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作者:吴怼怼,题图来自:IC Photo
BJD娃娃,全称“ball joint doll”,又称球关节娃娃,指的是关节处由球形接头连接起来的、可活动的娃娃。
拥有BJD娃娃的玩家,往往自称“娃妈”或“娃娘”。
她们会为娃娃做衣服,更换眼球、头发、手脚,甚至会寻找专业的妆师为娃娃定做妆容。当然,耐心的娃妈也会为娃娃配置等比例的小床,精致的布艺沙发,甚至是一排小巧的衣架。
天气晴朗的时候,娃妈们会带着娃娃去户外拍摄“私养照”,或者和同好们在线下来一次娃聚。
无论是在聚会还是外出,更或者是买到了一件新的娃衣,娃妈们都会熟练运用微距摄影技术,记录下娃娃的每个姿态,最终在社交媒体上“骄傲”地Po出来。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娃妈们对待BJD娃娃,远比所有曾经迷恋芭比的小女孩要更认真。或者说,在娃妈们看来,这种拟人的树胶玩偶,在某些时刻,达到了她们理想中的完美。
在BJD江湖,模拟人生时刻上演。
“亚文化里更小众”
“养一个BJD娃娃真的值得吗?”知乎上有人提问。
29个回答里,只有一个匿名用户旗帜鲜明地表示不值得,其余28个回答,皆是围绕“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个中心思想而进行的不同表述。
最近几年,这种起源于欧洲,兴盛于日本的人偶娃娃,因为可塑性高,在年轻一代中颇受欢迎。
一只普通的68厘米高的3分BJD娃娃,不含妆面,价格可达2500元。如果包含妆面、官服、眼珠,售价则可以达到3800元。
这种价格的BJD娃娃在娃圈尚且只是入门款。韩国产的BJD娃娃相对平民,价格鲜少过万,而日本知名娃社Volks所生产的BJD娃娃,价格则一律3000起到几万不等。
但这只是购买一只BJD娃娃的价格,学生党咬咬牙也可以买下来一个大众款,真正难的是,如何养?
在一个1800人的BJD娃娃交易群里,每分钟都有人发送交易信息,她们有的出售娃衣,有的仅仅是卖一对眼珠。求购信息也很频繁,娃妈们会蹲守性价比高的娃衣、配饰,或者是绝版的娃娃。
有这样一个调侃流传在娃圈:别问我在干嘛,我不是在准备二转家里的BJD,就是准备买二转的BJD。
在娃圈,以物易物式的二手交易非常频繁。原因无他,养娃所费巨靡,如果你没有一双灵巧的双手,那么大概率要靠氪金才能养的好娃。
“就算是氪金,你也未必蹲守得到靠谱的妆师。”
一个因为蹲不到心水的妆师而萌生退圈想法的BJD玩家小鹿这样抱怨。
到今年7月,小鹿入娃坑就满一年了。她自述养了5个娃娃,最贵的是一个来自龙魂人形社的3分娃。
在她拍摄的“私养照”里,这只来自龙魂人形社的娃娃,有时穿着银灰条纹的西服,有时穿着灯芯绒的大衣。而每一条微博里,娃娃头发的颜色、长短也常常不同,有时是浅栗色的短发,有时是银灰色的长发。
如果你足够细心,还可以发现每组照片中连娃娃瞳孔的颜色都不尽相同。
湛蓝色、橘金色、茶褐色,娃娃眼睛的颜色其实搭配着发色而改变。
路人不知道的是,在BJD娃娃身上,从衣服、眼球、手指的造型,到嘴唇腮红都是可以改变的。
相比起娃衣和配件,在漫漫养娃路上,更让小鹿头疼的是娃娃的妆容。
BJD娃娃多为树脂材料,很容易吃色。阳光直晒、高温、重色衣物,或者是湿了水,都会加速树脂老化、泛黄。
如果妆画坏了,导致妆容吃色就更惨了。
BJD娃娃一般半年到一年就要换一次妆,如果化妆品长久不卸,就会渗入到树脂里,对娃娃造成永久损害。而一旦吃色严重或是发黄,就意味着这个娃娃“养死了”。
小鹿坦承,在娃圈,虽然妆师很多,但优秀的妆师可遇不可求。倒不是说普通妆师画的有多不好,只是娃妈们总想给自己的娃娃找到最合心意的妆师。
“手艺高超的妆师很难投中,抽选又容易坠机。”
不同于手办、盲盒等渐成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在BJD娃圈,妆师们往往是个人排单接活,连成型的工作室都很少见。
在小鹿看来,BJD娃圈的状态可能是“亚文化里更小众。”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这种玩家间流动性极高的小众才能令BJD娃娃自成圈层。
灵魂党娃妈们
虽然在普通人看来,BJD娃娃与芭比娃娃或者是人形手办似乎也没什么不同,但灵魂党娃妈们不这样觉得。
在娃圈,制作BJD娃娃的手工艺人被叫做人形师,而他们制作的玩偶,在购买者看来,不仅仅是孩子的玩具,更是“灵魂的载体”。
因此,在娃圈,娃妈们很少说“购买”,往往冠之以“接”。平日里把玩娃娃,是“养”。退圈的时候,出二手,随之赠送的配饰、配件被叫做“嫁妆”。如果订购了娃娃,但娃娃又还在工期制作中,娃妈则会自称是在“孕期”。
一个合格的娃妈出门的时候,会带上面罩、棉垫以及外出包。面罩用来保护娃娃的妆面、睫毛,棉垫一般是浅色的棉包,用来配合外出包,起缓冲作用。
除此以外,还有诸多日常的保养贴士。比如,假发不能用70度以上的热水清洗,要阴干;触碰娃娃时要双手洁净,不能碰到妆面,还要适当使用消光剂来预防吃色和关节磨损。
