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3-03 21:40

世上总有隐形英雄,持一心赤诚


世界卫生组织冠状病毒联合专家考察组在武汉实地考察后,外方组长艾尔沃德博士接连在两场新闻发布会上说:武汉人民,世界亏欠你们!中国为世界争取了时间!


第一阶段国内抗疫,曙光在即,14亿人民的团结,无数逆行者的奉献,都值得讴歌,但这其中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平民英雄,我们也必须铭记:他们让无数武汉人民,在疫情爆发初期的混乱中,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更让全世界人民明白什么是中国式的守望相助。


如果说,医院、警方、环卫、社区等岗位的工作者,他们舍生忘我、奋勇抗疫的背后有岗位职责、职业理想、社会承诺作为内驱力,那么,奔走在武汉一线的志愿者,他们的内驱力又是什么?


疫情前期的武汉非常危险,时时处处都有感染的可能,感染后面临的可能是“无医可救”的医疗资源挤兑。这让志愿者们的工作难上加难,他们在精神上、物质上、体力上都面临种种挑战。然而他们仍然选择了向险而行……


武汉伢儿:我的城市病了,我想为她做点事


① 医疗美容医师李小熊组织了一支志愿者车队,她将想捐钱替医院买物资的许多个体,变成了队员和募捐人。直到感染上新冠肺炎,她还在方舱医院里调配物资。


② 武汉封城后,伍杨加入民间“抗疫志愿者联盟”,贡献出自己的美容院作为物资的临时仓库和办公点。她所在团队,主要负责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给医院送物资。团队里志援车辆150多辆,有面包车,有四米二的厢式货车,各种车型都有,全是个人贴补油费,义务参加。团队给武汉所有的医院送过物资,不仅是武汉,其他地市,恩施的、黄冈的,只要有需要,伍杨的团队都会根据需求和仓储资源适当给予配给。团队很多志愿者都是家有老小,每天出活儿早出晚归、没时没点,为了安全和方便,都是将老婆和孩子送到另一个地方,自己独居,每天很累,吃饭都是将就。


③ 自1月23日至今,程序员王震、营养师王紫懿、驾校教练杨学彬,还有创业老板朱伟和李文建,五人自发组成“W大武汉紧急救援队”,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医院的待产孕妇,全天待命,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在他们的帮助下,有23位武汉留守孕妇顺利到医院生产,无一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④ 快递员汪勇自大年三十开始,带领志同道合的司机,组成团队义务接送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他们在志愿工作中,像升级打怪一样,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医护人员出行难,就协调网约车企业参与接送医护人员,推动共享单车企业在医院周边投放共享单车;医护人员吃饭难,便自行募集资金为医护人员提供泡面和水,通过“扫街”找餐馆为医护人员和滴滴司机供餐,争取相关部门落实1.5万份餐食持续供应,搭建起一个应急餐食的免费配送网络,解决了7800名医护人员及一线人员的供餐问题;医护人员生活有需求,就组织志愿者积极采购羽绒服、护士鞋、洗漱用品等日用品,承担眼镜、手机、电动车等易耗物品的维修服务,他们甚至细致入微到,为援助医疗医护人员购买生日蛋糕。


⑤ 张禹报名参加了“武汉医护酒店支援联盟”,从正月初一开始,开放已经停业的自家酒店,免费为医护人员提供住宿和服务,张禹一个人承担了前台、消毒清洁、服务等一系列后勤工作。1月31日起,联盟内的159家酒店因为人力、防护物资等原因陆续退出,但仍有很多酒店像张禹一样,始终在坚守。


⑥ 95后实习教师吴悠从1月25日开始,与19岁的大一学生黄新元,一人骑电瓶车,一人骑自行车,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为分布在医院、隔离点和小区的求助者义务买药、送药,一个多月每天奔波十多个小时,累计为600多户人送上了急需的药品。


⑦ 汤红秋原本是一名翻译,从武汉“封城”起,她陆陆续续组织了600多人,组成‘美德志愿者联盟”,为疫情中的医护人员、患者服务,羽绒服、口罩、消毒水、卫生巾、蔬菜、盒饭等,各种捐赠物资从接收,到运输,再到分发,井然有序。


