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王川就是一块砖,哪儿需要就往哪儿搬,表面上看不出任何怨言。
2020年2月21日,小米发布最新高管任命,任命联合创始人王川为小米集团首席战略官(CSO),协助CEO雷军统筹集团质量委员、技术委员会和采购委员会的管理工作。
作为雷军的朋友、小米的联合创始人,王川过去两年可能是小米高管中最命运多舛的一个人物。他在小米的运动轨迹横跨顺事嘉业创业园、总参大楼和五彩城。
以小米于2018年7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为分界点,雷军变成了组织架构调整狂魔。
2018年9月3日,小米进行了史上最大的一次架构调整,创业元老退居二线,雷军大胆提拔了十几个年轻人担任事业部总经理。按照雷军的话说:“没有老兵,没有传承。没有新军,没有未来……让每一个有能力、有抱负、有冲劲、敢担当的年轻人,都能在战争中学习战斗,在战斗中快速成长。”
在这次调整中,小米组建了组织部和参谋部,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任组织部部长,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川任参谋部部长,向雷军汇报。至此,王川这个与其说是联合创始人、不如说是痴迷的产品经理的家伙,告别了一手从零带到国内市场第一的小米电视业务,走向了职业生涯的下一个阶段。
很快,2018年12月13日,雷军又一次宣布架构调整,这次成立了中国区,王川兼任中国区总裁,向CEO汇报。中国区说得好听点儿是中国区,说得难听点儿就是专门负责国内市场的销售部,因为它的底色就是销售与服务部。
专门成立中国区,无疑是小米宣告中国市场作为大本营不容有失的决心,也为王川接下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让一个产品经理中的产品经理管销售,让王川这种习惯性寡言少语、性情温和的人带着一帮需要不停打鸡血、不停喂蜜饯的销售人员冲锋陷阵,很多人是存疑的。这意味着王川进入了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地,也意味着他要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把自己从舒适区拉到一个新的战场,也意味着需要时间摸索,当然也就更加考验雷军的战略耐心了。
果不其然,好景不长。
半年之后的2019年5月17日,雷军又一次进行了架构调整,宣布自己兼任中国区总裁,同时宣布成立大家电事业部,王川任大家电事业部总经理,负责电视之外的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品类的业务开展和团队管理。
这意味着什么呢?王川接了中国区总裁后,他原来的副手李肖爽被提拔为小米电视事业部总经理,而王川这次则被任命为大家电事业部总经理,并且还不包括小米电视,意味着实质上对王川降权,同时给了一块看上去又要从零开始的业务让王川去啃。
换做别人肯定就是“老子不干了”,但王川依旧沉默接受。不过,或许正因为他是雷军的朋友,所以他才能这么心平气和地接受雷军的各种安排,雷军或许也是把王川当朋友才能这么毫无负担地各种安排王川。毕竟,王川在被雷军拉过来加入小米之前,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被拉到小米做电视不过是王川的兴趣所在而已,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只是帮雷总的忙。包括之前雷军让他帮忙管理金山也是如此。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王川的动静,我问几个小米员工,王川现在在哪儿办公,没有一个人知道,问大家电事业部现在组建得怎么样,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名字和身影消失在了公众视线里。
说来有趣,2019年4月6日,小米米粉节那天,我跟王川闲聊,对接下来中国区怎么走说了不少他的思考,我是能明显感觉到他有着很清晰的思路的。结果1个月后,雷军就失去了耐心,把中国区接过去了。
2019年11月29日,雷军又发了一封公开信,宣布了最新的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宣布林斌为小米集团副董事长、王翔被晋升为集团总裁,同时宣布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离职。有虎嗅网友评论道:“黎万强在现在的局势下价值体现不明显,想必他自己也很憋屈吧。”我想,王川应该也是憋屈的吧。
与此同时宣布的还有,卢伟冰出任中国区总裁,同时兼任Redmi品牌总经理。
从王川到雷军再到卢伟冰,小米中国区总裁自成立以来以半年一次的速度进行着稳定的更迭。
再次从公开场合看到王川,已是2020年1月2日,小米在顺事嘉园小米电视总部的楼下搞了个庆祝活动,庆祝小米电视2019年中国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雷军、王川、李肖爽等人一起合了个影。
然后就是这次的任命,任命王川为首席战略官。不知道跟他那会儿被任命的参谋长有什么区别,以及现在小米还有参谋长这个职位吗,是谁接替了还是烂尾了?雷军没有在他十几次的调整中给出下文。
在这次任命中,大家电事业部被王川原来的副手、现在的电视事业部总经理李肖爽接管。
说到王川这个人,当年也是曾经在微博上手撕过贾跃亭的主儿,后来乐视坍塌,小米电视顺势突围,一路成长为国内销量第一的电视品牌。甚至在小米手机业务低迷的2016年,小米电视几乎是唯一可圈可点的业务。
这里面,王川居功至伟。
并且,他带领小米电视团队的时候,小米电视是唯一一个有自己独立公关团队的业务,跟小米集团公关团队是分开的,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自己开新品发布会的业务。如今,小米电视这边的公关团队被合并,顶头老大变成了中国区总裁卢伟冰。
小米在上市后的18个月进行了不下15次架构调整,每一次调整都让人眼花缭乱,简直像看杂技表演。
每一次架构调整,考验的是企业一号位的战略规划能力。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肉眼可见的可能是阿里巴巴。这家擅长不停架构调整的企业,在频繁的战略调整中校准未来战略、瞄准航向,并把人才人尽其用、并通过不停地人事调整选拔出优秀的管理者。
雷军大概也是这么想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