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从思考到创造
打开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2020-07-11 16:38
现实版《隐秘的角落》,未成年人犯罪谁背锅?

来源 | 网易数读

作者 | 潘子怡

题图 | 网络

原标题:《太可怕了,现实版隐秘的角落》


爱奇艺自制的家庭悬疑伦理剧《隐秘的角落》爆火收官,但剧中的人物关系和剧情讨论仍蔓延到了线下。在外人、家长眼里品学兼优的乖乖仔,其实是个“坏小孩”。


2020 年 6 月,一名 13 岁少女在校内被四名男同学轮奸的新闻在微博上热转。类似这样的涉及青少年的恶性案件总能引发广泛讨论,未成年人犯罪是大众很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


而这些不幸的惨剧背后,很可能就像《隐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阳一样,是家庭的不和和亲情的缺位。相比起正常的家庭,父母不作为、家庭不完整和不和谐的未成年人更容易滋生“隐秘的角落”,甚至走向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率总体下降,但强奸、打架变多了


事实上,未成年人犯罪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


2017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开展了针对未成年犯罪的专题研究,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长年维持在较高水平,2000 至 2008 年快速增长后,开始逐年下降。[1]


不过,从最近的年份来看,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在经过 2014 到 2016 年未成年人犯罪数总体下降后,近两年来又开始有了小幅回升。[2]


2014 年,由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和起诉的未成年人总计有 133681 人,随后人数逐年降低,2017 年达到最低点,共有 102006 人,相较 2014 年下降了 23.69%。2018、2019 年小幅回升,2019 年总计 109570 人,相较 2017 年上升了 7.42 个百分点。[2]



虽然总数控制得较好,但是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和强奸这类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却有增加的趋势。


在 2014 年至 2019 年,最高检统计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遭到起诉的排名前六位的罪名,分别是盗窃罪 113077 人、抢劫罪 57845 人、故意伤害罪 47881 人、聚众斗殴罪 39881 人、寻衅滋事罪 39082 人和强奸罪 17690 人,占了全部未成年人起诉人数的 82.28 %。[2]


在 2014 年至 2019 年排名前六的罪名中,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和强奸罪明显上升,其他罪名如盗窃罪、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都保持稳定下降。其中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从 2014 年的 4、5 位跃居至 2019 年的前三位。



相比起 2016 年,2019 年受理审查起诉的聚众斗殴、寻衅滋事、强奸犯罪人数分别上升 92.22 %、77.88 %、101.85 %。[2]


可以看到,未成年人强奸案的增长最快。和近年来网上不断曝光的未成年人性侵案一样,这样逐渐增长的统计数据也令人揪心。甚至出现了一些相当极端的个案。


例如 2019 年,大连一名 13 岁男童杀死一名 10 岁女童并抛尸,以及开头提到的发生在陕西的强奸案,由于施暴人未满 14 岁,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无法立案,也引起了很大的针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争议。


男性暴力犯罪更多,小镇更容易出“问题少年”


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以男性为主,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共同发布的《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中统计的案例来看,男性未成年人犯罪占 97.6 %,女性占 2.4 %。[1]


根据这份报告,和成年罪犯相比,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比例更大,尤其是在抢劫、故意伤害和寻衅滋事罪上,其中抢劫罪超过成年罪犯 16 个百分点。[1]


犯罪类型上也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性别差异,男性未成年犯占比排名第一的是抢劫罪,占 46.8 %,排在第二位的是占 17.5 %的故意伤害罪,第三位则是占 14.5 %的强奸罪。[1]


女性未成年犯最常犯的罪名是贩毒罪,占 27.7 %,紧随其后的是占 25.5 %的抢劫罪和占 19.1 %的强迫组织卖淫罪。和男性未成年犯相比,女性的犯罪类型更加分散。[1]



其中无论男女,敲诈勒索罪、抢夺罪都占比较低。总体来看,男性未成年犯的罪名中暴力犯罪较多,女性未成年犯则呈现出非暴力性的特点,主要是毒品犯罪和性犯罪。[1]


除了性别差异以外,未成年人犯罪城乡差异也比较明显,农村和乡镇未成年人犯罪更多,更容易出现“问题少年”。


根据《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有超过八成的未成年犯都来自农村、乡镇、县城,但没有太大的性别差异。犯罪的男未成年人中有 44.9 %来自农村,19 %来自乡镇, 16.8 %来自县城。[1]



值得注意的是,在犯罪的女未成年人中,有 8.5 %来自于直辖市,而相应的来自直辖市犯罪的男未成年人只占了所有男少年犯的 3.2 %,这一点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1]


和城市里的同龄人不一样的是,许多生活在农村、乡镇的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并不单纯围绕着学业。教育条件的落后、父母陪伴的缺少以及周围同龄人的不良影响都影响着“小镇青年”的成长。


未成年人犯罪,离不开家庭这口“锅”


影响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原生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其重要。


父母的教育程度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育孩子的水平,从而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根据《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分析,未成年犯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仅有初中或小学文化,比普通大学生、中学生和成年罪犯父母的教育水平都更低。[1]


除了教育水平外,家庭的和谐和完整也是影响着未成年人犯罪的另一个因素,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和流动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走向不良的道路。


根据《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发现有 35.76 %的未成年犯来自单亲家庭,高于普通中学生和大学生之和的 23.47 %,甚至是成年罪犯的 29.91 %。[1]



单亲家庭是一个问题,隔代抚养也会是个问题。从这份报告上看,仅有一半左右的未成年犯在入监前和亲生父母长期共同生活,隔代抚养的情况比较常见,在 3 至 12 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的比例约为三成。[1]


另外,父母的缺位让他们更渴望能获得同伴的认同,冲动加上所谓的“哥们义气”也害人不浅,未成年犯罪的原因中不乏一时上头为哥们“两肋插刀”,铸成大祸。


《2017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中共同犯罪的比例比成年罪犯略高,为 79.2 %。而团伙犯案中,被推举为主犯首要原因是“讲义气”,占了 41.2 %。[1]不少班级和跨校的打架斗殴就是这样发生的。


其实不只是单亲、留守家庭,就算是正常的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成年人的关注、陪伴和爱。


在《隐秘的角落》原著《坏小孩》中,朱朝阳对颜良和普普说过这么一段话:“在成年人眼里,小孩子永远是简单的。即使小孩会撒谎,那谎言也是马上能戳穿的,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小孩子的诡计多端,哪怕他们自己也曾经当过小孩。”


“隐秘的角落”并不是一日造成的,只不过都被大人忽视了。


参考文献:

[1]路琦, 郭开元, 张萌, 张晓冰, 胡发清, 杨江澜. (2018). 2017 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基于未成年犯与其他群体的比较研究. 青少年犯罪问题, (6), 29-43.

[2]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0.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14—2019).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tougao@huxiu.com
打开虎嗅APP,查看全文
频道:

支持一下

赞赏

0人已赞赏

大 家 都 在 看

大 家 都 在 搜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您的赞赏金额会直接进入作者的虎嗅账号

    自定义
    支付: