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8-27 18:15

为什么全球的 AI 公司都想去日本市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乌鸦智能说,作者:朗朗,原文标题:《OpenAI、A16z等AI顶流纷纷下注,日本为什么成了“香饽饽”?》,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日本AI市场潜力巨大,吸引全球AI巨头投资。

• 🚀 日本AI渗透率低,市场需求强劲

• 🏥 本土AI多在优势产业落地,应用广泛

• 💰 政府支持力度大,吸引国际巨头布局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AI巨头和投资机构宣布投资日本AI产业。


  • 4月15日,OpenAI首个亚洲办公室落地日本东京,并为日企提供日语版GPT-4。


  • 8月17日,a16z计划在日本开设第二家国际办事处,用于东京的融资活动。


  • 4月9日,微软宣布就云计算和AI领域,未来两年内在日本投资29亿美元。


  • 4月18日,甲骨文宣布就云计算和AI领域,未来十年内在日本投资80亿美元。


  • 4月,孙正义宣布,软银将以AI半导体为突破口,把业务扩大到数据中心等行业,预计投资额最高达10万亿日元规模。


在AI顶流公司将手伸向日本之前,不少AI应用已经精准锁定了日本市场。


比如,实现千万美金ARR(年经常性收入)的AI转录公司Notta,和进入搜索TOP20的AI搜索公司Sparticle,都是深耕日本市场的成功案例。


种种迹象显示,在这一波AI浪潮之中,之前在AI方面没有建树的日本逐渐有了存在感。


为什么日本突然间成了香饽饽?在AI巨头们纷纷下注日本背后,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日本AI市场的机会?


一、用户渗透率不到10%,日本市场成AI应用金矿


AI大佬们之所以这么看重日本,实在是因为日本的AI市场太好了!


从渗透率来说,日本是一块几乎没有被AI“浸染”过的处女地。7月,日本总务省发表的2024年版《信息通信白皮书》显示,只有9.1%的个人使用生成式AI。这一比例与中美等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尽管使用率较低,日本市场的潜在需求却不低。在日本总务省的走访中,回答“非常想使用”和“根据情况考虑使用”二者的合计比例达7成。


另外,生成式AI初创Sparticle的创始人近日表示,他们接触到的很多企业都在快速接纳AI,谈论明年有多少预算要拨给AI、工作流里面有哪些可以AI来优化。


日本用户对AI的需求可不只是口头说说,而是实打实地愿意掏出真金白银。大批从外部涌入日本的AI初创公司由于“先发优势”,叠加以出色的本地化表现,在日本市场分到了一杯羹。


比如,主攻日本市场的AI转录公司Notta的访问量能做到400万,高居中国AI出海榜前20。公司创始人张岩近期表示,Notta的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已经做到了近千万美金。


日本用户之所以愿意为AI买单,还是因为日本太缺人了。


日本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据帝国数据库统计,2023年在日本,人手不足导致的企业破产案例达到260起,大幅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生产效率提升工具的AI,自然成了香饽饽。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日本AI需求如此旺盛,为什么用户渗透率反而在发达国家里“垫底”?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本土的AI产业不行。


4月,据日本市场调研机构Tokyoesque数据,日本专门从事AI技术的公司有700+家。而根据新华社6月报道,我国AI企业有4500+家,是日本的六倍之多。


日本AI企业孱弱,要从上一个互联网时代说起。顶流大模型玩家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互联网时代挺过来的巨头,他们通过互联网业务积累起高质量的数据。而日本没有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即时通讯外包给了韩国公司LINE,云计算业务也长期被美国企业把持。


日本在AI技术研究方面也在“开摆”。就拿AI技术研究来说,日本本土人才缺乏,严重依赖外国研究力量。


日本2021年的AI研究论文数量从2019年的第6位下降到第9位。日本国家级科研机构RIKEN统计,在被AI顶会收录的RIKEN论文中,他们的作者有50%隶属于外国大学,约一半的人来自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在AI时代丧失了话语权。


总的来说,AI供给有限,但需求弹性很大,让越来越多的AI巨头愿意押注日本市场。


二、本土AI多为应用层,落地传统优势产业


近年来,日本在加大推动AI产业发展的力度。


今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为从事AI等开发的顶尖人才提供经济支持,包括每年给年轻研究人员的2000万日元和给研究生的600万日元。4月18日消息,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向5家日企提供725亿日元(约合34亿元人民币)的补贴,用于打造AI超级计算机。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于4月16日发布建议,呼吁应把今后三年作为人工智能开发的集中投资期,动用包括税制和监管改革等在内的所有措施。


