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3-04 14:24

疫情期间的直播教育为何屡遭吐槽?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IPP评论(ID:IPP-REVIEW)


上线仅半月的直播课堂,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吐槽不断,无论是从硬件设施的卡顿问题,还是软性教学质量及互动性问题,都让直播教学在这场大考面前表现得不尽如人意。


疫情期间,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号召,多所学校搭配线上平台开启“直播教学”,一线教师变主播,一根网线连接学校教学新模式。但上线仅半月的直播课堂,却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吐槽不断,无论是从硬件设施的卡顿问题,还是软性教学质量及互动性问题,都让直播教学在这场大考面前表现得不尽如人意。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校园课堂也将逐步回归常态,但这场动员了超过2亿网络服务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同频行为,依然给在线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反思。


硬件挑战:网络卡顿与拥堵让教学环节难保顺畅,提问互动效果欠佳。


当在线教学成为师生被动刚需时,如何更快更稳开展互动教学成为其核心诉求。从当前线上教学的用户数据来看,截至2月10日,全国300多个城市的60万教师通过钉钉直播为学生上课,覆盖超过全国5000万学生;当日腾讯课堂在线学习的师生人数达到73万人,用户整体增长近128倍[1]


面临突如其来的庞大用户量,平台直播流畅性、连麦效果、语音质量以及多人同时在线互动等功能都受到极大挑战,尽管部分平台加快产品迭代速度,优化产品使用效果,但卡顿、掉线、黑屏情况依然时有发生。


在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发起的“全省初中、普通高中学生线上教学情况调查”中,55万名学生中半数以上依托直播教学来完成课业任务,其中15.6%的被访者对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持一般及不满意态度[2]。此外,突出其来的疫情也让返乡教师未能做好准备,据悉相当比例教师只能借助手机4G网络为学生直播课程,手机界面窄小、摄像覆盖范围受限,直播教学效果更是大打折扣。对此,我们需要思考在5G时代的高带宽、低延时技术背景下,在线教育的直播互动功能未来需如何展现?


直播两难挑战:网络直播文化与教育教学要求的不适配性。


一面是教师的教学内容标准与网络直播标准的冲突,使部分教学知识陷入“涉黄”的尴尬局面。网络直播涉黄标准中敏感字眼的范围涵盖了语文、生物,甚至是物理学科的“摩擦力”,导致课程被禁,老师直播号被封。另一面是学生狂欢刷屏点赞,网络直播风气进入课堂,课堂整体秩序难以稳定维持。直接开放聊天空间,部分学生根据以往观看网络直播习惯会在课堂中引出与学习无关话题,吸引其他学生跟帖和嗨聊;禁言聊天室则又无法了解学生实际学习中的问题。


部分老师在网络中发帖称,“一节45分钟的课程老师就能获得学生几十万个赞,学生到底有没有听课?听课效果又如何?老师也没有把握”。当线下课程转移线上,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也是对以往面对面课堂管理模式的改变。虚拟空间中教师无法依据学生的课堂行为和学习状态来把握课堂节奏和管理课堂秩序,直播标准的严苛限制又让部分课程的话语需要在字里行间中找空间。多年来一路唱好的在线教育,所遭遇的尴尬瞬间,是直播教育屈居于网络文化标准之下,缺乏自身网络用语标准所导致的结果。


教学效果挑战:线下教育的直接照搬模式和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


当前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智能硬件化方面,尽管开发系列名师名课的线上资源,但多是镜头下的线下教学翻版,本身不具备双向互动性;而推广布局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在教师角色方面缺乏对教师在线教育的相关培训[3]。以往教师只是面对班级学生,而直播课使教师每一节课成为公开课,不仅向更多学生开放,也要接受镜头下家长的监督,这对直播教师的控场能力、教学能力以及趣味迁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教师本身也未接受直播教学的相关培训,直接上岗难免影响课堂效果。


部分一线教师诟病网络教学无法实现线下教学的监督和师生互动,教师无法把握学情,学生难以深入理解教师满堂灌的线上干货,连基本应试教学都难以把握,更何谈近年来所提倡的素质教学[4]。未来当在线教育基础设施全面铺开时,此次大考也提醒我们: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亟待加强,增设学生对直播教师的课程反馈体验也尤为必要。


对此,我们提出三个问题:其一,未来什么样的网络直播平台更适合线上教学?其二,直播教学的内容标准将如何设置?其三,如何采用更为适配的线上教学形式来提升教学效果?网络直播平台在高宽带和低延时的5G网络中,平台卡顿及黑屏问题或许不难解决,但关于网络直播教学的语言标准问题却需要更精细化改进,近年来打黄扫非的“清网”行动确实净化了网络空间,但却给这场在线教育集体行动带来尴尬,教师封号和禁言,要求我们对当下网络语言文化标准的无差别覆盖进行反思。


教育当然不是法外之地,但因其部分学科内容的特殊性,净网行动应有的放矢。未来在线教育若成为教育教学主要手段之一,其直播语言的限制应另有标准。


此外,线上教学形式如何保证教学效果,甚至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这场大考中透露出来的问题或许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路径,包括校园信息化建设注重对教师在线教学技能培养,以及开展线上双师或主教与助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保证课堂教学内容与秩序。


当然直播课程最为重要的还是教学内容的精细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不仅在线下课堂遭诟病,更不符合线上教学内容要求。线上教育更应凭借其灵活性和学习的便捷性,来重点关注学习过程,通过少而精的课堂内容和一对一的在线针对性辅导或许更能满足学生“停课不停学”的诉求。


参考文献:

[1] 中国软件网.钉钉“跨界”在线教育[EB/OL], 2020.02.18:http://www.soft6.com/news/202002/18/363070.html

[2]中国教育新闻网,首份疫情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调查报告[R], 2020.02.25: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2/t20200225_299613.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发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的通知[EB/OL], 2018.04.1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5/t20180502_334758.html

[4]朱家华,疫情背景下,“直播教学”该注意什么?[EB/OL],芥末堆,2020-02-12: https://www.jiemodui.com/N/113353.html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IPP评论(ID:IPP-REVIEW)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