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7月1日市场上一些关于光伏组件大厂停产的消息在市场迅速传播,一度引发周五午后光伏板块的调整。7月1日收盘,隆基股份下挫2.61%,晶澳科技下挫4.88%,东方日升下挫1.47%。
市场对该消息解读为硅料、硅片环节持续涨价,组件无法承受过高的成本而停产。但随后,东方日升对外表示排产还没有较大的变化。那么光伏上游的涨价是否传导到了组件端?组件端能承担多大的压力?组件环节的停产是否属实?如今的供求博弈又会影响带来哪些投资机会?
为解答投资者的上述疑问,妙投邀请到某光伏企业合伙人刘先生以及某头部光伏上游企业供应链专家为投资者答疑解惑。
本文核心观点:
1、光伏上游原材料涨价会沿着产业链向下游传导,最终导致终端无法接受过高的组件价格而逐渐降低装机意愿。
2、终端能接受的极限组件价格为2元每瓦左右,组件端承担从上而来的成本压力和向下的销售压力。若上游继续涨价,组件端的利润空间将被持续压榨。
3、非一体化的组件企业存在一定减产情况,一体化企业的外销、代工产线也存在部分减产。
4、硅料、硅片环节借供应不足为名,行压榨下游获取超额收益之实,短缺环节最受益但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近期光伏产业链中上游硅料、硅片环节持续涨价,隆基、中环也先后上调了旗下各尺寸硅片的报价,涨幅达到6%。这种涨价是否会沿着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终端向下传导?
专家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光伏产业链上游的涨价一定是向下传导的,硅料推动硅片涨价,硅片推动电池片涨价,电池片不只是受硅片影响涨价,目前电池片环节还会再加上一层溢价,甚至囤货不卖,等报价上涨后再卖,然后组件的价格也理所当然地涨价了,最后这一环套一环增加的价格都压到了终端装机环节。
其实有的成本各个环节可以内部吸收掉,尤其是硅料和硅片环节吸收上涨成本的能力最强,奈何现在是下游的话语权不强,基本无法和上游环节议价。之前硅料、硅片涨价,承压的都是电池片和组件环节,现在组件环节也在向硅片环节学习,将增加的成本往下推,组件和装机商承担上涨的成本。
组件是否还能承受持续上涨的成本?组件的底线在哪里?
刘先生认为:组件的问题在于卡在终端和电池片之间,只要终端能接受不断上涨的组件,组件端也不怕电池片涨价,但是终端能接受的组件价格在转化率无明显提高的前提下是基本固定的。
终端装机商可接受的组件售价在2元每瓦左右,182以上的双面topcon可以略微贵一下,小尺寸、单面、PERC组件都会降低装机商对组件的接受价格。对于装机商来说,组件价格超过2元每瓦的话,装机是不赚钱的,或者利润空间很小,却还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所以2元每瓦的组件基本就是一个分水岭,超过2元装机商装机的意愿会明显降低甚至不装机。这种情况对于分布式光伏来说格外明显,集中式光伏对组件价格的接受度会稍微高一些。目前的情况是182单面PERC组件的价格已经超过1.9元每瓦,即将突破2元,TOPCON的已经出现超过2元每瓦的报价了,装机商不接受的情况越来越多。
那这时组件端只能稳定售价,使自己的组件报价正合适卡在装机商能接受的极限价位,电池片环节传导下来的成本只能组件自己消化,降低期望毛利率。组件环节因为技术含量不高,毛利率一直都比较低,成本增加却无法向下传导的话组件环节承受不了多久。
一旦组件2元每瓦的售价无法给组件端创造令其满意的利润,组件端就会逐渐减产、停产。即使组件也涨价,终端接受度下降还是会导致组件的销售堪忧。
组件停产的传闻是否属实?
专家认为:确实存在部分工厂减产的情况,但没有完全停产,具体都有谁家工厂减产了不好说,但是协鑫外售产线确实是有几条减产了,组件端整体情况应该是一体化、自用的组件产线还在保持运行,但外售、代工产线出现了小规模的减产。
减产有两个层面的原因,第一层,确实是外售的组件销路不好,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卖出去了利润空间也很微薄。第二层,电池片供应不足,尤其是专攻组件环节的企业拿货有难度。可能也有组件端抱团向上游施压的可能性,但不是特别确定。
光伏上游的龙头们其实对下游的承压能力一清二楚,他们一定不会在成本上压得组件出现大规模停产,他们想要做的无非就是借短缺的名义压榨整个产业链的效益,获取超额收益,但还是会给他们下游留下微薄的利润空间,组件活下来还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日子可能过得不会太舒服。
在目前的行业现状下,光伏产业链中的哪个环节最受益?
专家认为:一定是短缺的环节,以及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环节,在光伏产业链中这两个环节是重合的,毫无疑问地说一定是硅料和硅片环节,电池片在这轮供求博弈中也获利满满,组件环节永远都是最受伤的环节。
短缺环节压榨其他环节,获取的超额收益都是短期的,长期的压榨和供需博弈伤害的是整个光伏产业。按照2元每瓦的组件价格,集中式光伏的硬件回收周期已经超过17年,再减去人工等成本,建设一个分布式光伏基本等于没有收益,这是严重危害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事情。
其实最危险的情况不在于现在的涨价期,而是在今年年底到明年上半年或者更晚一些,上游各环节扩张的产能都投产后的时期,市场需求不足的话极有可能因为产能过剩导致价格雪崩,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会导致光伏行业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