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墨腾创投,作者:许诺,题图来自:AI生成
很多申请新加坡EP(就业准证)的朋友总说,EP的审批过程就像黑盒子一样不透明,虽然有所谓的打分表可以自查,但不知道内部的筛选标准和流程是什么。更别说被称为玄学的新加坡永居申请,政府决策的逻辑似乎难以摸透。
或许我们可以从新加坡政府最新公布的人口数据中找到一点思路。
九月底,新加坡总理公署国家人口及人才署发布了最新的年度人口报告,新加坡总人口上升至604万人,第一次突破六百万大关。
图源:CNA
其中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共计418万,其余非居民总计186万,包括工作签证持有人(Employment Pass、S-Pass、Work Permit等),长期探访准证持有人、国际学生,以及外籍劳工。
根据历年数据,墨腾绘制了2014年至今十年来新加坡人口变化图,整体的人口数量还是平稳上升。唯一明显的波动是2020~2021年期间,受疫情影响,当时新加坡连续两年人口大幅下跌,三年前墨腾也写过一篇文章聊新加坡对人口下跌、外籍劳工流失的忧虑。
好在疫情后的这两年新加坡社会恢复运转,再加上政府大幅提高了外籍劳动力的引进数量,新加坡人口回升,并超过疫情前水平。
图源:国家人口及人才署(2024)
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不同身份类别的比例趋于稳定,能看出新加坡政府长期在刻意调控并维持固定的人口比例。近十年来,新加坡永久居民的比例均维持在总人口的9%左右;而工作准证EP的比例也长期维持在非居民的11%。
当然,随着总人口数量的逐渐增长,签发EP和永居的数量也缓慢上升,2024年新加坡永久居民达54.4万人,EP持有人达20.2万,可以预见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延续这一固定的比例。
正因为新加坡人口基数小,政府更需要通过强有力的移民管理、人才吸引、以及人口调控,来维持长期稳定的人口结构和有竞争力的劳动力,实现消费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这些人口数据对于消费能力意味着什么?
从人均GDP看,根据世界银行2023年的数据,新加坡以84,734.3美元的人均GDP一骑绝尘,长期遥遥领先于其他东南亚国家。
从收入水平来看,根据光速的报告,不论是前10%的高收入群体,还是剩下的90%,新加坡各个档次的平均工资都远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
图源:光速报告 (2024)
新加坡凭借区域内最强的经济实力和收入水平,支撑起强势的购买力,这一点在东南亚许多平台科技的行业报告中也有明显体现。
根据墨腾最新的《2024东南亚电商市场报告》,2023年新加坡的电商销售总额达44亿美元,同比增长9.7%。
虽然新加坡的电商大盘在东南亚电商六国中垫底,但其人均消费能力不容小觑。只有六百万人口的新加坡占马来西亚电商销售总额的将近一半,而后者的人口则有三千三百多万。与九千万人口的越南相比,新加坡的GMV也接近越南的三分之一。
观察东南亚外卖行业也能得出类似的结论。
年初墨腾发布的《东南亚外卖平台报告4.0》中,新加坡以25亿美金的GMV位居东南亚外卖市场的第三位,仅次于印尼和泰国,交易总额与人口破亿的菲律宾持平。
可见,即便人口总数最小,但依靠东南亚最高的人均购买力,以及可观的消费科技行业市场增速,新加坡还是一块很有价值的市场。
最近光速发布的报告《东南亚:重设预期》在墨腾社群里引起了讨论:为什么近年来资本在东南亚初创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不如预期?墨腾社群里的朋友们讨论激烈,在这里提炼出报告的观点和群友们的见解分享给大家。(最近Gojek的联合创始人Kevin Aluwi加入了Lightspeed光速,担任投资合伙人)
是因为我们之前太沉浸于鼓动人心的东南亚叙事,反而一叶障目?
资本把东南亚描绘成人口年轻、科技蓬勃、中产阶级快速扩大的新市场,似乎只要投资得当,本土科技企业就能快速发展,让东南亚成为下一个中国和印度市场。于是近五年内,资本向东南亚科技公司投资了720亿美金,是2014~2019年投资总额的三倍。
但令人失望的是,这些投资收效甚微,在东南亚投资一美元能创造的企业价值只有中国的一半;而且除了冬海集团,其余东南亚科技大厂在上市后都市值大跌,早先东南亚“快速崛起”的幻想逐渐破灭。
其实,不论创投怎么翻腾奔涌,东南亚的社会经济底色从未改变。
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收入差距大,而且经济资源高度集中在前1%的富人手中。而这一严重的两极分化并不是投资人或者科技企业能解决的。
图源:光速报告 (2024)
光速的报告发现,如果东南亚初创企业的目标用户是年收入为400美金的人群时,企业已经自动将至少一半的人口拒之门外,无法服务庞大的较低收入人群需求。
更进一步,东南亚那些有购买力的消费者大多是追求“折扣”和“低价”的“Value-focused users”,只有极少的人群是愿意用高价换舒适和便利的“Power users”。
而新加坡却完全相反,90%的消费者都是愿意为舒适服务而超额付费的核心客户,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仅占东南亚人口1%的新加坡能为打车和外卖平台Grab贡献23%的收入。
这不禁让我们感叹:究竟是我们应该重视新加坡,还是应该重新调整对于东南亚市场的预期?
新加坡是一块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的市场。人口基数虽小,但拥有东南亚最成熟且付费能力最高的消费者。对扩大规模有所追求的创业者虽然不满足于新加坡的体量,但又无法忽视其强大的消费力。而这也正是许多中国餐饮、零售企业把新加坡作为出海兵家必争之地的原因之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墨腾创投,作者:许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