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10-26 15:00

扩产潮下,锂电产能会过剩吗,有何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和储能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导致电池产能出现缺口。为应对储能及动力电池市场不断扩张,我国已经掀起电池扩产潮。

 

北极星储能网根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59家中国电池企业全球产能规划已超5171.4GWh,其中动力电池超4630.4GWh,储能电池产能2300GWh(部分产能为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共用)。此外,中企在海外布局的电池产能已超218GWh。

 

导致电池产能出现缺口的原因是什么?电池扩产潮下,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这其中有哪些机会投资者可以把握吗?

 

为解答上述问题,妙投邀请到某动力电池企业研发经理吴先生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核心看点:

  1. 导致电池产能出现缺口的原因有优质产能不足,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速超预期以及电池厂商之间的竞争加剧,市场集中度提升。

  2. 2024年下半年或者2025年可能会出现锂电产能过剩的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各厂家也在布局海外市场和储能市场。

  3. 新化学体系对目前新建的产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尤其是如果2025年纯正的固态电池发展起来,相关企业可能会面临产线大幅度调整的问题。

  4. 大幅度扩产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只要有一个新的模组尺寸或者结构尺寸的创新,再或者是新化学体系大幅度的颠覆,相应厂家可能根本就反应不过来。

  5. 锂电产能从不足到过剩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投资机会的领域有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储能以及固态电池。

 

导致电池产能出现缺口的原因是什么?

 

专家认为,导致电池产能出现缺口的原因首先是优质产能不足,也就是中端或者中高端产品的产能不足。宁德时代、中航锂电、亿纬锂能等厂家很多产能都是从5年前的产线慢慢扩充的,但是对于高镍产品、6系低钴高电压体系的产品,四五年前的产线是不太能用的。所以就会导致这种优质的产能不足,需要建立新的产线。另外对于电池包pack结构的创新,如CTP等技术,很多相应的产线也要大幅度改造,从时间周期上来说,就会造成短时间的产能紧缺。

 

第二点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速已经超出了各厂家的预期。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今年9月份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7.1%。实际上国家定的目标是2025年左右才达到25%。按照目前的形式,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未来还会继续上升。电池厂进行产线扩产,从和政府签约到拿地招标再到设备进厂调试,基本上要一年半左右产能才能比较好的释放。

 

第三点是电池厂商之间的竞争在加剧,市场集中度在提升,导致前十一二名之后的电池厂商的产能在乘用车的动力电池领域没有竞争力,也会造成市场缺口。所以市场的产能看起来很高,但是实际出货量是不多的

 

针对非优质产能,有些厂家可能会考虑成本对产线做改造,产出一些低端的或者中低端的产品,用于低速四轮车,两轮小电动车、储能电池等领域。但是实际上也有一些公司由于经营等问题,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原因被逐渐淘汰。

 

电池扩产潮下,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专家认为,这两年来说,产能过剩应该是不存在的。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取决于人们如何定义,老的产能肯定是会存在过剩的。随着技术的迭代,这种老产线可改造可调整的空间不足就会导致利用率有限。现在还有一部分对产品要求不高的市场可以由这些老产线做,但是未来肯定是会过剩的。

 

2024年下半年或者2025年可能会出现锂电产能过剩的情况。一方面,市场集中度升高,排名靠后的电池厂的产能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可能会导致过剩。另一方面,现在中国市场燃油车的增速已经连续多年为负,如果新能源车渗透率比较稳定之后,伴随整个行业增速放缓,产能肯定是会过剩的。到那个节点后,电池成本确实都降下来了,但是整个的市场量就那么大了。

 

此外新化学体系的存在,对目前新建的产能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明年规划新建的产线,要到2024上半年甚至是2025年才能释放,到那个阶段可能会存在一些变量。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现在新建的产能是优质产能,但是2024年投产之后,可能整个市场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导致相应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大幅下滑,不再是优质产能了。

 

以前大家疯狂建的圆柱产线,目前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个半过剩的状态,只能应用于一些小动力电动工具的领域,乘用车领域完全没有市场了。目前圆柱产线唯一的出路就是4680,但是4680也没有那么好做,全世界明确说用4680的就只有宝马和特斯拉。

 

目前来说,2025年之后的变量还没有很明显。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甚至是储能型电池,对目前动力电池厂的产线调整还不算特别大,很多还是能兼容的。但是如果2025年纯正的固态电池发展起来,对现有的规划就会形成一定的挑战。因为固态电池的工艺,还有封装各方面都和现在主流的液态电池不太一样,所以可能会面临产线大幅度调整的问题。现有的半固态偏向我们目前的液态电池工艺,产线调整相对来说还好。

 

针对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风险,各厂家是否有相应的应对方案?

