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7-02 09:41

印度,正在大搞“北水南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斯文的樊学长,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养乐多,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印度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7%,但其淡水资源只占世界总量的4%。


印度次大陆虽然降水较多,但是有明显的干湿季区别,在地理上也分布不均,加之半岛上的两大水系:恒河、印度河,印度都是部分控制,与邻国的水资源纠纷也时有发生。


巴基斯坦控制着印度河的大部分灌溉区,对于印度西北部的农业邦来说,这水权是必须要争的▼


所以随着印度人口增长,该国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紧俏。为了解决水问题,早在80年代,印度中央水利委员会就与灌溉部就着手构想了一个大计划——“内河联网计划”。


这一计划被称为印度版的“北水南调”,那么这项计划到底执行情况如何呢?


缺水的印度


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且集中,雨季容易引发洪涝灾害;旱季降水相对稀少,但此时雨季的降水大都已经随河流入海,旱季则旱灾频发。最干旱的地区是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的西北部,在广阔的塔尔沙漠(印度大沙漠)上,零星分布着些许依赖河流的绿洲。


印度降水较多和较少的区域:降水量巨大的东北部、荒凉的西部沙漠、季风凶猛的西南海岸、凉爽的东北山区,印度也是个内部地域差异很大的国家▼


换言之,气候决定了印度北部降水量从东到西依次下降,然而降水最为丰沛的东北部各邦地处边陲,无论在人口还是经济上,都不是印度的主流。


当然,印度东北部作为偏僻边陲的最大原因,还是这里的地缘环境复杂,更大的意义是一个突出的战略区域(底图:NASA)▼


稀缺而不均衡的水资源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印度的发展。


目前,印度依旧有7成人口生活在农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在这里,吸纳最多劳动力的职业还是种植业,所以土地不仅承担着人民的吃饭问题,还是大量劳动人口的创收工具。印度国土上占全球2%的土地,需要养活17%的人口,农业问题相较于中国不遑多让。


很显然,靠天吃饭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口,更不能保障这个国家稳定的收入和口粮。为了增加产出的稳定性,灌溉水源就成了印度农业的刚需,如何利用境内大大小小的河流,就成了印度农业的命脉性难题。


水源相对充沛的大河往往会跨越数个邦,旱季水源尤为可贵,各方都用零和博弈的视角看待水源分配。为了获取水源,小则村与村之间械斗,大则各邦出现纷争。而印度中央政府为了人口密集区、干旱地区能得到充足水源供应,一度引起与周边各国的水纠纷,对国际声誉留下了负面影响。


但印度人也注意到,自己面积广大的国土上,其实常常出现因为季风带的移动,而使旱灾与水灾同时出现的窘境。如果可以实现跨区域调水,既能分洪,又能抗旱,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维护社会稳定,一举多得。


本着这种想法,印度政府逐渐勾勒出了一个跨区域调水计划。


印度特色大计划


1982年,印度国家水开发局(NWDA)成立,开始着手研究印度内河联网计划。到90年代末,内河联网的考察工作完成,不过,凭借当时印度的国力,上马如此规模的基建,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建立之初就是为了这个宏大愿景服务的(图片:http://nwda.gov.in/content/index.php)▼


之后的数年之间项目经过了纠纷、调整、延期与细化,形成了如今的内河联网计划,成为国家愿景规划的一部分。


这项计划的具体方案为:修建37条长度共计900千米的引水主干渠,辅以12500千米长的配套水渠,32座大坝,百余座水库形成了一个系统工程。工程建成后,将为缺水地区调水1.2万亿立方米,光从数字看就是大手笔。


还真是个规模巨大的全国系统性工程▼


这一工程大分为喜马拉雅水系工程与半岛水系工程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又利用水渠互相连接,水渠提水高程低于120米,利用海拔落差自流。


喜马拉雅水系是印度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被NWDA定义为水资源盈余地区,成为了供水的一方。尤其是印度东部降水量巨大,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水资源盈余较多是跨区域调水的重点,整体来看可以起到“北水南调、东水西调”的作用。


喜马拉雅水系工程设想大致示意,左边这条水道主要为了照顾干旱的拉贾斯坦邦▼


该水系目前已经完成了14个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包括连通恒河上游支流,之后流向西南,临近巴基斯坦边境后转向东南,汇入萨巴尔马蒂河形成一个横跨半个印度的C型水道;在恒河的不同河段,用数个水渠链接各个支流;在恒河进入孟加拉前让部分河水改道,使之流向德干高原东部数个短小的河流;连接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恒河,哈里亚纳邦、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会因此受益。


