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1-07 20:00

为什么只有穷人才自由恋爱?

职业媒人有什么样的特征,为什么在自由恋爱盛行的当下,一些地区的农村还需要职业媒人,这些是本期社长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走南闯北的社长,题图来自:图虫


此前,社长推出金安丨保卫爱情,让我们认识到爱情,原本发自两人之间对彼此内在价值的深刻认可,是人类有着高远精神追求和精神生活的结晶式体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爱情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被不断建构。能否自由恋爱,能否追求纯粹爱情,往往不是个体能够自行决定的。在一些地区,爱情变成了巩固既有社会经济秩序的工具。这样的需求催生出一个特殊的群体——职业媒人。


福建晋江农村是典型的宗族性村庄,同时当地农村的经济分化程度也比较高。由于产业发展的影响,当地农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逐步进入市场跑供销和做生意,农民市场化的程度很高。在此情况下,按理说当地农民受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影响应该很深,农民的观念也应该比较现代。


但是,近期笔者在当地农村调研,发现当地存在一个与其高市场化特点不相一致的现象,即婚姻达成中职业媒人的普遍存在。那么,当自由恋爱已经成为大部分地区主要的婚恋模式时,为何晋江农村还盛行职业媒人?


职业媒人“登场”


在中国传统的婚恋模式中,媒人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在结婚之前,男女双方家庭通过媒人对对方家庭有所了解;在结婚之后,媒人通常还会起到婚姻调解的作用,当夫妻双方吵架或有矛盾时,往往也会找到媒人调解。为了表达对媒人的感谢,男女双方家庭一般都会给媒人一些礼物,在举办婚礼时媒人更是座上宾。此外,在结婚之后,每逢中秋、端午、春节等节日时,新婚夫妻一般都要给媒人送礼。


然而,传统时期的媒人,一般是由亲戚朋友或街坊邻居充当,职业媒人相对较少。在晋江农村虽然也有亲戚朋友帮忙介绍对象,但总体来看职业媒人在当前占主导。


笔者在进入晋江农村开展田野调研的第一天,就听说职业媒人在当地很盛行。当地大部分青年男女结婚都需要依靠职业媒人介绍。之所以称之为职业媒人,是因为这些媒人以做媒为主要收入来源。


当地每个行政村一般有两三个职业媒人,年龄大约为五六十岁,邻近几个乡镇的媒人之间相互都比较熟悉,并且经常相互沟通和交换信息。因此,很多相亲是通过多个媒人为中介介绍的,此时相亲的男方需要向每个媒人都支付100~200元的手机费。



媒人都有自己的小本本,上面登记了很多青年男女的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一般情况下,男性需要登记的信息包括:年龄、电话、哪里人、身高、体重、职业(打工还是做生意)、收入、照片、父母职业、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房子(几层楼)、车子等。女方需要登记的信息包括:身高、哪里人、职业、父母的职业、家里有几个兄弟姐妹等。


可以看出,男性需要登记更为详细的信息,并且,在男性的信息中,个人信息和家庭信息都非常重要,尤其是男性的职业、收入、房子、车子等信息非常重要。而女性需要登记的信息相对比较少,主要是了解基本情况。一般而言,男性到了适婚年龄需要主动找媒人登记,而女性则更多是媒人主动到家里登记。根据村里的媒人介绍,她本子上登记的男性数量远远高于女性数量,适婚青年男多女少的现象在当地也很严峻。


一般而言,媒人会根据当事人的要求,为他(她)匹配合适的相亲对象。第一次相亲一般是男方到女方家,由媒人陪同。如果双方觉得可以继续交往,就互留联系方式,之后双方自己交往。到了需要谈婚论嫁的时候,再由媒人出面和双方家庭商量聘金、嫁妆等事宜。总体来看,媒人在当地的婚姻达成中至关重要。


父母说了,只能找本地的


调研发现,晋江农村之所以盛行职业媒人,一方面是因为当地农民有这个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较高的中介费使得媒人也有动力。具体来看,当地职业媒人的盛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父母主导的本地婚偏好,强化了对职业媒人的依赖。当地农民对本地婚有很强的偏好,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希望自己的子代找外地媳妇或者是嫁到外地。并且,当地父母对子代的婚姻有较大的主导权和干预权,如果父母不满意,这桩婚事也很难达成。


