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4-10-04 15:13

母爱祛魅和男女平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小一和她的朋友们,作者:王小一, 题图来自:AI生成

文章摘要
母爱神话与性别平权的反思。

• 💤 夜间育儿的挑战揭示母亲的压力。

• 🤔 母爱神话被质疑,呼吁理解母亲多面性。

• 👨‍👩‍👧‍👦 探讨性别公平,倡导男女共同育儿。

生孩子的理由


半夜三点,我睡得正香,突然被长驱直入的脚步声和哭闹声猛的惊醒。我女儿半夜醒了非要找我,在静悄悄的午夜,她中气十足的哭嚎声具有特别的杀伤力。我只能麻溜地起身,连滚带爬的抱着小主子去哄睡。‍‍‍‍‍‍‍‍‍‍‍‍‍‍


养过孩子的父母,尤其是妈妈们,对这一幕实在太熟悉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嘛。孩子小的时候,有求必应,予求予与,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做父母的基本道德准则,谁做得更好,就更有道德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年头,谁还躲得过无孔不入的育儿焦虑呢。‍‍‍‍‍‍‍‍‍‍‍‍‍


这事我也做得驾轻就熟了,作为亲自带大两个孩子的母亲,这么说绝对有根有据。更何况,我儿子小时候和我女儿一岁半以前,我还是那个一门心思都扑在孩子身上,把所有的精力都用来研究怎么育儿,把做一个好妈妈作为人生目标的“伟大母亲”呢。


在无数个类似这样的夜晚,不管是因为孩子生病,情绪不稳定,或者只是睡觉习惯不好而给自己造成的睡眠剥夺带来的痛苦,默默地咽下去,pua自己说这就是养孩子必须承受的痛苦,为人父母必备的修养。为了爱孩子,这些苦都得吃。‍‍‍‍‍


凭什么呀?因为你自己选择生孩子,可不是孩子要你生的。可是没有任何人和信息来提示那些未婚未育或者已婚未育的懵懂无知的女人们,生养孩子意味着什么。所以这个如此重大的人生选择,绝大部分时候,不是informed decision。甚至,都不是一个有意识经过思考和选择的决定。‍‍‍‍‍‍‍


大部分人生孩子,要么就是随大流,人人都生,我也没法不生,尤其是女人,面临着家族,社会和种族的多重压力——不生就人生不完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爱哪个男人就是要给他生个猴子等等的屁话,数不胜数。


要么就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但凡步入婚姻,工作相对稳定,没啥好折腾的了。日常生活如此平庸,不养孩子也没啥可干。这个养成类游戏还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自恋,产生虚幻的控制感,觉得自己棒棒的呢。‍‍‍‍‍‍‍‍‍‍


当然也有热爱孩子这个理由。孩子多好玩啊,他们是另外一个物种,他们还没有被人类社会摧残,具有最强烈的好奇心和临在能力。观察和陪伴他们,本来就有很大的乐趣。


最后的最后,孩子是个顶级奢侈品,比拼房比拼车,都不如拼孩子显得自己有能耐,没孩子连入场券都没得,赶紧生没商量。‍‍‍‍‍‍‍‍‍‍‍‍‍‍‍‍‍‍‍‍‍‍‍‍‍‍‍


Regreting motherhood


我一向以母亲的身份为荣,因为我真心喜欢孩子这个物种。大部分时候,我和孩子们都相处融洽,不只是我自己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很招我喜欢,我也招孩子们喜欢。Daycare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愿意围着我跟我聊天。‍‍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我会为了当母亲而后悔——这怎么可以!这违背你的天性,违背你好妈妈的人设,违背社会良心!妈妈之间也几乎从来不谈论这个话题,我们会相互吐槽自己的孩子难养,但绝对不会说真后悔生了他!后悔成为母亲,是一件多么羞于启齿甚至于罪恶的事情。‍‍‍‍‍‍‍‍‍‍‍‍‍


那么请读一下这本书《regreting motherhood》。多么大逆不道的作者,才敢写这样的题目。母爱可是人类社会被架得最高,绑架得最彻底,永远永远都别想翻身的价值和意识形态。‍‍‍‍‍‍‍


母亲在千秋万代的口口相传中,无论哪一种艺术形式当中,都是自我牺牲和伟大崇高的典范。只爱吃鱼头的母亲,永远温柔敦厚的母亲,永远把孩子的利益放在自己前面的母亲……‍‍‍‍‍‍‍‍‍‍‍‍‍‍‍‍‍‍‍


那为什么我们自己的母亲并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所谓原生家庭的痛苦越来越甚嚣尘上?为什么在我们自己的童年里,我们体验到的却是母爱的极度匮乏?‍‍‍


答案很简单,因为那是编的。我不是说母爱是编造的,当然不,母亲爱孩子,那是发自内心的情感链接,亲手带大自己孩子的,不可能不爱不喜欢——父亲也一样,因为时间产生链接,时间就是血肉。我是说,那只是母亲情感的一个方面,但被人为大无限放大成为全部,并且被神话成了道德绑架,让人不得不怀疑这种宣传的动机。‍‍‍‍‍‍‍‍‍‍‍‍‍‍‍‍‍‍‍‍‍‍‍‍‍‍‍


“如果一个母亲说自己从未后悔当妈,要么她被好妈妈枷锁压制,不敢去想这个问题;要么她将生育看作一场成功的投资,她赚了。如果两者皆非,那么她只是不敢说而已。”


