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编辑:鸟人,责编:寒冰,原文标题:《那些“工作很快乐”的人,到底偷偷做了什么?》,题图来源:AI生成
在一期《圆桌派》中,聊到“年轻人不想上班怎么破”这个话题,陈丹青说:“不想工作和不想上班是两个概念。我非常厌恶上班,但是我很热爱工作。”
他是一名画家,对他来说工作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事,每天起来以后就工作,一直工作到睡觉,其乐融融。
心理学认为,当人们从事某项工作是出于“内在动机”的感召,并伴随强烈的兴趣和价值观的契合,会体验到更为持久的快乐和满足感。
上周我们发起征集“你是如何找到你愿为之一生的志业的”,一起来看看吧。希望也能鼓舞你找到“一生所爱”。
@原子
数学。13岁家庭变故,它给予了我一份内心的平静,成为我唯一确定的城堡。大学去学了工科尝试了很多事情兜兜转转,基于自己的性格最后还是去念了基础数学的博士,想要抓住年少的属于我的纸飞机。或许对任何有严重童年创伤的孩子来说,那件唯一擅长的事情就是最初和最后的起点与归宿。
@Mark
迷上航空航天,从小时候第一次看到飞机从头顶飞过开始。
@二哈
搞研究。本科的时候参加过科研训练小组,当时就觉得很开心。等工作之后,发现,什么工作都没有当时的快乐,于是边工作边考研,终于可以重新接触研究了。
@小菠萝
我是一名高三生。我想去为之一生的是临终关怀:社工或义工,我只是想陪他们走过生命最后一公里。
我有一段时间总是在想死亡。后来听了一期播客,社工杨洁老师,她说了一个概念:四道人生:道谢,道爱,道歉,道别。我太喜欢了。
我觉得我想要好好地认识死亡了,死亡到底是什么东西?临终的人们会想什么?
我能不能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开?
我想去做这件事。所以我先好好活着。
@匿名
阅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讲授《红楼梦》。父母很爱读书,家中的书架上放着一排古今中外的名著。12岁的时候第一次翻开《红楼梦》,随便找了一回,写的是芳官吃饭,很精致琐细的一段,当时觉得有趣极了。后来看87版《红楼梦》宝黛初会的一段,不知不觉泪流满面,说不清的情愫由此产生。
当时我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但理科总是徘徊在中上,身边有人会带着戏谑问我:“《红楼梦》能当饭吃吗?”我不知道能不能当饭吃,只知道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与享受。
后来去了香港读大学,最初的专业偏理科,学了两年后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于是我果断转到了中文专业,当时这个专业整个学校只有我一个内地生,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可以“光明正大”地与《红楼梦》相伴了。
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哈佛访学,学成后又回母校教课,《红楼梦》依然是我的研究中心和授课重点,将它讲授给我的学弟学妹们。我真想回应一下过去那些开玩笑问我能否把《红楼梦》当饭吃的人。当然,这些只是世人眼里看到的,《红楼梦》于我,已经是精神上的养分,灵魂中的伴侣,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最为重要一部分。
@匿名
铁路。我是一名自闭症谱系铁路迷,大家可能会想到沉迷火车的小男孩——然而我是一个喜欢火车的成年女性。
其实我并不是天生就喜欢铁路,小时候我只把它当作一种便捷的通勤工具,直到中学期间,因为各方面压力和一些特殊状况,我的生活不太安稳,那时港铁吸引了我,因为它准时、四处都是。当我见到港铁站,我就会很安心,因为列车一定会来,我也一定不会迷路。我用一堂课的时间就背下了98个车站名称,我去参加铁路公司举行的活动,我买很多列车模型。
中学及之前因为我的特殊儿童身份,我一直无法融入同龄人之间,甚至无法正常返学;喜欢铁路之后,我竟顺利进入大学,也结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为了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因为我的梦想是做地铁站长),有电话恐惧的我去应征一份需要接听热线电话的兼职。
现在港铁对于我而言不单单是我热爱的事物,更是生活的救赎。它对我来说,只是走出家门的距离就可以见到,无处不在,令到我充满安全感。
@村木
监狱警察。一开始只是为了就业选择了警校,后来去监狱实习,见到了三教九流的人,大部分人认为那些都是人渣。后来当我听了很多也看了很多他们的故事,我觉得人渣只是一个刻板印象,每个人进入监狱前的人生轨迹都迥然不同,他们的人生片段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反映出人性的底色,映照出人类的弱点。
我更多的时候听他们描述他们自己的故事,或许他们也只是需要我听着,我也从不质疑他们的描述,我只是一个旁观他们人生进程的路人。就像在听全社会的沉淀讲故事,他们经历过很多黑暗的时间,而国家希望他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阿飒
当一名法学生(永久版)。2015年考上大学,父母填写的专业是财务管理,但其实自己内心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法学是学校第四志愿,后来被调剂到法学专业然后发现自己真的超级喜欢法学!!!喜欢案例,喜欢分析案情,实习在基层法院实习,第一次正式执业也在县法院。
随后报考了地区市的基层法院的聘用制书记员,后来考上省首府基层法院公务员,虽然都是基层法院而且加班加得越来越晚,任务越来越重,但是我干得非常开心,尤其今年接触了业务部门,很感恩能被录到法学专业,虽然现在法学专业非常非常热门,而且其实无论法院还是律所还是检察院公安,我都执业或者接触过,都非常忙碌辛苦,但是当年在图书馆默默发愿的景象一次次出现在脑海中:单方面宣布和法学结婚!