在晋江树村调研时,一位村民提到,“我们这里结婚还是主要看父母意见,子女一般都听父母的。一个亲戚的女儿,嫁在本村,他女儿一开始不愿意,看不上男方,但大家都劝她,过日子还是要看家庭,男方家庭条件好,父母做人做事也比较好,最终还是同意了。”


因此,一方面是父母主导子代的婚姻大事,另一方面父母偏向于本地婚姻,这就使得当地年轻人只能回到本地婚姻市场寻找婚配对象。但是,由于年轻人的职业特点和当地村庄社会性质的影响,当地年轻人在本地婚姻市场上能够自由恋爱的机会很少。当地的年轻男性在毕业之后一般都跟随亲戚朋友外出学习做生意,平常与本地女性接触的机会比较少。


并且,在当地的文化传统中,未婚的青年男女较少一起玩,男女一般是分开玩,男性有自己的兄弟圈,女性则有自己的闺蜜圈,这进一步压缩了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空间。基于此,当父母要求子女必须要回到本地寻找婚配对象,且子女无法通过自由恋爱找到合适的婚配对象时,父母就倾向于通过职业媒人为子女介绍对象。


在此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为何晋江农民不喜欢外地媳妇?虽然在全国各地农村,农民都会优先选择本地婚,但大部分地区也不会完全排斥外地婚。而在晋江农村,当地农民对外地婚表现出极端排斥的态度。


调研发现,当地农民对本地婚的偏好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晋江农村是典型的宗族性村庄,宗族性村庄内部有很强的结构和规范,对处于结构中的每个人的角色和行为都有相应的规范,外地媳妇的进入,有可能打破本地村庄社会原本的结构。


例如,外地媳妇进入可能打破当地“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结构。相对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晋江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偏低,妇女在家庭中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其余地区的妇女进入可能难以适应。又如,外地媳妇进入还可能打破父代的权威。宗族性村庄父代在家庭和村庄社会中都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子代一般都会听从父代的意见。而其余地区的妇女从小生活的村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不一样,她们对于任何事情都要服从父代的意见是无法接受的,由此可能会产生家庭矛盾。



其二,晋江农村的民间信仰很发达,并且已婚的女性是民间信仰的主体。在当地的文化传统中,民间信仰被视为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高度嵌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已婚的女性是民间信仰的主要操持者。本地女性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对民间信仰很熟悉,在结婚之后很快就能学会这一套文化传统。而外地媳妇对当地的民间信仰则比较陌生,正如树村一位中年妇女所言,“这边人重视烧香拜佛,所以喜欢本地媳妇,本地的女的比较勤劳,也懂得烧香拜佛,可以帮婆婆做很多事,外地来的不懂这些,帮不了婆婆”。


想找外地媳妇,也不容易


除了本地人主观上不喜欢外地婚之外,本地男性想要找到外地媳妇也比较困难。晋江地区工业化进程开始比较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的乡镇和村里都有很多企业,吸引了很多外地人来打工。笔者调研的其中一个村庄,在20世纪90年代时外来农民工就达到3000多人。此时,本地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男性就可能娶外地媳妇。因此,当地如今四五十岁的男性,有一部分是娶的外地媳妇。


然而,随着当地产业的转型和环保政策的高压,当地很多企业都纷纷关停,或者是到外地办厂,加之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务工的机会,此时晋江地区对外地农民工的吸引力不如以前。因此,如今在本地务工的年轻人相对较少,外来农民工大部分都是三四十岁的已婚者。如此一来,当地年轻人即使愿意找外地媳妇,也面临很大困难。树村一位村干部说,


“二三十年前(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有好多外地媳妇嫁过来,当时我们这里条件好,办厂的多,外地来打工的女孩多。(本地)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就找外地媳妇,还有一些外地媳妇是拐卖过来的,来了看到我们这里条件好,也不想回去了。现在年轻人找外地媳妇的少了,以前我们这里厂多,乡镇和各个村都有瓷砖厂,来这里打工的多,现在到处都有厂,(本地)很多厂也关停了,外省来这里的女孩少了。


父母都不愿意子女找外地的,语言、风俗习惯都不一样。娶本地的,一些风俗习惯比较懂,娘家近,回去也方便。本地的年轻人,平常都在外面做生意,都是瓷砖行业,大部分也都是本地人,接触外地女孩的机会也少。”