楠楠是一个拥有8只BJD娃娃的工作党,在她看来,投入地养BJD娃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从购买到把玩处处都是坑。”
入坑之初,楠楠曾不小心买到一只D娃。所谓D娃,指的是盗版娃,非娃社官方出品。与D娃相对的是Z娃,指的是娃社官方设计研发的娃娃。
因为是雕塑专业出身,楠楠在养娃上并不依赖妆师,她购买了一整套工具,刷子、丙烯颜料、稀释液、消光剂、喷笔、光油等,开始亲自改妆练手。
纵然有绘画的底子在,楠楠还是不敢直接在BJD娃娃上改妆。她在淘宝上买回几个练妆头,对着视频一点一点练手,练的很熟悉了之后,才敢给新买的娃娃改妆,但令她没想到的是,第一次晒出“私养照”就惨遭滑铁卢。
那只盗版D娃花了她将近三分之一的工资,她给娃娃做衣服,对着视频学习妆面,却在晒出了私养照后,被人指出这是一只盗版娃娃,并因此而遭到围攻。
在BJD娃圈,山正之争的严苛程度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几乎每一个BJD娃娃交流群都会在群公告上打出“不接受D娘或DZ混养”。
这一部分是小众圈子里的惯性使然,而另一部分则与BJD娃圈独特的生态有关。
BJD娃娃的价格是公认的高昂,同时又极其依赖妆师,玩家间实物交流、求购是常态,在这种环境下,娃娘们入坑在山正上翻车再轻易不过了。
混圈一段时间后,楠楠渐渐明白BJD娃圈的种种知识,分得清什么是普肌,什么是日烧,也学会分辨该去哪里找老字号的娃社代理商。
而那个让她翻车的D娃,则永久地黑箱了。
极度逼真的另一面
“你是在养小鬼吗?”
不论是入坑不久的萌新,还是资历深厚的娃娘,听到这句话几乎都要翻个白眼。
但现实是,无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在真实世界中,都有不少娃娘遭受过这样的诘问。
在知乎上,有一个BJD玩家曾一本正经地提问:我如何跟别人解释BJD不是养小鬼?
回答里也有用户一本正经地给出了解决方案:“如果是不太亲近的同学什么的尽量不让他们看到、接触到你的娃娃就好了,我个人觉得没必要解释什么,有些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可能对于真的信的人来讲会越看越觉得恐怖。”
这则回答从字面上来看十分通情合理,但一细思反而极恐了。
得益于恐怖电影中由来已久的洋娃娃恐吓,很多人在面对人形娃娃时,会天然地不自在,这种不自在叫做“人偶恐惧症”,又称恐怖谷效应。
BJD娃娃造型极度拟人,肤色、瞳孔都异常精致,而玩家们又比较喜欢用拟人化的社会关系来称呼娃娃。
而有些特体的BJD娃娃,审美风格较为有视觉冲击力,一眼望去,情绪张力极大。
种种原因组合,使得整个BJD圈子,在不明真相的路人看来,颇有几分神神叨叨的气质。
近年来,社交网络越加发达,入坑娃圈的玩家也越来越多。但不可否认的是,小众圈层的话语体系并不会轻易地被普罗大众接受并理解。
反之,玩家投入的感情越逼真,在路人看来这就越畸形。
难以批量复制的新商业体
商业化,是每一种小众文化不得不直面的现实拷问。BJD娃娃也不例外。
因为制作工艺的特殊性,BJD娃娃的生产鲜少采用流水线模式,大多依靠人形师的精心雕琢。对于爱好者们来说,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模式,往往意味着想要得到一只心仪的娃娃,必须得有极快的手速,以及堪称欧皇的运气。
老牌如V社,因为历久弥长不愁销量,始终保持着佛系的售卖方式,要么在指定的时间里购买,要么则抽签购买。
而国牌的BJD娃社,成立时间最长的也不过十五年,在产业链上的打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消费者再喜欢一款BJD娃娃,也不一定等得了近半年的工期。
不过,近两年,国产BJD颇受资本眷顾。由人形师黄山创立的御座文化在2018年曾拿下三千万投资,与动画IP《魔道祖师》联名推出BJD娃娃销量很是破圈。
除了来自产业层面的压力,BJD的商业化还有一个很难跨越的硬性门槛:玩家素质。
娃圈里有一个公认的事实,养的娃越多,娃娘跑路的概率就越大。而且,如果这个娃娘不能进阶为妆师,那这个可能则更大了。
进阶为妆师,或是学会做娃衣,是保证一个普通玩家能够长久留在娃圈的硬通货。
对于娃娘们来说,下单配件和配饰,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拼手速和拼人品,眼睛盯着屏幕,肾上腺素为漂亮的娃衣飙升,冲动型消费也就随之而来。
圈内历久弥深的玩家不是富婆,就是妆师,单线作战的手残党们新鲜感一过便是永久退坑。
虽然核心玩家的粘性很高,但BJD娃娃比起潮玩、盲盒等可量产的亚文化商品来说,始终距离出圈还差那么点意思。
作者:吴怼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