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润 (ID:runliu-pub),观点:刘润,主笔:尤安,编辑:二蔓,题图来自:AI生成
新的变化,又出现了。
这两个月,你可能会发现一件事:我聊了挺多报告。比如,关于国家延迟退休的文件,关于麦肯锡中国消费趋势的调研,关于小红书热门行业的简报……
为什么?因为,又出现了很多变化。你我退休的时间安排变了,今天消费的主力人群变了,连小红书今年上半年的商业机会关键词都变成了“安全感”……
不知道,看到这些变化,你会想到什么?
很多读者在留言里提到的是:老人。
“朝气蓬勃的老人”“有钱有闲的老人”“将退休或已退休,有积蓄还有退休金的老人”。
而这些翻译到商业世界里,可能就变成了:新的趋势,新的发力点,新的生意机会。
年轻人996没空出去旅游,但老年人有空啊。生育率低,婴幼儿奶粉卖不动,但老龄化高,可以卖老年人奶粉啊。甚至,教老年人做新媒体IP,帮老年人美容护肤……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很多人把它称为“银发经济1号文”,并由此在“银发经济”聊了那么多年后的今天,真正开始看见中国近3亿的老年人,重新认识他们的消费能力,重新理解他们的消费需求。
老年人。银发经济。这些,在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应什么样的趋势?落到我的行业上,又对应着什么新机会?我能不能抓住这个新的机会窗口?
我也很好奇。所以今年,我把自己的“问道全球”第二站,定在了和中国很像,但在老龄化的路上已经先走了很长一段路的日本。在6月陪同20多位企业家,专门去日本参访了8天,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去看养老产业。
回来不到2个月,又看到了一个新报告,叫《2024年银发健康经济趋势与展望》(我们后面就简单点,叫它《银发报告》吧),来自专门研究中老年行业的银发经济产业服务平台AgeClub。
报告里,重点聊了3件事:新老人、新需求、新生态。看完后,我挺有感触:
今天,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都是一个不小的危机。但这个危机里,也都藏着一片蓝海。
新老人,新需求,和对应的三大新机会。我们一个一个说。
新老人
提问:一说到“老人”,你的脑子里立刻想到的是个什么形象?
那是群几岁到几岁的人?看上去大概是个什么状态?
至少,50、60岁往上吧?自己去买东西,会说这个牌子好,电视上有广告。你给他买东西,她会说别乱花冤枉钱,要学会过日子。
又或者,70、80多岁。以前回老家,给他带钙片,带鱼油,或者带药酒。现在回老家,得考虑给他找护工,找保姆,甚至找家养老院了。
可是……这两年,你有没有刷到过这样的热搜?
50多岁阿姨开房车一个人自驾游,60多岁阿姨走T台聊穿衣自由,70多岁爷爷拍短视频秀腹肌……
今天的老人,好像,和从前不一样了?
《银发报告》里,梳理了3套对老人的定义。你看看,有没有和你今天对“老人”的印象比较接近的?看图:
来源:AgeClub
第1套对“老人”的定义,按“年龄”分。主要分3类:
50—65岁阶段,算“熟龄”。刚刚退休没几年。还会关注旅游和电影,还会想买新夹克和新丝巾。
65—75岁阶段,算“老龄”。机能开始老化。开始关心血糖血压胆固醇,开始想给马桶装扶手。
75—100岁阶段,算“熟龄”。疾病开始高发。床边有了助听器,子女开始找护工。
年龄,是最客观的指标。
第2套对“老人”的定义,按“身体”分。主要分4类:
50—70岁阶段,身体大多还有“健康活力”。夕阳红,也是红。想跳舞就每晚都下楼,想旅游就马上报个团。
70—80岁阶段,通常开始需要“轻度照护”。开始问小区什么时候装电梯。不装的话,开始打听老同事买在了哪个康养小区。
80—90岁阶段,可能需要更正式的“医疗介入”。从康养小区搬出来了,找了家医护条件不错的养老院。但老同事住进了子女家。羡慕。
90—100岁阶段,主打一个“关怀慰藉”。对医护条件不再强求,但对“尊严”这个词变得敏感。别给我插满管子。在那天来临前,多来我床边看看就好。
健康,是最真实的分水岭。
年龄,身体。这两套定义的标准,不就是刚刚聊的“五六十岁”,“老胳膊老腿”?