门当,户对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观念,进一步强化了对职业媒人的依赖。当地农民在婚姻中非常讲究门当户对,所谓门当户对,主要是指家庭之间的匹配,尤其是双方家庭经济条件的匹配。当然,除了家庭之间的匹配之外,当前的门当户对也要适度考虑男女双方个体之间的匹配,如长得帅的男性更希望找一个长得漂亮的女性。但总体来看,家庭之间的匹配是第一原则。对此,树村一位中年妇女说,


“我们这边是以本地婚为主,主要是靠媒人介绍,专业的媒人,见一面要200元。媒人都有个小本本,谁家的孩子到了结婚年龄,媒人就会主动过来问。媒人介绍的,是比较门当户对的,主要看经济;自己谈的,没有那么门当户对。这边主要是看家庭的匹配,这边人比较现实。”


媒人对男女双方的家庭信息和个人信息都比较了解,因此她们可以根据每个当事人的家庭条件和个人条件为其匹配门当户对的对象。因此,媒人介绍是保证门当户对的重要条件。对于当地农民而言,无论家庭经济条件好坏,门当户对的婚姻都是最优选择。


对于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而言,门当户对的婚姻是确认和维系家庭社会地位和阶层地位的重要方式;对于那些经济条件比较普通的家庭而言,他们也不愿意高攀,而是希望找门当户对的家庭。如果找一个经济条件比自己好很多的家庭,女方父母会担心女儿过去之后被看不起,而男方父母也会面临较大压力。因此,通过媒人的筛选和配对,更能精准地找到门当户对的对象。


较高的中介费用催生了职业媒人行业。一般情况下,媒人首次介绍男女双方认识时,男方要支付媒人100~200元的手机费。如果介绍成功,则需要付给媒人较高的中介费。按当地近两年的标准,中介费少则1万元左右,多则几万元甚至上十万元。在当地有“媒人开张一个吃三年”的说法,足以可见中介费很可观。


“现在媒人带你看一次,就要100~200元,不管成不成都要,有时还是几个媒人一起带你去,几个媒人都要给钱。媒人一般都是附近的(本镇或邻近乡镇),太远的也不认识。现在媒人成了一对,一般都要上万,看家庭条件,一般至少要给一万,条件好的可能给两三万。还有一些是直接从嫁妆和聘金抽成,这种媒人费更高,有的上十万。开张一个吃三年。”


最后,本地婚姻市场上男女性别结构相对比较失衡,加剧了男性的婚姻难度,进一步凸显了职业媒人的重要性。


富人更需要媒人


职业媒人介绍的一般是门当户对的本地婚姻,除此之外,当地也有少部分自由恋爱的婚姻。那么,当地人在哪些情况下可能不通过职业媒人介绍本地婚,而是通过自由恋爱的方式寻找外地婚配对象?在访谈当地一位职业媒人时,她说,“自由恋爱的,都是比较穷的家庭,有钱的家庭,都要媒人介绍。因为有钱的家庭,没时间自由恋爱,而且要门当户对,媒人介绍比较靠谱。


调研发现,那些家庭条件比较差,但适婚青年的个人能力不错的,可能出现自由恋爱。按照当地门当户对的标准,家庭条件差的家庭往往只能匹配与之条件差不多的家庭,即使子代的个人能力再强,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结果。在此情况下,一些比较开明的父母就倾向于让子代到外地寻找更合适的对象。


例如,树村一位村干部家庭的案例就很典型。这位村干部的家庭经济条件在当地算是普通水平,按照当地门当户对的标准,她的女儿只能在本地找一个普通家庭的男孩结婚,但是她女儿个人能力很强,研究生毕业,目前在杭州有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


因此,这位村干部就不希望她的女儿在本地找对象,她说,“我不希望女儿找本地的,我们家庭条件一般,从经济上看,女儿(在本地)只能找一个普通家庭,但是从女儿的个人能力看(研究生毕业),肯定要找个更好的,所以不希望女儿在本地找。”


上了大学的年轻人,部分会选择自由恋爱的方式寻找外地婚配对象。尤其是一些在外地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有可能跳脱本地的社会评价标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行业研习(ID:hangyeyanxi),作者:走南闯北的社长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