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组
作者 | 渣渣郡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今儿七夕,瞎聊聊。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现在网上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多,很多人说非常憧憬在激荡时期甚至是想在战争时期,谈场轰轰烈烈的恋爱,觉得倍儿浪漫、真挚、热烈且唯美。
国内没有相关数据,没法说。但同样的状况,国外的调查洞察到了:
DatingAdvice.com最近做了个有趣调查,研究的内容是想知道美国年轻人喜欢用什么办法寻找约会对象。在收集了502位18-27岁的有效答案后,研究负责人Amber Brooks 发现:
这波美国年轻人最希望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真爱(90.24%)。其中最值得注意的趋势是19%的男性和14%的女性,希望能在参与激烈社会运动时邂逅真爱,研究专家认为社会抗议活动也是一种筛选的过程,它能够帮助人们更精确地找到价值观相符的伙伴。
承平日久,日子平淡,人们总愿意为那些有着安全距离的“战时日子”赋予许多浪漫想象。
关于战争时期的爱情究竟怎样这件事,现在的乌克兰,有一份答案。
俄乌冲突的最终结果尚不明朗,但它已经明确地改变了欧洲的婚恋市场。
在reddit相关帖子的留言板里,来自欧洲各地的人们都表示感受到了战争对婚恋市场的冲击。网友声称那些为避战乱而逃亡的乌克兰人,正在成为约炮App和红娘网站上人数最多的群体。
“打个比方,现在我在Tinder上跟10个人心照相交,碰见的得有6个是乌克兰人。”
在乌克兰人涌入整个欧洲加入婚恋市场的同时,乌克兰国内的恋爱模式也在发生悄然变化:
越来越多的乌克兰女性,开始倾向于通过约炮App解决情感需要,喜欢快速约会,而不是发展一段长期、稳定的恋爱关系。
这个趋势听起来,似乎是又印证了“乌克兰是欧洲子宫”的言论。但其出现的变化,却是战乱时期的代价。
与其说人们变得轻浮,倒不如说这种选择是人们的自我保护措施。就像和平时代有人害怕养宠物的原因,是怕动物的离世让自己过度悲伤,战争时代的人们拒绝稳定关系,亦如此理。
“我的很多客户告诉我了这样的经历,她们爱上了一个男人,然后男人奔赴沙场,消失在这个世界……她们现在普遍害怕确定的关系,害怕跟军人恋爱。这就是战争的伤痛。”乌克兰心理医生@Stelmashova这样说。
这种纠结和痛苦不仅仅体现在宏观趋势里,更折返于个人的脑海里。
在乌克兰主流舆论中,人们将前线的士兵称为勇士、英雄。但在婚恋市场,这些英雄并不会被优待,甚至因为军人的身份,还会直接被拉入对方择偶的黑名单。
“我滑过的20%用户都是军人,他们是英雄,但我真的没有准备好和英雄们恋爱,因为您知道的,我的国家正处在战争状态,没人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24岁的基辅女孩Aktysenko说。
2022年2月25日,乌克兰首都基辅,一对新婚夫妇在市内一个防空洞合照。他们于一天前结婚
之后二人一同加入当地领土防卫队
迟疑不仅仅属于女性,也属于男人。
战争造成的创伤并不仅仅是死尸、墓碑和义肢,它也渗进了人们更深层的内心。许多报告指出,在经历漫长的战事之后,幸存者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战争创伤,他们疲惫而沮丧,不愿意投入到任何一段恋爱关系之中。
在乌克兰,男人拒绝恋爱的状况还有更复杂的缘由。面对爱情危机,一些机构组织了线下恋爱聚会,但男性参与数据有时甚至达不到最低限,会议的组织者认为,这是严苛征兵令所导致的连锁反应——人们害怕出门被送上前线。
乌克兰人将当下婚恋市场的状况,称之为爱情危机。
这种危机不只是个人身体、心灵上的,也是宏观层面上的危机。战争成了最好的避孕药,乌克兰出生率降到了历史最低,结婚率也降至了10年以来的倒数第二。
危机缘由并不难猜。
那就是死亡——当葬礼让一整个国家不断上演,当哭声让整个国家都感受到剧痛,死亡带来的爱情危机是一系列问题推导后,最后一个被发现的结果。
但这种描述远不够具体。
战争时期的爱情是什么呢?