没错。但是,报告还提出了第3套对“老人”的定义,按“状态”分。主要分3类:
45—60岁的,算“退休准备期”。很多人对房车的向往,其实从退休前就开始。在退休自驾前,先攒钱买房车。
60—70岁的,算“退休适应期”。趁身体还有活力,必须活得自由尽兴。怕什么“老来俏”,喜欢什么穿什么。
70—100岁的,算“晚年生活期”。身体机能是变了,但不代表生活得变。20岁喜欢自己有腹肌。80岁也喜欢。
年龄,身体,都是参考值。最终那个人的状态,才是最接近本质的结果值。
按“状态”分后,“老人”对应的人群,也不再只是“50岁以上,正变得逐渐苍老的人”,而是“45岁以上,更在乎生活质量的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更年轻,也更有活力。
或许,在60岁也有人要好好打扮,80岁也有人要办健身卡的今天,是时候重新理解“老人”了。
怎么重新理解?至少,要看得见他们的新需求吧。
新需求
提问:你觉得今天的老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首先,退休回家,肯定不太适应。有人突然闲下来,不知道能做什么,唱歌跳舞拉不下脸,老年大学挤不进去。很不满。
退休久了呢?腿脚又不太灵光了。以前觉得3楼买得还是太低,现在只想楼下赶快同意装电梯。很不便。
安好电梯了呢?心里却还是很重。以后会不会也和楼下那家一样坐轮椅?未来真要住养老院退休金够不够花?很不安。
《银发报告》里,把这些今天老年人的核心痛点总结为:现状不满,生活不便,未来不安。
来源:AgeClub
并且,这些“不满,不便,不安”,可能和从前还不太一样。
比如,“更年轻”的老人的“不便”,可能不一定是上下3楼爬不动,而是想去报个旅游团,但不是年轻人才扛得住的“特种兵团”,就是非常便宜但全程大巴打卡购物的“老年团”。
比如,“更有活力”的老人的“不满”,可能不一定是老年大学没名额,而是想开个短视频账号,但找到的“普通人一学就会的IP打造课”,自己还是听不懂。
比如,不同“状态”下的老人,可能对应的“不安”也不只是生病和花钱。刚退休的“不安”,可能还想要为年轻时的梦想再做点什么,让自己以后不遗憾。退休几十年,生活已经很难自理的“不安”,可能已经不是“有没有遗憾”,而是“能不能报销”。
新的“老人”,新的“需求”。
《银发报告》里,在聊今天的“新老人”时,细分了几个不同的人群画像。
比如,除了曾经“能帮孩子一点是一点”的“护巢银发族”,还有“60多岁也要为自己报班从零学钢琴”的“新知银发族”,“终于可以放下压力,怎么开心怎么来”的“乐活银发族”,“每天生活节奏规律,离老还远得很”的“自律银发族”……
而在上个月刚发布的《2024中国消费趋势调研报告》里,麦肯锡也曾重点标注过类似的人群:“一线富裕银发族”。
这个人群的画像,大概长这样:58—65周岁,在一线城市,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4500元。
麦肯锡在报告里说,他们对未来很有信心,消费的意愿相对积极。在他们调查的样本里,这个人群里的95%的高收入人群受访者对未来都表示乐观。88%的中收入人群也都是乐观的。
很多读者在那篇文章下留言,说这个人群,“朝气蓬勃”。要钱,有前半辈子的积蓄和后半辈子的退休金。要闲,也都已经或快要退休了,所谓“说走就走的旅行”,说的原来不是我们是他们。
是啊。去年9月,新东方曾推出了一个欧洲旅游产品,带游客去罗马,去威尼斯,去米兰,去看文艺复兴。你猜,这样的旅行,目标用户是谁?55—65岁的消费者。
那我呢?我的行业里,有没有什么新需求可以挖掘?看图:
来源:AgeClub
如图,报告把今天的“新老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划分出了7个层次的需求,并对应举了一些例子。
还能被称为“中老年”、“活力老人”的“退休准备期”;高龄但还能自理的“退休适应期”;接近或已经失能,不能自理的“晚年生活期”。
你今天正在做的事,你的产品和服务,对应的是哪个阶段的老人?对应的是哪个层次,哪些需求?
你的生意,除了满足当前核心人群的需求,还有没有继续细分和拓展的可能,来帮助今天的老年人,把现状变得更满意、把未来变得更安心、把生活变得更方便?
不满,不便,不安。三大需求,一旦被落地,就是三大机会。
怎么落地?我能做点什么?
新机会
提问:你觉得,今天如果要满足老人的需求,都有哪些事可以做?
