控并分析一个办公空间的使用情况,反馈给雇主。


真的连家具都在监控你,图片来自 Steelcase


而 Fitbit 这类大家都熟悉的可穿戴产品也被用于追踪员工健康状况,数据将和福利挂钩。据 ABI Research 预测,到了 2020 年,美国公司将采购 4400 万个健康追踪类设备。


更让人担心的是,科技产品现在对员工的控制已不只是无感记录数据,甚至已经逐渐开始起决策作用。


今年 4 月,The Verge 获得的一份公开文件指出,亚马逊的 AI 管理系统不仅可实时追踪所有人的工作进度,计算员工“非工作”时间,甚至可以“绕过管理层,自动生成关于工作质量以及效率的警告或是解雇员工”。


AI 是你老板已经成为现实,图片来自 The Stranger


去年年底,CNBC 一篇专题报道指出,智能语音助手也在逐渐进入职场。和过往的技术监控不同的是,语音助手不仅能记录员工在说什么,同时还正在往理解员工情绪的方向发展。


Cogito 的顾客主要是医疗、银行和保险公司,它们的 AI 助手能“协调”电话客服。当 AI 发现员工讲话太快或打断顾客时,会提醒员工;遇到情绪激动的顾客时,AI 还会指导员工该怎样处理。


我们和虚拟助手间的交互将越来越像人和人间的交流。办公室里的员工都能获得一位个人行为助理。科技将变得无处不在。


Cogito 的 CEO Josh Feast 说。此外,Feast 表示以后还能结合穿戴设备获得的员工体征,更准确地判断员工的身心状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他们工作。


图片来自 The Daily Dot


CNBC 的报道指出,科技巨头如亚马逊、苹果、微软和 Google 旗下的智能语音助手也开始推出了针对企业的应用,智能语音助手未来在职场的应用将越来越广。


近乎一切的监控产品,都冠着“提高生产力”的名号,但却没人拿得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明。反倒有不少数据指出这些监控会对员工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激发员工负面情绪,促成“反监控”策略。


而语音助手过往的安全隐患“前科”却让人不得不警戒它们将带来的危害。更糟糕的是,现有个人隐私保护法例无法应用于企业员工。


在职场上,近乎所有消费者隐私保护条理都能(签约)免除。


某个程度上,雇主其实也知道有风险 —— Accenture 一份报告指出,62% 的企业高管表示自己的公司会收集员工数据,其中少于 1/3 的人对这些数据的安全性表示有信心。


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要提高效率,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创造一个能让他们进行深度思考的环境。


Charles Duhigg 说,他是《习惯的力量:为什么我们这样生活,那样工作》的作者。在他看来,一个舒适的环境,免除干扰因素才是提升生产力的关键。无论是反人类设计马桶还是让人不自在的监控产品都只会带来反面效果。


然而,从企业拥抱监控技术的态度看来,就像我们向“错失恐惧症”低头去不断刷手机一样,大部分企业宁愿以后出错也不愿错过这个机会,即便他们更应该去做的是设置一个更能激励员工主动工作的管理系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爱范儿( ifanr),作者:方嘉文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