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8-26 16:51

《黑神话·悟空》里,八戒的爱情线究竟在讲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廿,作者: 李渔,编辑:黄粟,校对:Ricky,头图来自:《西游记》

文章摘要
《黑神话:悟空》中猪八戒与蜘蛛精的爱情故事及其他寓言探讨。

• 🐷 八戒与蜘蛛精三世情缘

• 🦊 书生与狐狸的善恶抉择

• 🎭 黄眉怪贪欲试探人性

在《中国小说史略》里,鲁迅对于《西游记》有这样一句评价: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倘若鲁迅先生晚出生一百年,恐怕这段评语还要再加上一句:嗯,适合做个好游戏。


《黑神话:悟空》太火了,8月20日一发售,短短两天销量就达到了450万,高盛公司更是预言这部游戏的销量能达到2000万份。数据显示,发售当天,Steam(游戏平台)上的在线玩家数量就一举超过了200万,直接创下了单机游戏在线人数的纪录。


可见,哪怕过了500年,人人依然都爱这只火眼金睛的孙猴子,谁也抗拒不了“俺老孙来也”。


当然了,《西游记》题材的游戏向来不罕见,然而并非每一个类似题材的游戏都有机会成为爆款。《黑神话:悟空》之所以成功,大圣的人见人爱,只是其中一方面。精良的画风、流畅的游戏性同样功不可没。


更耐人寻味的,是游戏里一个一个故事。正如一位著名表演艺术家所说的,“改编不是乱编,细说不是胡说”,这些《伊索寓言》一般的小故事,让整部作品除了“降妖伏魔”图一乐之外,也带给人深深思考。


尘缘已断,金海尽干


在第一关“火照黑云”结束后的动画里,黑熊精俯首在观音面前,问起了为何金池长老身为出家人,为何偏偏放不下一件衣裳。观音回答了这样一句话:“若不披上这件衣裳,众生又怎知我尘缘已断,金海尽干。”


观音这段话,源自《西游记》五十五回的下场诗:割断尘缘离色相,推干金海悟禅心。故事则出自《西游记》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在故事里,金池长老是观音禅院的院主,足足活了270岁。以唐僧取经的时间推算,他出生那年是公元369年,那时中国还是东晋。北方正值“五胡乱华”,兵戎不断,生灵涂炭,乱世一场。往后的两百年里,五朝更迭,短暂的太平过后,紧接着又是隋末天下大乱。


世道起起伏伏,白云苍狗尽在眼间,能够独善其身,守着一方寺庙吃斋念佛,度过漫长春秋,还能引导山中的精怪一起修行,想必金池长老也确是一号了不得的人物。可是偏偏这样一号人物,在见到唐僧的“锦襕袈裟”后,却动了贪念,被徒弟广智、广谋怂恿,试图一把火烧死唐僧。结果呢,聪明反被聪明误,唐僧没死,寺庙反倒给烧了干净,情急败坏之下,他也一头撞在墙上,当场殒命的同时,也证明了“如果用力过猛,撞上了南墙,还当真的是回不了头的”。


在《黑神话:悟空》的动画里,金池长老的内心贪欲,在还是金池小沙弥时,便已显露无疑。在传统文化里面,蟾蜍象征着财富,小时候的他正是因为屡次试图捕获蟾蜍而不得,才一步一步将自己带到了黑熊精跟前。本以为会性命不保,谁知道黑熊精却献出了一袋子钱财,他终于慢慢昂起了头,眼前原本昏沉的光景顿时变得一片明亮。


此后的日子里,金池长老一步一步,从籍籍无名的小和尚,变成了万众瞩目的高僧,一身素衣也变成了光彩照人的华服。他开始主持观音禅寺,众僧慕名而来,庙中一时香火鼎盛。有一天,他忽然做出决定,将那些珍藏的袈裟皆尽散去,让麾下弟子连同自己,重又披上了破旧的衣物。


然而这并非洗心革面,更非看破红尘,一切只是掩盖内心欲望的把戏。就如同许多人在功成名就后,无论如何都要惺惺作态,装出一副视金钱如敝履的造作姿态。金池长老心中有没有佛不得而知,但贪念明显从未磨灭,一见到唐僧,立马原形毕露,真不知道这在两百多年里,见到了无数功名利禄在眼前化为尘烟后,他到底是感悟出了个啥。


