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4-20 10:19
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迎来风口?大佬们说了这些实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Plus(ID:jianwennews),编辑:毛晓琼,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再次将互联网医疗置于聚光灯下。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个别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诊疗咨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与此同时,国家也接连出台新政,为互联网医疗疏通政策“堵点”开出绿灯。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医疗的红利能否延续?4月16日,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微医集团高级副总裁程怡做客健闻公开课,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蔡江南受邀担纲主持,共同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脑力激荡的深度对话。


以下是嘉宾分享要点。 


李天天:互联网医疗想发展,就要远离公立医疗体系


丁香园创始人、董事长李天天


1. 这一次把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对医疗行业来说是好事,但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没有任何利好。它会把公立医院的优势更加发挥到极致,而对于民营机构更加困难重重。我们从丁香园后台的数据中可以看到,医生离开公立医疗体系,进入民营医院的意愿在逐渐降低。互联网医疗的春天还遥不可及,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2. 根据政策,民营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必须要依托一个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才能和它分享医保份额。打个不尽恰当的比喻,这无异于“与虎谋皮”。首先医保总额是严格控制的,其次各家医院自己的份额还不够用,它怎么会去分给第三方?医院分享医保份额的驱动力是什么?我想不出。再加上各个公立医院都在自建互联网平台,它就更没有理由把有限的医保额度拿出来。


3. 医保的属地化管理,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如果想打通异地的医保支付,或者想让医保能够覆盖异地的门诊报销,非常遥远也很困难,这已经不是信心的问题了。我觉得互联网医疗要想获得蓬勃发展,应该远离医保,远离公立医疗服务体系。


4. 从禁止互联网首诊的角度来说,在这次疫情期间,不管做了几百万次的线上问诊,所有参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公司全都违规了。线下的医院已经关门了,用户去哪里做首诊呢?只能去线上做。由此看来,一个所有企业都会违规的政策,是不是一个合适的政策?我认为不是。这次疫情给我们一个启发:能不能在某一些特定的领域,特定的疾病,在确保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去做一些互联网首诊的探索?


5. 丁香园给自己的定位是聚焦健康领域,尽量不去碰和医院类似的工作。至于背后的原因,一是风险大,二是管制多,三是要和医保等政策角力成本甚高而收益甚低。我们更多是往C端的消费升级和用户的自费需求去发展。我们做院外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向导,我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五年、十年、二十年都没关系,丁香园是长期主义者,我们看好消费升级带来的长期价值。


王航:医疗是一个低频需求,永远不要追求流量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


1. 很多人在说疫情催生了很多流量红利,后面会不会迎来爆发。医疗本身就是一个低频的需求,医疗永远不要追流量。疫情期间,大家收获到的最大价值是什么?是整个社会层对如何使用网上问诊的大规模普及教育,这就够了。我们不希望疫情带来的流量会持续下去,这对社会来说是个灾难。


2. 我们这次有一个体会是,如果以后再出现类似的情况,义诊的门槛要提高一些,不能让医生资源浪费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上。我们发现,通过一些门户网站提交过来的咨询太简单了,医生们要费很大劲去问诊、和患者交流,我们要倡导建立行业规范、做标准的问诊流程,提高医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3. 建立互联网医院将是每一家公立医院的标配,但话说回来,公立医院真的对这件事感兴趣吗?不见得。我和一家公立医院讨论这件事的时候,他跟我说:王总,我们接到了一个“政治任务”,要建互联网医院。这个用词很值得品味。


4. 按照政策法规,互联网医院主要是做线上复诊,对于公立医院的收入来说,这个业务到底是增加收入还是减少收入?线下可以做检查,而线上做不了,所以医院的收入会大打折扣。从这个角度来说,想清楚这一点的院长们,对于线上复诊的兴趣肯定不会太大。所以,我觉得公立医院会做,但是大规模去做,热情应该不高。


5. 我最终还是看好民营的互联网医疗第三方平台。因为我们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要证明我们自己的质量更好、成本更低,能够帮助医保去省钱,能够降本增效。当我们做到了这一点之后,医保一定会给我们机会。所以我们的关注点不是全力去盯怎么对接医保,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到如何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打击骗保,如何让医保资金不被乱花掉。


程怡:疫情是催化剂,给“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带来的改变不会是昙花一现


微医集团高级副总裁程怡 


1. 如果有些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价值只是局限在线下医疗机构运转饱和的情况下存在,那红利一定会随着疫情结束而消失。但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疫情疏通了关键的政策堵点,打通了服务闭环,这让部分医疗健康服务具备了数字化迁移的可能性,所以我相信它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打开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


2. 我们内部在说:这60天走了过去6年都没有走完的路。首先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习惯的养成。疫情期间,我们平台上义诊的医生国内抗疫期间单人最高接诊量5000多单,单人单日接诊量最高达到200单,大大超过了医务工作者日常线下的工作量。大众对互联网医疗的接受度也在提高。这次在武汉有一个70多岁的大爷,是一个冠心病患者,他在我们客服的指导下,学会了用他的智能手机,从医保身份验证,到复诊开药、下单,最后拿到了急需药,他非常高兴地说:“互联网太了不起了,一定会把这个方式推荐给老伙伴们”。


3. 抗疫实践推动了政策快速突破。尤其是3月2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医保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在我们看来,这真的是一个行业里程碑事件,因为大量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用药,医保是主要的支付形式。互联网医院开通医保,就意味着它成为了一种公共服务的形态,这一定会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规模化、成熟化。


4. 相对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平台型互联网医院有独特的优势,比如跨区域跨学科调度资源的能力。微医的模式强调的是医疗健康服务全流程的闭环能力,我们从来都不认为线上诊疗和线下服务是对立或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结合、互相补充、高效协同。目前看来,至少在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方面,线上会比线下有更高的效率,这就具备了这部分服务从线下向线上完整迁移的条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八点健闻Plus(ID:jianwennews),编辑:毛晓琼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