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09-11 14:44

高管裸辞,老板不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攸克地产,作者:攸克,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高管辞职被阻,审计震慑众人,共患难成关键。

• 🔍 高管于樊明裸辞,老板审计震慑

• 🏠 房企裁员降本,高管均被迫共患难

• ⚖️ 检察护企行动,涉企犯罪大幅增加


亲手配合人力几乎裁光了自己分管条线的几乎所有总监之后,于樊明决定裸辞,作为这家房企的副总裁,他有将近一年半没有领到薪水了。


他在这家房企干了快30年,是名副其实的“老臣“、”重臣”,跟随老板起家,一路摸爬滚打,干过 “封疆大吏”,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是别人眼中“谁离职他都不会离职”和“老板最信任”的那个人之一。


在他接近知天命那年,公司爆雷了。他能看到公司的真实财务数据,眼见着现金流一个月比一个月少,销售回款和融资额都在下降。这种情况持续到第三个月时,一个周六的上午,总办临时通知助理总裁以上级高管当日晚上到公司总部开会,不得缺席。


于樊明知道,老板绷不住了。


因为高管天各一方,都要临时订机票飞来,等来等去,到晚上十点半才开会。会上老板讲了严峻的形势,表达了克服困难的决心,要求大家一起努力,与公司共进退。最后,老板宣布,从下月开始,与会所有人暂停发放工资,省下的钱,优先保障一线人员工资。


就在大家多少有些错愕之际,总办的工作人员进来了,逐一分发了一份材料,要他们现场签字。这是一份“决心书”,篇幅不长,大意是困难时期,愿与公司共进退,为表攻坚克难决心,自愿放弃领取工资,直到公司经营和财务状况明显改善。


只要签字,不发工资就是自愿的了。材料发下去之后,大家都没有动笔,也没人说话,空气就像凝固了一样。老板却稳如泰山,一言不发,等着高管们签字。这样的场面僵持了足有5分钟,老板开口说话了。


老板的大意如下:公司好的时候,你们都挣到钱了,要能同富贵,也要能共患难,能做到这个职位的,相信在座的都有此等觉悟。说完这话还是没人动笔,老板又补了一句,大意是,你们困难我也知道,你们怎么挣的钱我也知道。


据说听完最后这句话之后,与会高管默默地都在决心书上签了字。



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些高管果真没有领到工资,其中有几位还卖了一套房子,但即便这样,也没有人贸然去和老板提辞职。于樊明早已萌生退意,但他手上的工作都是棘手的活,他的想法是,帮公司干完这些就和老板提辞职,他不怕吃这第一口螃蟹。


为了降本增效,除了高管不领薪酬,中层的薪水也大幅削减,内部当然有怨言,戏称公司发的不是工资,而是生活费。这样的局面没维持太久,财务压力之下,公司又开始推行扁平化,要裁撤大量中层,一时间人心惶惶,鸡飞狗跳。


有些中层的心态是等着公司“裁我”,那样可以领到一笔不菲的补偿,公司不给,就去仲裁,大概率能够获胜。还有的号称掌握了公司的某些材料,一时之间,人力资源部门应接不暇。然后,这份工作就落到了深得老板信任的于樊明身上。


于樊明多年为人宽厚,不难为下属,又是老资格,很多中层都是他提拔上来的,他找“刺头”谈话,吃饭,甚至请他们喝酒,搭上个人人情,把赔偿降到了尽可能低,把那些要找茬的中层也都稳住了,该裁的都裁掉,公司也都保持基本平稳,没有闹出大事。


于樊明没有少搭个人的人情进去,看着不少共事过的中层被自己做工作裁掉,他身心俱疲,下了“不干了”的决心。在这项工作基本接近尾声的时候,他提出了辞职,当天晚上,老板给他打电话,说要找他好好聊聊。


这并不意外,毕竟自己是老人了。老板推心置腹劝他留下,坦言只靠自己一人,无论如何都渡不过难关,希望兄弟可以共富贵,也能共患难。于樊明不好当面驳老板的面子,答应回去再考虑考虑。


这只是一个避免尴尬的台阶。此后,他又两次向老板提了辞职,希望批准,老板依旧是挽留,不表同意。但是,最后一次沟通后不到一周,老板就同意了,但不是亲自告诉他的,给他带话的,是公司的审计负责人,他告诉于樊明,审计完成,没有问题,就可以办离职手续了。



于樊明想到了老板在那次会上的最后一句话,“钱是怎么挣的,我都知道”。于樊明苦笑,事后他曾略带抱怨地说,“老板真不知道”。因为在过去快30年里,不该挣的钱,他确实没挣。


审计很细致,包括每一笔他经手签订的合同,分管业务条线的结算支付。甚至有些供应商事后都告诉他,公司的审计找他们询问过合作过程中的种种情况。审计了快两个月,除了两笔账期将至就及时支付了的供应商款项之外,没找到任何其他问题。而对于这两笔款项,于樊明也说得清,不及时付款,工地就要停工了。


审计进行到第三个月,于樊明的辞职批准了,老板没再找他聊天,他也没再和老板说话,交接完工作就离开了公司。过了一段时间,在一次私人聚会席间,他又碰到了当时审计自己的那位负责人,酒过三巡之后,这位仁兄一脸歉意,对他表示敬意,惊诧于他干了快30年,居然没审出什么问题。于樊明摆摆手,说:大家都是打工人。