⑧ 从除夕开始,徐和璋加入了二十多个志愿者群,基本上每个都是500人的满群。徐和璋每天差不多有14个小时以上的工作量,仅在武汉市区内每天平均都可以跑四百公里,每天经手的货物多达100余箱,超1吨重。从1月24日到2月3日,平均每天汽车加油都要花400多元。徐和璋说自己经常累到连方向盘都打不动,晚上回家就喷云南白药缓解身上的疼痛。刚开始自己只是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后来做着做着,就觉得时间不够用,要去抢时间,想多做一点,再多做一点。


有酒店就捐床位,有车就贴人贴油……特殊时期除了不断看到有医生和病人对外求助,还能不断看到有本地人希望将自己空的商铺、写字楼捐出来作为隔离区的信息。有一份光就发一份热,除了围绕医护物资等核心突出需求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志愿者做了更细微的工作,有人为医护人员衣理发,有人为医护人员募捐卫生巾,有人为慢性病人和特殊病人筹集医药,有人为市民做心理疏导,有人为滞留武汉人员提供帮助,有人为隔离外地的主人照看宠物,有人在线为医护人员的孩子做学业辅导;甚至有市民,虽然资源有限,却全家努力,每天做几十份盒饭,骑着电动车到医院附近公益发放。


暗夜之时,才见繁星。空荡荡的城市里,数不清的武汉人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挺身而出,从最平凡的市民转身变为无私无畏的志愿者,主动填补紧急封城下,千万人口大市基础运转的缺口和缝隙,他们是真正的武汉伢儿。


千里驰援,武汉不孤单


① “雨衣妹妹”是一个24岁的川妹子,看到许多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2月3日,她带着厨师和食材,“逆行”14个小时,驾车从成都赶到武汉,平均每天为医护人员送去500多份盒饭。没有专业防护设备,她穿着雨衣、戴着滑雪眼镜和口罩奔走在武汉市各家医院。


② 湖南长沙的90后小伙儿郑能量,除夕夜把母亲托付给亲戚,开着自己新买的别克车,往“别人想逃离”的武汉驶去,很快加入“武汉抗疫公益志愿者联盟123志愿车队”。郑能量每天早上8点出门,凌晨四五点休息,奔波在武汉市区大街小巷,义务接送奋战一线的医务人员,转运各地援助武汉的抗疫物资,甚至运送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去世的患者尸体。


③ 1月30日,山东人孙吉国开着自己的小汽车赶到武汉市,当起志愿者。给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送医疗和生活物资,深夜开车接医生回宾馆……忙起来基本没有休息时间。2月13日夜里,重庆援鄂医疗队到达武汉。当天晚上,孙吉国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给医疗队运送物资行李,一直到次日凌晨两点多。早上8点,他又爬起来,帮助武汉市协和医院从几个大卡车卸下150箱苹果和100箱防护服。下午,他又开车送了1500多斤消毒水给社区和卫生服务中心。


④ 甘肃农民王东林和小舅子成龙,带了些干粮,卷了床棉被,戴着口罩,翻越秦岭,驱车1200多公里赶到武汉。刚开始,他们想参与雷神山医院的工程建设,但都是专业施工队,“挤”不进去。他们转身来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当起义务装卸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将各类社会捐赠的物资,比如矿泉水、面包、大米等食品搬到小推车上,然后依次送到医院各科室,一趟送完,又赶紧运送下一趟。


⑤ 辽宁葫芦岛绥中县的李东新和穆秋夫妇,在货运平台网站上看到很多运力告急的帖子,那个时候,只要肯接活儿,跑一趟武汉,单程运费都在2.8万起,李东新夫妇却想开着他们才买1个月的冷柜车,免费运输爱心人士捐赠给武汉的新鲜蔬菜。2月3日,李东新和穆秋从云南运送的第一车新鲜蔬菜抵达武汉。从装车到卸货,2000多公里的路程,夫妻俩换班赶路,只用了2天多时间。10天里,两人星夜兼程,三次往返云南武汉,行程超过一万两千公里,据估计可以解决几万人的吃菜需求。山路崎岖,又冒着大雨、大雾,不收运费,还倒贴油费,在老家隔离中的李东新夫妇却说:“不能用钱去衡量这个事儿,如果需要我们还去”。