它是死亡、遗憾、别离和愤怒,它的开始、结束从不果断,而是一场漫长的呜咽与酷刑,让人不知何为始、何为终。
战争时期的爱情自然与死亡有关。
乌克兰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在2023年6月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这个国家的2/3的人,在战争开始的1年多时间内,已经经历了亲友的死亡。
但概括是对事物本身的亵渎,具体什么样,这有几个故事。
战争中的爱情故事多是仓促。
和平年代,一场婚礼需要准备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但在战争年代,一切着急,一切从简。
Zemliachky是专门为乌克兰女兵提供帮助的公益组织,名字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女同志,从2023年开始,面对女兵们的需求,他们开始为女兵准备“弹丸婚礼”。
所谓“弹丸婚礼”指的就是在几天之内迅速帮战争时期的女兵完成人生仪式,它简陋、寒酸,却充满意义。
在Zemliachky的首页上,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很有代表性。
现年40岁的女兵Yuliia Dluzhynska在去年7月通过这个组织的帮助,跟丈夫完婚。
在婚礼开始前,他们从顿涅茨克前线返回基辅结婚。穿着军装化妆,再换上租来的婚纱说出我愿意,然后再带着“我们会胜利,会生儿育女”的希望上了前线。
他们恋爱三年,但战争时期的蜜月只有3天。
如果说这是血染的浪漫,那相信很多人会选择无聊的孤独。
战争中更多的故事与悲伤和遗憾有关。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马里乌波尔的锡制戒指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是说乌军尉官Andriy Subotin和Valeria在马里乌波尔的苏联核战地堡里结婚。
由于当时马里乌波尔被俄军包围,物资凋敝,所以Andriy Subotin就拿锡箔捏了俩戒指,当成结婚钻戒用。
当时很多人在网上都觉得浪漫疯了。
但随着马里乌波尔城破,城内残余乌军被俘虏,这个故事一度没有了下文。
最近,被俄军释放的妻子Valeria对媒体讲出了这个故事的后半段:
“婚礼当天,我们在想战争结束后的日子,要请所有亲朋过个大派对、要买一个真正的钻戒……我们畅想未来,但没想过婚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我就成了寡妇。”
悲剧并不独属于乌克兰,也属于俄罗斯的伤心人。
她们爱情的遭遇与故事,揭示了悲剧的另一个侧面,绝望与愤怒。
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俄罗斯正能量摄影师搞了一个英雄妻子的活动,大概意思就是让妻子穿上丈夫挂满勋章的衣服,抱着孩子拍特别不屈的照片,以此激励士气。
但遗憾的是,根据社交平台的消息,很多英雄妻子的丈夫最终都殒命于战场。
当这种故事不断蔓延,恐慌和绝望在每一个“英雄妻子”身上浮现。
战事激烈,丈夫难以按时复员,一些俄罗斯英雄妻子便提出了异议,但这种异议却招惹到了爱国者的愤怒,这种景象让人想起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联邦进行车臣战争期间的母亲之怒运动。
一句话,俄罗斯女性的反战传统由来已久,每一次的出现都是一个节点,言止于此。
同样分裂也发生在乌克兰,爱情政治化让这片本就千疮百孔的土地更显分裂。
在婚恋市场上,人们一方面拒绝和逃兵恋爱,另一方面又不能接受士兵的爱,又拒绝跟说俄语的人交流……
虽然爱情、一夜情和敖德萨海滨一日游从表面上看与和平时代没啥区别,但很多价值观已然悄然改变。
悲剧还展现在恋爱App的属性上。
硬汉们说战争是杀戮的艺术,俄乌沙场将这件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公开报道中,数家媒体声称恋爱软件正在战场的武器。双方情报部门都在它们做情报战、舆论战的工具。
有时,这些情爱软件甚至成为了某种战术武器的存在,情报人员通过聊骚获悉对方位置,了解战场动态,进而进行暗杀,甚至是引导炮火轰炸:
其一,乌克兰有一位情报人员,通过调整不同Tinder账号跟俄罗斯士兵聊天,通过获取距离的方式对目标以及所属部队进行了精确的三角定位,据说截止到现在已经报告了近百份这样的数据。
其二,马里乌波尔围城战期间,乌克兰情报人员用美女假账号,骗取俄军信任,进而获取他们执勤的照片。获得资料后情报部门经过分析,获悉基地的准确位置,导致俄军基地被袭击。
...
这样的“爱情故事”在当下的战场不断上演,这是拿人命做燃料的仙人跳。当过去的一切美好,都将成为实现胜利的手段,那么在这个黑暗的丛林中自诩强者的人又有多少人能活过今夜呢?
就像中世纪思想家伊拉斯漠说的那句:未谙兵事者,战争无疑浪漫的名言一样,如果有人问起什么是悲剧的精确解释,我会给出战争时代的爱情作为答案。
如果说你说为什么我要七夕聊这些,因为我们仍然相信地球村,仍然相信无数的远方都与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