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oF时装商业评论(ID:Business_of_Fashion),作者:Irina Li,原文标题:《超现实3D技术将如何改造时尚业?》,头图来自:受访者提供
时尚行业的技术变革,比我们想象中来得还要快一些。当海内外时装周纷纷搭建起自己的数字平台时,已经有不少品牌跑在前头,开始积极主动地探索3D虚拟技术了。
Balmain是该行列中最先有所行动的奢侈品牌之一。在深谙社交媒体玩法的创意总监Olivier Rousteing的带领下,这间法国时装屋于6月15日推出了首个线上陈列室,交互式设计让用户得以自行探访不同区域及产品,同时3D技术也被运用在虚拟模特身上,360度展示动静形态下的早春度假系列服装。
为了拉近虚拟形象与观者之间的心理距离,Rousteing自身亦化作3D版本,成为主持人和向导,于镜头前讲述疫情背景下的系列设计故事。的确,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如催化剂般加速了数字化趋势,但在这之前,3D技术赋予的新叙事形式本就让许多品牌跃跃欲试。
“如果使用得当,3D技术可以帮助品牌在时空和渠道方面进行扩展,从而增大对目标受众甚至其他用户群体的影响力。”总部位于荷兰的数字时装公司The Fabricant的创始人Kerry Murphy表示,“有些品牌已经走得很远了,它们很清楚能利用3D技术做些什么。”
该公司于今年早些时候和Tommy Hilfiger达成合作,以助力后者在2022年春季前实现完全3D数字化设计的宏大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美国时装品牌早在2015年时就推出了一个虚拟陈列室,供买手和批发零售商进行购买活动。其在阿姆斯特丹设立的创新中心目前已经开始测试全息图及VR等技术的运用,设计师团队中超过一半的人都接受了有关3D设计方面的培训。
为了迎接未来的技术大战,一些极具前瞻视野的品牌已经在磨炼自己的“3D军团”了。
潜力赋能
● The Fabricant与Puma的合作设计 | 视频来源:对方提供
除了向来大胆试新的Tommy Hilfiger之外,还有像刚果设计师Anifa Mvuemba、中国设计师陈安琪(Angel Chen)这样的年轻人才也开始着手在品牌内部孵化3D技术,她们先后拿出的虚拟时装秀成果,没有仅仅把技术作为噱头,而是以高度符合甚至超出人们预想的模样,让业界颇感眼前一亮。
“使用虚拟人物进行数字摄影,比以往所需的开销更小,同时还可以在不同国家或环境下完成拍摄,“为时装品牌及零售商提供技术服务的初创公司Bigthinx创始人Chandralika Hazarika在接受BoF采访时说:“随着未来全息技术的发展,3D将为时装品牌在展示及互动层面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在他看来,3D技术为时装行业生态系统中所有受到冲击的利益相关者都提供了机会。举例而言,模特及知名人士可以通过授权他们的数字形象,出席虚拟活动而获得额外收入;造型师与化妆师在行程安排被取消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借助数字工具来展示作品;终端用户则能获得参与度更高且更个性化的体验。
至于可持续层面,3D技术或许也能减少实体材料的使用,从而减轻供应链中的浪费现象,降低品牌的“试错”成本。据时装设计软件公司Optitex估计,时装行业每年光是在样衣上就要花费6至8亿美元。
● The Fabricant的“全数字时装”最后以9500美元的价格售出 | 图片来源:对方提供
2019年,The Fabricant的创意总监Amber Jae Slooten曾经设计出开创性十足的“全数字时装”,并以9500美元的价格在纽约慈善拍卖会售出。据Slooten透露,不仅设计过程中没有材料被浪费,甚至还可以呈现出任何浮现于她脑海的服装模样。
创建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境,正是Murphy眼中3D技术的强大力量所在——该公司的服装设计“将永远都是数字化的,它更具可持续性,可以在多个平台、游戏或互动体验中使用”。通过区块链技术,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拥有或复制这些虚拟服装,只有其真正所有者才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相关内容。Murphy还指出,这种数字趋势能在TikTok用户、内容创作者等年轻群体中引起更深层次的共鸣,并建立联系。
多元应用
“从一开始就以3D技术进行设计,可以让我们内部团队开发研讨出最佳的产品系列组合,并且在无需创建实体产品的情况下,将其运用到销售或市场营销活动中。”Tommy Hilfiger母公司PVH集团旗下Stitch技术孵化总监Dominic Sluiter表示。
诚如其所言,若将3D技术真正充分利用起来,便不难发现,设计只是诸多可运用场景中的一部分。根植于互联网数字系统的电商平台,或许最有可能成为3D技术的受益者。零售分析公司DynamicAction的研究表明,2019年欧洲在线时装的退货率同比增加了8%,仍有40%的购物者倾向于对同一商品订购多种不同尺寸,以确保最后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尺码。
虚拟服装试穿工具正在被更多地采用,包括亚马逊(Amazon)、Asos以及Facebook于今年5月推出的Shop程序,都将3D与AI等技术结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更贴切的尺码选择、上身效果等服务。Bigthinx公司旗下的Lyfsize软件,也被视作解决电商退货率高的方案之一。通过该软件,用户可以上传照片来确定与自己身体尺寸有关的44个数值,这些数值可以用来定制服装,使其更符合自己的理想尺寸。