 

专家认为,如果新能源车渗透率再升高,而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纯乘用车市场可能会出现类似10年前光伏产能过剩的情况。所以目前这个节点,各厂家也在往其他的方向走,一个是出口方向,另一个是储能方向,这样风险会比较低一点。

 

今年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无论是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池,再或者是乘用车的终端生产,都在大规模出口。其中相关厂家也有这一层的考虑,就是两三年之后,国内的增速会没有现在这么快,所以现在出海是在布局未来的市场。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说,储能的增长高于乘用车,储能电池的增长也高于动力电池,从这个趋势上来说储能应该是还会持续增长。

 

我们其实可以发现目前宁德时代的扩产幅度不像中航锂电或者蜂巢能源那样大。实际上,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产能利用率应该是全行业最高的两家企业。它们的规划都比较合理,有考虑到未来电化学体系可能存在的大幅调整。现有的产能就算做动力电池不行,也可以去做储能或者其他细分市场,这些产能还完全能用。

 

对于这些新上市的企业,如此大幅度的扩产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式下,欧洲和美国的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增速都有所放缓,不过国内目前还是很高,但是目前国内的产能规划普遍都超过了LG化学这样的企业。

 

从技术迭代或者市场变更的角度来说,产品大幅调整的情况下,可能现有产线的空间布局都没办法改,所以这些产线只能去做一些其他产品。面向市场的这种新型产品就只能去建新的产线,前面这些产线就不能有很好的利用。只要有一个新的模组尺寸或者结构尺寸的创新,再或者是新化学体系大幅度的颠覆,厂家可能根本就反应不过来,因为产能扩产就需要1~2年,而且产线的设备前期都已经投入进去了。

 

不过我们也不能光看规划的产能,还要看它具体落地的情况,目前规划的产能很多,但是现在企业实际一年能有十多个GWh的出货量都算不错的。

 

碳酸锂是锂电的核心原材料,全球锂资源有限,国内锂资源更少,未来锂资源供给是否满足国内越来越大的锂电池产能?

 

专家认为,进入秋冬季节,国内的碳酸锂、氢氧化锂的相关矿山,可能要面临停产改造,减产减排,所以也会促使价格往高处走。价格高一方面是产能释放确实稍微慢一些,另一方面是有一些市场炒作的因素在里面

 

据我们调研,目前国内碳酸锂、氢氧化锂根本不是很缺,实际像是天齐锂业、赣锋锂业都囤着几千吨在仓库,但是没有给到市场那么多的量。而且锂资源量大的公司会通过成立第三方公司进行卖出,所以最终市场会看到偏高的价格。

 

有正极材料厂认为24年左右碳酸锂的价格应该会有所下降,明年大概率是很难下降了,并且还有可能会偏高,在四五十万震荡,甚至到60万都有可能。基本上到2024年之后,动力电池回收逐渐形成闭环,政策逐步明确,还有市场放量,碳酸锂应该是会回到一个稍微正常的价格,比如一二十万的样子。

 

在2023年或2024年左右,动力电池回收会慢慢系统化。如果锂镍这些金属材料的回收成本比原材料的价格低很多的话,会对上游矿产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但是现在这个闭环还没有做好。另外像钢铜等很多技术材料都有被统筹,但是对于锂资源目前还没有形成政策的闭环,国家对相关企业的政策也还没有落地。

 

您认为电池产能从不足到过剩的过程中,有哪些机会投资者可以把握?

 

钠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明年可能会爆发,投资者可以关注一些相应的正负极材料,比如大家比较看好的钠电正极普鲁士蓝系列的材料厂,还有布局硬碳的一些企业,这些都是存在机会的新进入者。钠离子电池会对铅酸、低端储能、磷酸铁锂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这其实就是机会所在了。

 

很多人都说明年会是钠离子电池爆发的元年,这会对现有锂电的中低端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不过钠离子电池基本可以和锂离子电池共线,来消纳一些次优质的产能,其对环境的要求要比高镍电池低一些。

 

磷酸锰铁锂:

无论是市场反馈还是我们的调研结果,磷酸锰铁锂目前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现在磷酸铁锂的性能已经是极限了,各厂家通过模组和结构创新才能使其性能得到一点提升。所以投资者可以关注一下磷酸铁锂的升级版磷酸锰铁锂的一些使用材料上的考量以及一些新进度,在这些细分市场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机会。

 

储能:

储能可以着重关注一下,储能国外的增速是高于国内的。目前国内的工业储能偏多,国外家用储能偏多,其实这两个市场未来应该都是万亿级别的市场。而且基本上用磷酸铁锂和钠离子电池就可以满足其需求,两者都有一定的机会。

 

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2025年产业化确实比较难,半固态电池产业化应该是问题不大的。但是如果全固态电池有机会商用化,是可以完全颠覆现有的动力电池格局的。因为目前的动力电池产线绝对是没办法做全固态电池的。所以在这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机会,当然风险也并存,会有一些不确定性存在。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