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Epoch故事小馆(ID:epochstory2017),作者: 海德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3日上午9点,罗志祥前女友周扬青在微博敲下分手宣言,还没等到罗志祥本人回复,“南宁罗志祥”的直播间已经涌入大批网友,被“渣男”评论刷屏。
“南宁罗志祥”本命叫蒙俊源,因为某个角度和罗志祥相似获得大量关注。这次在直播间被4万人直接骂懵的“南宁罗志祥”被网友戏称为“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而他只是这个地下产业的冰山一角。短视频平台上的“明星脸”除了他,至少还有“慕容晕海”、“雍杰伦”和“孟华健”等数不胜数的一票人。
像明星,你就拿到了互联网的入场券
“我初中座位旁边的女生,说我长得很像周杰伦。”这是雍杰伦人生中第一次和周杰伦挂上钩,之后就开始有意无意地模仿他。
2016年,他模仿周杰伦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走红,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他开始接受采访、拍视频、上综艺……依靠长相“优势”,吸引了172万粉丝,拿到“流量”的入场券,迅速进入了互联网的大世界。
在他的短视频账号主页上,罗列了自己参与过的各种节目和活动,比如“中央 7 套《阳光大道》特邀嘉宾”“超级模仿秀冠军”“与著名影星赵文卓、陈国坤、梁小龙共同参演影视作品《功夫联盟》”等,履历丰富。
不仅仅是周杰伦这样的人气明星有众多模仿者,商业大佬也是模仿对象。
目前最火的大佬IP是马云,输入关键词,相关账号超过200个。其中“JV马总”凭借外形优势突出重围,收获将近550万粉丝。
在动态的视频中,打眼望去,和马云相像的五官,几乎一样的发型身高,刻意模仿的行为举止再加上自封的“老总”人设,足以以假乱真。
从2019年5月开始发布第一条视频,几十个视频中有不少超过百万播放量,直到现在他的评论里仍然夹杂着对他“真假马云”的质疑,竟然还有热心网友“剥丝抽茧”地推理来论证“马总”就是真的马云。
目前“JV马总”已经组建了自己的视频运营团队,有专人打理他的商务合作事宜,演着演着,自己也竟成了真的“老总”。
明明是打着擦边球的土味模仿视频,是谁在为他们买单?
李祥关注雍杰伦有半年时间了,每天坐地铁通勤的间隙,他都会刷一刷他的短视频。
“周董太低调了,网络上信息好少,他(雍杰伦)是杰伦的粉丝,模仿得还蛮有趣,而且感觉发福的周董和雍杰伦真的有点像了,挺好玩的。”
和李祥一样怀着猎奇心理观看模仿视频消遣娱乐、打发时间的人不在少数。
不得不承认,无论在哪个年代,模仿明星都是一条赚取眼球的捷径。上学时如果身边有神似明星的同学,一定是第一个被推上联欢会的表演嘉宾,也一定是校园里赢得最多回头率的校园红人。
互联网时代,短视频风潮的兴起更将这些“明星脸”推到台前。仅仅需要在镜头前展示一下自己的脸,模仿一下明星影视剧里的经典桥段,就会吸引大量网友观看。
而这其中,除了简单的娱乐需求甚至延伸出了某种“替代互动感”心理。
在“JV马总”的百万视频评论中,有网友留言:“马总花呗可不可以不还?”获得5万点赞。这种互动在流量明星模仿者的评论区更加常见,人称“山寨赵丽颖”的博主“爱吃的绵er”评论中常会有人留言:“想赵丽颖了就翻你。”“虽然你不是颖宝,但是看着你我的心情也好多了。”……
博主的一句回复都可以满足他们和“明星”之间的互动体验感,这种替代性的感受是低廉的,但对于粉丝却又是有治愈作用的。另一方面,这种心照不宣的“玩梗”已经成为了粉丝之间的固定娱乐。明星是假的,但玩梗的快乐是真实的。
地下娱乐圈高仿明星们的“挣钱之道”
高仿明星们已经在短视频领域积累下自己的粉丝,下一步,如何将吸引来的流量变现,才是这些“明星”的生存之道。
赚钱的核心就是卖货,只不过这些高仿明星们卖的方式五花八门。
直播带货和打赏算是比较基础的收入,山寨赵丽颖“爱吃的绵er”开播仅三天,直播打赏就已经累计至100多万,凭着一张“明星脸”直接跃身“头部主播”,“南宁罗志祥”在23日当天蹭“罗志祥事件”热度连开直播带货家乡鸭蛋,虽然被评论骂了一晚上的“渣男”,但也获得了十几万的粉丝和突破性的销售量,收益可观。