做哪些事,都可能对应着一笔真金白银的预算。不能拍脑袋,更不能铁口直断。得再看。
先看过去。
过去的一个月,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么一个热搜:延迟退休。
那几天,热搜一出,我的朋友圈就被刷屏了。很多文章的标题,都引用了国家那份《决定》里的相关原文:“推进渐进式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然而,有些人,还注意到了这句原文的前一句:“发展银发经济”。
延迟退休,是人口老龄化的解。发展银发经济,是延迟退休的解。
怎么发展?国家,有国家的顶层设计。市场,有市场的顺势而为。
报告梳理了过去几年的中老年消费市场,发现了一个趋势:这几年,各个行业都在为老年群体进行细分。尤其,很多大公司,已经在更早之前,就开始布局,把“中老年”相关业务发展为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这种布局有没有用?看图:
来源:AgeClub
老年奶粉、成人纸尿裤、老年鞋、助听器。报告提醒,在过去的2019—2022年,这段很多行业都举步维艰的时间里,很多面向“银发族”的细分领域,都依然出现了高速增长。
那今天呢?今天在哪些品类面向“银发族”做细分,更有机会?我今天在做的品类,有没有机会?看图:
来源:AgeClub
今天,很多品类,都有机会针对新老人的新需求,重新做一遍。
《银发报告》的调研,基于“品类重要度”和“消费投入度”2个维度,集中梳理了一组常见的消费品类。其中,“品类重要度”和“消费投入度”都相对显著,会让今天的老年人觉得有必要,也愿意花钱消费的品类,有3个:
营养饮食。保健运动。旅游旅居。
可是,如果我今天在做的事,不在这个领域里怎么办?或者,就算我在这个领域,等我现在开始做,到做出来,总还是要一段时间。
未来,面向新老人的新需求,还有哪些品类有机会?
或许,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可以先再看2张图。这次,不用着急细看,可以先花1秒钟,大致感受一下两张图的轮廓。
怎么样?1秒看完后,什么感觉?简直就像,复制粘贴。
日本的1984年—2070年的人口动态,中国1950年—2100年的人口动态。
一眼望去,区别几乎只在于隔了一段十几年的时差。
经常听到一句话: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句话不一定准确。但在人口老龄化这件事上,或许,日本的今天,确实就是中国的明天。要找到明天中国的机会,不妨去今天的日本看看。
《银发报告》里,梳理了一段日本的银发经济发展变化历程。日本银发经济,曾经出现过哪些机会呢?我举几个报告里的例子,你先听听看。
2000年之前,那个机会,可能是“居家照护”、“成人纸尿裤”。
2000年—2020年,那个机会可能是“营养保健、“餐食配送”。
这两年,那些机会里,可能又多了一项“国内外的高端旅行”。
怎么样?听完什么感觉?营养。健康。旅游。
挺耳熟。还有吗?《银发报告》里,把日本的银发市场,进一步分成了8大细分领域:
食品餐饮、旅游休闲,休闲娱乐、配送服务、兴趣学习、服饰日用、休闲运动和其他(比如婚恋服务和老人手机)。
你今天在做的事,是在什么领域?这件事,有没有可能针对“银发”做细分,重新再做一遍?
最后的话
新老人,新需求,新机会。
不安,不满,不便。
不知道,看到这里,你是什么感觉?
你正在做的事,有没有可能为今天的老人,缓解不安,弥补不满,解决不便?
在日本参访时,曾拜访了一家聚焦50岁以上女性,一年仅卖杂志的收入就超过2亿人民币的企业,叫Halmek。他们的高管和我感叹:
不要再一提起老人,就把印象固化为75岁以上的,需要护理的老人了。
那当然也很重要。但要抓住新机会,还要看见更年轻、更有活力的一批老人。比如,即将老去但尚未老去的“准新老人”,和虽然老去但依然健康独立的“活力老人”。
那,才是真正的蓝海。毕竟,他们是老龄化以后,一个国家最有钱,也最有时间的人。
在日本,是这样。在中国,又何尝不是?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超2.96亿,占总人口的21.1%。几乎每5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60周岁以上的人。
未来,这个人群还会更大。据测算,2035年左右,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几乎每3个中国人里,就有1个60周岁以上的人。而这个规模,还没有算上50周岁以上,和45周岁以上的。
另一边,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大约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6%。而这个规模,在2035年还将达到30万亿元。
中国的老龄化,已经开始。这是危机。
但好在,危险和机会,从来都是一起来的。不是吗?
祝你,在危机里,看见新打开的窗口。
祝你,在夕阳里,看见下一轮的朝阳。
参考资料
1、AgeClub,《2024年银发健康经济趋势与展望》
2、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润 (ID:runliu-pub),观点:刘润,主笔:尤安,编辑:二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