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5-26 17:00

为什么浪漫在当代不酷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NOWNESS现在(ID:NOWNESS_OFFICIAL),作者:易生舟,头图来自:《爱乐之城》剧照



THIS MAN FLEW TO JAPAN TO SING ABBA IN A BIG COLD RIVER 

这个男人飞去日本只是为了站在冰河里唱一首ABBA的歌 :)

视频来自youtube博主【Austin Weber】


当我们在谈论“浪漫”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浪漫”这一词似乎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琢磨的一个概念了,它比爱情更缥缈不定,当我们在说“这件事很浪漫”的时候,它可能早已脱离了浪漫的本质。


credits:ins@lacabezaenlasnubes


对当代人而言浪漫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最早提出“浪漫”的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玩坏的。


随手翻翻网上的帖子和各种微博微信账号,浪漫一定是他们不厌其烦总在贩卖的心灵鸡汤。浪漫似乎是比成功学更容易习得的一门招数,只要打开搜索引擎,很快就能找到“100句浪漫情话大全”“教你如何浪漫101招”“学习如何浪漫,是一个男人终身的事业”……


credits:Valentin Pavageu,ins@valentinpavageau


什么都可以玩浪漫,不分人任何时间场合;什么都可以被认作浪漫,约会恋爱婚姻,还有各种言语行为艺术和生活,乃至是某个瞬间。浪漫有个特别任性又现代的解释:只要你认为是浪漫的,那就是浪漫,没有为什么。


浪漫是最飘忽不定的感觉,而且总是被跟爱情挂上钩:上一秒你觉得对象送给自己的定制心形石头很浪漫,编一个情话程序很浪漫,下一秒你可能又觉得这太幼稚,还比不上下厨做菜的日常细节,最不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蜜月旅行都比这个浪漫。


credits:Irie Wata,ins@irie.wata


有时候浪漫这词被人们说到耳朵起茧了,会越觉得这事儿早就不浪漫。“浪漫”就像当下流行的网红野餐篮,见人说啥好就往里头装啥,一不小心满了就扔掉过气的、留下新鲜的。


谁都可以拿着这一野餐篮拍个照发上社交网站,附上一段优美又浪漫的文字,确定这段文字是浪漫的?反正你感觉它是就是了。


作为一种世界观的浪漫


“浪漫”一般被认为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这个词是舶来品,也就是所谓的 romantic,在它刚传入国内,还曾被翻译成“罗曼蒂克”。


credits:ins@linearcollages


最早诞生于抗议与痛苦、社会或民族危机,以及个人的心理创伤等等复杂背景之下的浪漫主义,实际上是对崇尚理性的启蒙运动的一次反思,来自那些认为“科学、理性、公式无法解释一切”的人。你可以说他们保守,比起向外探索更强调向内思索,也可以说他们激进,最爱颠覆冰冷功利的秩序和传统。


英国当代历史学家蒂莫西·C·W·布莱宁(Timothy C.W.Blanning),将这种思潮直接称为“浪漫主义革命”,他认为,这场革命虽然没有战火,却为我们带来了诗歌、画作、建筑和音乐,我们今时今日的那些可以被称为“浪漫”的、不那么理智的情结——自恋、崇拜、幻想、陶醉、狂热、感性、迷恋……其实都与它有关,甚至可以说,浪漫缔造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credits:Paris, 1955 by Henri Cartier-Bresson


无独有偶,英国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浪漫主义的根源》一书中,对浪漫主义是这么总结的:“两种因素——其一是自由无羁的意志及其否认世上存在事物的本性;其二是破除事物具有稳固结构这一观念的尝试。”


credits:ins@linearcollages


换句话说,浪漫其实是一种世界观。浪漫派是最强调人类行为之不可预测性的人,在他们看来,世界在于回归你的选择和创造, 一个狂野的波西米亚式艺术家,和一个看到星空会感到喜悦的普通人,看上去画风完全不同,但都可以说是浪漫的。因为两者都是当下秩序的反叛者,他们都是浪漫派崇尚的高贵野蛮人。试图打破事物的固定本质。互不兼容、各有千秋的多元理想是浪漫主义者的本质。


credits:ins@linearcollages


说白了,浪漫主义的本质和意义就在于对纯粹理性的不满,对理想的精神领地的追求,它更像是我们在这个崇拜高效、反对混乱、令人喘不过气的世界里,对精神自由的一点保留。


浪漫主义者获得解放自身的途径之一,就是保持一种游戏玩家的心态,给自己创造一方精神自由的领地。但残忍的是,世界不可言尽,永不停歇,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当中,于是他们便常常徘徊在神秘和恐怖、乐观和悲观等等若干个极端之间。这也正是为什么浪漫主义运动包含着极强的毁灭性和不确定性,一旦他们愿意以死捍卫,就成了殉道的英雄主义。


credits:ins@linearcollages


当代语境下的“浪漫爱情”则发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当时正值西方工业革命。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在这一时期,历来被强调的对上帝和圣母带有宗教体验的“神圣之爱”起到了关键的仪式作用。在宗教大规模世俗化下,宗教话语也转换到了私人情感,而浪漫之爱就被建构而成“来自日常又超越日常”的乌托邦。


