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2-05-31 01:56

疫情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如何?投资机会不止新冠检测?

本文核心看点:

 

1、疫情使医疗市场的同质化问题更加严重,尤其在核酸检测、抗原检测领域,中长期的投资风险较高;

2、在医疗器械领域,疫情对国内的外资企业的供应链影响较大,对国内企业的供应链影响较小,这加速了本土产品替代国外产品的进程;

3、医械企业未来可通过在全国更广泛地布局,去中心化,以及建立更柔性的供应链体系来应对疫情等特殊事件对企业的冲击;

4、医疗器械领域的未来趋势是在国产替代和创新上加大发力。


2月底以来,上海进入对抗新冠奥密克戎疫情的战斗。在医疗器械赛道中,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企业的业绩快速增长,这些企业也受到二级市场上资本的青睐;而其他的医疗器械企业的业绩受到一定冲击,主要系产品供应紧张和不及时。

 

那么,从这次疫情给医疗器械企业带来的影响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从事新冠病毒检测的IVD企业是否是目前最好的投资选择?疫情过后,医疗器械的发展趋势将会怎样?我们从艾昆纬公司医疗器械服务和产品解决方案负责人杨凯先生的解读里得到一些答案。

 

一、疫情对医疗器械企业的供应链的影响和改善建议

 

对于一些跨国的外资公司,他们的48%供应链是从上海港进,很集中,这意味着从2月底3月初以来,到达上海港,以及以上海为中心发往全国的物流受到疫情的影响,所以这些外资企业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相比之下,纯内资的企业在长三角的比例只有24%,在上海只有9%,分布是相对均匀的,其供应链受到的影响也就比外资企业的小。

 

疫情导致很多医院从3月底开始,在外资产品的零部件或产品主流型号上出现供货紧张,在一定程度上使医院更多地使用国内企业的产品。如此,疫情带来的供应链问题促进了国产替代。

 

上述是大的供应,而在物流体系里,大部分外资企业的产品会从上海港进,以上海港外高桥的保税仓为核心,向全国区域仓库发货,再由全国的几个核心区域仓库向医院配送。反观内资企业,大部分都以所在地仓库发送到各个省或区,是更分散的方式。

 

在整个供应链里,有两个最主要的供应产品的指标:完整性、及时性。

 

短期来看,外资企业有48%的供应链会受到这样的影响,国内企业只有9%。到中长期,对外资企业的影响与它们供应链的调整高度相关:如果调整速度快、更加柔性,未来可计算、可控性就会强;否则,内资企业在供应链端的调整的可控性就会更强一些。

 

在及时性方面,短期内,无论什么企业,在供应产品的及时性上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从中长期看,内资企业的及时性也更容易实现。这点提醒我们:面对疫情,企业的供应链需要做出一些更柔性的调整。

 

对此,艾昆纬有三点改善建议:

 

1 、以全国来布局,适当做更广的分布,这是接下来3~5年要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去解决供应链在及时性或完整性上面临的挑战。

 

2、适当考虑去中心化的功能,特别是以上海等超大城市为核心的职能。以前,以上海为中心,向全国各个区域的仓库发送;未来,更多需要以全国2个及以上的核心港口为中心,直接到一些区域中心,再到核心的省级中心,这样去分布,保证在供应链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上尽快改善。

 

3、建立更加智慧的、更加柔性的供应链体系。原来,我们的供应更多以经销商所报的需求,或者以企业供货来去布局。未来,逐渐根据不同的市场需要,以各地的客户为中心来及时调整,特别是对于产品的规格型号和比较复杂的医疗器械耗材。

 

二、疫情对资本市场上医疗器械企业的影响

 

2020年疫情出现之后的话,在IVD的需求快速的增长,出现了一大批分子检测的公司,还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确实这些公司也在非常快速地增长,包括今年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同样,在带量采购中的高值耗材的关注度比较高,特别是心血管的高值耗材,陆续出现了一大批心血管、神经介入领域的公司,或者是偏消费类的医疗公司。在2020年以后,资本市场对它们有非常高的青睐,这个趋势在2020年到2021年的第一季度还是比较强的。然而目前在二级市场上有所波动,影响市场的信心。

 

经过两年的发展,大部分投资者感受到一个特点:原来医疗技术更多以客户为中心,更注重用技术去创造,但目前医疗市场出现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在IVD领域这个问题尤其明显,做核酸检测的企业、抗原检测的企业,其产品的差异化并不明显,中长期的风险会比较高。

 

而对于创新产品,注册上国家有对应的鼓励政策,但是创新产品在临床的使用上,目前的政策其实并不是很明朗。可能一级市场更能感受到这样的影响。

 

所以,资本端未来会是怎样的趋势,可能要等到下半年国家重大的会议完成了以后才会更明朗。

 

三、疫情对我们的核心启示

 

现在虽然有疫情,也有政策的不确定影响,但是大的基本面我们认为没有变:第一个是老龄化的趋势。第二个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果大的趋势不变,那么未来对更高品质、更创新的技术的需求是不变的。我们认为,在医疗器械领域,未来的趋势是国产替代和创新。

 

1、国产替代

 

当前,在医疗器械领域,依据商品价值来划分,40%是国内企业的产品,60%的是外资企业的产品。在药品领域,国内:外资是75:25的比例,也就是国内企业在药品领域基本上能占到75%的份额,所以能看到这个趋势是在药品的商业化的成熟度,政策的管控力度是比器械来的会更早,这个趋势的比例会持续在增高。

 

1)前面提到,因为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外资企业供货不足或者供应不及时,加速了让临床去选择国内企业的产品来利用。

 

2)政策端,采购国产设备耗材的推动。安徽会在6月1号执行对采购设备的一些鼓励政策;江苏也出台了;北京在内部会议上,在卫健委和医院的高层会议上,已经口头提出可能要加速用更多的本土生产的产品来替代进口产品。可见,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在推进政策态度上是很坚定的。

 

3)临床端,一些医院如北京积水潭医院,在骨科领域加大了对国内企业的招标和中标量,并且扩大国产医疗器械的使用比例。

 

此外,俄乌战争的影响、中欧关系,未来欧盟或日本是否限制一些更高端的设备向中国出口,都是我们在国产替代里需要考虑的变量。

 

我们可以更好地在准入上便于政府用财政资金招标的项目,在注册上也可以更快,避免受中美贸易,或者中国跟欧盟、跟日本的经贸关系的影响,这是维持中长期信心必要的一点。

 

2、创新

 

带量采购之后,创新更重要既可以从流行病学、疾病治疗、技术发展的角度来创新,也可以根据医疗机构的发展和科室的发展来去创新,看临床医生的行为,或者医院端管理的关注点等,都可以实现不同的创新。

 

像百度等企业会商业模式上做新技术的创新,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比如迈瑞在不同的区域或新领域来做创新,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加多样化,技术更领先。

 

而且,从申报产品的角度,以及成功拿到注册证的角度,我们也明显看到,国内企业的创新速度更快、步伐更积极了。

 

妙投总结:根据艾昆纬公司杨先生的研究和观点,在老龄化和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医疗器械领域受疫情、政策、临床因素的驱动,其国产替代和多样化创新的趋势逐渐明显。细分赛道里的IVD企业,如果不进行转型或并购,那么从中长期看投资它们的风险较高。此外,建立更广阔的全国布局、去中心化的功能、更加柔性的供应链体系,在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来临时,更能保证企业供应产品的完整性和及时性。而以这样的方式去完善供应链体系,正是优质医疗器械投资标的所不可或缺的。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