袈裟自然没得到,寺院也化作灰烬,人更因此没了性命。在《黑神话:悟空》里,金池长老的结局比小说里面还要惨。这一次他不光死了,还因为执念,变成了山间的妖怪,哪怕瞎了眼睛,嘴巴里面还在不断叨念着宝物。最后,自然是逃不过“天命人”的一棒,换得个魂飞魄散的结果了。


可以这么说,在造化上,金池长老还不如那只叼着金钱的黑熊。熊成了熊妖,尚且能够迷途知返,俯首知错;人若成了妖,那就只能是像他一样,困在贪念之中不得超生,成为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人妖”。


六祖慧能曾留下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倘若金池法师听到此话,不知道是否可以放下心中执念呢?可惜这一切永远不可能发生。唐武德五年,24岁的慧能决定出家为僧,此时距离金池长老离世,已经过去了整整23年。


人也,兽也,佛也,妖也


一名书生在赶考途中,偶遇了一只被捕兽夹所伤的白狐。书生心善,将白狐救回家中调养。


没料到第二天一觉醒来,他赫然发现身边坐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大美女。自此,一人一妖,没羞没臊地过上了二人世界,不久之后,狐妖诞生男婴。时光荏苒,这名男婴渐渐长大,考取功名,衣锦还乡,破旧的柴房变成了深宅大院,他们也有了孙子孙女,过上了儿孙绕膝的幸福日子。


然而一天书生下山打酒,归来后,发现孙子死了,孙女也死了,转眼再去看儿子,只见儿子奄奄一息,一只妖怪正伏在儿子胸口啃食着心肝。忽然,那只妖怪转过了头,四目相视,他见到了妖怪的真容——那是一只狐狸面孔,似笑非笑,满嘴血肉。猛然之间,这只狐妖扑向了他……


书生惨叫一声,陡然清醒,却发现自己身在卧榻之上,周身安然无恙,自己并未变老,依旧文弱年轻。柴房也还是那间柴房,狐狸也还是那只瘸脚的狐狸,本分地躺在身边,安静地凝视着他。


一切都是大梦一场。


狐狸最后被杀死了,还被做成一条披肩,挂在了书生的肩头。书生旋即拾起之前丢下的行囊,踏着风雪,继续迈上了赶考的旅途。


这个颇具黑暗色彩的故事并不出自《西游记》,书生与狐狸精的形象更像是脱胎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至于书生的那场梦,极大可能来自“黄粱一梦”的典故。


人生如梦,善恶不过一念之间。书生救狐,本是善意之举,却偏偏因为没由头的猜忌,便恶意勃发,把当时行善的种种忘了干净。可怜这只狐狸没死于猎户之手,却亡身在了一个文弱书生的手上。


在游戏的章节动画里面,还有一个细节让人深思——还未遇见狐狸时,书生行走在悬崖之上的小径,步步提心吊胆,生怕坠入万丈深渊。这暗喻了功名道路上的险恶,稍有不慎,人心便会堕落至万劫不复的境地。只是过了这座山,前面还有万重山,沿途风雪不断。就算书生现在谨慎,可能不能守住心境,仍是疑问。


狐狸的出现是一个转机。为了给狐狸疗伤,他不得不放下身上的重担,调头折返。常言说“回头是岸”,表象是书生救了狐狸,但在更深的层面上,狐狸又何尝不是救了书生?


在因为猜忌,杀了狐狸后,一切全然倒转。书生看似重又拾起了行囊,实则重新捡起了心中的欲念,恶意化作了一条披肩,什么悬崖和风雪,在眼中全成狗屁。这暗示着,人一旦让恶意当头,被蒙蔽了心智,也就失去了对恶果的警觉,反以恶为捷径。


结局在游戏之中早已写好——心心念念追求功名,但到头来,却冻毙在了庙门前,狐狸皮依旧挂在肩头,只是根本救不了自己性命。他死后的游魂也化作了庙里一名妖僧,日日祈祷,终日得不到救赎,临到形神俱灭,才幡然悔悟,“冤有头,债有主,哪怕遁入空门,也无法解脱……”


山妖披上了人的衣服,行人事,说人话,固然可怕;但人若只剩恶念,被恶念所驱使,那便是连妖怪也不如了。正如孟子所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游戏中,灵吉菩萨也说:“人也,兽也,佛也,妖也,众生自有根器,持优劣为次第,可乱来不得。”


不知道那时候,书生到底有没有后悔自己曾经那一瞬间的决策呢?