除此之外,高仿明星们直接开店带货的也有不少。“慕容晕海”外形酷似张瀚,在快手上拥有75万粉丝,今年4月起,开始开工厂卖鞋;“JV 马总”在抖音开设橱窗商店,入驻其商品橱窗的费用是 5000 元/月,还不算商品的销售佣金。
而对于有创作能力的高仿明星,他们的收入还可以体现在视频广告植入。以“JV 马总”为例,如果产品要做广告植入的话,推广费用是 2w,另外还需要付 15% 的佣金返点,接一条广告,就能抵得上很多人的月工资。
但高仿明星们的赚钱途径也有“灰色地带”。
2006年,江西诞生了第一个“中国山寨明星艺术团”。该艺术团自称拥有全国最顶级的山寨版男女明星300名,常年为电视台和明星演唱会输送演出人才。
“性价比高“是它引以为傲的核心卖点,从最初的单枪匹马,到如今抱团取暖,这条寄生于明星光环之下的线下演出链在三五线小城市疯狂掘金。
虽然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模仿是否侵权,但《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还是有基本规定。一般人喜欢一个明星及其作品,在生活中表演,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就不会构成侵权。但若是以盈利为目的,表演组织者获得收入,这就涉及到侵权问题。
他们打着模仿秀的擦边球,参加商演,给不知名的产品代言,拍摄广告,在大红色的舞台布景下演出,用劣质的大字报美工设计宣传。在很多在县城里的公司年会、地产开盘、开幕剪彩活动,都可以看到“孟华健”、”凳子棋“的身影。
蒙混过关最好,骗不了大家的话就当看个热闹。这应该是大多是主办方的想法吧。
脱离模仿,你是谁?
伴生在娱乐行业最低端的模仿秀流量与争议齐飞,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一方面,模仿秀有自己的稳定受众群体,短期内有不错的收入,另一方面,他们确实是一直活在别人的影子里。如果进行商业性模仿,还要冒着和明星本尊打官司的风险。
模仿秀本身在娱乐行业发展已久,2016年的一档综艺爆火,还引发了全民模仿热潮。
《百变大咖秀》是一档纯娱乐性质的综艺节目,节目版权引进自西班牙原创综艺《Your Face Sounds Familiar》,形式非常简单——艺人模仿艺人,节目的宗旨就是“认真搞笑”。
虽然在播出时引起极大争议,但不可否认它成功了。
《百变大咖秀》给观众带来过太多欢乐,“百变五侠”(大张伟、白凯南、贾玲、瞿颖、沈凌)在节目中扮演过毛阿敏、那英、王菲、宋祖英、腾格尔、凤凰传奇……只靠着服道化就能抓住精髓,完美复刻人物。
不仅节目本身成了“爆款”,节目结束之后大张伟、贾玲成为综艺节目的常客,王祖蓝也打开了自己的内地市场......几乎每个人都迎来了自己的事业高峰。
真正高级的模仿,都是在打造属于自己的职业之路。
聪明的模仿者会合理利用自己的外形优势。以“JV马总”为例,在做视频初期他是在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形象向马云靠拢,利用热门话题增加自己的关注度,也从不回复评论里“是不是马云本人”的发问,吊人胃口。
但是从今年3月起,他开始拍摄原创视频,以“恶搞”和“狼人杀”为主题进行系列创作。在这些持续更新的视频中,网友逐渐将注意力从“是否像马云”的问题上移开,转而开始真正关注剧情内容。
随着媒介渠道的不断丰富,不断的有高仿明星从各个平台冒出,他们依靠明星光环积累了自己的第一批粉丝,但是能火多久还是要看自身的能力,有些人火了一波就熄灭,而有些人还在试探更多机会,只有持续性地创意输出,才有机会在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竞争中生存下来。
毕竟,初期的流量只是入场券,但这个世界如此复杂和沉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Epoch故事小馆(ID:epochstory2017),作者: 海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