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出品 | 虎嗅大商业组
作者 | Cuba Libre
题图 | IC photo
中概股正在排着队回香港。
根据腾讯新闻潜望昨日(5月25日)的报道,京东将于本周四(5月28日)由上市委员会审查其上市材料,最快将于5月31日在港交所挂出招股书,并于6月4日左右开始招股。而多位接近京东上市团队的知情人士透露,京东通过聆讯不会有难度。此次京东承销团里除了瑞银和美林等牵头行外,还包括中银国际、交银国际以及招银国际等中资行。
京东之外,回港名单还在不断更新。公开报道称网易将于6月11日在香港挂牌;腾讯也发布公告,已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申请该计划由2020年5月25日起计12个月期间内上市,有关发行最高限额为200亿美元的全球中期票据计划。
在眼下的大环境中,京东并不是一个特殊样本,在“回家”的路上,香港也是避不开的存在,对这些已经身经百战的中概股来说,港股的门槛并不高。但是,或许最终回到A股,以及如何面对之后的战争才是要事。
京东为什么需要二次上市?
说到二次上市的原因,普遍都是“缺钱”,就连阿里在上市之初也不乏有此类的说法。但显然,阿里真正二次上市的原因还是资本和业务的全球化。此次京东二次上市,也有评论称其有着融资的需求,毕竟京东正在拿自己自营和自建物流的“重资产”,来继续迎战充斥着各类“补贴”的电商下半场。
一周前,京东发布了自己2020年Q1的财报:该季度,京东集团净收入为14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7%,虽然增速是近几年新低,但是该季度日用百货商品品类的净收入为525亿元人民币(约74亿美元),同比增长达38.2%,高于了京东整体增速。
京东因着自营和自建物流的能力将疫情的影响降至了最小,但这却是用现金流换来的——在该季度,京东的现金流转负,原因正是因为疫情期间对商家的扶持。京东方面表示是为了尽快帮助中小商家缓解运营资金的压力,京东主动加快了对供应商的结款周期,还向供应商提前预付了大量的货款,比如一季度公司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降至51.7天,同比减少5.7天,为三年来最低值。
即使其目前的现金流状况不是火烧眉毛,京东也需要为此后的发展再续一批粮草。
“618”就是第一个硬仗。昨天(5月25日),几家电商平台已经几乎一同宣布了疫情后第一个购物节的战略计划。火药味十分浓了——京东已经打出了“超级百亿补贴”;阿里则是直指“618”的所谓“主场”地位;苏宁点名京东,宣布启动“J-10%”省钱计划,直接“茬价”头部单品,部分品类比京东“至少低10%”,称要“击穿所谓的超级百亿补贴”。
可以说,在流量越累越贵、下沉市场纷争开始严酷的当下,电商行业还是逃不过砸钱补贴以换取更大市场份额和用户粘性的下半场。
其中,京东更加需要借此在接下来的竞争中,保证绝对的现金流以及扩展边界的资本。
自营的业务为京东在特殊时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不过放眼长期,其最大的利润来源还是第三方平台业务。虎嗅Pro写过,自2017 Q3起,京东的服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在2019 Q4达到了12.3%。但是从通常情况看,京东平台业务的扩张依然比较缓慢。从GMV占比来看,京东平台GMV占比从2014年的38.78%提升至2019 Q2的44.5%,4年半的时间仅提升5.72个百分点。
不管是直接提高盈利能力,还是要进一步拓展公司业务的边界,京东都需要继续加大第三方物流以及第三方商家的收入占比。
从多个方面来说,京东都需要为扩展边界和加大盈利能力的方向努力。资本的多元化就是其中之一。
回归潮的爆发
至于为什么要回归港股?这早在阿里回香港上市的时候已经有了答案。
如今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对中概股来说都存在太多不确定性,不管是出于严峻的外部环境,还是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变化,都在提醒中概股们,是时候找到自己在资本市场的第二条腿了。而随着众多巨头企业回归,港股的春天已经来了。
2013年,阿里首次上市时的首选就是香港,不过,因为阿里“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和港交所与失之交臂,阿里转身赴纽。就在2017年,香港财政司前司长梁锦松还表示,没有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重大的错误”。
2018年,港交所终于修改了其上市规则:允许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在港实现第二上市,可保留现行VIE结构即不同投票权架构,要求是市值大于400亿港币或市值大于100亿港币且最近1个财年盈利不少于10亿港币。
而就在去年11月份,香港盼得阿里归之后,中概股回港潮也就开始了。不能不提的是,后续由瑞幸引起的一系列暴雷现象,则又成为中概股回归、独角兽加快IPO的一剂加速剂。
显然,中国公司进入美国交易所的路已经开始变窄。
就在本月21日,美国参议院最新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还规定,连续三年未能遵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要求的公司,将被禁止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纳斯达克也开始设定IPO规模的最低值,比如中国在内的某些国家公司在IPO中筹集至少2500万美元资(或筹集相当于其上市后市值四分之一的资金)......
不过,还是有一些已经早就准备登陆美股的独角兽并不打算后退。
京东为大股东的达达集团就在美国提交了招股书;已经被传正在考虑IPO的京东物流虽然也还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但上市地点已经基本可以圈定香港或者美国,而如果京东物流和达达一样不准备刹车的话,眼下的环境或会为其敲响美股大门带来额外的压力。
回归潮之下,香港成了热门目标,但其实,不管是刚从美股“回归”的阿里、京东等公司,还是即将登陆美股的达达集团、进击港股的农夫山泉等等,立足于主要市场的主板A股显然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阿里曾考虑过A股。路透社也曾写过,阿里巴巴最早年中曾考虑通过发行CDR回归A股,证监会也曾用一则《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来为阿里铺路,不过首试没有成功,后续赴美上市企业也都止步于CDR前。再加上,A股对三年连续盈利有着高的要求,对刚开始稳定盈利的京东来说,还有一段考验期。
而如今,电商巨头们接下来的硬仗,距离看客和资本玩家的距离更近了些,毕竟京东已经站在家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