祸乱人心,倒果为因


黄眉怪的故事出自于《西游记》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四众皆遭大厄难”。他本是弥勒佛面前司磬的黄眉小童,趁着弥勒佛去赴元始会之际,偷了法宝偷偷下凡,在世间假佛成精。


在《黑神话:悟空》的故事里, 他与唐僧互为师兄弟。下凡之后,化身成了一只巨大老鳖,只要他伸出手指,在肚皮上轻轻划出一道口子,数不尽的宝物便奔涌而出。


人们奔走相告,纷纷有求于他。只见他手指凭空挥动,便捏出一枚灵丹妙药,奄奄一息的儿童一服下,立马生龙活虎、满面红光;又见他猛然打一个喷嚏,鼻涕落了老妇人一脸,妇人们一下就容光焕发、返老还童;再见他呼风唤雨,海里凭空吹来一条旋风,鱼蟹如雨水,“噼里啪啦”在岸上落了一地。


海边很快起了庙。庙中不见佛陀,只将他供奉在正中央;案台上也不放瓜果,却摆满了鱼肉酒食。黄眉怪大快朵颐,心情好时,指尖就在肚子上一割,留给众人一地金银珠宝。


只要不瞎,谁都看得出来这寺庙邪性的厉害,可讽刺的是,不光上香请愿的人络绎不绝,庙里甚至还有一众僧众为他日日诵经。


终于有一天,有人嫌财宝来得太慢,一刀割开了黄眉怪的皮囊。只见财宝“哗啦啦”地流淌遍地,一刹那,信徒们的心头欲望便如同溃堤的洪水,各个争先恐后,割手臂的割手臂,挖眼睛的挖眼睛,生怕慢上一步,少抢了财宝。


海水漫漫,潮来时惊涛骇浪,潮退时寂寞沙洲。等到唐三藏见到黄眉怪时,那间庙宇早已化作灰烬,渔村也已荒芜,信众们不知所踪,只有黄眉怪孤身坐于岸边,周身只剩残骨。面对着师弟,他说,他赢了。


这看似是一个关于人性贪婪的故事,就像伊索寓言里面那只下金蛋的鸡。黄眉怪在用财宝试探人心,人们被财欲所蛊惑,无法对抗欲望的蚕食,最终因为无休止的欲望而自取灭亡。


唐僧不愧为得道高僧,只说了八个字,就道出了本质:


祸乱人心,倒果为因。


说到底,利用着人的欲望,将人一步一步向着恶的方向引导,一切的发生,源自黄眉对于人性的“祸乱”。


“不杀生,仇恨永无止息;不偷盗,强弱如我何异;不邪淫,一切有情皆孽;不妄语,梦幻泡影空虚;不馋酒,忧怖涨落无常;不耽乐,芳华刹那而已;不贪眠,苦苦不得解脱;不纵欲,诸行了无生趣。”


他口中的种种皆是人内心深处的恐惧,乍听上来,似乎颇合逻辑。然而细细考量,真如黄眉所说的那样去做,就能够得以解脱么?正如他要满足了信徒的贪欲,但是信徒的贪欲却愈发膨胀。他试图引出人的恶欲来对抗世间的苦,但恶欲最终却只能招致彻底的毁灭。


人无法以“恶行”来从“恶”中解脱。而世界众生生生不息,从来没有毁灭,也恰恰证明了“善”才是永恒存在的根本。


因此唐僧才说,倒果为因。


黄眉却说“若不能赢,还证什么因果人心。”偏执于输赢,本就是嗔念。把论证因果人心的缘由归结于输赢,很难不说,在弥勒佛座下耳濡目染了多年,黄眉似乎光顾着上班打卡摸鱼,一丁点儿有用的本事没学到。


在现实中,古往今来,人在面对绝境时,往往会被绝望的念头所感染,连鲁迅先生也不例外。眼看着麻木的国人,在最绝望时,他觉得人间就像一个没有门窗、难以毁灭的铁屋子,里面的人快要闷死了却安然入睡全然不知,就算大嚷一声,叫醒几个沉睡的人,也不过是徒增别人临终前的苦楚,还不如就此让人一直沉睡下去。


但他不是黄眉,最终走上了另一条路。因为他意识到,“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唐僧口中那句“倒果为因”,正是出自鲁迅先生笔下的《坟·科学史教篇》。想到唐长老十分擅长转世,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另一层寓意。