就像一个好婚姻绝对不可能没有两个人想要离婚的时候,一个正常的母亲,绝对会有“老子不想干了,谁爱养谁养”的念头闪过。而这不代表她不爱自己的孩子,虐待自己的孩子,或者她有任何不健康的心理状况。恰恰相反,这说明她没有压抑自己的感受,因为养孩子就有这么繁复这么艰难。‍‍‍‍‍


更重要的是,能允许自己意识到这一点的母亲,才能意识到,孩子并不是自己人生的最重要的事,也不是自己最爱的人,当然成为一个好妈妈就不会是人生目标。


拿当好妈妈作为人生目标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孩子背负不了两个人的人生。找不到自己人生意义的人,才会去拿另一个人当作自己的人生意义,这叫逃避,又叫绑架,一点也不伟大。


有自己独立人生的妈妈,不可能不感到自己的独立空间被入侵的冒犯感和恼怒。那些一个星期只需要陪孩子一天的爸爸们,不是你们天赋异禀好吧,是有人替你们负重前行。


妈妈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这样孩子长大了要离家的时候,那个分离才会自然发生——你赶紧走吧,你妈终于有大把清闲的时间给自己找乐子了。因为你妈没有被迫对你付出多过她心甘情愿的部分,自然不会对你有多过你心甘情愿的部分的要求和期待。有了这样的亲子关系,这世界会少多少妈宝男和普信男,以及婆媳关系问题呢。‍‍‍‍‍‍


母爱,大概是这样一种东西——孩子,妈妈当然爱你,但是妈妈也没有那么爱你,肯定不会比爱自己更多。比如说妈妈就不想被两岁多的你半夜三点山呼海啸的叫起来陪睡!‍‍‍‍‍‍


男女平权


我接受过高等教育,也多少读过一些书,做过一些人生思考,我自以为属于没有被父权社会传统洗脑过度的那批女性。直到生完第二个孩子,我才幡然悔悟,我为什么要生两个啊?就算第一个是好奇心占了上风,养孩子的苦我难道还没有吃够吗?!父权社会下的传统价值观洗脑,是如此的无孔不入,很少有人能够逃脱其影响。‍‍‍‍‍‍‍‍‍‍‍‍‍‍‍‍‍‍‍


从现在为年轻人所苦的催婚催生,到“能生养”作为对女性的一种能力评价,以及大胸大屁股作为生养能力指示器的性感审美,更别提职场对育龄女性的恶性歧视——因为社会默认生育就是一个女性自愿把自己的社会价值降为零的过程。噢,我还忘了,甚至还有“处女情结”这种超出正常人想象能力范畴的存在,而且是大把大把的存在……‍‍‍‍‍‍‍‍‍‍


人类社会,无论哪一个,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对第二性的压迫和不公正对待,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北欧那些国家,有更多的奶爸和全职爸爸,也许就指明了人类社会在性别公平这个维度上往前发展的方向。‍‍‍‍‍‍‍‍‍‍‍‍‍‍‍‍‍‍‍‍


我和男性朋友讨论性别不公平,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就是在各行各业,无论哪一行,顶尖的top选手,女性占比总是远远少于人口比例,包括科研行业。


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因为女人普遍更笨吗?‍‍‍


我朋友说,在科研行业中下层和底层女性占比还偏高呢,但是在要成为行业大佬的路上,她们就落伍了。


为什么呢?因为她们一旦生育,就会落下很远,再难追赶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生理构造的差异啊,男人又不能生孩子。‍‍‍


确实如此。可是生孩子只要一两天,产后恢复也就六周,是什么拖了女性的职业追求的后腿呢?是哺乳,日夜的养育照料,是为了孩子操不完的心,延伸到学前为止好几年的时间,甚至上学以后也是如此。


“六个月以前,母乳最利于婴儿健康。五个月之前,孩子需要和母亲形成稳定的共生融合关系(共生期),最有利于人格稳定。两岁左右,孩子还仍然非常需要母亲的稳定存在,因为这是人格问题容易出现的分离敏感期。(个体化分离期)” 各种实证研究,理论研究都在支持母亲育儿最优这个结论。‍‍‍‍‍‍‍‍‍‍‍‍‍‍‍‍


可是没有任何理论要求这个“母亲”,稳定的养育者,必须是生理上的母亲。爸爸同样也可以胜任,或者任何一个合格的成年人。‍‍‍‍‍


有一个现象挺耐人寻味,很多女高管或者女强人,她们往往会在产后最短的时间,比如一个月,就回到工作岗位上。那当然是因为她们有资源,有钱请人妥当的照顾孩子,但同时,也是因为社会和家庭认为,她们的工作有价值,所以她们有资格牺牲一些做母亲的责任,为社会和家庭创造更大的价值。‍‍‍‍‍‍‍‍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承认如此普遍的默认女性育儿,歌颂母爱,就是一种系统性别压迫了?就像那个笑话说的,女强人被问到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excuse me?答案就是不能。那男人为什么从来不被问这个问题呢?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平衡。也没人要求他们平衡。‍


到哪一天,职场上没有性别歧视,全职爸爸和妈妈一样常见,再也没有盲目的母爱神话,选择丁克的年轻人毫无道德压力,男女平权这件事就真的八九不离十了。否则现在00后年轻人开始的不婚不育的潮流,只会随着女性觉醒越演越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王小一和她的朋友们,作者:王小一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