这个输水工程一旦建成,这对于沙漠地带的拉贾斯坦邦显然意义重大,类似于把长江的上游水源引向新疆(图片:NASA)▼


然而工程的计划是一方面,能不能真正落实是另一方面。


印度方面提出来的计划,牵扯到的河流中有大量国际河流,仅仅提出来就足够冒犯邻国。比如计划中恒河改道已经让孟加拉感到愤怒,更不用说恒河连接支流的一些项目,都规划到了尼泊尔的国境内。即使印度与邻国达成可以让各方接受的协定,也意味着这些工程中充斥着国际博益,威逼利诱,即使最终能够成型,成本也会居高不下,还可能让印度付出政治上的代价。


另外,该计划的半岛部分计划位于印度南部,由16个相对简单的工程组成,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将默哈纳迪河与戈达瓦里河汇入克里希纳河、高韦里河,支援缺水贫困的地区;在孟买附近的河流上修建水库并连接其南北河流,为孟买这座膨胀中的大城市供水;优化北方邦、拉贾斯坦邦、中央邦水网,提供水资源的同时便利水路货运交通;整合西高止山的溪流。


半岛水系工程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示意▼


由于这部分计划中涉及的河流都是印度的境内河,所以相应的阻力也要小很多,需要做的仅仅是协调好各邦的利益。但印度的半岛部分本来就没什么水流量足够的大江大河,缺少喜马拉雅山诸多水系的配合,效果会大打折扣。


北方从东到西基本是平原地带,但水量有多有少,关键还在将北方的东西水资源匀一匀,德干高原及周边成本高,农业耕地却少得多▼


另外,即使平息了外国的抗议,真正将计划付诸实施,印度仍然要面临国内政治斗争的干扰。


虽然印度中央政府极力想促成计划实现,并授权NWDA主持整个工程,但这样的全国性水利建设仍然需要水利部、国家水资源理事会、农业部、电力部、环境与森林部等部门,以及当地的邦政府协助。这些部门和地方政府各有自己的利益,也都希望能在相应的工程中获得更高的话语权,内耗和掣肘实在在所难免。


知易行难


果然,在NWDA准备好图纸以后,这项工程却长期停留在纸面上,最多可以被称为一种指导思想,从未真正全面落实。


当然这并不妨碍一些地区自行参考总体规划进行自己的修建,这帮助了工程局部在不同时代,一直在通过不同目的的工程付诸实践。其中,让恒河改道的工程虽然投资巨大,却早早投入使用,以至于引起了与孟加拉国的巨大争端,也让印度在执行计划涉及国际河流的内容时,变得更加审慎,这也导致了喜马拉雅水系工程进度拖慢。


迁延日久的工程计划也让印度中央政府随着执政党派的倾向不同而产生了摇摆的态度。2010年代早期,执政的是左翼政党联盟——联合进步联盟(其中的中坚力量是国大党),他们就对大兴土木的计划持怀疑态度,几乎要强制停摆这个调研了30年的工程。直到2014年莫迪和印人党执政,才追加了10亿卢比投资,盘活了这一项目。


部分工程起死回生其实暴露了众多问题。一些问题源于印度政府,还有一些是大兴土木的工程的通病。


比如作为印度政治特点的高度地方分权,授予了邦政府以水资源的管理开发的权力。所以跨流域的水资源计划具体执行时,需要先考虑流域、子流域内部的水源分配,满足当地用水量之后,再进行跨区调水。这理念没问题,边界定义却不够清晰,分配水源难免会遇到争议,引水工程又为旧争议引入了新变量。


令人乍舌的巨额成本是工程断断续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只要项目还在,拖延本身也会带来成本增加。


按2002年的价格水平计算,工程的总施工成本就已经达到了5.6万亿卢比,喜马拉雅水系工程的建造成本约合1.85万亿卢比,半岛水系工程的成本约合1.06万亿卢比,水电组建投资高达2.69万亿卢比。后续的灌溉投资未计算在内(其实高达4.25万亿)。这还只是部分工程的成本估算,结合印度众人皆知的贪腐程度,很难让人对其资金使用效率给予过高预期。


已经完成的其中一些,不过这份清单中的花费有多少水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图片:http://nwda.gov.in/content/innerpage/intra-state-links.php)▼





还有不少专业人士对于这一工程的实际作用与环境成本提出过质疑,包括作为其理论根基的水资源赤字与水资源盈余。而运河、水渠的修建,也出现了需要穿过大量森林,甚至自然保护区的情况,其中的保护预案,往往是显得不足的。


如今内河联网的计划还在一步一步落地过程中,它会与通电、供煤气、修厕所一起成为印度社会进步的缩影与台阶。不同的是,前者的争议最大,在国际上也没有太多先例,也许要到这一切都成为历史后,才能从长期影响与历史意义的角度,对这一工程给予评价。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如果印度的气候变化如其官方预期,会变得越来越炎热干燥,那么这一工程也许可以解印度的燃眉之急。但是,如果不改变用水方式,工程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转变印度会在未来成为缺水国家的事实,届时它因为水资源与周边国家发生的矛盾,还会变得更多。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ID:diqiuzhishiju),作者:斯文的樊学长,制图:孙绿,校稿:猫斯图,编辑:养乐多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