 一眼三世


三国时期高僧朱士行,法号“八戒”,是历史上第一位受戒的汉人僧侣,也是第一位西行取经的僧人。公元260年,为取真经,八戒大师一路向西,最终来到了新疆地区的阗国,抄写下了60万字的《大品经》,并由弟子带回洛阳。


一千三百年后,朱大师成为了《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再过500年,他又来到了《黑神话:悟空》之中,与蜘蛛精谈了一场旷世爱情。


第一世,八戒是天庭上的“天蓬元帅”,身材魁梧,仪表堂堂,掌管了八万水兵。没想到因为酒后调戏嫦娥,得罪了玉帝,被打入凡间。而在追逐嫦娥途中,他无意撞到了一名侍女,两人四目相视,侍女心中暗生情愫。奈何那时八戒只念着广寒仙子,这一场因缘,什么也没发生。


到了第二世,八戒成了一名凡夫俗子,侍女也成了人间的一个小姑娘。再一次相逢,两人一见钟情,可眼见就要修成正果时,八戒却突然变成了一只小猪妖。人妖殊途,这一回爱情刚开始,便到了结束的时刻。


到了第三世,姑娘成了“蜘蛛精”紫蛛儿,八戒也皈依佛法,成了取经路上的猪悟能。再一次重逢,是在盘丝洞里濯垢泉,八戒变作一条鲶鱼前来打探,望见了正在洗澡的紫蛛儿。她是妖,他也是妖,世间仿佛再没什么能阻止他们相爱了。


可欢愉总是短暂,命运总是无奈。取经人要除妖,要凑够九九八十一难,他们是爱人,但也是敌人。水火不容,只能兵戎相见,等八戒缓过神来,蜘蛛精的庵林已经远远甩在身后,取经的队伍等在前方,他无法回头,不得不继续向前走。


这是故事的前半段,一部分出自《西游记》的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关于猪八戒与蜘蛛精相爱的情节,来自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大话西游》是对《西游记》的一次创意性的改编,早已成为经典。《黑神话:悟空》则在经典的基础上,续写出了一段新的传说:


过了500年,八戒为了找回大圣的“残躯”,与“天命人”再一次回到了盘丝洞。流年似水,物是人非,再一次重逢,猪还是那只小小的猪,紫蛛儿却韶华不再,已成耄耋之年的老者。她换上红妆,披上盖头,带来了两人的孩子(突破了物种间的生殖隔离,这就是爱的力量),只希望他可以留下,从此长相厮守。然而又一次,猪八戒选择了“天命”。


紫蛛儿终究没能敌过命运,身负重伤,奄奄一息。在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里,八戒转过身,决绝走远。当耳畔传来了那最后一声“傻瓜”时,他终归还是忍不住抬起了头,眼泪悄然落下。


纳兰性德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在爱情里,初次相逢,怦然心动的那一刻,是许多人永生难忘的瞬间。只因为一个瞬间,便等待了三世,紫蛛儿熬过了千百年春秋。算下来,两人生离死别的那一天,甚至是她一辈子与猪八戒相处最久的时刻,细细一想,让人感觉荒唐,又不免唏嘘。


如果说爱情是一种执念,那为了西天取经和所谓的“天命”而斩断情丝,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执念呢?


八戒抛家弃子,总让人联想起了陈世美。好在他始终是那只人见人爱的猪,没那么狠毒,也没那么决绝。


不过,在《黑神话:悟空》里,也有人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为放下执念,在西天取经的路上,齐天大圣不惜一连三次杀死了旧时爱人白骨精。这到底是对是错,在不同的人心中,或许有着不同的答案。


……


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际遇,面对同样的故事,也会产生不一样的解读。


虽然这四个故事正在网上被不断热议,其实对于游戏的巨大体量来说,也只是冰山一角。要知道在《黑神话:悟空》里,故事多到每一个小妖都有自己单独的逸闻传说,或严肃,或诙谐。假使将这些传说全部装点成册,恐怕又是一本鸿篇巨著。


因此,某种意义上而言,这已经不单单是一款游戏那么简单,足够称得上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神怪小说了。


更重要的是,随着游戏在全世界的火爆,这些故事也慢慢走入了欧美玩家的视野。因为《黑神话:悟空》的缘故,Steam平台上已经有许多人开始做起了《西游记》的相关科普,零零总总加起来,长达数十万字。


不知道他们在面对游戏里的故事,又会产生怎样的想法。中式寓言和西方思维相碰撞,想一想,一定会非常有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廿,作者: 李渔,编辑:黄粟,校对:Ricky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1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