被世间几代人奉为浪漫爱情佳话,经久不衰的故事,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廊桥遗梦》《罗马假日》《简爱》《泰坦尼克号》等等,都是一种不仅停留在两性之间至真至诚的情感,更有一种爱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觉,让人感慨这种爱情不落俗,却追而不可得。


泰坦尼克号(1997)


理解了深层的浪漫情结之后,我们也就不难看懂今人所说的那种浪漫:为什么当代人的浪漫总爱跟爱情挂钩?因为爱情就是浪漫主义者追求而不得的化身,狂热程度堪比宗教。某种程度上说,浪漫主义就是一场瘾,一种无法被治愈的疾病。


浪漫与伪浪漫


理解完“浪漫”的起源,也许你还是一头雾水:究竟现在的浪漫,哪些才是真正的浪漫?其实浪漫就是一个没法被定义的词语,浪漫这个词随着现代白话文的发展,从一个外来词到如今的含义,前后也不过100多年。


credits:ins@linearcollages


今天的浪漫,其实也遇到了跟当代爱情类似的尴尬:它们似乎都变成了可以被推上机床上进行标准化生产的东西。这多少也是资本全球化的威力,消费时代的人们热衷于将浪漫商品化,或者说把商品浪漫化。我们在报纸杂志、电视剧、电影和音乐里看到各种浪漫爱情的模式,然后纷纷效仿,形成习俗或者风潮。


credits:ins@linearcollages


很多浪漫只是消费社会里商家炮制而成的产物,为了浪漫而浪漫的自我麻醉和狂欢。不管是送花还是送钻石,这种行为本身的意义并没有那么源远流长,“赠人玫瑰”“钻石恒久远”听上去确实让人遐想,但其实也不过是给商家给花朵和石头赋予的意义,


消费时代的爱情,似乎贯注一些富有仪式感的形式才算浪漫,约会少不了送玫瑰烛光晚餐游车河看电影听音乐,当进入到婚姻,就有戒指婚纱照蜜月旅行……这一切无非是对日常秩序的厌弃,我们渴望浪漫的爱情给我们无聊的日常生活一剂强心针,将我们从时间、空间、情感的困境当中解救出来。


credits:ins@linearcollages


仪式催生浪漫,仪式也杀死了浪漫:当人们将这样的浪漫模式奉为理所当然,你会发现我们早已被其中暗藏的隐形循环套住了。我们害怕无聊会杀死爱情,殊不知我们也早被一道道单调无聊的浪漫“工序”给裹挟了。


在这样的催化下,隐含的等级制度和鄙视链被建立起来,浪漫一旦变成有迹可循的公式(浪漫主义明明是反对公式化的),自然也就成了“假浪漫”,一种披着浪漫外衣的势利、刻奇和做作:巴黎比伦敦纽约更浪漫;吃烛光晚餐比吃苍蝇馆子浪漫;坐豪车比坐地铁浪漫;午夜酒吧比下午茶浪漫;情人节送巧克力鲜花,不及送一生只能定制一个的纪念品浪漫;到三亚海边度蜜月,不如到希腊圣托里尼来得浪漫;一见钟情比相亲介绍浪漫;在海边表白,比不上将你的名字和作品被NASA送上行星和宇宙星空浪漫……



credits:ins@linearcollages


但好笑的是,偏偏真正的浪漫非常个人化,无迹可寻。也许对你来说,收到一封手写情书比收到一份毫无惊喜的巧克力更浪漫,“一见钟情”和“一起慢慢变老”的浪漫,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不同Timing的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


不谈爱情,现代人的浪漫似乎更容易显现在诗人、艺术家这些创作人身上,比如国人最熟悉的三毛和海子。他们的浪漫色彩和自身的悲剧命运是交融的,两人都有对原乡异域带着一种近乎神话的崇拜和向往,以及对当下现代工具化城市文明的冲突矛盾,甚至都是最后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也许是因为诗人和艺术家们正是标准的浪漫主义者,他们更能感知自身向往的精神乌托邦与当下所谓的文明的冲突,以及选择创作的方式为自己打造一个自由想象的王国。


credits:ins@linearcollages


过渡到当下,这样的浪漫似乎越来越罕见了,确实有一些人还像行为艺术家一样,奋力践行自己理解的浪漫,但往往都被淹没了信息的海洋里,仅供世人偶尔刷到的时候会心(或鄙视)一笑——或许这就是浪漫身处当代的尴尬:套路化的浪漫不值一提,发自真心的浪漫又像叛逆一样伴随着风险。这已不是一个适合浪漫的时代,浪漫需要时代的呼应。


credits:ins@linearcollages


真正的浪漫是最难习得的天赋,是妙手偶得的奢侈品,还需要强大独立的精神世界支撑,但又忌强求忌算计。也许,只有当我们放下所谓的势利心态和模式,放下惯有的套路去感知生活,才有机会一窥浪漫那遥远却又无处不在的真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NOWNESS现在(ID:NOWNESS_OFFICIAL),作者:易生舟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