@海喃
应用数学+研究交通网络!可能从小在北京长大吧,从记事起就痴迷研究地铁公交路线,我家附近有个火车站,没事也喜欢在站台上看火车。
后面高三数学老师总是不断地肯定我,说我有天赋,然后头脑发热选了数学专业。结果!真的好爱。
直到大学毕业我都没把这两件事联系到一起,但是找工作的时候刚好投到一家公共交通运营公司,刚好遇到一位给我很大帮助的领导。和他工作的三年一直在探索我最想做的是什么,然后一拍脑袋想到了把数学和交通结合起来,然后发现真的有交通运筹学领域!
然后就来读研啦,论文快写完了,准备继续读博,一路走下去。就是,好像一切都是随机发生,但一切都合理而自然。
@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邪神
研究华夏道统文化(中华文明的思想核心),有机会的话能让它重新发出光彩。看的书多了,自然就感受到我族文化的底蕴深厚,里面的智慧可能八辈子都学不完。
@匿名
法语。已经忘记是出于什么想法或契机,在高三刚开学时选择自学法语。大概是想在学业低迷、社交失败且家庭疏远的高中生活里找到一点可以掌控的事情,抑或是因为成绩只有英语能看就自认为略有外语天赋……
我记得在宿舍午休和晚上睡觉前用手机看提前缓存好的视频学习资源,并在本子上用钢笔和彩墨记下单词和短课文,居然在高三上学期里看完了《你好!法语》第一册,原来我也可以坚持做完一件事。
下学期开学即高考倒计时,慌乱中丢下刚起步的法语,痛苦补习课业后匆匆上了考场。成绩出来后意外发现我的排名刚好摸到某院校的法语专业的最低排名,我就知道我一定得报法语。这样的巧合和机会,这辈子可能不会有第二次了!
尽管当下没有经济能力再深造学业,亦没有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法语还是为我长年灰暗的学业生涯增添了一抹极度鲜艳且明亮的色彩、让我重拾信心,它让迈入成年的我牢牢记住从零开始、坚持学习的感觉,抚平了许多接触新事物时的浮躁……
@匿名
用画笔和文字向大家传递自然的美好。从很小时候就喜欢自然里的花花草草,小虫小鸟。后来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大部分熟人的不理解,大学选择了园艺专业。再后来去国外读硕士,接触到了一些有趣的朋友和生活方式,越发觉得很多中国的孩子,从小都没有接触过自然,丧失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于是,我开始用手绘和科普结合的方式,传递一些理念和态度,希望能多多少少给有缘人带来一点点的改变和启发。我相信真心热爱自然的人,大概率不会成为一个坏人。
我从事的本职工作,虽然也与自然有关,但是上班嘛,受限于各种管理体制和人事安排,很难有机会真正表达自我,也会时常感到心累和拧巴。于是,业余生活中,写写画画,发布作品,能让我有更稳定内心支撑,这种精神动力与依托单位考评制度而产生的激励不同,这是我自身可控的,真正能带来安全感的支撑。所以,我相信,这将会是我愿意坚持一生的事业。
@Krissoo
写作。十岁时在草稿本上写下第一个故事,二十岁时完结第一个同人长篇。今年我25岁,长篇合集突破1000订阅,正在旁听写作学硕士的专业课。目前还没从这事上赚过一分钱,但是写作像一束温暖的光,带我走出抑郁,带我探索世界,带我结识那些温暖善良的朋友们。
我曾很多次因为写得不满意而痛苦揪头发,也很多次哭着把电脑一扣说我再也不会写了,但是一般不超过三天,在临睡前像八爪鱼一样抱着被子的时候,我脑子里就会跳出一个念头:我写到哪了?