“3D还赋予了品牌及设计师决定将哪些设计投入生产的权力。”Hazarika认为:“当品牌借助3D验证了某些款式的需求量时,便可以更好地决定生产规模。同时,身体尺寸扫描技术也能帮助实现数字化定制服务。”在准备正式推出产品时,提前制作好的3D模型能让品牌一定程度上感知市场“水温”,向消费者提供他们真正想要的设计。
● 香港I.T时装集团与The Fabricant合作的快闪店 | 图片来源:对方提供
作为零售中同样极为关键的线下门店,将3D技术与之结合来丰富消费体验的创新概念,也吸引了不少品牌入局尝试。
2018年底,中国香港I.T时装集团为了庆祝其成立30周年,与The Fabricant合作推出了数码视频大片,综合运用3D动画、动感捕捉和身体扫描等技术,将最初的设计草图活化成立体影像展现于电子屏幕前。该集团还为此推出了没有任何真实服装的线下快闪门店,消费者在店内可以观看各种虚拟服装的3D展示,并在微信小程序中实时在线下单,完成从线下体验到线上销售的联动。
肩负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3D技术在时装行业的运用仍然相对较新,品牌团队及设计师要先经过学习过渡阶段,才能充分熟练地将其掌握起来。并且,在3D虚拟更加普及且相对广泛地适用于时装行业之前,其金钱和时间成本依旧较高。
“对许多品牌而言,‘数字化’还是一个陌生的词语,我们通常需要教育客户,让他们知道这些技术的上限边界在哪。”Murphy表示,在真正开始向技术领域扩展之前,还要克服大量障碍。
Hazarika对此也深有同感:“教育整个行业如何利用技术实现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习惯于办线下时装秀的设计师往往不清楚应该如何为虚拟时装秀做准备,他们鲜少会为数字化制作预留充足的准备时间,以至于最后的成果在细节及整体视觉上常常不尽人意。
● Bigthinx此前发布的3D虚拟时装秀 | 图片来源:对方提供
选择合适的技术合作伙伴,会是品牌们拓展3D运用的捷径之一。“很多时候,品牌倾向于按照传统方式运作,从而导致创意潜力被缩减。”Murphy强调,比起复制一个陈列室,数字空间能做的还有很多。Chanel于6月8日举办的早春度假系列线上发布活动,或许正是因为没有给到人意料之外的创新感,因而最后没有激起太大水花。其实人们想看到这间老牌时装屋能拿出更多努力,来“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
与品牌合作时,The Fabricant主要负责创造数字产品、帮助制定上市/销售策略、为营销活动设计视觉效果等等。但大多数时候,该公司还会扮演战略顾问的角色,去理解品牌最核心的诉求,分析哪些源文件是可用的,然后告诉品牌可以在数字领域获得什么样的机遇。
Hazarika补充说,品牌要避免只是为了增强与技术的结合而不断盲目引进,建立和改善用户体验与创新同等重要,“他们采用的任何技术都不应该仅仅满足客户的即时需求,还应该是有长远抱负的,甚至是娱乐性的”。
中国前景
得益于较为健全的电商渠道以及5G等技术大环境的扶持与发展,中国时装行业也没有缺席于3D领域。尽管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地方,但全程在线举办并且适当运用3D建模技术创造虚拟秀场的上海云上时装周,无疑给后来欧美等地区的时装发布活动带来了一定启发与借鉴。
● Xu Zhi在“平行现实”中的视频短片 | 图片来源:对方提供
独立设计师资源整合平台Xcommons诸色会也在4月中旬联合ICY全球设计师平台推出了“平行现实”数字时装周,中国设计师品牌Xu Zhi、Andrea Jiapei Li、Roderic Wong一起通过3D渲染和CG呈像的技术,构建出虚拟的超现实空间。据Xcommons透露,发布当天,该活动的播放量就达到480.2万次,中国大陆访客占比为84%,亚洲、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流量约占15%。由于极具故事概念的内容设计,以及出彩的画面视觉,此次活动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Xu Zhi创始人陈序之表示,从一开始Xcommons策划出这个发布形式,到和技术团队碰撞具体想法,“从始至终都没以单纯的营销或者视觉刺激为目的,都是在以如何创造符合品牌语境、突破传统形式、让作品传达真挚情感来思考的”。
● Marisfrolg“万物花园”时装秀 | 图片来源:品牌
上周,中国女装品牌Marisfrolg也选择与“平行现实”背后的创意技术团队IC-United合作,并邀请模特张丽娜以虚拟的人物形象,在全数字沉浸空间中展示其2020秋冬时装系列。同时,该品牌还在深圳万象天地推出线下实体秀,于现场进行即时数字化创作,让观众在场景转换中直观体验现实与虚拟的相互切换。跨场景灵活运用3D技术的优势,已经引起中国品牌的注意。
“3D技术在中国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特别是考虑到有很多消费者在电商平台购物。”Hazarika指出,与可视化数据驱动的消费洞察、购物方面的社交媒体互动等有关的事情都有可能借助3D得到发展,并进一步为电商网购扩充潜力。
在和欧洲品牌交流时,Murphy发现,中国在数字活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虚拟生活方式被融于当地文化中,这将有利于各品牌的产品进入不同的线上平台。此外,其观察到,在服装制造方面,有很多品牌都开始自己制作大量的3D设计原型了,“那些没有在生产中使用3D工具的制造商,将会在未来十年内失业”。
“巨大的机会就在眼前,而且现在才刚刚开始成形。时尚的未来将是数字化的,它会比实体时装行业更加有利可图。”Murphy如此预言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BoF时装商业评论(ID:Business_of_Fashion),作者:Irina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