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12-09-10 09:57
索尼造不出iPod是件正常的事,颠覆者90%以上不会是巨头本身
FT中文网发表的专栏文章问一个老问题:为何索尼造不出iPod?
这个问题在过去数年其实多次被人提起与感叹过。

索尼的创新是循序渐进与常规,苹果创新是非常规的
1979年问世后,Walkman给音乐产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可以说,Wallkman引领了20世纪音频播放器的革命。但是,2001年10月23日,苹果推出iPod后,索尼在音乐播放器方面的风头急剧下落。
索尼在音乐播放器方面,并非只躺在Walkman上睡大觉。
索尼和飞利浦于1991年开发的MD曾在日本风靡一时。尽管直径只有6.4厘米,一张MD光盘的容量与普通CD光盘相当。但iPod放弃了外在介质,直接用硬盘、后来用闪存芯片存储音乐,对索尼音乐播放器冲击更大的是,iTunes搭建起来,成为分发音乐最便利、全面的渠道——硬、软件得到较好融合。
同样,索尼也并非没有早意识到硬件与内容要走向融合。但是,它是通过收购内容公司的方式进行。如FT这篇专栏文章写道:
早在苹果梦想着进军音乐播放器行业之前,它就提出了设备与内容相融合的愿景。索尼选择的路线是收购。1987年,索尼收购了CBS唱片公司。两年后,索尼又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但与苹果的变革性(改用闪存存储、建iTunes软件)比起来,索尼朝向未来的变革与探索之路就显得太保守了,是常规思维。而苹果与iPod之崛起,在于它完全不遵循此前的音乐播放器模式。后来,在iPhone对手机业与诺基亚的冲击上,也是类似情况。

领先者为什么就不能“非常规”创新呢?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在《创新者窘境》里做如下解释:已经在行业中站稳脚跟的公司必然会抵制颠覆性创新,因为后者威胁其现有地位,蚕食其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
以内容商在渠道上的变革为例:在音乐公司、电影公司和图书出版商的高管们看来,他们所在公司已经对既有的、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了大量投资。但亚马逊们不这么想,他们没有既得利益、是局外人,因而不会反对变革。
这就是“局外人”的成功。
想想今天有多少行业与管理者,就正身陷在“局内人”的成见、更重要的是既得利益中,无法与过去了断呢?

把自己设想为新上任CEO
在那本有名的《偏执狂才能生存》中,英特尔前任CEO格鲁夫这么回忆他刚到英特尔,处理既有业务时的情形:
在公司徘徊于原有微存储器业务已经1年多而不能下决心转型的时候,格鲁夫问董事长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另选一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摩尔犹豫了一下答道:“放弃存储器的生意。”格鲁夫望着摩尔说:“我们为何不让自己走出这扇门,然后当自己是新上任的CEO,自己动手做这件事?”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