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十五,作者:青十五,原文标题:《互联网人的叙事崩塌》,头图来自:豆包
过去,一个互联网人理想的叙事是这样的:
毕业校招入职大厂,晋升到基层管理;
接着跳槽到另一个大厂或者跟老领导创业,继续成长为大厂中层或者小厂高管;
然后带着光环拿一笔投资出去创业,随着一轮一轮融资,走向人生巅峰。
这期间只要待的一个公司股票或者期权起飞,加上早年房地产红利,基本上可以衣食无忧,提前退休。
但所有这些环节,都在过去两三年里,全部崩塌。
各大厂纷纷降本增效,晋升名额和窗口变少,跳槽跳无可跳。融资创业?投资人跟大家一样,也在投简历呢。
如果去看IT桔子的大厂投资版图数据,你会发现鹅厂战投在2022年有两个非常大的变化:
出手次数大幅下降,2022年,鹅厂战投公开的出手次数相比上年下降了2/3,2023年继续腰斩,2024年现在过半了,出手次数不及上年的一半:
腾讯投资事件统计 - IT桔子
投资赛道转变非常明显,大量投资动作转向海外,国内投资只留下了硬科技、医疗、先进制造等方向,文娱、消费、社交等传统互联网方向出手次数基本为零。
我也是在这个时间点,随着鹅厂战投收缩毕业了。现在回过头去看,2022年是一个很微妙的时间点。
俄乌冲突刚开始(2022年2月),影响了全球的粮食价格、贸易、金融,看上去短时间结束不了;
中美关系持续紧张,所有中概股存在退市风险(2022年3月,5家中概股被SEC列入可能退市清单),中概股全面暴跌;
互联网行业反垄断、未成年相关政策频出,教培行业团灭,所有人都在寻找出路;
疫情看不到结束的迹象,线下生意难到极点,没想到吧,我们离开疫情这个词甚至还不到两年时间;
……
所有这些大环境变化都赶到了一起,关键是,无论哪个变量都是个人或者企业无法改变的。
互联网各个领域渗透率触顶,投放成本居高不下。
外资风投难以上市退出,以前那种一轮一轮烧钱换增长的模式行不通了。
投资人风险偏好迅速变得保守,开始要分红要利润,风投开成律所,股权做成可转债。
整个互联网行业,悲观的情绪从此开始蔓延。
所有互联网公司开始降本增效,一轮一轮裁员,市场上找工作的人越来越多,把BOSS直聘的MAU刷出了新高。
被通知毕业之后,我在战投内部聊了一个活水岗位,失败了。
同时还订阅了某app上一位猎头专家写的付费专栏,看看外部有什么机会。(最后自谋生路去了,以后有机会单独聊)
这两天又看了一下专栏这两年的更新,分享一些感想,有一些信息其实也反映了现在就业市场的变化:
1. 从专栏内容看,虽然现在行情不好,但新能源车、AI&大模型、出海这几个方向,在最近半年还是有很多机会出现,这一点倒也并不意外。
2. 100W+年薪的候选人画像:一类是40岁出头,大厂背景,现在的小厂CXO或者合伙人级别,跨境或者AI行业,有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再一类是30~40岁之间,也是曾经的大厂背景,顶校计算机或软工本硕技术转产品,现在小厂的产品VP,属于当打之年、互联网行业的中坚力量;最后一类是销售总监销售VP,销售的薪酬体系会不太一样,方差大,销售导向的行业100W+很正常。
说实话,如果在几年前互联网火热行情下,我觉得这几类候选人的薪酬包起码要去到150W+,或者会有更多其他画像的人,包括30岁以内的,也能够拿到100W+的薪酬包。
目前这个行情,只能说是大环境如此,供需决定薪酬。
当然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一是这个专栏只有互联网非技术岗,相对更容易拿到高薪的技术岗不在其中;二是可能出于保护候选人,有些高薪候选人作者没有写;三是高薪的候选人可能都还留在大厂里,或者内推解决了,流出到猎头渠道的更少。
这个专栏在非技术岗候选人面试复盘这块,覆盖还是比较全面的,产品、运营、销售、职能都有,具体到产品经理岗位也有细分,包括搜广推策略、商业化、大模型AI等等都有覆盖,他人的职业路径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由于作者本身40岁出头,是51猎头的创始人,有很多和他长期沟通的候选人一起成长起来,所以在专栏里会看到很多30~40岁的互联网人,通过他们的履历可以了解到他们这个年龄,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存在哪些机会以及做出什么选择,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如果专栏能有更多关于各个行业的探讨就更好了,因为我觉得有时候职场选择是一种把自己未来时间投入进去的投资行为,目标公司的行业前景是很大的影响因素。
但毕竟这个专栏叫《简历的故事》,还是以人为主,可能关于行业讨论的部分还是需要或者线下聊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十五,作者:青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