痛苦是真的,真得不能再真,but好了伤疤忘了疼也是真的。
于是后来我总跟朋友说一句话:我觉得啊,真正热爱的东西,是没有办法放弃的……
@国
驾驶各种车辆。我从小就喜欢汽车,做梦都想当一个小司机。我是一个七零后,出身农村,由于家境贫寒,又不爱学习,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没有学历的这代人,大多数就会去学个一技之长来养家糊口。
18岁那年征兵入伍,在部队有幸成为了一名消防驾驶员。在部队学车很严格,理论加实践,差不多半年时间都在车上,拿证归队开了两年消防车就退伍,回家后自己开过的士,在公安局办做过3年司机,跑过运输,做过老板专职司机十三年,在地方政府做过6年的监管巡查,开过旅游大巴。快50岁了,也不想折腾了,现在在一家民办高校做专职司机4年了。
总结一下30多年人生驾驶经历:驾车去过很多地方,看了很多美景,历经了很多危险时刻,见证了许多别人的交通事故。虽然道路很艰险,但是我很享受这样的人生,因为我酷爱驾驶,对我来说驾车就是一种快乐!
@匿名
事业单位、体制内的岗位。大二下的暑假参与三下乡去到了广州从化非常偏远的吕田镇(近乎在广州鸡腿最上面了)。
为了了解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相关课题,我们每家每户上门做调查了解,理解了基层是如何真正服务百姓的,以及在基层干活才是最能看到世间百态的,从此坚定了我考进体制内的想法。
两年后的现在,也不负众望,在岸上为更多老百姓服务,希望我能一直坚定这份初心。
@Betty
教育。我的心愿是世界上所有的孩子、所有的人都有机会成长为他们自己,为此我愿意努力一生。
投身教育的决定性因素其实是我想拯救年少时的自己。我还记得儿时经历家庭变故时故作坚强的自己,还记得青春期身处压抑环境下夹缝求生的自己,虽然我已经从那些经历中幸存下来,可是我知道还有千千万万孩子们正在遭遇隐秘的痛苦。在他们身上,我能看见曾经自己的影子,而我不希望再有更多人痛苦。
于是,本科毕业后分别担任过国际学校的特教老师、留学机构的文书老师、新西兰幼教、独立职业的雅思写作老师,现在在一家教育公益机构当志愿者,驻扎在一所县域中学运营一个学生活动空间。
在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及青少年工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擅长聆听和共情,也相信陪伴即是力量。
当我在幼儿园抱起一个怯生生的孩子,我看见他破碎的家庭给他造成的心理阴影,我想尽自己所能去弥合伤口;
当雅思学生向我袒露学习方面的好胜与烦恼,我回顾曾经的自己、尝试理解他的心态为何失衡,从而提出我的解决方法;
当一位县中学生告诉我她确诊精神类疾病,我一时语塞,却也从她的身上体会到无限的顽强生命力。
在不同的教育场域里,我看见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属于他们的烦恼和幸福。在教育行业时间越长,我越发坚定这就是我想做的事,因为无论多么微小,改变都有意义。
@野风
还在寻找的路上。最早的时候,是期望与恐惧的裹挟,厚厚一叠,淹没了热爱与使命的名字,我竟都不知,它,存在。后来,疯狂但迷茫的追求,急切的想找到自己的passion(激情)与mission(使命),可是,它,在哪?再后来,我向内探,内求,慢下来,一层一层扒开那厚厚一叠的有些粘腻的土,脚踏实地的去尝试不同东西,不断为了那个模糊的passion改变着自己的行为模式,慢慢靠近,直到不再粘腻。
@匿名
心理咨询师。大学,偶然的机会报考了心理学专业,带着无知踏进了心理学的门槛。偶然间用所学知识帮助了一些人,得到了一些反馈,是被需要的成就感和一点点被点燃的热情。现在踏入心理学第十年了,依然感叹被这个专业深深的治愈,也将一些温暖传递给其他需要的人。心理咨询师让我成为自己的光,照亮了一些路,每次心理活动都是远距离的奔赴,和不同的人聊过往,见证不同人的爱恨交织的故事,聆听内心深处的柔软,很不一样。过万境见心境。每一场远距离的奔赴,都是打从心底里深深的热爱。
谢谢那些无条件的相信和不吝啬的赞美,若干年之后曾经看到书上描述的登天的感觉终于有一点点链接和感受。我爱我的职业,我也愿意用热爱抵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