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打开虎嗅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作者:Da脸喵、Cloud、朱步冲,头图来自:果壳
2020下半年第一大瓜,迷幻反转的腾讯vs老干妈大战,各位吃上了吗?
咱们先捋一下,事情是这样的:
6月30日,一份来自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书在网上迅速传开,腾讯状告老干妈长期拖欠广告费,法院裁定冻结老干妈公司名下价值1624.06万元的财产。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与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销售有限公司、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服务合同纠纷执行实施类执行裁定书丨中国裁判文书网
什么?老干妈不是一直都“不融资、不上市、不做广告”吗?
随后,腾讯回应称他们多次催促对方付款却分文未获,天眼查称涉及的广告是老干妈投放在QQ飞车的广告。
当大家都信以为真,想看老干妈找啥借口解释的时候,老干妈发出一封声明:没合作,已报案!
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声明丨老干妈官方公众号
而可怜的@QQ飞车手游官博,却早在去年下半年就官宣了这件事,还认真地拍了广告,制作了周边。
今天的警方通报直接把这件事送上了一个高潮,据贵阳警方通报,3人伪造印章与腾讯签订协议,就是为了倒卖配套送的游戏礼包码......目前3人已被刑拘。
拥有号称东半球最强法务团的腾讯,竟然被骗了。从此,经典骗局中又多了一个《老干妈凉拌企鹅肉》。
各行各业都有骗局,下面我们给大家盘点几个离奇的科技骗局。
一滴血,从高科技到大骗局
轻刺下指尖,提取一滴血,几百种健康指标就能测出,而一般的验血则需在胳膊抽好几管血。研发这一技术的公司Theranos因此成为硅谷知名的独角兽公司,巅峰时期估值高达90亿美金。而创始人伊莉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更是受到众人追捧,被称作“下一个乔布斯”。
现在,这个生物科技行业的独角兽公司已解散,而名校辍学年轻貌美的创始人霍姆斯则受到多项刑事指控,被认为是“世上最让人失望的领导者”,被人们改口叫做骗子。
最初,当霍姆斯向斯坦福大学教授提出这一技术想法时,教授们大多认为这不可能实现。在公司创办早期,虽然也有一些人怀疑该公司的技术,但公司依然照拿投资,估值不断走高。在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霍姆斯有钱有权,得奖上榜,拍《福布斯》等知名商业杂志的封面人物,一时间成了人们热议和仰慕的女版乔布斯。
为了维持扩大自己的骗局,霍姆斯非常努力,也很注重细节,例如,她常常和乔布斯一样,穿着黑色高领毛衣,办公室也装饰着乔布斯最爱的家具;讲话时刻意制造出低沉的声音,试图借此在男性主导的商业世界里为自己打造一个稳重权威的形象;卖力工作,从不休假……
除了骗投资人,霍姆斯还骗医生,骗病人,骗员工……800多位努力工作的员工,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彼此之间没有沟通,并不知道自己深陷骗子公司,而且都签了保密协议,被公司监控着,离职后要是说了公司坏话,还会遭到警告和恐吓。
最后,纸包不住火。一位不好惹、有权势的员工离职之后无惧公司的威胁和恐吓,向媒体爆料,霍姆斯的大骗局受到了广泛关注,最终被无情拆穿。
从《自然》骗到《科学》,还在觊觎诺贝尔奖
50年来最大的物理学界骗局——舍恩事件。
1997 年,年仅 27 岁的扬·舍恩(Jan Hendrik Schön)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拿到了博士学位,加入了著名的贝尔实验室。舍恩在康斯坦茨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师从著名太阳能技术专家恩斯特·布赫(Ernst Bucher)。
从表面上看,舍恩是个物理学天才少年,勤勉,沉默,富于见地。但是,早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急于求成的舍恩就通过捏造数据点让曲线变得更漂亮,通过拼接不同样品的结果以得到完美的实验结果。
舍恩的目标,是进入美国贝尔实验室,恰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终点之一,就是有机材料晶体管的研发,迫切需要懂半导体材料的物理学“新血”。进入贝尔实验室后,为了获得体面的“终身职位”,疯狂的舍恩如同开挂般“刷论文”,造假手段从篡改原始数据直接变为编造数据。在这种“空对空”的研究下,舍恩接连突破了材料物理学多个重大难题并不断投出重磅论文,光在名气最大的《自然》和《科学》两本顶级刊物上,就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至少17篇论文,研究领域囊括激光,纳米技术和高温超导等等。一时间,舍恩成了全球物理学界冉冉升起的“金童子”。
终于,舍恩在 2001 年获得了德国科学界的著名奖项奥托·克隆·韦伯银行奖(Klung Wilhelmy Science Award),他的下一个目标直指科学研究者所觊觎的最后桂冠,诺贝尔奖。
为了夺取桂冠,舍恩拿出了自己的“王炸”,向《自然》投稿,声称利用单一有机分子,制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纳米晶体管。这意味着现有晶体管的体积将一下缩小数百倍,如果舍恩的研究确实成立,那么它带来的很可能是下一次工业革命。当年贝尔实验室就是因为在 1947 年发明了晶体管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由于该项成果“可能导致极微小和极快速的分子计算机的诞生”,美国《科学》杂志将其列为2001年十大科学成就之首。一时间,舍恩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然而正所谓“树大招风”,全球各地科研机构的同行却发现,按照舍恩的论文,自己的重复试验纷纷失败。当这些晶体被置于舍恩论文中标记的温度(零下100摄氏度)时,开始纷纷破碎,无法维持结构。同时,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莉迪亚·索恩更发现,多篇舍恩论文中的测试数据惊人地相似,贝尔实验室的同事们也开始生疑,舍恩从来不跟别人分享样品,并经常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