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在加,头图来自SpaceX
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3点22分,SpaceX 的载人龙飞船成功发射,是什么力量改写了人类航天史?
(本视频并非实况)
原力一:马斯克并非技术天才,而是一个科技包工头
我们喜欢赞埃隆·马斯克是钢铁侠那样又会搞科研又会做生意的天才,其实并不是。
没错,他自学了火箭的基本原理,但是SpaceX的技术突破,靠的是一大帮有火箭技术高手和发烧友,以及NASA的支持。
确切说,埃隆·马斯克是一个“有梦想的技术包工头”。
他理解技术,会算账,敢做梦,会忽悠,执行力超强。
2001年,埃隆·马斯克诞生了“火星绿洲”这一概念:其实就是打算向火星发射一个装着植物的冲天炮,借此吸引公众对于太空探索的兴趣。
结果他一算账,发现生产火箭的原材料价格,仅是当时火箭售价的3%。
由此他冒出了一个传统工程师看不懂的商业灵感:
做一家太空运输领域的西南航空公司。
别忘了埃隆·马斯克有两个学位:沃顿商学院的经济学学士,宾大的物理学学士。
后来,通过垂直整合,自行生产85%的发射设备及软件模块,SpaceX能将火箭发射价格降至十分之一且仍拥有70%毛利率。
再往后,一路坎坷,屡败屡战,直至今天。
原力二:NASA不是大笨蛋,是敢于扶持民企的绝地委员会
NASA了不起。
人们夸埃隆·马斯克的时候,会忍不住嘲讽NASA。
就像《火星救援》里对NASA以及官员的各种调侃,一个经常在电影里被黑以及敢于自黑的“国有”机构,其实是很酷的。
尽管显得有点儿老迈,NASA依然是技术发烧友以及孩子们心中的圣地。
不管刚起步的SpaceX看起来多么不靠谱,多么“个体户”,NASA依然出钱出力出技术。
米国没啥国企,但NASA还是有好几个“长子”型的外包大企业。
NASA不偏心,给出公平的机会,让野孩子SpaceX在赛马中跑了出来。
NASA自己也省了钱,进了步。
NASA依然是一个智慧的中老年顽童。
原力三:多星球物种有必要吗?疫情和核弹说:有
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的物种,是SpaceX的愿景。
NASA局长博尔登说过:
“如果人类想要一直繁衍生息下去,就必须成为能够在多个星球生存的物种。我们之所以需要登陆火星,是因为在那里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在地外星球生存的经验。火星是我们迈向太阳系其他星球或太阳系外的其他星系的跳板。”
既然如此,就要降低太空交通成本,关键在于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和飞船。
马斯克希望将费用降低至20万美元一人,单次至少运送100人,未来几十年里使火星人口达到数百万。
这件事儿真有那么紧迫吗?
近期的疫情似乎在说:有。
更大的一个潜在风险是核弹的威胁。从统计学的计算来看,这类极小概率风险会不断累积。
原力四:哪有什么“用硅谷模式做火箭”,背后是充满好奇心的少年
硅谷模式就是敢于试错、不断试验的科学方法。
NASA模式是指,在实际发射中,要力争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说:失败不是一个选项。
然而,二者的底层,都是无畏而严谨的科学精神。
对未知科学世界的好奇心,来自那些曾经在后院做过土火箭的少年,来自那些收获了名利之后依然像孩子的企业家。
他们不怕摔倒,不怕受伤,没有被过早地埋葬于中年人的油腻温柔乡。
好奇心的反义词是厚黑、世故。
如果“只计利害,不问是非”,如果到处是面无表情、深不见底的中年成功人士,如果连孩子也一个个被训练成大人腔调、绝不吃亏的小人精,谁去造火箭?
原力五:别信天才,要相信孩子
别相信天才,尤其是成年人“天才”。
要相信孩子。
我们要警惕那些梦想拯救世界的大人,宠爱那些梦想拯救世界的孩子。
别用搞男足那一套搞科学了。
马斯克处在标准的中年油腻男的年龄,但他的太空梦,仍是那个十来岁少年的延续。
所谓:太空梦,少年心。
他一点儿也不孤独。有年暑假,我们一家去西雅图流行文化博物馆,来到科幻主题区,看到许多星球大战和星际迷航的展品。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正是《星际迷航》是骨灰级粉丝。
据说在他的多年乞求下,派拉蒙影业勉强在《星际迷航3:超越星辰》中给他安排了一个小角色。是不是让你想起了《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
贝佐斯于2000年时成立了一家名为蓝色起源(Blue Origin)的载人航天,他迷恋太空旅行,同样来自童年的梦想。
我记得看过,包括马斯克在内的“PayPal黑帮”们聊天,说起“谁小时候玩儿过火箭”,一半的人举起了手。
这些源自少年时代的冲动,既盲目、又持久,也值得安抚。
在少年马斯克读到《银河系漫游指南》时,1983~1986年的中国,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乡下孩子。我们刚刚填饱肚子,用着粮票布票,挤在全厂唯一的彩电前看《射雕英雄传》。
现在的中国孩子,应该有比当年的少年马斯克更好的物质条件。
这个话题大到要说“无用的知识”和“有用的知识”,说到宏大或细微的梦想,但请让我以一个和善的愿望收尾:
请允许孩子在院子里撒点儿野,
让他们玩耍,犯错,漫无目的,
让他们在考试之余不改童心,好奇依然。
请允许孩子们不必非要成为“成功者”,
由他们向往无尽的未知宇宙,
这个世界原本属于无需应允的他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ID:lonelybrain),作者:老喻在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