在政策推动下,日本也涌现出了一批高质量的AI企业。为此,乌鸦君列出10家具有代表性的日本AI公司,涵盖机器人、AI芯片、AI健康、AI工业等各大领域,我们来看一看其中的机会。



这些AI公司发生的融资事件,显示了日本在AI领域的活跃度和发展潜力。其中,大额融资较少,除了2013年成立的AI制药公司Recurion在2020年完成2.39亿美元融资,还有今年冲出来的独角兽公司Sakana AI,拿到了万元级别的融资。


另外,这些公司大多是成立于2010年~2020年之间的成熟公司,2020年后成立的初创公司较少。


相比中美,日本大模型发展相对缓慢。直到今年6月,日本才跑出第一家大模型独角兽——Sakana AI。


Sakana AI由前谷歌研究员Llion Jones创立,致力于开发能以较少数据运行的小型模型。6月,Sakana AI筹集1.27亿美元融资,这将使该公司估值达到11.42亿美元,成为日本成长速度最快的AI独角兽。


头部大模型公司稀缺,让日本本土的大模型能力难以落地。除了硅谷技术人员回归日本创办的Sakana AI,Open-Calm等模型在日本排名靠前的模型,它们在评测中的表现远逊于GPT-3.5。


相比模型层的冷清,日本在AI应用上仍然有着不少看点。从目前看,日本AI应用大多植根于机器人、半导体、医疗等本土优势产业。


在半导体、机器人和制造业等垂直领域的卡位、布局、数据积累之中,一些日企已经形成了牢固的护城河,其应用在AI技术的推动下更上一层楼。


以下是一些范例:


1. 搭载ChatGPT,人形机器人Pepper可盐可甜


“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Pepper ,是来自软银机器人的智能人形机器人。”


“您好,请点击我胸前的平板,开始点餐吧。”……


在去年的进博会上,人形机器人Pepper在软银集团的展台热情召唤。Pepper是日本SoftBank Robotics公司旗下产品,这是世界上首个拥有面部识别技术的社交机器人。搭载了大模型ChatGPT,使得Pepper与人的对话更有趣味性。


据悉,Pepper机器人还被用于上海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管理员”,利用其互动性和ChatGPT的丰富知识库,Pepper能够为用户提供AI导览、AI自助借还书指引等服务。


2. 以NVIDIA为假想敌,PFN从AI芯片跨界到大模型


日本估值最高的AI独角兽之一Preferred Networks(PFN,估值约23亿美元)专注于AI芯片的开发,它在开源深度学习模型和AI化学领域的成就同样斐然。


PFN在进入AI领域之初,致力于开发搜索引擎,但随后转向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日本的工业领域。主要产品和技术为开源深度学习模型Chainer,另外,公司第二代AI芯片设计已完成,将为新的语言模型和药物发现技术提供纯计算能力。


近期,PFN正在开发一款名为Plamo的大模型,专门针对训练数据较少的日语,并计划在未来一两年内筹集数百亿日元。


3. 软银领投,日本内窥镜AI公司获投4亿元


2022年,AI Medical Service(Aim)宣布获得80亿日元(约合4.06亿元人民币),由软银愿景基金2(SVF2)牵头。Aim是一个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提供内窥镜AI系统给医疗机构的公司。公司还通过智能健康设备或移动应用等方式,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实现商业化。


Aim的核心产品是“内窥镜影像诊断支持软件gastroai-modelg”,这种基于AI的诊断支持系统用于确定胃部病变的肿瘤性或非肿瘤性。该系统可分析在内窥镜检查过程中获取的内窥镜静态影像,并向医生提供相对即时的反馈。


三、总结


日本,曾是全球深度学习中心,后来因为经济泡沫和中央实验室模式问题而衰退。本土人才缺乏,造成了日本在生成式AI浪潮中的缺位。


但日本AI产业并非毫无机会。日本在机器人、医疗等产业上的优势,让AI技术在产业端落地有着不小空间。


更重要的是,随着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劳动力稀缺、用户付费意愿强等特性,使得日本正在成为一个绝佳的AI应用市场。尤其在AI全球化过程中,日本仍然是亚洲市场的重要据点。这也是OpenAI、微软等这些AI顶流纷纷下注日本的原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乌鸦智能说,作者:朗朗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