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B姬,作者:夜間瀨玻璃,原文标题:《教你如何安装原神、猿神、Steam的“清朝老片”,是怎么火遍全网的?》,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又一次刷到“清朝老片”后,我不得不缴械投降,承认互联网的的确确是有记忆的。
没办法,互联网上邪门玩意太多,这么经年累月的存积下来,推荐列表难免变得就和潘多拉魔盒一样……“清朝老片”就是其中之一。
清朝老片:一些“看起来”年代久远的视频
我这几天在B站被“清朝老片”连番轰炸,不能自已,等好不容易杀了后台,想看看别的APP,才这东西早就不局限于某单个平台,已经遍地开花,到处结果。
在B站、抖音这样的视频平台,能看到不少人都会给蓝底白字、全损画质的视频打上“清朝老片”的TAG来玩梗。
在微博、小红书这样的分享平台,也能刷到不少手把手教你出土“清朝老片”的教程。如何找到合适的素材,选用什么样的滤镜,杂色和色差又要调整多少……也是在她们的助力下,最近“老片”越来越多。
“清朝老片”这个概念从去年年底就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一直到现在,仍有播放量几十万的视频不断出土,被算法拉到推荐榜单上……
如果你有印象,你会发现“清朝老片”和我们去年聊过的「模拟恐怖」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
前段时间,B站恰好就有一个用“清朝老片”风格制作的“模拟恐怖”视频,标题是“如何鉴别网友是人还是猫?”
鉴别方法其实多有玩梗。
最开始还一本正经,用猫猫害怕黄瓜的特性来举例证明“黄瓜鉴别法”,后面就一转到了操作习惯,将“回复频率”“错别字”“表情包”一并纳入进了辨别方法之中……
点睛之笔是片尾的制作人员名单,策划:凯特(cat) 、拍摄:聂口(ねこ)、字幕:莫傲(māo),给这个乐呵呵的玩梗视频补充上了最后一点没那么恐怖的“模拟恐怖”味。
“辨别”系列就是一个很好将“清朝老片”与“模拟恐怖”结合起来的视频。
而在它之后还有“如何辨别网友是不是柚子厨”“如何辨别网友是不是南梁”之类更偏玩梗的有趣视频。
不过不同的是,模拟恐怖的制作,是模仿“模拟电视”的影像风格制作,从画幅到清晰度,再到容易被干扰的特点,都来源于老电视的特征。而模拟恐怖就是在其中穿插各种细思极恐的怪异。
相较而言“清朝老片”可能就没有那么特别,它描述的其实就是一种视频风格,或者说它更像是一种时代滤镜。
模糊不清的分辨率,包浆的色差,以及独特的杂色,摇晃的镜头,都是属于古早视频的画面特点……
在这之上,再搭配极具辨识度的播音腔讲解,“清朝老片”的真身也呼之欲出——如今在互联网上流行的“清朝老片”,其实原本是初中教材里包含的化学实验视频。
中学时代,我因为父母的工作变动辗转过两个不同的城市,开始是在北京,之后回了西北甘肃。
因为升学时恰好处于更换教材的时间点,我在北京体验到了从人教版新课标更换为新人教版。之后回了甘肃,又因为当地普遍存在的滞后性,从新人教版换回了之前的人教新课标版。
左为新人教版 右为人教版新课标
大概是这段换教材的经历,让我对教材里除了知识点以外的内容,都记忆犹新……回想起来,当时相当一部分教材都会带光盘,只是有读光盘设备的人不多,更是极少会有人真的把它们放进光驱。
B站上就有人制作过相关视频,翻出了教材里附带的光盘,带着好奇将它们塞入光驱,发现光盘里是一个包含了“授课”“试卷”“实验/朗诵”等内容的完整程序。
人教版教材可以说是国内大多数人使用的教材,而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到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的偏远地区,所以就有了这张光盘。
光盘打开后的界面
话题扯得有点远,说回现在流传的“清朝老片”。它的出处其实就是人教版教材里,初中化学附赠光盘中的实验录像。
我中学那会,“化学”是初三才开始学的科目,这东西很抽象,是一个相比理论传播,更注重实验操作的学科。
地方县城的尖子班都还蛮卷的,初二期末考试结束后,仅剩的几天时间,都会开始给初三打准备,排不少方便化学入门的课程。
只是那会没有教材,没有足够长期的课程,老师只能简单介绍一下大概,然后开始给我们播化学实验的片段,简单讲解其中的一些内容。
嘿呀,当时大伙的关注点都在实验内容上,满脑子都是如何操作可以炸穿试管,自然没有在意画质、视频风格这种微妙的玩意。
但是现在上班了,再次看到这些充满回忆的视频,又一次在互联网上流行了起来。不再关心实验内容之后,反而会开始对视频的边边角角品味起来。
“清朝老片”的风格其实前面已经概括过一次。画质、音质的缺损,极具辨识度的播音旁白,还有标志性带有些许刺耳的效果音,都是“清朝老片”的特征。
不过除了这些,遣词造句的考究,也是“清朝老片”极具辨识度的一点。
“清朝老片”服务于教材,所以在遣词造句上会力求准确,这其实和现在动不动就搞缩写的互联网用词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种反差也成为了“清朝老片”一种全新的呈现方式。很多人开始将自己习以为常、一笔带过的操作,用“清朝老片”准确的行文复述出来,最后意外得到了一种抽象的反差。
因为事无巨细,所以“如何安装Steam”“如何在《地平线4》上安装显卡滤镜”“如何激活Windos系统”等类似的“清朝老片”出现了一丝真正的教程味,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扫盲课”。
大家会开始咬文嚼字、斟酌用词,毕竟教育文本,马虎不得。
在教程视频里,用词要足够考究。“PC”不能说“PC”,要说术语“个人电脑”,更加准确;“手机”不能说“手机”,要说“个人移动设备”,这样才不会引起歧义。
到这里“清朝老片”完成了作为互联网模因的最后一环,开始变得返璞归真,可以在嵌套万事万物的同时,又保证自己独有的韵味。
这种属于互联网文化的独一份,即使自己想要复刻,也难如登天,“清朝老片”原本代表的化学实验视频也是一样。
2011年人教版教材改版,从人教新课标版换成了新人教版,原本已经传播了10年的化学实验也都得到了重新录制,更好的画质,更好的收音,但不知是互联网的普及,还是别的什么,新版实验视频始终没能在互联网上流传开来……
或者,再等10年,等到现在看视频的那群人,开始有余韵品味视频里的杂七杂八,到时会不会出现“清朝老片PLUS”也不一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B姬,作者:夜間瀨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