审计负责人又说了一句话,让他大为意外,大意是:老板也没觉得你会有多大问题,这么做是给别人看的,如此细致地审计之后才“放”于樊明离职,就是为了吓住其他高管,他们近年所为,老板心知肚明,他们都经不起对你这样的审计,故此都可以踏踏实实好好干活,一起和公司共患难。“金盆洗手退隐江湖,你得有这个资格。”


不久之后,于樊明听说公司的一位助理总裁进去了,事由是“职务侵占”,内部消息说,是公司报的案。



于樊明经历的这一切,并非是他个人的独特经历。对于一部分经理人来说,他们和老板现在的“共患难”其实都是被迫的。房地产红火了十几年,很多人从基层一步一步干到中层,及至位列高管,薪资奖金以外的好处,自己没少捞,年景好的时候,老板不计较,年景差了,如果不能共患难,老板就没有办法不计较了。


另一家房企,各大高管自有势力范围和人马,偶尔交叉,火拼一下,剩下的时间大都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自肥风气颇盛,市场好时,挣钱不难,老板睁一眼闭一眼,也懒得管,只要把公司的利益保证了,你们自己挣点,老板也不那么计较,甚至成为一种灰色的激励手段。


但是,公司都爆雷了,还有人继续自肥操作,要老板再“装糊涂”下去,恐怕就不现实了。


虽然公司爆雷,但运营仍在继续。出于平衡现金流,限制支出的考虑,对供应商的结算,都要根据重要性先后安排,先紧着那些对公司正常运行影响大的付款。但是,这件事执行下来,给谁先付款,也成了权力变现的资本。


在这家公司的某个业务条线,一个重要性排序并不靠前的供应商,一直被优先支付,而且每次支付的数额巨大,而这家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履约能力在公司内部也有很大争议,但即便这样,在公司现金流很紧张的情况下,这家供应商的款项每次都是第一个付,一付还就是全额。


没有比这更够意思的“甲方”了。


这一切的原委,直到后来才真相大白。得知情况,一个更关键的供应商愤怒了,本来想和这个甲方共渡难关,结果却发现不怎么样的供应商付款在自己前面,自己和甲方共患难,却有他人独享繁华,于是,一气之下,停了供应,不结账,就不供货了,这直接导致项目如期交付出现了困难。


事情闹大,集团派审计下来调查。其实,谁都清楚这家被优先付款的非重要供应商,是这个条线负责人引入的“关系户”。审计只是为了做实走个形式而已。



这位仁兄之前还提过辞职,老板没批,因为他管理的条线,业务复杂,短期难找到合适的接替人选。这次审计查实之后,老板“假装”很愤怒,私下放话要“办”了这位高管。


据说,对于他在其他方面“肥私”的作为,老板和公司也都掌握。借着这次事情,审计把他查了个“底掉”,亲属在外面开公司接本公司业务,收供应商回扣等等,全都做实了。除此之外,还把昔日包销的事情扯了出来,一桩桩,一件件,言之凿凿,证据清晰,难以抵赖。


这位高管慌了神,只能去老板那里“求饶”。老板不见,法务的人把一摞证据扔在桌子上,说这些如果转交到相关部门,判他个十几年没什么问题。法务负责人还告诉他,可以给他时间好好想想,该怎么办。


能摸爬滚打干到这个位置的都是人中龙凤。这位高管当即给了答复:其一,自己退钱,一次退不出这么多,可否分期退;其二,工资不要了;其三,如果公司能给机会,自己再也不提辞职,努力工作,与公司老板“共患难”。希望公司能够看在他跟随老板多年的份上,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过了三天,公司给了答复。首先,不当得利的收入,在三年之内分9期全部退完,以审计结果认定的数额为标准;其次,关系户供应商全部清退解约,公司不赔偿,具体解约工作由他去做;再次,更换他条线管理范围以内的财务人员,由集团派驻。


这不是谈判条件,而是必须接受。这位高管没得选,出来混的总要还,即便如此,公司还没有任何一次正式表态,此事不予追究。


老板很清楚,剑在头上悬着的时候,作用最大。



身在地产江湖,近两年我们时常听闻这样的传说:某位职务或高或低的经理人辞职了,直到突然辞职时,公司的同事们才知道,他们有的早已在这些年中默默办完了移民手续,有的自己没办完,家人也都办完了。


至于他们的去向,天各一方,有的自此销声匿迹,有的隔个一年半载发个朋友圈,如果没有备注微信名,都很难想起他们是谁。


他们的老板,或许认得出来他们是谁。


我们从不怀疑“正义与法律的虽远必诛”。海通证券的姜诚君7月跑的,8月就抓回来了。


房地产黄金年代,造就了各式各样的利益链条,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在可以轻松挣大钱的周期中,往往对这些事涉灰色的利益榨取与输送“难得糊涂”,“公司吃肉,有人喝汤”,对于一个民企老板而言,并非完全不可接受。但是,当境遇逆转,老板和公司的生存都存有疑问之时,得利之人若想即刻脱身,往往难逃清算。


20多年地产从业,我们见到过不少像于樊明这样的清廉之士,他们想归隐时,往往最终能得偿所愿。命运都是公平的。如果自己不愿意,谁也不能逼他们和老板、公司“共患难”。


2024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了一项名为“检察护企”的专项行动,这项行动会一直延续到年底。


8月初,最高检披露了专项行动的部分数据:1—6月,起诉民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受贿等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涉企犯罪5827人。


这个人数和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41.1%。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时候,管家就该掂量掂量自己了。


(文中于樊明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攸克地产,作者:攸克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文集: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