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6-15 15:42
请不要急着给老师扣这样的帽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象甲书店(ID:xiangjia_1865),作者:云龙山i,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常州五年级小学生作文课后跳楼自杀的事,网上已经讨论了好几天。无论是出于同情还是愤怒,都将矛头指向了孩子的作文老师。各种添油加醋的“一个朋友说”,更是附会了辱骂、扇耳光、没报指定作文班等各种“猛料”,几乎要坐实恶师逼死学生的指控。



一个成绩优异、活泼开朗的孩子,就因为写作文被批评了,然后就跳楼自杀,这并不符合常识。对于不符合常识的事情,我本能地认为背后一定还隐藏着什么。


首先,作文老师批孩子的作文,是不是批改得不对,导致孩子有无限的憋屈?六神磊磊、杜骏飞等,对孩子的文笔大加赞赏,认为是作文老师用“正能量”毁了一个可造之才。


作为小学生家长,我想说的是,现在的孩子尤其是上了课外作文辅导班的孩子,写几句辞藻华丽的句子并不代表有才,只能代表辅导课流水线的成效。这是一篇读后感,本来就应该用最精炼的语言来简单介绍所读文章内容,而把重点放到直接的感想上。


孩子的文章,用了近一般的篇幅来介绍原文,只有两段内容是自己的感想,并且这两段感想不是同一个主旨。所以老师的删改,大体上并没有错


错就错在,老师一方面没有指出孩子真正的错误,比如孩子把《西游记》的作者写成了罗贯中,语文老师居然还没看出来;另一方面他在批注的时候,用了一个特别容易被曲解的词——正能量。


出了跳楼自杀的事情之后,“正能量”的批注就显得特别恶心和讽刺,也成为作为老师饱受指责的导火索。不过,看看江苏各地各个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教学内容,那些要求孩子们做出的宣誓、观看、学习、心得体会,都强加了什么在里面。在目前这样的教学背景下,“传递正能量”的批注,也只不过是日常的教学内容而已。



其次,在出事班级群里,给作文老师点赞表示支持的家长,也只是眼下大部分班级家长群的缩影。无数的学生家长群,每天都在上演这样跪舔老师的场面。


教育资源的争夺,带来了家长对老师的谄媚,违心的谄媚又带来了对老师职业的批判。那些在家长群里跪舔老师最狠的人,极有可能是转身骂老师最狠的人。在这样的纠葛里,一旦发生学生自杀事件,老师一定会成为问责对象。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家长群里,还有勇敢站出来公开表达不点赞的学生家长,并且用理性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最后,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孩子的自杀原因。上周的常州小学生自杀事件,是我在一周之内看到的第二起小学生自杀事件。在此之前,福州鼓山镇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在留下一页“我恨你们”的遗书后,跑到8楼楼顶跳楼身亡。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都会抖一下,最近几年更是频繁看到这样令人揪心的新闻。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在想是什么让一个孩子有了轻生的念头?


可能性之一,是自杀解脱这个念头的植入,来自于现在的网络和影视作品。我和我上三年级的女儿探讨过这个话题,她的第一反应是:跳下去不疼吗?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自杀和解脱和自由有什么关系。把自杀等于解脱这个概念带给孩子们的,罪魁祸首应该是现在不分级的影视作品和网络内容。


可能性之二,也是我认为最关键的部分,是来自于家庭的关爱缺失。在多起儿童自杀案例中,表症都是学习压力大,部分心理研究机构,也把学习冲突列为儿童自杀第一原因。我对此不敢苟同,孩子们的主要生活内容就是学习,极端情绪的释放自然很容易与学习相关,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自杀是因为学习压力大。相反,如果家庭能够构建足够的缓冲环境,给与足够多的沟通理解和关爱,学习压力再大,也未必会引发自杀。


有心理研究机构表示,儿童自杀越来越高发,是因为“独生子女综合症”带来的。“独生子女综合症”的主要内容,是溺爱带来的脆弱。不过,正确的爱无论数量有多大,都不算溺爱;溺爱的核心还是父母给与的正确沟通和关爱不够。


在获得自杀意识,又缺乏家庭正确关爱的情况下,学习压力成为了孩子自杀的导火索,学校和老师首当其冲。


南京一高校的教授告诉我,学校领导已经多次在私底下和教授们打招呼,期末考试只要学生不交白卷,无论考的如何,都放学生们通过,以免激发个别学生的极端行为。


这样的教育行为,确实能减少学校和老师们的压力,但是带来的教育质量滑坡也很明显。


所以,给老师贴上一个“恶师逼死学生”的标签,固然可以博得更多同情和愤怒,但是这样简单的同情和愤怒,恐怕会遮蔽更多的事实和真相。


孩子们的死多么令人痛心。


我希望有更多的理性分析,有及时公开的数据(至今全国儿童自杀数据不对外公开),有切实的原因分析,真正做到理论可以指导实践,让这样揪心的新闻少一点,更少一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象甲书店(ID:xiangjia_1865),作者:云龙山i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