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看到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远隔千里、跨越国境,善良的中国人总会竭尽所能伸出援手,哪怕一个口罩、一片药都可能为一个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抚慰了一个家庭的哀痛。


光明里的逆行,背后也会有阴影


累 与时间赛跑,就是与病毒赛跑。微信响起的频率以秒为单位,几十个微信群此起彼伏,家人做的饭热了变冷,冷了又热,丝毫意识不到自己需要睡觉,连上厕所都不想,手指因为长时间按手机而肿成了一个球;志愿者司机在志愿者群里“抢单”接任务,几十辆车像上瘾一样,为了等物资,从晚上7点等到凌晨2点,不分清晨午夜,不管是在吃饭还是在睡觉,一线有需要,拉起件衣服就快速出发……


 身体的疲劳是其次,被感染、遭遇意外的“紧箍咒”始终悬在志愿者头顶。一些志愿者很年轻,凭着一腔热血行动,还有更多志愿者面对病毒,也很害怕,刚开始接送医护人员出行时,紧张到腿都是抖的。2月3日,主要负责物资运输及接送医护人员的志愿者何辉,因感染新冠肺炎医治无效死亡。2月21日凌晨,苏州蓝天救援队队员许鹏在前往湖北运送救援物资途中遭遇车祸,不幸去世。紧张而慌乱的日子里,志愿者被感染的消息不止一例,在各个志愿者群里流转,为志愿者群体敲响了“警钟”。很多志愿者本身缺乏专业救援知识,加上防护物资始终紧张,一些志愿者也只能用一次性医用口罩作为防护,于是一部分志愿者站出来专门为志愿者筹措防护物资,但杯水车薪,只能缓解部分压力。


 一个临时的组织,彼此陌生,突然汇聚,虽然有共同的目的,摩擦和混乱却难以避免。许多志愿者团队刚开始都经历了“一锅粥”的忙乱和磨合期,微信群里几百人,你一言我一语特别乱。起初他们一股脑踊跃接单,直到设置专业分工的各种小组,有人登记分派任务,有人负责接捐款、找物资,有人负责专门对接媒体、提供线索、反映问题,一部分专做“搬运工”,一部分专做患者信息核实和登记,“有序”是慢慢建立起来的。


 趁乱来蹭物资、骗名分、甚至是骗物资的人也不少。2月17日,李小熊抓住一个混进物资对接群里的骗子。“他拿着假的工作证,假装自己是医院负责人,四处收捐赠者的物资。”有人把他举报了,李小熊把他踢出了群。一个志愿车队的队长说,他们被骗了23箱防护服。还有的人加进这些几乎没有什么审核门槛的群里,领了口罩和消毒水,却一单都没跑过。除了被“薅羊毛”糟心事,志愿者偶尔还会遭遇寒心时刻。受助者有时觉得志愿者帮忙是理所当然,对他们态度很差。大部分的志愿者都忍了,特殊时刻,为了更多有需要的人,他们选择坚持。还有个别志愿者被“举报”谋取私利。为600多户家庭义务送上急需药品的实习教师吴悠,被人举报非法售药和牟利,评论区被他帮助过的人纷纷站出来为他作证……


苔花如米小,自如自在开


如果说2008年是志愿者元年,各类民间志愿者组织挺身而出,发挥了重大作用。那么2020年武汉抗疫就该是多元化志愿意识蓬勃发展的标志性事件。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全市由政府组织在社区服务的志愿者已有6万余人,而政府组织之外,湖北疫情地区的民间志愿者更是不计其数,他们成了封城时期城市运作的“基础设施”和“生命摆渡者”。


面对别人的痛苦,志愿者勇敢站出来了,他们是创业者、个体户、白领、基层打工者……志愿工作带给他们什么?也许是荣誉加身,也有可能是一副病体,也许是简历镀金,也有可能是志愿致贫,然而更多的可能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什么也不图。这世上总有隐形英雄,持一心赤诚!


苔花如米小,自如自在开。一件一件事,如故事一般被文字搬上网络,也许有人看来,志愿者这种事出力不讨好,也许很多志愿者自己都意识不到,他们的奔波、汗水、言行、微笑都已绽放,虽可能微如萤火,却已聚成了星河。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